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課程標準: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核心素養目標1.了解城市、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唯物史觀)2.知道良渚古城、陶氏都城等考古發現,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歷史(教材新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了解炎黃時期相關傳說;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家國情懷)導入新課軒轅黃帝的陵寢,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每年清明節,都有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黃帝陵被視為華夏子孫尋根祭祖之地。為什么黃帝陵會受到后人敬仰呢 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本課,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感悟人生一、早期國家和文明起源概念解析何為國家?土地人口兵器疆域(城郭)國家形成的標志為:一是階級的存在,二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鞲袼埂都彝ァ⑺接兄坪蛧业钠鹪础?br/>何為文明?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區別開來的一些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思考: 判斷“文明” 的標志有哪些?考古學上的標準: 城市出現政治文明的標準: 國家出現精神文明的標準: 文字出現物質文明的標準: 金屬工具1、早期城市閱讀教材,思考我國早期國家和文明是如何起源的?時間:大約5000年前背景:原始社會的農業、畜牧業有了較大發展,人口增長并開始向區域中心集中。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設施:城墻、城壕、大型水利設施影響:部分人從生產勞動脫離,專門從事管理,出現掌握政治、經濟、軍事和祭祀權力的王。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冢2、早期國家時間:大約5000多年前形成:以王為首的統治階級依靠社會規范和暴力對內進行管理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形成了早期國家。生產力進步原始農業、畜牧業發展人口增長并集中形成早期城市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成員分化階級出現上層:掌握公共權力(統治階級)下層:被統治(被統治階級)早期國家特征:城市、階級分化、掌握公共權力的王、禮制等的出現閱讀教材, 梳理并講述中國原始社會誕生早期文明的歷程, 說出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3、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材料1: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沖破“文明三要素”(冶金術、文字和城市)的桎 梏,根據中國的材料,兼顧其他古老文明的特點,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 準的中國方案,即: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 斷加劇,出現階級;權力不斷強化,出現王權和國家。以國家的出現作為進入 文明社會的標志。——王?。嗤脊艑<?、中華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專家)貴族墓葬陪葬品較多平民墓葬幾乎沒有陪葬品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牛河梁遺址的祭祀、積石冢歸納(部落戰爭)早期城市人口增長向區域中心集中對內統治形成政府軍隊等強制機關統治階級(掌握政治、經濟、軍事、祭祀權力的王)階級產生貧富分化加劇私有制產生早期國家產生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剩余產品出現生產力發展對外戰爭被統治階級被征服者(階級矛盾)狩獵畜牧采集種植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史料鏈接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冢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女神像牛河梁遺址屬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距今約5800—5000年。遺址中有祭壇、女神廟和埋葬著貴族的積石冢,反映了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牛河梁遺址的女神廟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是等級、地位、權力的象征。合作探究閱讀教材,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中華有五千年文明史?考古發掘成果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依據良渚古城遺址、長江流域良渚古城黃河流域陶寺古城陶寺古城遺址、牛河梁遺址牛河梁遺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學、歷史學為基礎,廣泛采用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它揭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的歷史進程,將“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論證為可信的歷史,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感悟人生二、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時間:地點:距今約5300-4300年浙江余杭古城概況:復雜水利系統630萬㎡300萬㎡蓄水量可達4600萬m ≈3個西湖土石方總量超過1000萬m ≈4個胡夫金字塔高等級建筑20萬㎏碳化稻谷①古城:宮殿區、內城和外城,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630萬平方米。規模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②水利系統:由人工修建的水壩和自然山體組成。是同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③內城:高臺、大型廣場、高等級建筑物、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城市發達、興建大型工程都反映了良渚文化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史料證實材料2:良渚古城的土石方量約1000余萬立方米,假設參與建設的人數為1萬人…每年工作365天,需要連續不斷地工作七八年。實際上,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更大可能是利用冬春農閑時間間斷完成.….如果以每年農閑時間參與古城建設100個工作日計算,則1萬人完成土石方的時間需要29.3年。——《良渚古城綜合研究報告》材料3:古城并無從事農業生產的跡象,城內發現了大規模糧食倉儲,據此推算古城直接壟斷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農業剩余和其他資源,從而可知城鄉之間存在著明確和緊密的轄制關系。——王巍、趙輝《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獲》反映了良渚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統治階級。史料鏈接稻田遺址石犁石鐮上圖為良渚遺址出土的石犁、石鐮。——《良渚古城綜合研究報告》莫角山遺址密集埋藏的(碳化)稻米良渚遺址莫角山宮殿的南部,曾埋藏著兩片大面積的碳化稻谷堆積點,據推算有近20萬公斤稻米。——孫慶偉:考古釋中華—中華文明的起源刻符陶罐嵌玉漆杯玉琮木槳稻田遺址農業工具稻谷遺存手工業考古發掘——玉、陶、漆、木古城內發現大量稻谷遺存以及不同類型的手工制品,反映了良渚社會已經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玉琮王神人獸面紋玉鉞王玉琮cóng(玉器在當時的良渚社會是高等級身份的體現物,玉琮象征神權)玉鉞yuè(古代兵器,形狀像板斧,象征最高軍權,只出土于大型墓葬)。④貴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數十件至數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著軍事指揮權的玉鉞。▲良渚古城遺址中的不同墓葬規格的隨葬品(根據出土文物和姜軍《良渚文化綜述》整理)高等級的墓隨葬大量玉禮器第二等級以隨葬少量玉禮器和部分陶器為代表。第三等級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隨葬。低等級為無隨葬品的殉葬墓隨葬品數量 隨葬品質量第一等級 少則一百多件,多的可達數百件 以玉器為大宗,皆有玉鉞(yuè)和玉琮(cóng),均無生產工具…… …… ……第六等級 一件或幾件不等 只有陶、石器第七等級 基本上沒有隨葬品 貴族墓地和隨葬品稀少普通墓葬對比鮮明,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相關史事玉鉞(象征軍事指揮)玉琮(祭祀)玉璧(祭祀)神人獸面紋玉冠狀器(配飾)簡化神人紋玉方錐形器(發飾)史料4: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遍刻畫一種神人獸面紋,其主體由天空中飛翔的神獸和騎在神獸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組成,在神人、神獸的周邊還有飛鳥??脊虐l現表明,各地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畫的神人獸面紋的各類元素相當統一。因此,神人獸面紋也被稱為良渚文化的“神徽”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經形成統一的信仰體系。意義(歷史價值):良渚遺址的復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習近平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2、陶寺古城(1)時間:(2)地點:距今約4300-4000年山西襄汾(3)考古發現:①宮城、陶制的建筑材料陶寺遺址宮殿區夯土基址局部(都城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多處高等級建筑基址陶質的建筑材料陶寺遺址觀象臺夯土基址可能是觀象臺的遺跡反映了統治者有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②墓葬。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隨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小型墓葬沒有任何隨葬品。陶寺中墓M2200平面圖陶寺大墓M2001陶寺小墓有學者推測它表現了朔望月輪回,也有學者認為其為胳膊上的環狀裝飾物一件祭神的禮器,彰顯出墓主人不同尋常的尊貴身份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至今中華民族仍自稱為龍的傳人銅齒輪形器獸面形玉飾彩繪龍紋陶盤說明當時階級分化嚴重③隨葬品。大型墓葬的隨葬品來源十分廣泛。朱書扁壺堯文上面有紅色顏料書寫的字,字有筆鋒,是目前所能確認的最早的文字,對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已知鼓類樂器的最早標本,以陶為腔,頂端蒙皮陶鼓磬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石質樂器,這是目前發現年代最久遠的石磬石磬材料4:(陶寺遺址)典型陶器具有山東、河南、江漢、西北和關中地區龍山時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廚刀繼承了良渚文化的傳統;透雕獸面玉佩受到江漢地區后石家河文化的影響;鱷魚皮制作的“鼉(tuó) 鼓”來自山東龍山文化;鈴和齒輪形器銅器則受到西北地區的影響?!钚聜ァ吨腥A文明的宏大進程孕育多元一體、協和萬邦的文明基因》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4)意義:④小件青銅器、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有可能是觀象臺的遺跡。陶寺遺址銅環陶寺遺址獸面形玉飾陶寺遺址石磬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朱書符號的陶壺反映當時手工業發展,會觀測天象、確定節氣陶寺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合作探究對比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發現,總結相同點。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有較高經濟發展水平,產生公共權力都發現了墓葬隨葬品隨葬品數量都有顯著差別出現私有制出現階級分化出現早期國家材料5: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提出進入文明社會標準:一是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二是社會分工,階層分化,出現階級;三是出現王權和國家。以國家的出現作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王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獲》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人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史料研讀材料6:考古工作者在挖掘距今約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發現了規模空前的城址、與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區等。材料7: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的蟠龍紋陶盤,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畫蟠蛇紋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龍的啟發,創造了中原蟠龍形象,影響到后來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頭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發展到今天的中國龍造型。材料8:良渚古城遺址由城址、外圍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系列遺址、體現用玉制度的精致極致的良渚玉器等4類主要人工遺存,共同揭示出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出現了復雜的社會分工、階層分化與城市文明、并擁有著統一信仰、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等特征的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的中心所在。材料9:而一般認為國家的形成作為文明階段的標志。對于國家的形成標志,一些學者提出其標志應當包括文字、城市、大型禮儀性建筑以及青銅器等。而在分析陶寺已發現的遺存之后,可以發現這些文明因素在陶寺遺址中都可可以找到原型。而且中國古代的巫文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禮樂典章制度的發達也應當肇始于陶寺文化 。拓展提升觀察地圖,結合所學,思考中華文明起源有何特點?西遼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牛河梁遺址焦家遺址凌家灘遺址二里頭遺址紅山遺址石家河遺址三星堆遺址石峁(mǎo)遺址殷墟遺址中原地區材料10:相隔一千余公里的凌家灘(安徽馬鞍山)和牛河梁(遼寧省朝陽市)出土玉器高度相似,共有玉人、龜、箍形器(抽象的龜體)、玉龍、雙聯璧和鳥豬合體器等,是遠距離交流的堅實證據。——李新偉《“最初的中國”:考古學證據和推想》中原地區在廣泛吸收各地文明的基礎上迅速崛起并逐漸走向一體,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文明格局開始形成。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感悟人生三、遠古的傳說1、炎黃聯盟(1)時間:(2)主要部落:(3)聯盟形成過程:五六千年前炎帝部落、黃帝部落、蚩尤部落黃河流域黃帝炎帝VS炎黃聯盟蚩尤VS華夏族黃帝和炎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黃子孫炎黃聯盟在黃河流域繁衍發展,不斷融合臨近的部落,構成華夏族的骨干,而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2、華夏族形成的特點材料10: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簡⒊短偶叭d記》材料11:龍是由獅頭、鹿角、蝦腿、鱷魚嘴、烏龜頸、蛇身、魚鱗、蜃腹、魚脊、虎掌、鷹爪、金魚尾的身體組成。材料12: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滿天星斗一樣璀璨,這些文化系統各有其根源,分別創造出燦爛的文化。······諸文化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密切,逐漸形成一個“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國”。——張清俐《探索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起源進程》華夏族是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傳說中炎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反映了人們衣、食、住、行、醫的變化考古學者在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發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獨木舟、骨笛、蠶繭和絲織品等。遠古傳說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傳說有可能是夸大的,不可全信;只有對于其中己被考古能證實的部分,才能相信。古史傳說與史實之間的聯系3、禪讓制在黃帝之后比較有名的部落首領有誰?是通過什么制度產生的?制度的標準是什么?部落推舉部落推舉堯鼓勵人們發展生產。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派禹治水,解決水患。禹治水有功,被民眾尊稱為“大禹”。禪讓制賢德4、大禹治水材料13:相傳,當時洪水滔天,禹的父親鯀(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過了許多年都沒有成功,后被處死。禹接替父親治水,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引洪水入海。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忠。禹竭盡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過其門而不入”,后來人們以此形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疏導的辦法方法:精神品質: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無私奉獻、勤勞勇敢、勇于創新、敬業精神。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材料14:遂公盨(xǔ),西周中期(距今約2900年)食具,銘文98字,記述了“大禹治水”和“為政以德”等內容,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關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獻記錄。拓展提升說說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和遠古傳說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文字發明以前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蘊含比較可靠的歷史史實考古挖掘證實傳說的某些成分口述史料實物史料無論是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還是遠古傳說,都是我們認識原始社會晚期社會發展水平的依據,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無法在缺乏當時文字材料的情況下,確證堯、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實存在,確認哪類考古學遺存屬于這些國族或王朝?!S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阪泉之戰——涿鹿之戰——華夏族形成長江流域——良渚古城遺址黃河流域——陶寺都城遺址炎黃部落聯盟堯舜禹部落聯盟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中華文明起源城市出現,有大型高等級建筑,社會階級分化明顯。通過禪讓制,將部落聯盟首領傳位給賢德之人。大禹治水部落聯盟早期國家出現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