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口市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D C A D C B C題號 11 12 13答案 A B D題號 14 15答案 A B C D A B C D分值 1 3 0 1 3 1 0 1二、非選擇題16. (15分)(1) 背景: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寧漢合流;黨獨立領導武裝的現實需要;共產國際的影響。(共 8分,每點 2分,任答 4點)(2) 創舉: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支部建立在連上,黨對軍隊的領導。(共 4分,每點2分,任答 2點)精神: 井岡山精神、實事求是、敢闖新路、聽黨指揮。(共 3分,每點 1分,任答3點,答“井岡山精神”即可 2分)17. (14分)(1) 策略:蘇聯:封鎖交通施壓;保留空中走廊避免戰爭,保持了克制;爭取外交談。(共 4分,每點 2分,任答兩點)美國:啟動大規??者\突破封鎖;將危機轉化為成立北約的契機。(共 4分,每點 2 分,任答 2點)共同點:對抗性與妥協性;風險管控,避免戰爭。(共 2分,每點 2分,任答 1點)(2) 特征: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和競爭。(共 4分,每點 2分,任答 2點)歷史試題 第 1頁(共 2頁){#{QQABLQQh4wiY0EZACY6bUQUcCQgQkIKSLaoGBRCYOA5CSRFIFCA=}#}18. (13分)(1) 原因:經濟增長放緩;制造業流失,就業率下降;長期貿易逆差。(共 4分,每點 2分,任答 2點)(2) 主要舉措:推行保護主義政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退出貿易協定;技術封鎖,打壓外國企業;強迫企業回遷產業鏈。(共 6分,每點 2分,任答 3點)認識: 反映美國霸權延續;加劇全球經濟動蕩;我們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共3分,每點 1分)19. (13分)(1)民族民主運動:A—①③;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B—④⑤ ;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運動:C—②⑥。(4分)(2)示例 1:(9分)主題:19世紀中期世界民族民主運動的興起。闡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列強擴張加劇殖民地危機,啟蒙思想喚醒民族意識,全球民族民主運動興起。1857—1859 年爆發的民族大起義,席卷廣大地區,沉重打擊英國殖民統治,激發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為民族解放運動奠定基礎。中國 1851—1864年興起的太平天國運動,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動搖了封建根基。綜上所述,這些運動雖未完全勝利,但展現被壓迫民族對自由獨立的追求,為民族解放和民主進步積累經驗,有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步伐。(示例僅供參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層次一:運用相關主題的 2個以上的史實,表述成文,論述充分,思路清晰,邏輯嚴密。(9—7分)層次二:能表述成文,史實論證不夠充分,邏輯不夠嚴密。(6—4分)層次三:僅羅列要點,思路不清晰。(3—0分)歷史試題 第 2頁(共 2頁){#{QQABLQQh4wiY0EZACY6bUQUcCQgQkIKSLaoGBRCYOA5CSRFIFCA=}#}機密 啟用前海口市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 15 小題,每題 3 分,共 45 分。分為單項選擇題 I 和單項選擇題Ⅱ兩部分。單項選擇題 I:1—13 題,每題 3 分,共 39 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秦朝《田律》規定農民需按時上報耕地面積、莊稼生長情況,甚至降雨量,違者處罰。這一規定表明秦朝A.法律制度嚴酷苛刻 B.政府重視農業生產C.畜牧經濟占據主導 D.考核制度流于形式2.1985年甘肅天水出土的宋代彩繪磚雕中,“吹笙擊鼓圖”生動刻畫了兩名樂人:吹笙者梳雙髻、著圓領衫,專注吹奏;擊鼓者戴翅冠、穿博衣,邊擊鼓邊舞蹈。這一場景真實展現了宋代民間“音樂人”的形象。這一形象從側面反映宋代圖 1A.彩繪磚雕藝術化 B.思想觀念民主化C.音樂藝術貴族化 D.社會生活世俗化3.中共中央長征到達陜北后,于 1935 年 12月召開瓦窯堡會議。會議提出,把蘇維埃工農共和國的政策的許多部分,改變到更加適合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變中國為殖民地的情況。政策的調整,表明黨A.清算右傾錯誤工作結束 B.完善了革命領導權理論C.推動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開始實踐反帝反封理論4.表 1是 1949年至 1952年我國農民收入增長情況,這一時期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是因為表 1項目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農民凈貨幣收入(億元) 68.5 87.4 111.4 127.9指 數 ( 以 1949 年 為 100.0 127.6 162.6 186.7100)人均凈貨幣收入(元) 14.9 18.7 23.6 26.8指 數 ( 以 1949 年 為 100.0 125.5 158.4 179.8100)A.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B.農村個體經濟的發展C.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 D.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5.1985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規定,“從今年起,除個別品種外,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按照不同情況,分別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這一規定A.完善市場經濟 B.堅持計劃經濟 C.改革購銷政策 D.變革產業結構6.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發達。為方便記錄,腓尼基人發明了由 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即“腓尼基字母”。后來傳播到希臘,演化為希臘字母,再發展為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腓尼基字母的傳播說明A.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B.西亞是古代文明的源頭C.古代文明多元一體 D.文字有較高的史料價值7.“中世紀西歐莊園法庭,這么重要的一個機構,卻沒有專門的法律工作人員。莊園法庭甚至沒有專門的辦公地點,教堂、草地、大樹下,都可以作為開庭的地點,當案件積累到一定的數量,便可召開?!庇刹牧峡芍惺兰o西歐莊園法庭A.由專業人員構成 B.主要審判宗教案件C.維護了佃農利益 D.方便調解莊園糾紛8.牛頓通過數學原理推導出天體運行和海洋潮汐的規律,融合伽利略的慣性實驗與開普勒的行星定律,提出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材料旨在說明A.理性化思維方式形成 B.牛頓力學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C.數學推理與實驗結合 D.牛頓力學開啟了對神學的沖擊9.1804年的《拿破侖法典》條文規定:“丈夫有義務保護妻子,妻子有義務服從丈夫。妻子未經丈夫書面同意,不得進行訴訟、贈與、轉讓抵押財產等?!贝藯l文A.吻合主權在民 B.背離天賦人權C.維護自然權利 D.違反社會契約10.1893年,時值哥倫布發現美洲 400 周年,美國舉辦芝加哥世博會顯得意義非凡,它通過創作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石板畫紀念過去,更以巨大的摩天輪夸耀當下,宣告自己躋身世界強國行列,令人興奮的新大陸精神借此大放光彩。該石板畫《第一次遠航》的創作意圖是圖 2《第一次遠航》A.譴責歐洲的擴張 B.反思工業的困境C.彰顯美國的雄心 D.諷刺西班牙政府11.1916年 1月英國采取了義務征兵制,接著出臺各種法規管理國內勞動力。政府對勞動力市場、工業組織以及商品供給,特別是食物供給不斷干涉,導致各交戰國紛紛催生了“戰時社會主義”。這表明當時各交戰國A.加強國家對經濟管控 B.國內自由勞動力富余C.加大了食物日常供給 D.普遍實行義務征兵制12.1946年 2月,斯大林針說:“蘇維埃的國家工業化方法與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都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道路?!?據此可知,斯大林經濟模式A.強調市場調配作用 B.優先發展重工業C.強化國家指令計劃 D.注重產業的平衡13.20世紀 60年代的“凍雞戰”是歐美貿易摩擦的典型案例?!皟鲭u戰”的起因是由于美國單方面提高進口關稅,引發了歐共體的關稅報復,致使美國凍雞對歐共體市場的出口額猛降 60%。這場“凍雞戰”表明A.經濟全球化與區域集團化受阻 B.歐共體實現世界貿易主導地位C.國際貿易體系與金融體系崩潰 D.美國經濟霸權與市場擴張受挫單項選擇題Ⅱ:14—15 題,每題 3 分,共 6 分。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為 3 分,有 2個選項各為 1 分,錯誤項為 0 分。選出最佳項,多選不得分。14.兩漢時期,洛陽因為位居九州中心而被視為理想王都,明朝丘濬主張京師應處九州最北以便統御四方。至清朝,隨著疆域擴展,“天下之中”的觀念最終定位于北京。“天下之中”的觀念形成過程反映了A.國家疆域的擴展 B.華夏一統的趨勢D.政治中心的變C.地理觀念的重塑 遷15.表 2統計的是 1600年—1820年歐洲各地區小麥、裸麥和大麥每粒種子的平均收益率,這說明當時英國表 2階 段 英格蘭 法 國 德 國 俄 國1600—1649 6.7 —— 4.5 4.01650—1699 9.3 6.2 4.1 3.81700—1749 —— 6.3 4.1 3.51750—1799 10.1 7.0 5.1 4.71800—1820 11.1 6.2 5.4 ——注:收益率指的是每粒播種的種子能夠收獲的谷物粒數的平均值A.農業發展與工業化的內在聯系 B.作物收益率受氣候變化的影響C.農業人口增長推動生產率提高 D.市場需求擴大要求提高生產率二、非選擇題:共 55 分。第 16 題 15 分,第 17 題 14 分,第 18 題 13 分,第 19 題 13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 由于寧漢合流,我黨一些負責人先后抵達九江。1927 年 7 月 20 日,葉挺、聶榮臻等在談話會上提出:在南昌暴動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之武裝……在政治上反對武漢、南京兩政府,建立新的政府。這個意見轉告中央后得到同意。之后,臨時中央常委會議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確定起義后部隊行動方向,立即南下,占領廣東,取得汕頭的出??冢蟮霉伯a國際的援助,再舉行第二次北伐。8 月 1 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前委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我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余人,舉行武裝起義。——摘編自石仲泉《周恩來與八一南昌起義》材料二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并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于 1927 年 9 月 9 日發動。在進攻長沙受挫后,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隨后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部隊內部實行民主管理。10 月 7 日,毛澤東率部到達江西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昌起義爆發的背景。(8 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過程中的創舉及其蘊含的精神。(7 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 冷戰爆發后,美國為了實現控制歐洲和對抗蘇聯的目的,采取了分裂和扶植德國的政策。1947 年 1 月,德國境內的西邊的美英占領區合并。1948 年 6 月,西占區實行單方面的貨幣政策,蘇聯也在東邊的蘇占區發行新貨幣反擊美英。1948 年 6 月 24 日,蘇聯出兵全面切斷了德國境內西占區與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斯大林在柏林危機中采取“壓力—談判”雙軌策略:陸路封鎖制造危機迫使西方讓步,但預留空中走廊避免戰爭風險;杜魯門則以“空運反制+聯盟構建回應”,既維持西柏林存在,又將危機轉化為組建北約的契機。這種策略互動奠定了冷戰“斗而不破”的基本模式。——摘編自劉德斌《國際關系史》等(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美蘇兩國在危機中采取的策略并指出其相同點。(10 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冷戰”的基本特征。(4 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材料 美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從支持轉向反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2007年至 2016 年美國經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僅 2.8%,剔除價格因素后僅為 1.3%,遠遠低于中印等新興經濟體。美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也一路下滑,從 2000 年的 30%跌至 2015 年的 24.5%。其次,美國認為現有貿易體系對其不利。特朗普在首次國會演講強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獲得批準以來,我們的制造業失去了 1/4 以上的工作崗位,從 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們有 6 萬家工廠倒閉”。美國認為世貿組織框架內以自由為特征的多邊貿易體制對其不利,必須加以改變,按照“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簽署更為有利的雙邊貿易協定。第三,美國貿易逆差已經維持了 41 年,2016 年貿易逆差高達 5023 億美元,創最近 4 年來新高,巨額貿易赤字開始令美國感到不安,將貿易逆差與產業依賴等同于“國家安全威脅”,試圖通過關稅戰、技術封鎖等強行重塑供應鏈。——摘編自郭紀《“逆全球化”救得了美國嗎?》(1)根據材料,概括美國對經濟全球化態度轉變的主要原因。(4 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試圖改變現行經濟全球化 WTO規則的主要舉措,并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認識。(9 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表 3:19 世紀中期世界歷史發展進程Ⅰ.19 世紀中期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Ⅱ.相關事件A.民族民主運動 ① 太平天國運動B.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 ②《共產黨宣言》發表C.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運動 ③ 印度民族大起義④ 日本明治維新⑤ 美國南北戰爭⑥ 第一國際成立(1) 從Ⅰ欄“潮流”中任選一個,并在Ⅱ欄“相關事件”中各選出兩項與之對應的內容,形成兩組正確配對。(參照示例如:民族民主運動:A—①③ )(4 分)(2) 圍繞所選的“潮流”,結合已配對的兩組信息及所學知識中提煉一個主題,予以闡述。(要求:主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符合邏輯,表達清晰)(9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谑懈咭粴v史期末考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2025??谑懈咭粴v史期末考試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