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歷史 2025.07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在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古城遺址中發現的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滑石印章,印章雕刻類似獨角獸的牛的圖案和文字符號,用于簽署文件、標注身份和貨物歸屬。此類印章不僅在當地被大量發現,兩河流域也有出土。這些印章可以用來佐證A.私有制已經存在 B.楔形文字的起源C.牛耕被廣泛使用 D.城市國家的建立2.622年,學問僧惠齊等上奏日本天皇,認為“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需達”。從630至894年,日本共任命十九次遣唐使,遣唐使人員主要有使臣、留學生、留學僧、技師、隨行人員等。這一時期的中日交流A.有利于活字印刷技術的外傳 B.造就了中華文化圈的繁榮C.推動了古代日本社會的變革 D.導致日本中央集權的瓦解3.12世紀開始,英國行會不斷向國王和議會遞交請愿書,要求捍衛行會的特許經營權,禁止外來人員從事本行業,對本行業產品制定嚴格的標準,限制經營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成立行業監察機構,對行業內部進行巡查并監督工藝。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專制王權不斷加強 B.市場競爭日益加劇C.城市管理逐漸完善 D.生產技術標準提高4.1468年,阿萊里亞主教寫給教皇保羅二世的信中說:“在我們這個時代,上帝送給基督教世界一份禮物,即使是窮人也能獲得書籍。”這一觀點主要是基于A.文藝復興的開展B.學校教育的普及C.宗教改革的進行D.印刷術得到推廣5.16世紀時,西方學者開始對《圣經》中“諾亞洪水”故事進行實證性的探究。約翰尼斯·布泰奧經過縝密計算推算出諾亞方舟的尺寸。到17世紀,伍德沃德引入萬有引力理論來解釋“諾亞洪水”。據此可知A.自然科學擺脫了宗教束縛B.近代科學體系已逐步確立C.宗教改革引發科學技術革命D.近代科學發展推動思想解放6.盧梭認為,兒童生來就有自然賦予的內在法則,是一種有其固有自然法則的存在,“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應該尊重兒童,倡導“把孩子看作孩子”。這表明盧梭A.強調理性教育對兒童啟蒙的作用B.主張通過道德規范約束兒童天性C.認為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天性D.提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公民7.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指出,巴黎公社起義后,通過普選產生公社委員會成員,存在不能真正代表革命的人物“有時甚至扮演了顯要的角色,他們極力阻礙無產階級的真正運動······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禍害”。馬克思的論述意在A.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學說B.推動工人運動走向國際聯合C.強調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D.頌揚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創精神8.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南展開了以“驅逐法賊,擁護王朝,謀求獨立”為綱領的勤王運動;菲律賓掀起了要求菲律賓人與西班牙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權利的“宣傳運動”;印尼東印度黨提出了“爭取實現東印度祖國的繁榮和準備走向獨立的人民生活”。這些運動旨在A.推翻帝國主義的殖民壓迫B.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C.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增強本土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9.《美國勞工史》記載:“20世紀20年代,已婚婦女就業人數持續攀升,家庭電器的普及與工廠流水線的細分共同重塑了女性的社會角色。”這表明,婦女就業人數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B.美國婦女運動的推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D.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10.蘇俄(聯)在推行某一政策時結果出現了國內生產總值降至為1913年的20%左右,工農兵群體也在政策實行期間,將矛盾發展到近乎激化的程度,使得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國家政權又走到了崩潰的邊緣。該政策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D.農業集體化11.1944年10月,羅斯福發表演說,“吾國因擁有道義、政治、經濟及軍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負有領導國際社會之責任,且隨之亦有領導國際社會之機會。”這表明了A.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成為可能B.美國對自身政治制度的自信C.美國欲建立全球霸權的野心D.美蘇冷戰對峙局面正式形成12.下圖為冷戰時期蘇聯漫畫家所創作的漫畫《莊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漫畫意在A.諷刺北約成員國之間貌合神離B.闡明美蘇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C.表達蘇聯公開對抗美國的決心D.揭露美國利用北約控制了西歐13.1960年,日本制定《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提出10年之內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一倍,并規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相應配套措施。······其他發達國家也制定了相似的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以保證經濟運行的有序狀態。這反映的實質是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深B.日本謀求經濟政治大國地位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局部調整D.社會主義的影響力不斷增強14.下表為1950-1978年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針對1973-1978年的狀況,資本主義國家應采取的措施是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國家 1950-1973年 1973-1978年美國 4.3% 2.5%日本 14.1% 1.1%法國 6.1% 2.5%A.大力發展國有企業 B.減少國家干預經濟C.加大公共事業開支 D.制定經濟發展計劃15.下圖為某小組研究某一主題時繪制的餅圖。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二戰后美蘇的對峙冷戰B.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C.歐洲的一體化發展進程D.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歷史現象,并說明兩則材料所述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6分)(2)說明材料三中的史料對研究“工業革命的影響”的史料價值。(9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概括指出地圖的編繪者力圖告訴我們些什么。(6分)(2)分析美國在19世紀末的擴張的背景。(6分)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重大事件(部分)時間 事件1945年 世界銀行成立1948年 關貿總協定開始運行1955年 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帕克斯在公交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捕1963年 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20世紀70年代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脹”現象1973年 美國停止侵越戰爭1976年 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20世紀80年代初 個人計算機出現并引發深刻社會變革20世紀80年代 發達國家中間階層的發展趨于穩定,改革社會保障制度1995年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2008年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根據材料,任選三項史實,據此指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并予以論述。(14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表述清晰。)19. (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人將全球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492年持續到1800年前后,這期間世界的規模從大號“縮水”為中號······第二個階段從1800年左右持續到1950年左右,中間因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而被迫中斷,各種硬件的發明和革新成為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這期間世界從中號“縮小”為小號······1950年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將這個世界從小號進一步縮小到微型。-摘編自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材料二學術界常用“全球化輸家”或“現代化輸家”理論來分析逆全球化現象。在全球化中,一些國家或群體成為贏家,另一些則成為輸家。輸家會將自己利益受損歸咎于全球化,從而對其持反對態度。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不斷降低、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區和全球性問題突發多發的外部環境,一些國家開始重拾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升溫。-摘編自宋德孝《逆全球化的根源、本質與出路:基于唯物史觀的視角》(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使“世界從小號縮小到微型”的因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逆全球化的認識。(6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檢測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 1 2 3 Z-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B D D- C C A A A C D C B B二、非選擇題16.(15分)(1)工廠制度產生;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機器大生產的出現,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走向城市,推動了城市化進程。(6分)(2)《關于勞動居民衛生狀況的報告(中譯本)》是檔案文獻史料,對于研究工業革命時期工人的勞動狀況、階級關系、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沉默的強盜》是報刊漫畫史料,可以用來研究人們對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的關注以及批判。漫畫屬于藝術作品,在研究工業革命后的環境污染時,需與其他史料相互印證。“黑便士”郵票是實物史料,對于研究工業革命后的信息溝通和傳遞,近代郵政事業的發展有重要史料價值。(9分)17.(12分)(1)美國重視海上擴張;擴張的主要動機是追求商業利益;擴張的區域主要集中于亞太地區;通過“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贏得了與列強均等的機會。(6分)(2)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第二次工業革命迎來了工業化的高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6分)18.(14分)史實:世界銀行成立、關貿總協定開始運行、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新變化: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建立國際經濟組織,推動世界經濟向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并逐步深化全球化進程。論述:1945年世界銀行成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構成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恢復和貿易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48年關貿總協定運行,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降低關稅,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向制度化邁進。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其規則覆蓋范圍從貨物貿易擴展到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領域,強化了全球貿易的規則化和法治化,加速了商品、資本和技術的跨國流動。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于1976年被浮動匯率制取代,反映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在危機中進行自我調整,更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綜上所述,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體現了經濟體系的全球化與制度化建構,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19.(14分)(1)因素:科技進步的推動;各種國際組織與機構的推動;冷戰結束和世界局勢總體走向緩和;世界各國加快對外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建立等。(8分,任答4點即可)(2)逆全球化的本質是貿易保護主義,其出現主要是經濟全球化消極影響的結果。我們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致使出現逆全球化思潮,但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我們應當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健全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推世界經濟走上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6分)注:此答案僅供參考。若學生答案不拘所給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師須酌情給分。走向緩和;世界各國加快對外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建立等。(8分,任答4點即可)(2)逆全球化的本質是貿易保護主義,其出現主要是經濟全球化消極影響的結果。我們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致使出現逆全球化思潮,但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我們應當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健全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推世界經濟走上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6分)注:此答案僅供參考。若學生答案不拘所給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師須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