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現代化又稱近代化,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即近代中國社會資本主義化的歷程。(學習西方)1.經濟:工業化,即手工操作轉向機器生產;2.政治:民主化、即專制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3.思想:科學化,即從愚昧、迷信走向科學、理性。學技術學制度單元簡介(P3)19世紀60年代以后,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掀起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發展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這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初步探索。洋務運動幾乎與當時中國出現的邊疆危機相始終。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破產。《馬關條約》簽訂,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為救亡圖存,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行動起來。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變法思想,積極推行變法,很快失敗。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帝國主義列強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義和團遭到列強和清政府聯合絞殺。《辛丑條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反抗侵略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展現了不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1861年洋務運動開始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臺灣建立行省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1898年戊戌變法1900年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探索救國之路民族危機的加劇學習目標:知道洋務運動的概況,掌握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認識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性。了解美日侵略臺灣、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的史實;感悟先進中國人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第二單元 早期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機加劇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一、洋務運動1.背景結合下列圖片,述說清政府面臨怎樣的問題?內憂外患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清政府該如何擺脫內憂外患困境?向西方學習,開展洋務運動一、洋務運動2.概念解析洋務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務,它包括軍事、民用工業的創辦、訓練新軍、派遣留學生等,后又擴展到修路、開礦、辦廠等。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到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較為開明的官員(洋務派)掀起的一場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實現“自強”、“求富”,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3.目的材料二 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材料一 滅發捻(農民起義軍的一支)為先,治(抵御)俄(國)次之,治(抵御)英(國)又次之。 ---奕 維護清朝統治一、洋務運動4.概況閱讀課本P22頁,完成下列表格填空。時間代表人物方式口號內容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奕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恭親王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師夷長技)“自強”(前期),“求富”(后期)創辦……“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人物掃描一、洋務運動5.內容①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先后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由曾國藩創辦,是清末最早官辦的制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廠。1862年8月,安慶內軍械所的科學家徐壽和華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國第一臺實用蒸汽機。這臺蒸汽機與當時居世界先進水平的往復式蒸汽機類似,“以火蒸水”,運轉自如。后來,他們又制成以螺旋槳推進的汽輪“黃鵠號”。這些情況說明,中國已經初步具備發展近代工業的條件。一、洋務運動5.內容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先后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江南制造總局,由李鴻章創辦,是中國近代最大的軍工企業,主要生產軍火和輪船。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創辦,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被譽為近代海軍的搖籃。自煉鋼材仿制的毛瑟槍,趕上德國水平一、洋務運動由于軍事工業的弊端,為解決經費不足,洋務派開始……創辦民用企業一、洋務運動5.內容②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提出“求富”主張,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輪船招商局,由李鴻章創辦,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曾收購美資旗昌輪船公司,維護了國家利益。現為招商局,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第97位)。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一、洋務運動5.內容③為興辦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創辦時間 學堂名稱 學習內容1862 京師同文館 外語、天文、數學、化學、物理、醫藥、國際公法、體育、航海測量、經學等1863 上海廣方言館 1866 福州船政學堂 1880 天津水師學堂 1885 天津武備學堂 1876 福州電氣學塾 1880 天津電報學堂 京師同文館師生合影洋務派創辦的京師同文館以培養外語翻譯和外交人才為宗旨,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1902年并入京師大學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為北京大學)。一、洋務運動1872年首批出洋留學的30名幼童的合影“留美幼童”是1872年至1875年間由清政府派往美國留學的四批中國幼童的總稱。120名留美幼童的平均年齡為12歲半,以廣東(84人)、江蘇(21人)為主。他們中有50多人在中學畢業后得以進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等著名學府繼續深造。1881年,出于當權者對幼童“全盤西化”的擔憂,清廷頒旨全數撤回留美學生。至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國病故者3人、中途輟學或拒召者23人外,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回國。作用: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西方先進技術的傳播,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進一步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④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練兵。洋槍隊配備新式槍炮,進行西式兵操訓練。這些軍事改造是中國軍事近代化的重要內容。標志著中國軍隊從舊式陸軍到新軍的過渡和轉型。一、洋務運動5.內容一、洋務運動5.內容從19世紀70年代起,清政府開始籌建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其中北洋艦隊規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北洋海軍,駐防環渤海地區(旅順、煙臺等)福建海軍,駐防廈門、馬尾駐防于廣東沿海南洋海軍,駐防江浙及長江口“定遠”號鐵甲艦“鎮遠”號鐵甲艦清末政府管理全國海軍的機構,統一協調指揮,亦稱海署。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滅。1895年,海軍衙門裁撤。一、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近代工業發展、近代教育和思想觀念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都為中國的近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洋務運動緩緩地拉開了中國經濟、軍事和科學文化近代化的帷幕。”——蔣潔《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軍事近代化工業近代化交通近代化教育近代化6.結局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現(近)代化運動。材料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湖北織布局開織后,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見之事”。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一、洋務運動材料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創辦之初巨大的贏利,促使一些與洋務官員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紛紛投資近代機器生產,這些商辦企業成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端。洋務運動成功了嗎?材料研讀“我(李鴻章)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吳永《庚子西狩叢談》洋務運動沒有實現求強求富的目標,最終以失敗結束!(???)一、洋務運動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陷入絕境。日本……勸其率艦隊投降,遭到嚴詞拒絕……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洋務派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不改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治標不治本;布新而不除舊二、邊疆危機之東南---美、日侵略臺灣1.美國侵略臺灣19世界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東南海疆(臺灣)首先面臨外國威脅。美國覬覦臺灣。19世紀60年代,美國借口“羅佛號”事件,兩次派遣海軍陸戰隊到臺灣南部登陸,從而進犯臺灣。羅佛號事件1867年,美船羅佛號在臺灣南部失事,船上的十余人被當地高山族人所殺。事后,美國派其東印度艦隊司令貝爾進犯,陸戰隊登陸后被高山族人民擊退,指揮官被擊斃。貝爾美國侵略臺灣未果,轉而支持日本侵略臺灣。二、邊疆危機之東南---美、日侵略臺灣2.日本侵略臺灣日本侵略臺灣以琉球事件為借口。琉球自明初起,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1871年,琉球國一漁船在海上遇颶風漂至臺灣,與當地高山族居民發生沖突,54名琉球漁民被殺,史稱“琉球事件”。此后,日本宣稱琉球漁民為日本管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強調臺灣與琉球均為中國“屬土”,與日本無關。臺灣1874年5月,日本派遣3000人在臺灣南部登陸,發動侵臺戰爭,臺灣人民據險反擊,清政府命福州船政局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率軍赴臺,布置防務,在英、美等國“調停”下,從中國勒索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10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中日北京條約》,承認日本侵臺是"保民義舉",放棄對琉球的宗主權。1879年,日本趁清政府與沙俄交涉伊犁問題之機,出兵占領琉球,廢琉球國王,改琉球為日本沖繩縣。清政府拒絕承認日本吞并琉球。1874年侵臺日軍在臺灣留影二、邊疆危機之西北---收復新疆1865年,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率軍入侵新疆,占領南疆大部分地區和北疆部分地區。英、俄兩國無視中國主權,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國還于1871年出兵占領伊犁地區。阿古柏和英、俄兩國的侵略,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面對西北內陸和東南沿海同時出現的嚴重危機,清政府內部發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爭論。新疆不復,于肢體無傷;海疆不防, 則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鴻章“海防論”李鴻章提出放棄新疆的主張,認為新疆地區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收復與守衛新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他看來,應優先加強海防建設,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從海上入侵,對清政府統治核心區域威脅巨大,若將有限資源分散到塞防,可能導致海防力量不足,無法抵御列強從海上的進一步侵略。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塞防論”左宗棠深刻認識到,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是保衛蒙古的重要屏障,而蒙古又直接關系到京師的安全。若新疆被外敵侵占,蒙古將失去緩沖,京師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左宗棠從國家整體安全和領土完整的高度出發,主張必須收復新疆,鞏固塞防。VS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復新疆。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1.背景二、邊疆危機之西北---收復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2.過程人物掃描左宗棠,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等職。曾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創辦福州船政局、蘭州機器局等洋務企業。統率清軍消滅阿古柏侵略勢力后,又整軍備戰,成為收復伊犁談判的堅強后盾。收復新疆后,建議在新疆設立行省,并主持善后工作,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作出了重大貢獻。二、邊疆危機之西北---收復新疆2.過程隨后,清政府通過艱難的外交談判,收回被俄國侵占的伊犁大部分地區,但割占霍爾果斯河以西1萬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賠款。中俄就伊犁問題交涉,清政府先后派崇厚、駐英法公使曾紀澤赴俄談判。俄國肆意要挾,左宗棠再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清軍士氣亦為之一振。俄國最終在談判桌上讓步,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改訂條約》俄國歸還伊犁,但仍攫取不少利益。《恭誦左公西行甘棠》楊昌浚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1884年,清政府改稱西域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3.管理4.意義加強了中央對新疆的管轄,鞏固了西北邊防,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駐扎在中越邊境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應越南邀請,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清政府后來也應邀派軍隊入越抗法。1883年12月,法國對駐守越南北部的清軍發動進攻。中法戰爭爆發。1.背景越南在歷史上長時間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元朝時正式冊封越南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宗藩關系上得以確立,安南國王的繼立必須經過中原王朝同意,明永樂時期,越南曾一度被明朝占有,成為地方布政司。宣德時期越南反明,二次自立,宗藩關系恢復,這一宗藩關系一直維持到清朝,嘉慶冊封阮朝君主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從此安南改稱為越南。法國侵略越南,于是向清政府求救。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2.過程1884年8月,闖入福建閩江口馬尾的法國艦隊在司令孤拔率領下,對中國福建水師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倉促應戰,大部分軍艦被擊沉,馬尾船廠遭到嚴重破壞。福建水師主力艦多為國產木殼船(如“福星”號),噸位小、火力弱,而法軍艦隊配備鐵殼巡洋艦(如“窩爾達”號),主炮口徑、航速均占優。李鴻章對外退讓妥協政策的影響下,深恐得罪侵略者,嚴禁水師“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福建水師被迫“坐以待斃”。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北洋水師各自為政,馬尾海戰時南洋、北洋均未派艦支援,暴露清廷海軍缺乏統一指揮體系。馬尾海戰清軍為什么慘敗?裝備落后政策失誤各自為政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2.過程1884年,法軍占領臺灣基隆,進犯淡水。督辦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部反擊,取得勝利。法國艦隊只 得對臺灣進行海上封鎖。法軍還襲擾浙江鎮海,被中國守軍擊退,孤拔被擊傷斃命。人物掃描劉銘傳,安徽合肥人,他出身農家,年少時棄學販賣私鹽,后投身軍旅,加入李鴻章的淮軍,在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戰斗中表現出色,一路升遷至直隸提督,是淮軍的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中法戰爭爆發后,劉銘傳奉旨赴臺督辦臺灣軍務。他積極布防,巧用謀略,多次擊退法軍,成功保衛了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成為首任巡撫。他大力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加強海防;修建鐵路,發展近代交通;開辦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還積極發展教育事業,促進臺灣貿易。在他的努力下,臺灣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步走向近代化。劉銘傳為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和臺灣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功績永載史冊,深受兩岸人民敬仰,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2.過程1885年初,法軍攻陷越南北部的諒山,并進犯中越邊境的鎮南關。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率守軍將士沖向敵陣,一舉擊潰敵人,取得鎮南關大捷,并收復諒山等地,扭轉了戰局。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3.結果正當中越兩國抗法斗爭即將取得勝利時,清政府派李鴻章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越南條款》,承認越南受法國“保護”,同意中越邊界開埠通商,中國以后修筑鐵路要同法國人“商辦”等條件。從此,法國的勢力侵入中國云南、廣西。①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②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云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③日后中國修筑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④此約簽字后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⑤法軍退出臺灣、澎湖。《中法會訂越南條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二、邊疆危機之西南---中法戰爭3.結果1885年,清政府撤銷臺灣府,建立臺灣行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臺灣建省,加強了臺灣的海防地位,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意義)。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不斷,清政府努力自救的同時也逐步意識到國防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政府最終無力回天,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現代化的初步探索邊疆危機應對刺激新式工業新式教育新式陸海軍美日侵臺中法戰爭海防、塞防之爭工業近代化教育近代化軍事近代化邊疆管轄加強國防意識提升中國:內憂+外患西方:資本主義化潮流左宗棠收復新疆洋務運動課堂小結1.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他們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以及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等民用企業。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A.發展資本主義 B.維護清朝統治C.實現國家富強 D.引進西方技術B練習鞏固2.在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中,各個階級、階層的探索都不約而同地借鑒了西方的經驗。其中洋務運動借鑒的是西方( )A.軍事和工業技術 B.君主立憲制的政治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 D.資產階級啟蒙思想A3.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官方譯書局,主要譯介西方自然科學的書籍;甲午戰爭之后,譯介的側重點從自然科學轉向社會科學。這一轉向反映出( )A.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探索的深入 B.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C.西方列強文化輸出方式的變化 D.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A練習鞏固4.有人評論洋務運動是“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握舊物”;“新其貌,而不新其心。”對這一評價的正確理解是,洋務運動( )A.挽救了國家的頹勢 B.局限于軍事和生產技術層面C.適應了時代的需要 D.所辦企業皆為民族資本主義企業B5.1874年,日本曾試圖武力侵入中國臺灣: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屬國——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擴軍計劃”;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這些史實可以說明( )A.日本正在進行明治維新 B.清朝籌建近代海軍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日本企圖侵略中國D練習鞏固6.對聯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花甲西征平叛亂,收復新疆保邊境;古稀南下抗外敵,興辦洋務振國威。”這幅對聯描述了下列哪位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 )A.曾國藩 B.李鴻章 C.左宗棠 D.張之洞C7.1883年底,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法國軍艦闖入馬尾軍港,對清軍發動突然襲擊……清政府被迫對法宣戰。此戰爭中全軍覆沒的海軍是( )A.南洋海軍 B.北洋艦隊 C.福建水師 D.廣東海軍C練習鞏固8.中法戰爭推動中國軍事技術融入全球體系。期間,清軍裝備已非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弓箭刀矛”,而是普遍使用后膛槍炮。鎮南關大捷中,楚軍、淮軍等部隊憑借新式武器與戰術重創法軍。據此可知( )A.中法戰爭中清政府大獲全勝 B.清軍裝備在當時已領先世界C.中法戰爭推動中國社會進步 D.清廷國防能力得到一定提升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