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R·八年級上冊目錄CONTENT長度的單位及估測01刻度尺的使用02時間的測量(單位、停表)03誤差041.1.1 長度的單位及估測R·八年級上冊學習目標1.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單位,了解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過程。3.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4.能通過日常經驗、物品和自然現象粗略估測長度和時間。課堂導入同學們,《三國演義》中記載,關羽身高9尺,張飛8尺,劉備7尺5寸。如果按今天的“尺”來算(1尺≈33.3cm),關羽身高會超過3米,這顯然不符合常理——難道古代真有“巨人”?漢代標準:1尺=22.75cm,1寸=2.275cm實例換算:關羽9尺≈2m,劉備7.5尺≈1.7m統一必要性:比較測量值時必須統一單位標準,古今單位不可直接比較物理量 單位 符號 換算關系長度 千米 km 1km=1000m=10 m米 m (基本單位)分米 dm 1dm=0.1m=m厘米 cm 1cm=0.01m=m毫米 mm 1 mm=0.001m=m微米 m 1 m=0.000001m=m納米 nm 1nm=0.000000001m=m長度的國際單位制:長度的單位及估測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巧計方法:(1)m與dm,dm與cm,cm與mm之間的關系(2)km與m,m與mm,mm與μm,μm與nm之間的關系長度的單位及估測換算技巧: 大單位→小單位:“乘指數”1m= m,1 m=nm→1m =×=nm 小單位→大單位:“除指數”1m = nm,1nm =μm→1μm==m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單位換算步驟:一拆(分離數值和單位)二換(明確單位關系)三算(計算結果)例如25.6mm = 25.6 × m = 0.0256m25.6mm=25.6÷(1÷)m=m=0.0256m長度的單位及估測錯題展示:例①四位同學做一道單位換算題,其中計算過程正確的是( )C長度的單位及估測下列關于 28.6cm 換算為米的過程,正確的是( )A. 28.6cm=28.6×100m=2860mB. 28.6cm=28.6×0.1m=2.86mC. 28.6cm=28.6×0.01m=0.286mD. 28.6cm=28.6÷0.01m=2860m28.6cm=28.6÷(1÷)m=28.6m=0.286mC長度的單位及估測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 5200mm=5200×1000m=5200000mB. 5200mm=5200×0.001m=5.2mC. 5200mm=5200×0.01m=52mD. 5200mm=5200÷0.001m=5200000m5200mmm=5200÷(1÷)m=5200m=5.2mB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常見長度估測(對比估測法):①人體參照系:指甲蓋寬≈1cm,拳頭寬≈10cm(1dm),一拃≈20cm,一臂長≈1m1 cm1 dm1 m20 cm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常見長度估測(對比估測法):②常見數值:中學生身高≈165cm,課本長≈26cm,課桌高≈80cm,門高≈2m,一層樓高≈3m原則:用自己熟悉的物體去估測所需測量的物體,掌握近似值,無需精確到個位數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判斷下列物品估算對錯一元硬幣的厚度約為 2.5mm ( )中學生的步長約為 50cm ( )課桌的寬度約為 45mm ( )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 100cm ( )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為 20mm ( )教室黑板的長度約為 4m ( )一層居民樓的高度約為 10dm ( ) 長度的單位及估測小明用分度值為 1mm 的刻度尺測量一本筆記本的長度,讀數為 18.50cm。他想將這個長度換算為以 “m” 為單位,并結合日常估測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8.50cm換算為m是1850m,該筆記本長度約等于教室門的高度(2m)B.18.50cm換算為m是0.1850m,該筆記本長度約等于一支新鉛筆的長度(20cm)C.18.50cm換算為m是1.850m,該筆記本長度約等于中學生的身高(1.65m)D.18.50cm換算為m是0.1850m,該筆記本長度約等于一元硬幣的直徑(2.5cm)B1.1.2 刻度尺的使用R·八年級上冊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 ——“選、觀、放、讀、記” 選:根據測量對象選工具(直尺→基礎測量,卷尺→長距離)刻度尺直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刻度尺的使用 2. 觀:三要素量程:測量范圍(如 0-20cm)分度值:最小刻度(如1mm,決定精確度)零刻度線:是否磨損(磨損可換整刻度線)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刻度尺的使用3. 放:口訣 “一平二緊三對齊”①平刻度尺與被測邊平行/重合②緊刻度線緊貼物體(厚尺需立起)③齊物體一端對齊零刻度線(或整刻度線) 刻度尺的使用4. 讀: 視線垂直刻度線(斜視會誤差) 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如分度值1mm,估讀至 0.10cm)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刻度尺的使用5. 記:記錄數值(準確值+估讀值)+單位(缺一不可) 物體長度:2.78cm準確值估讀值單位分度值1mm物體長度:2.70cm準確值估讀值單位分度值1cm※估讀值(分度值的下一位)有且只有一位刻度尺的使用一支鉛筆的長度為19.34cm,請問它的分度值和刻度值各是多少?分度值: 刻度值:一根木棍的長度為2cm,請問它估讀出來應該是多少?估讀: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木塊A的長度是_______厘米0.1cm或者1mm0.01cm或者0.1mm2.00cm易錯點:未估讀(如 2.0cm 應為 2.00cm)、單位漏寫0.1cm0.35刻度尺的使用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如圖1所示,則此木塊長度是(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 D、7.8厘米B刻度尺的使用圖中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那一個正確?( )D刻度尺未與被測邊平行/重合刻度尺未與被測邊平行/重合厚尺未立起刻度尺的使用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1)平移法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2)化曲為直測較短的曲線,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測較長的曲線例如運動場的跑道(3)累積法測紙厚,細絲直徑1.1.3 時間的測量(單位、停表)R·八年級上冊時間的測量古人常用的計時工具:日晷沙漏水鐘擺鐘時間的測量現代記時工具: 常用的時間工具:鐘、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手表石英鐘電子停表機械停表時間的測量時間單位及換算:1.國際單位:秒(s)2.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毫秒(ms)3.常用單位換算1h=60min=3600s,1s=10 ms4.常見時間估測橡皮落地≈0.4s,脈搏一次≈0.8s,跑100m≈14-15s,國歌時長≈50s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 3.5 小時 = 3 小時 + 0.5×60 分鐘 = 3 小時 30 分鐘B. 120 秒 = 120÷60 分鐘 = 2 分鐘C. 0.2 分鐘 = 0.2×60 秒 = 12 秒D. 以上均正確時間的測量D下列事件中,時間最接近 1 分鐘的是( )A.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B. 播放一首流行歌曲的時間C. 快速閱讀一篇 200 字短文的時間D. 中學生跑完 50 米所需的時間時間的測量C小宇測得自己每分鐘脈搏跳動 75 次。在一次演講比賽中,他通過數脈搏測得選手演講時自己的脈搏跳動了 225 次,則演講時間約為( )A. 2 分鐘B. 3 分鐘C. 4 分鐘D. 5 分鐘時間的測量B時間的測量停表的使用:1.構造:小表盤(分鐘,0-15min)大表盤(秒,雙刻度)2.讀數口訣:“內分外秒,過半讀大”先讀分鐘(小表盤),再讀秒(大表盤)分鐘指針過半→讀大刻度(30-60s);未過半→讀小刻度(0-30s)大表盤(秒)小表盤(分)下列停表的示數是?時間的測量2分22.1S10分9.49S6分43.4S1.1.4 誤差R·八年級上冊誤差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的來源(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儀器本身不準確 。環境溫度、濕度變化。※【注意】1.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2.減小誤差的辦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3.誤差不是錯誤誤差測量長度 的測量單位 時間的測量:單位、測量工具 、 停表使用測量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 測量誤差 觀察 放對 看對 讀記對 總結知識結構圖總結作業布置完成第一課時典型例題剖析(課堂作業)完成第一課時合練習(家庭作業)完成睡前默寫卡預習第二課時,完成預習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