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期末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D A B C C B D A C C D A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A B A D B B A A D C 二、非選擇題26題(16分)(1)土地改革;(2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分)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2)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2分)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2分)(3)糧食短缺,貧窮落后;(2分) 安徽鳳陽小崗村(或小崗村)(2分)(4)制定政策必須從國情出發;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等(2分)27題(18分)(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2分)(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農民改革積極性更高;農村改革阻力比較小(2分)(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分)(4)一國兩制(2分)香港、澳門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4分)28題(16分)(1)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答出兩點即可,4分) 中共八大(2分)(2)廈門(2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分)(3)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示例一】觀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論述:中共八大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由于忽視了客觀規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取得巨大成就,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3年培育雜交水稻成功。總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取得巨大成功,也出現了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前進。【示例二】觀點: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論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農村改革取得成功,1984年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992年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總之,改革開放大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 2025.6注意事項:1. 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收回。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第Ⅰ卷(共50分)第Ⅰ卷為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在儀式的操演中確定,標志著新中國正式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 B.中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D.中國結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2.時間軸是表達歷史事件時序觀念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歷同學制作的時間軸。據此分析他學習的主題是( )A.新中國政權的成立與鞏固 B.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過渡C.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3.1951年《人民日報》社論:“這是西藏人民從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和幸福的第一步。”材料中的“第一步”指的是( )A.西藏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自治區建立 D.西藏民主改革4.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的工作任務之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是在( )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一五”計劃的完成 D.大慶、勝利油田建成5.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前,有1.5億人參與憲法草案的討論,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 )A.全國政協職能發生變化 B.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憲法充分反映人民意志 D.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確立6.歌曲《社會主義好》創作于1957年。歌中唱道:“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建立的標志是( )A.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 D.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結束7.如圖②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左傾泛濫,國家內亂 B.改革開放,繼往開來C.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D.探索建設,曲折發展8.“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鄧小平這一番話總結的是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 B.閉關自守導致國家落后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 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意義9.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C點到D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C.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0.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C.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 D.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11.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認識和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B.1961年初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C.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D.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2.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并實施靈活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區域經濟政策。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我國形成了“點—線—面—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這里的“點”意指( )A.設立經濟特區 B.開放大連等沿海城市C.設立浦東新區 D.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3.以下圖片所示三個地區的相同之處是( )A.都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國家主權C.都因改革開放而設立 D.都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4.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其中屬于山東的是( )A.臨沂 B.濟南 C.青島 D.日照15.以下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實現了土地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表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C.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D.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一標志著我國改革進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階段16.如圖所示的主題應為( )A.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D.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7.同類史實對比是歷史學習的必備素養之一。下面表格所述時期的共同之處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A.實現民族獨立 B.緊密結合國情C.取得建設成就 D.推動世界潮流18.時空觀念作為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下圖所示內容反映了(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發展B.中國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C.中國躋身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D.中國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已經形成19.“四個全面”新表述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戰略舉措和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只有深刻把握新內涵,抓住機遇,“中國號”巨輪才能續寫新的奇跡。“新表述”中的戰略目標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國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納西族東巴文化研究成果時強調,“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我國為加強民族團結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社會主義制度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21.澳門初、高中歷史新教材將澳門地方史融入中國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篇幅,將“正確認識祖國和澳門的歷史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為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這反映出澳門A.注重踐行“九二共識 B.加強國家認同教育C.轉變社會、經濟制度 D.注重民生改善工程22.2024年1月臺灣地區“大選”落幕,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當選,隨后賴清德在各種場合頻繁爆出臺獨言論,揚言要阻止兩岸統一,這反映當前妨礙祖國統一的主要因素是( )A.臺灣島內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 B.臺灣民眾反對兩岸統一C.國際反華勢力干涉中國內政 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3.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當天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1970年同年發生的( )A.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B.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C.神舟一號開啟飛天之旅 D.神舟七號實現太空行走24.某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物質,其相關信息如下框所示。這位科學家是( )化學式:C15H22O5 組成:C63.81% H7.85% O28.33% 功效:治療瘧疾A.袁隆平 B.錢學森 C.鄧稼先 D.屠呦呦25.2025年央視春晚,宇樹機器人載歌載舞扭秧歌,3月16日宇樹機器人亮相武大櫻花大道巡邏執勤……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5G、新材料等多種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加快融合,機器人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這表明( )A.科技發展是雙刃劍 B.信息化推動文化多樣性C.創新推動社會發展 D.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3道題,26題16分,27題18分,28題16分)26.(16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與土地政策的調整想聯系。【第一階段:土地夢想的實現】材料一:(1)材料一圖片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農村社會變革中的哪一事件?(2分)該事件依據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該文件對我國土地所有制作出怎樣的新規定?(2分)【第二階段:組織形式的變化】材料二:1953年2月中共中安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因的農民能夠迅速地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食及其他工業原料,同時也就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使國家的工業品得到廣大的銷場,就必須提備“組織起來”……。----摘編自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資料室:《農村政策文件選編》(2)根據材料二,指出當時為把農民"組織起來”,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樣的舉措 (2分)“組織起來”后土地性質發生怎樣的變化?(2分)【第三階段:新時期農民的創舉】材料三:我剛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萬多個生產隊,只有10%的生產隊能維持溫飽;67%的隊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約占25%。我這個第一書記,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萬里《農村改革是怎么搞起來的》(3)據材料三概括說明當時安徽農村存在什么嚴重問題?(2分)為解決這一問題,安徽省哪個貧困村率先實行分田包干到戶?(2分)(4)上述農村政策調整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2分)27.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偉大轉折】材料一: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_______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摘自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1)結合所學,在材料一的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會議名稱,并指出該會議后全黨工作的中心發生了什么變化?(4分)【大膽嘗試】材料二:鄧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從農村做起的。”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之所以首先從農村開始,一方面是因為農村是受傳統計劃經濟制度壓抑較嚴重的社區……廣大農民群眾對改革傳統計劃經濟制度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其次,在傳統計劃經濟制度下……使得農村的經濟制度變遷可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內進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較小。——摘編自許經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制度變遷回顧與思考》(2)請寫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是什么?(2分)結合材料分析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的原因有哪些?(2分)【深入探索】材料三:以鄧小平南方講話為先導,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了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這堪稱中國新時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隨著鄧小平南方講話,我國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在地理區域上進一步開放。到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摘編自蕭國亮.隋福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指的是什么?(2分)“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理論創新】材料四:我們提出的大陸與臺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摘自鄧小平《穩定世界局勢的新辦法》(4)根據材料四,指出鄧小平為實現祖國統一提出的創造性構想是什么?(2分)該構想成功實踐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間 歷史事件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1956年 中共八大召開1958年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3年 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0年 建立四個經濟特區1984年 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開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開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開(1)上表中“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寫出兩例該計劃實施期間取得的工業成就?(4分)上表中哪次會議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2分)(2)上表中“四個經濟特區”中位于福建省的是哪座城市?(2分)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誕生了許多新的理論成果,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哪一理論成果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分)(3)選擇上表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歷史期末參考答案202507.docx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