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5 ADDCB 6——10 DDABD 11---15 CCBDC 16---20 ABBA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21題22分,22題10分23題8分,共40分)21.(22分)(1)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稅收所得,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2分)(2)宋元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條件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和混戰的局面,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工商業活動繁榮、娛樂生活豐富、宋代統治者崇文政策、整個社會形成了吟誦詞作的風氣。(3分)(4)成就:(無誤即可得分,9分)(5)認識: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并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輝煌成就離不開大一統的社會、統治者的支持、民族間的交流、商業貿易的繁榮、市民階層的興起、勞動人民辛勤創造等。(答出兩點即可,4分)22.(10分)(1)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嚴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徭役;土地兼并嚴重;陜西各地發生嚴重災荒,官府不顧民眾死活變本加厲催征,導致明末農民起義爆發。(言之有理即可,4分)(2)口號:"均田免糧"(2分)。意義:反映了農民要求平均獲得土地和反對封建壓迫的愿望,使起義軍贏得廣大農民的擁護,從而迅速發展壯大。(2分)(3)認識:統治者要愛護民眾;關注民生;等等。(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可,2分)23.(8分)(1)作者:宋應星(2分);明朝時的中國處于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這一編排體現了作者重農的思想。(符合題意言之有理,2分)(2)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到臺灣。元朝已開始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管理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民政,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上述史實,有力地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答出兩點即可,4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這一制度正式確立于隋煬帝時期,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此后,該制度成為歷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這一制度是( )A .科舉制度 B .分封制 C .刺史制度 D .三省六部制2.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庫充盈……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盛。歷史上稱之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3.《宋史·范祖禹傳》中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這兩段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主要說明( )A .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的開發 B .蘇州和湖州是我國的政治中心C .東南沿海地區農民賦稅負擔重 D .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4.兩宋時期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已推進到江淮和川蜀地區。這反映了( )A .北方人口的南遷 B .作物品種的更新C .農業經濟的發展 D .海外貿易的發達5.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宋元時期,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 B .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C .隋煬帝時創立進士科 D .“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6.“一帶一路”一端連著中國,一端連著世界。早在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的海外貿易范圍就很廣,近至朝鮮半島、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宋元時為了管理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的機構是(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檢司 C .瓦子 D .市舶司7. 北宋王安石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所反映的科技發明是( )A .造紙術 B .活字印刷術 C .指南針 D .火藥8. 宋代有一位女詞人 她的詞風格委婉、細膩、清秀,同時也抒寫了深沉的憂患情懷,這位女詞人是( )A .李清照 B .蘇軾 C . 辛棄疾 D .白居易9. 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的人是( )A .李淵 B .朱元璋 C .楊堅 D .忽必烈10.朱元璋立下“祖制”,明確規定后世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這說明朱元璋( )A .設立丞相 B .設立三省六部制 C .廢除中書省 D .廢除丞相制度11.鄭和下西洋是和平進行的,沒有征討和殺伐……自鄭和下西洋后,中國到南洋(今東南亞地區)去的人日益增多,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手工業品被帶到南洋各地,對南洋的開發起了巨大作用。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 )A .迫使東南亞國家成為中國附屬國 B .給明朝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C .加強了與東南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D .導致東南亞地區的人口壓力增大“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當年的一首《七子之歌·澳門》唱出澳門人民渴望回歸祖國的強烈心愿。歷史上,攫取在我國澳門的租住權的國家是( )A .英國 B .美國 C .葡萄牙 D .荷蘭13.明代科舉考試要求考生模仿古人的語氣“代圣人立言”,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標準,不能隨意發揮,限制人們對社會和自然的深入探索和理解。這說明八股取士( )A .造成讀書人性格扭曲 B .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C .導致官場上權力濫用 D .實行單一的考試科目14.南海諸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廣東水師副將吳升率水師巡視西沙群島一帶。由此說明( )A .清朝的社會矛盾尖銳 B .東南亞諸國與清朝友好往來C . 清政府扶持海上貿易 D .清政府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15. 帝派大臣專程至新疆伊犁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并妥善安置,使他們很快安下心來重建家園。這反映出清朝政府( )A .加強東南海防 B .反抗外來侵略 C .鞏固西北邊疆 D .促進中外交往16.小說《西游記》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的艱難歷程。這部小說取材于( )。A .玄奘西行 B .鑒真東渡 C .遣唐使來華 D .文成公主入藏17.乾隆嘉慶時期,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出現了為考據而考據的現象。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 .考古學興盛 B .文化專制加強 C .階級矛盾尖銳 D .傳統文化沒落18.清朝時,社會上流傳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民謠,這反映出( )A .白銀廣泛流通 B .官吏大肆貪污 C .貧富分化嚴重 D .思想文化專制19.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于是實行閉關政策。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維護封建統治 B .遏制洋教傳播 C .斷絕經濟往來 D .抵制進步思想20.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 “清朝開拓、鞏固疆域的具體成就”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A .設置安西都護府管理新疆B .設立奴兒干都司經略東北C .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D .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21題22分,22題10分,23題8分,共40分)21. 元時期,在文化上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中華文明史上又一個文化高峰。宋朝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元朝也成為中國封建文化高度繁榮的階段。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材料一 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萬計。”--[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六(1)據材料一說說為什么宋朝廷重視海外貿易。(2分)材料二 宋元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條件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和混戰的局面,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兩大因素的結合,使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摘編自趙景宜《中國傳統文化1000問》(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元時期科技發展的原因。(4分)材料三 在中國古代,兩宋城市工商業繁榮,市民數量較多,娛樂生活比較豐富。加之宋代實行崇文抑武方針,皇帝愛詞,大臣填詞,整個社會形成了吟誦詞作的風氣,孕育了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多樣情感的專門文體﹣﹣詞。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都在自己的詞篇中表達了憂慮國家分裂、呼喚國家統一的意識。-﹣摘編自《北京日報》(2021年1月14日)(3)根據材料三,談談宋代詞的繁榮發展與當時哪些歷史背景有關。(3分)材料四 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新的紀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摘編自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4)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至少三個宋元時期科技成就。(9分)(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談談你對宋元時期文化科技取得輝煌成就有何認識?(4分)2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 明朝末年,封建剝削、壓迫不斷加深,地主、官僚瘋狂地兼并農民的土地,封建政府的賦稅徭役也越來越沉重。殘酷的封建剝削、壓迫,迫使廣大農民賣兒鬻女,走投無路,紛紛起來反抗壓迫者。1627 年,陜西各地發生嚴重災荒,封建官吏反而變本加厲地催租催糧,激起農民的反抗……掀起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摘編自遼寧大學歷史系編寫組編《中國歷史簡表》(1)據材料一,概述李自成起義爆發的原因。(4分)材料二 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明]鄭廉《豫變紀略》(2)材料二反映了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此外,李自成還在起義中提出了什么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這個口號起到什么作用?(4分)(3)閱讀以上材料,你有何認識?(2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8分)材料一 作者以"天工開物"命名他的書,實際上也以此展示他的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思想。這種思想強調天工(自然力)與人工互補、自然界的行為與人類活動相協調。全書按照"貴五谷而賤金玉"的原則編排,將與食衣有關的農業置于首,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實地調查的資料。——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王毓銓分冊主編《中國通史·中古時代·明時期》(1)《天工開物》的作者是誰?作者為什么要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金銀珠寶置于最后?(4分)材料二 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招降書中說: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連橫《臺灣通史》(2)結合所學,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歷史答案(1).docx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