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下學期高一期末五校聯考化學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共44分。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6小題,每小題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B A B C B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D A B C B二、非選擇題(共56分)17.(14分)(1)100mL 容量瓶(1分)、偏大(2分)(2)2MnO4- +16H+ +10Cl- = 2Mn2++5Cl2↑+8H2O(2分)(3)飽和食鹽水(1分)(4)2Mn(OH)2 + O2 = 2MnO2 + 2H2O (2分)①Cl2 + 2OH- = Cl- + ClO- + H2O (2分)②4MnO4- + 4OH- = 4MnO42- + O2↑+ 2H2O (2分)③MnO42-;MnO4- (各1分,共2分)題號 答案及分數 評分標準(1) 100mL 容量瓶(1分) 寫“容量瓶”,0分偏大(2分) 寫“大”,0分(2) 2MnO4- +16H+ +10Cl- = 2Mn2++5Cl2↑+8H2O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0分 ②配平錯,-1分 ③沒寫“↑”,不扣分(3) 飽和食鹽水(1分) 寫“飽和NaCl溶液”、“食鹽水”、“NaCl溶液”,不扣分(4) 2Mn(OH)2 + O2 = 2MnO2 + 2H2O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0分 ②配平錯,-1分(5) ① Cl2 + 2OH- = Cl- + ClO- + H2O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或離子符號”, 0分 ②配平錯,-1分 ③寫“化學方程式”,-1分② 4MnO4- + 4OH- = 4MnO42- + O2↑+ 2H2O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或離子符號”, 0分 ②配平錯,-1分 ③寫“化學方程式”,-1分 ④沒寫“↑”,不扣分③ MnO42-(1分) 唯一答案,寫名稱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MnO4-(1分) 唯一答案,寫名稱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14分)(1)第二周期 ⅡA族(1分)(2) (2分)(3)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防止“沉鈹”工序中引入雜質(2分)(4)Be2++4OH-=[Be(OH)4]2- 或者 Be2++2OH-=Be(OH)2↓、Be(OH)2+2OH-=[Be(OH)4]2-(2分)(5)(NH4)2BeF4 高溫 BeF2+2NH3↑+2HF↑(2分)(6)不能(1分)(7)(NH4)2SO4(2分)(8)50%(2分)題號 答案及分數 評分標準(1) 第二周期 ⅡA族(1分) ①周期和族寫齊才能得1分 ②“第二周期”寫成“第2周期”,不扣分 ③“ⅡA族”寫成“第ⅡA族”,不扣分 ④漏寫“A”,0分 ⑤“Ⅱ”寫成“2”、“二”,0分 ⑥“ⅡA族”寫成“第二主族”,0分(2) (2分) ①“ ”寫成“×”,不扣分 ②寫化學式、結構式,0分(3) 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防止“沉鈹”工序中引入雜質 (2分) ①只寫“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 或只寫“防止沉鈹工序中引入雜質”,1分 ②只寫“氧化Fe2+ ”,沒寫“ 氧化Fe2+為Fe3+ ”不扣分 ③“防止沉鈹工序中引入雜質”只要寫出“防止后續工序引入雜質”的意思就可得分(4) Be2++4OH-=[Be(OH)4]2- 或者 Be2++2OH-=Be(OH)2↓、Be(OH)2+2OH-=[Be(OH)4]2- (2分) ①兩組答案均可得2分 ②寫“Be2++2OH-=Be(OH)2↓、Be(OH)2+2OH-=Be(OH)4]2- ”這組答案要寫齊兩個方程式才給2分 ③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或離子符號”, 0分 ④[Be(OH)4]2-寫成Be(OH)42-,不扣分 ⑤寫“化學方程式”,-1分 ⑥配平錯,-1分 ⑦沒寫“↓”,不扣分(5) (NH4)2BeF4 高溫 BeF2+2NH3↑+2HF↑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0分 ②配平錯或沒寫條件或既配平錯又沒寫條件,-1分 ③沒寫“↑”,不扣分 ④條件寫“灼燒”或“高溫灼燒”,不扣分(6) 不能(1分) 唯一答案,寫其他答案都不給分(7) (NH4)2SO4(2分) ①寫“NH4+、SO42-”,2分 ②只寫“NH4+”或只寫“SO42-”,1分(8) 50%(2分) 寫“0.5”,1分19.(14分)① 吸收(1分);241(2分)② b(1分)(2) ① 2.4(1分);5 : 3(2分)② >(1分)③ AD(2分)④ =(1分)(3) ① 甲醇(1分)② O2 + 4e- + 2H2O = 4OH-(2分)題號 答案及分數 評分標準(1) ① 吸收(1分) 唯一答案,寫其他答案都不給分241(2分) 唯一答案,寫其他答案都不給分② b(1分) 唯一答案,寫大寫字母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2) ① 2.4(1分) 唯一答案,寫其他答案都不給分5 : 3(2分) ①不是最簡比,-1分 ②“1.7”或“1.67”,1分② >(1分) 唯一答案,寫文字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③ AD(2分) ①少寫一個,-1分 ②每多寫一個-1分至0分 ③寫“ad”,1分 ④寫“a”或“d”,0分④ =(1分) 唯一答案,寫文字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3) ① 甲醇(1分) 唯一答案,寫錯別字或其他答案都不給分② O2+ 4e- +2H2O = 4OH-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或離子符號”, 0分 ②配平錯,-1分 ③”e- ”寫成“e”,不扣分 ④“+ 4e- ”寫成“- 4e- ”,0分20、(14分)(1)羥基、醛基(2分)(2)(2分)(3) (2分)(4)AB(2分)(5)(3分)序號 反應試劑、條件 反應形成的新結構 反應類型① 氧化反應 或 催化氧化反應 (1分)② (2分)(6)乙烯(1分)(7) (2分)題號 答案及分數 評分標準(1) 羥基、醛基(2分) ①少寫一個,-1分 ②每多寫一個-1分至0分 ③寫結構簡式或結構式,1分 ④錯別字不給分(2)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分子式或結構簡式”,0分 ②葡萄糖寫結構簡式,沒寫文字“葡萄糖”,均不扣分 ③乙醇寫分子式,-1分 ④配平錯或沒寫條件或既配平錯又沒寫條件, -1分 ⑤條件寫“酒化酶”,不扣分 ⑥沒寫“↑”,不扣分 ⑦有機物結構簡式展開寫成結構式不扣分題號 答案及分數 評分標準(3) (2分) ①錯寫或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結構簡式”, 0分 ②有機反應物或有機生成物寫分子式,0分 ③配平錯,-1分 ④反應條件“濃硫酸、△”和“”錯寫或漏寫其中一項或多項,-1分 ⑤既配平錯又沒寫或漏寫條件或錯寫“”, -1分 ⑥有機物結構簡式展開寫成結構式不扣分(4) AB(2分) ①少寫一個,-1分 ②每多寫一個-1分至0分 ③寫“ab”,1分 ④寫“a”或“b”,0分(5) ① 氧化反應或催化氧化反應(2分) ①漏寫“反應”,不扣分 ②寫“氧化還原反應”或其他反應類型,0分② (2分) ①寫“HOCH(CH3)COONa”,2分 ②寫錯結構簡式或寫分子式,0分 ③寫結構式或把官能團展開寫不扣分 ④”—COONa”寫成“—CO2Na”或“—COO—Na” -1分 ⑤”HOCH—”寫成“OHCH—”,-1分(6) 乙烯(1分) 唯一答案,寫錯別字或寫結構簡式、結構式均不給分(7) (2分) ①寫“HOOCC(CH3)2COOH”,2分 ②寫化學名稱,1分 ③寫錯結構簡式或寫分子式,0分 ④寫結構式或把官能團展開寫不扣分 ⑤”—COOH”寫成“—CO2H”,-1分注:學生書寫有機物結構簡式除非特別不規范,一般不扣分。2024學年下學期高一期末五校聯考試卷化 學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9頁,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開考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校名、姓名、班級、考號等相關信息填寫 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卷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本試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Be-9 O-16 Na-23選擇題(共44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道小題,共44分。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中國古代器皿暗藏無盡韻律之美。下列器皿主要成分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西周青銅盉 B.蓮花形玻璃托盞 C.明朝竹根雕杯 D.元朝銀槎杯2.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聚氯乙烯常用于制成食品包裝袋B. 通過煤的干餾、氣化和液化等物理變化可以獲得清潔能源C. 原電池裝置能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 鋁熱反應可用于野外焊接鋼軌3.化學用語需規范使用,下列化學用語的表達正確的是A.H2O2的電子式: B.聚丙烯的結構簡式:C.四氯化碳的空間填充模型: D.10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4. 下列陳述Ⅰ和陳述Ⅱ均正確但不具有因果關系的是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A 油脂可用于生產肥皂 植物油在一定條件下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B 葡萄酒中可添加適量SO2 SO2是抗氧化劑并有殺菌作用C 高純硅可用于制作芯片 SiO2具有半導體性質D 醫療上常用BaCO3作 “鋇餐” BaCO3不溶于水,不易被X射線透過5.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標準狀況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數為0.5NAB. 通常狀況下,1mol羥基中所含電子數和質子數均為9NAC. 點燃條件下,0.1mol Cl2與足量鐵粉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3NAD. 催化劑作用下,1mol N2與3mol H2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生成NH3分子數為2NA6. 下列離子方程式與所述事實相符且正確的是A. 利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B. 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的鐵粉:Fe+NO3-+4H+=Fe3++NO↑+2H2OC. 向海帶灰浸出液中加入酸化的H2O2提取碘:H2O2+2I-+2H+=I2+2H2OD. 利用酸性高錳酸鉀測定溶液中二氧化硫的含量:SO2+2MnO4-+4H+=SO42-+2Mn2++2H2O7. X、Y、Z、M、Q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在每個短周期均有分布。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兩倍,M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短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Z > YB. 對應簡單離子半徑:M < QC. 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的種類最多D. X2M在液態時分子間存在氫鍵甘油酸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結構簡式如右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甘油酸分子式為C3H6O4B. 1 mol甘油酸與足量金屬Na反應,消耗金屬Na質量為46gC. 一定條件下甘油酸可以發生加聚反應、取代反應、氧化反應D. 甘油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由實驗所得結論均正確的是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適量Na2O2 溶液變紅色 Na2O2是堿性氧化物B 取少量待測液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變紅色 待測液中含有Fe2+C 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試紙變藍色 待測液中含有NH4+D 現有兩支試管分別盛有1mL和2mL 0.1mol L-1 Na2S2O3溶液,再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mL 0.1mol L-1 H2SO4溶液 后者先出現渾濁 增大反應物濃度 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10. 鋅錳干電池的歷史悠久,其結構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鋅錳干電池屬于一次電池B.電池工作時,鋅筒為負極C.電池工作時,石墨棒不會變細D.電池工作時,MnO2發生氧化反應11. 將H2S和空氣的混合氣體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轉化過程如下圖所示(CuS難溶于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過程①中發生的反應體現H2S的還原性B. 過程②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S + 2Fe3+ = S + 2Fe2+ + Cu2+C. 過程③中,11.2L O2參加反應轉移2mol電子D. 過程②中Fe3+是氧化劑,過程③中Fe3+是還原產物12. 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化學資源寶庫,下圖所示為從海水中提取若干種化學物質的流程圖。已知粗鹽中含有SO42-、Ca2+、Mg2+等雜質,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步驟①中依次加入的試劑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稀鹽酸B. 步驟③中包含制取MgCl2和電解MgCl2溶液制取Mg等幾個階段C. 步驟④和步驟⑥都用了Cl2作還原劑D. 步驟①除去粗鹽中的Mg2+和步驟②沉淀海水中的Mg2+所用試劑不同13. 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氣體 B.驗證碳酸酸性強于硅酸C.比較Na2CO3和NaHCO3的熱穩定性 D.制取NaHCO314. 部分含N或S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備a或者d時都可以用堿石灰干燥a與e反應生成g的硝酸鹽中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C.若用Fe與f的稀溶液反應制備H2,為加快反應速率,可改用f的濃溶液D.工業制備e過程是:b→c→d→e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里發生反應:TiO2 (s) + 2C(s) + 2Cl2(g)2CO(g) + TiCl4 (g)。若0 ~5 min內TiCl4(g)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為0.3 mol/L,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達到平衡時:2v正 ( Cl2 ) =v逆 ( TiCl4 )B.0 ~5 min 內用TiO2 表示的平均速率為 v(TiO2 ) = 0.06 mol·L-1·min-1在建立平衡的過程中,混合氣體的壓強呈增大趨勢其他條件不變,向該容器中增加C的用量,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某溫度下降冰片烯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聚合反應,反應物降冰片烯濃度與催化劑濃度及時間關系如下圖所示。已知反應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劑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B.其他條件相同時,降冰片烯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C.條件①,反應速率為0.012 mol·L-1·min-1D.條件②,降冰片烯起始濃度為3.0 mol·L-1時,半衰期為62.5 min非選擇題(共5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道大題,共56分。17.(14分)某實驗小組同學探究在不同條件下氯氣與二價錳化合物的反應。【查閱資料】Ⅰ、Mn(OH)2(難溶于水白色固體)、MnO2(難溶于水棕黑色固體)、MnO42-(綠色溶液)、MnO4-(紫色溶液)。Ⅱ、濃堿條件下,MnO4- 可被OH- 還原為MnO42-。【實驗探究】Ⅰ、實驗裝置如下圖(夾持裝置略)Ⅱ、實驗記錄序號 物質a C中實驗現象通入適量Cl2前 通入適量Cl2后a 水 得到無色溶液 產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發生變化b 5% NaOH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在空氣中緩慢變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變為紫色,仍有沉淀c 40% NaOH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在空氣中緩慢變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變為紫色,仍有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室用MnSO4固體配制100mL 0.100 mol/L MnSO4溶液,需要用到含硅酸鹽材質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膠頭滴管、 (從下圖中選擇,填名稱);若配制 MnSO4溶液過程中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則所配制溶液濃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2)裝置A中產生Cl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裝置B中的試劑是 。(4)通入適量Cl2前,實驗b、c中沉淀由白色變為棕黑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根據【查閱資料】Ⅱ 可推斷:【實驗探究】序號c中通入適量Cl2后應得到綠色溶液,但實驗中得到的是紫色溶液,現象與資料不符,實驗小組同學進一步探究不符的原因。分析原因可能是:原因一:可能是通入適量Cl2導致溶液的堿性減弱。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劑過量,氧化劑將MnO42- 氧化為MnO4- 。①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實驗探究】序號c通入適量Cl2后溶液堿性減弱的原因: ,但通過實驗測定溶液的堿性變化很小可以忽略。②取【實驗探究】序號c中通入了適量Cl2并放置后的1 mL懸濁液,再加入4 mL 40% NaOH溶液,溶液由紫色迅速變為綠色且綠色緩慢加深。溶液由紫色變為綠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溶液綠色緩慢加深原因是MnO2進一步被氧化。后續實驗證明【實驗探究】序號c通入適量Cl2后的懸濁液中氧化劑過量。③從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實驗探究】序號c通入適量Cl2后得到的是紫色溶液而不是綠色溶液的原因可能是: 被氧化的速率大于 被還原的速率(均填離子符號)。18.(14分)綠柱石的主要化學成分為BeO、Al2O3、SiO2,還含有少量FeO和Fe2O3,利用綠柱石冶煉Be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已知:①鈹元素的性質與鋁元素相似②在強堿性條件下,Be元素以[Be(OH)4]2- 形式存在。③上述條件下,部分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金屬離子 Be2+ Fe2+ Fe3+開始沉淀pH 5.5 7.2 2.2完全沉淀pH 7.5 9.5 3.2請回答下列問題:(1)B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熔煉” 的目的是通過改變綠柱石晶體的穩定結構增強其反應活性,氣體A的電子式為 。(3)若 “溶浸” 工序所加試劑濃硫酸改為稀硫酸,則 “沉鐵” 工序所加試劑氨水應改為先加H2O2再加氨水會更好,加入H2O2原因是 。(4)“沉鈹” 時若使用過量NaOH溶液將導致鈹的產率降低,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原因: 。(5)“灼燒” 工序的化學方程式為 。(6)鎂或鈹均會和氧氣反應,“高溫反應” 時需加入保護性氣體,保護性氣體 (填“能”或“不能”)選擇N2。(7)該流程中能循環使用的物質有HF、NH3和 (填化學式)。(8)若100kg綠柱石原料冶煉出的Be質量為18kg,不考慮冶煉過程中鈹元素的損耗,綠柱石原料中含BeO的質量分數為 (用百分數表示)。19.(14分)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可推動全社會綠色發展。下圖為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的一種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Ⅰ的反應為:。已知:斷開1mol H—H鍵、1mol H—O鍵、1mol O=O鍵分別需要吸收436kJ、463kJ、498kJ熱量。① 過程Ⅰ反應中1mol H2O(g) 完全分解需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kJ。② 下面符合過程Ⅰ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是圖 (填“a”或“b”)(2)200℃時,在2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mol CO2(g)和30mol H2(g)發生過程Ⅱ反應生成CH3OH(g)和H2O(g),CH3OH(g)和CO2(g)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①0~5min內,以H2 (g) 的濃度變化表示過程Ⅱ反應的平均速率是 mol L-1 min-1;上述條件下達到平衡時,容器內起始壓強與平衡壓強之比是 。②2min時,v正 ( CH3OH ) v逆 ( CH3OH )(填 “>” 、 “<” 或 “=” )③下列情況能夠說明過程Ⅱ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填序號)。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 容器內氣體密度保持不變的比值保持不變 H2的體積分數保持不變④保持其它條件不變,若過程Ⅱ反應開始時還同時通入了適量He(不參與反應),則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 (填 “>” 、 “<” 或 “=” )5min。(3)結合過程Ⅲ原理以甲醇和氧氣為原料可以制作甲醇燃料電池,其電池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① 電池中通入的原料X是 (填“甲醇”或“氧氣”)。② 電極b的電極反應式為 。20.(14分)有機化合物F是一種食用香料,可用淀粉為原料合成,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已知:過程Ⅰ是淀粉在酸性條件的水解反應,過程Ⅱ是酯化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有機物A是葡萄糖,A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是 。(2)寫出A在酶的催化下轉化成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過程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關于上述合成路線中的相關物質及轉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 淀粉的分子式為(C6H10O5)nB. 過程Ⅱ的反應中有C—O鍵的斷裂和形成C. 可以利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有機物B、D和ED. 向試管中加入2mL 10% CuSO4溶液,滴加5滴5% NaOH溶液后得到新制Cu(OH)2,再加入過程Ⅰ反應后的溶液,加熱后沒有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過程Ⅰ中淀粉還沒有發生水解。(5)對于化合物E,分析預測其可能的化學性質并完成下表。序號 反應試劑、條件 反應后形成的新有機物 (結構簡式) 反應類型① Cu、O2、加熱② NaOH溶液 中和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以原子利用率100%的反應制備有機物B。若該反應中反應物之一為H2O,則另一反應物的化學名稱是 。(7)有機物X是F的同分異構體,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有機物X的結構簡式 。① 有機物X分子結構中含有兩個甲基② 1 mol有機物X與足量NaHCO3溶液反應產生2 mol CO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答案.docx 廣東省(省實、廣州二中、執信、廣雅、廣州六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五校聯考化學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