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NT20名校聯合體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大流士一世因敘利亞地區總督擅自向轄區內阿波羅神廟神職人員征稅而訓誡:“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行為,你將因你的錯誤而嘗到我憤怒的味道。”而在鎮壓愛奧尼亞希臘城邦起義后,大流士一世搗毀小亞迪迪馬的阿波羅神廟,因為那里是愛奧尼亞人請神降諭之地。可見,大流士一世旨在A.實現宗教寬容 B.標榜君權神授C.增加財政收入 D.加強國家治理2.有學者分析:由于莊園范圍狹小、遭受剝削、市場有限等因素,農奴中的一些手工藝人逐漸逃出了莊園,到便于銷售自己產品的交通要道、關隘和城堡附近定居,除了把精力傾注于自身小作坊而別無出路,城市應運而生;城市工商業者即使有錢也不能違制購地成為貴族,只能一心一意發展工商業。該學者強調中古時期西歐A.封建體制的客觀意義 B.莊園經濟自給自足C.自治城市的居民構成 D.城鄉人口頻繁流動3.幕府統治末期,商人們經常接受武士們的委托,將其俸祿———既定稻米進行專賣,銷售給對方所需商品。此外,商人們還通過經銷大名的實物,經營收支出納、匯總貸幣等業務,借貸給財困中的大名、武士、農民,以至于出現了“大阪商人一怒,天下大名為之震恐”的局面。這里的“商人們”A.落實了“殖產興業”政策 B.提升了大阪的國際都市形象C.致力于等級體制的瓦解 D.促進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發展4.1480年,德國人史坦豪翻譯出版了《伊索寓言》(拉丁語原文之后附有德語譯文),流傳于德意志。1485年,英國人威廉·卡克斯頓出版了《伊索寓言》英語本,暢銷于英格蘭。這些《伊索寓言》的出版A.受益于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 B.順應了歐洲社會轉型C.根源于羅馬天主教會的擴張 D.建立了近代民族國家5.恩格斯指出,19世紀初,“被趕到俄國邊境的普魯士政府才終于模糊地理解到,依靠經常處于被逐出家園威脅之下的服役的農奴子弟,是無法戰勝自由的、占有土地的法國農民的子弟的。只是到這時,普魯士政府才終于覺察到,農民竟也是人,現在應該采取措施了”。在此,恩格斯闡明了A.俄德矛盾激化的根源 B.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影響C.普魯士統一德國的艱辛 D.沙皇改革農奴制的迫切性6.曾當選共和國第九任總統(1913—1920年),并兩次任共和國總理的雷蒙·普恩加萊評價:“憲法第一條:總統具有一切權力。憲法第二條:總統不得內閣批準不能行使任何權力。”這反映出A.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政局較穩定 B.美國實行三權分立C.法國以立法形式探索民主政治 D.英國形成責任內閣7.19世紀初,法國民法起草委員會堅信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并朝著融合的方向努力:“先輩制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實為一個啟示錄,代表了當時的人們祈求一個公正法律的寄托———希望專斷的法官裁判可以受到法律的約束……我們不認為這些精神在另一種精神出現前就必須消失。”這表明A.羅馬法官擁有司法專斷權力 B.《法國民法典》傳播了革命成果C.羅馬法律成為歐洲立法藍本 D.《法國民法典》傳承了法律傳統8.憲章運動活動家們疾呼:“人們對新濟貧法的規定一開始就懷著普遍恐懼的心理”,“他們最近不是不顧自己所發表的議會宣言,剝奪了你們接受貧民院救濟的權利嗎”?“如果他們不肯改革這項法律,好吧,那就把它連根拔掉,而他們就得經歷一次他們十分恐懼的革命”。據此可知A.歐美社會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B.英國無產階級有較強斗爭意識C.歐洲無產階級革命時機成熟 D.英國議會改革理順了社會秩序9.某一歷史文獻:它“是真正的海燕”,“預示了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的到來和發展的趨勢,預示并指導了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的發展”,“開辟了人類思想的新紀元”,從1850年起,其德文版先后在瑞士、英國和美國重版數次。這份歷史文獻A.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了方向 B.分析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們的秘密C.使有機界的發展規律被發現 D.總結了無產階級奪權嘗試的經驗10.下表為國際聯盟的重要事務統計表(部分)。據此可知,國際聯盟時間 事務 補充說明委任統治委員會成立,強調殖民地 委員會委員由行政院提名,通常來自1921年2“人民之福利發展”、宗主國“文明 沒有任何統治地的國家,不能與本國月之神圣任務”的委任統治原則 政府有任何依附關系先后幫助蘇俄應對伏爾加河流域饑1921—1荒,撥款50億瑞士法郎救濟阿爾巴923年尼亞饑荒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至301923年9 年代初先后派出300多人到各國進衛生組織成立月 行衛生考察。抗日戰爭爆發后,派了3個國際防疫隊來華反恐怖主義委員會通過《防止和懲治1937年4恐怖主義公約》、《建立國際刑事法院 多數簽字國未能批準月公約》A.淪為英法的工具 B.無力阻止法西斯勢力C.重視國際性問題 D.加強意識形態的滲透11.1937年3月,斯大林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指出:“一再超額完成計劃的勝利環境,會使政治經驗少和見識不很多的人產生麻痹大意和自滿情緒,會造成一種使人不知分寸和政治嗅覺遲鈍而一味慶祝勝利、互相祝賀的氣氛”。可見,斯大林重視A.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營造 B.無產階級政黨的自身建設C.工業建設和國防安全的結合 D.國民經濟的規模和速度問題12.1993年7月,英國政治漫畫家尼古拉斯·加蘭發表漫畫《他主人的聲音》(如圖)。漫畫中,英國時任首相梅杰化身成了無所適從的小狗,周邊留聲機分別標有“PROEC”“ANTIEC”“PROREFERENDUM”“ANTIREFERENDUM”“BRUSSELS”等字樣(PRO:支持,ANTI:反對,EC:歐共體,REFERENDUM:公投)。這副漫畫A.肯定了英國分權制衡的代議制B.暗示出歐洲一體化并非一帆風順C.諷刺了梅杰內閣對美國的依賴D.刻畫出歐共體成員之間利益紛爭13.在1956年7月19日和20日,美英先后宣布撤銷對阿斯旺水壩的援助,以便制裁這位“阿拉伯世界的危險分子”在東西方陣營之間“敲詐的行徑”。出乎意料的是,幾天后,噩耗傳來———對方竟然要“霸占黃金水道”。此“噩耗”A.瓦解了亞洲的殖民體系 B.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C.宣告了埃及共和國的成立 D.彰顯了濃郁的民族主義情懷14.1986年,英國社會福利法案通過國家養老金收入計算新方式,由改革前養老金計算按收入最高的20年的平均工資為基礎改為全部工作期間的平均工資為基礎。從1988年4月起,所有的企業一律推行職業養老金制度,作為基本養老金的補充。對此的合理闡釋是英國A.在市場主導和政府調節間尋求平衡B.改革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科學協調C.人口老齡化問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D.加大財政赤字刺激了國內消費需求15.“如果說以前本民族的文化尚有地域作為主要邊界的話,那貌似平等的網絡將無情地撕毀這道防線,只要你加入信息高速公路系統,你就得被迫接收那源源不斷流入的信息流”,“共享你的一切”,“你將不再是你”。材料強調了A.科學技術的革新 B.信息時代的挑戰C.經濟競爭的激烈 D.文化交流的頻繁16.明朝初期,社會上流傳著“富家得田貧納租,年年舊租結新債”的民謠。神宗萬歷八年(1580年)以后,“豪猾不得欺隱,里甲免賠累,而小民無虛糧”。引發這一變化的是A.土地兼并問題的解決 B.政府對土地的清丈C.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 D.豪強對農民的剝削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正是在美國,……兩個輪流執政的大政黨中的每一個政黨,都是由這樣一些人操縱的。這些人把政治變成一筆收入豐厚的生意,拿合眾國和各州議會的議席來投機牟利,或是以替本黨鼓動為生,而在本黨勝利后取得相當職位作為報酬。……我們在那里可以看到兩大幫政治投機家,他們輪流執掌政權,用最骯臟的手段為最卑鄙的目的運用這個政權,而國民卻無力對付這兩個大的政客集團,這些人表面上是替國民服務,實際上卻是統治和掠奪國民的。———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 根據材料,簡要概括恩格斯的觀點。(4分)(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在19世紀曾采取的補救措施及效果。(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海洋史是研究整個人類與海洋之間關系的學科。———西澳大學海洋史學家弗蘭克·布魯澤當我們在改變海洋生命的同時,我們自身的生存也在遭受威脅。———英國海洋保護生物學家卡魯姆·羅伯茨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圍繞“人類與海洋”的話題,自擬論題,進行闡述。(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1660年11月28日,英國皇家學會在位于倫敦的格雷山姆學院宣告成立。學會創立者們力圖通過定期活動,組織觀察試驗,實現培根的夢想,即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觀察來理解自然。其17、18世紀部分成員情況如下表所示:成員 貢獻或成就 備注1662年7月,為最初私人爵士;業余愛好者;國王查理二世羅伯特·莫雷 學會爭取到國王的第一張特許的寵臣狀科學著作《關于空氣彈性及其 近代化學奠基人;其研究成果被后羅伯特·波義耳物理力學的新實驗》等 人稱之“波義耳定律”爵士;經學會民主投票當選英國皇重建或監督圣保羅大教堂、格克里斯托弗·雷恩 家學會會長;天文學家和著名建筑林尼治天文臺等師爵士;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1687年首次出版《自然哲艾薩克·牛頓 學家;經學會民主投票當選英國皇學的數學原理》等 家學會會長;英國皇家鑄幣廠廠長皮埃爾·佩蒂特 最小作用量原理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微積分、二進制、理性主義 德國數學家、哲學家茨安東尼·范·列文虎改進顯微鏡;微生物學建立 荷蘭微生物學家克———摘編自(英)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英國皇家學會:現代科學的起點》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18世紀英國皇家學會的特點,并分析其意義。(1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敵人現在對我們突然襲擊,要毀滅我們國家,改變我們的宗教……我們的敵人已開始其行動,向前挺進,像鼴鼠一般掘進我們的國土。在上帝的幫助下,我決不會把自己的國土交給他們……今天,你們中強壯的,為我獻出你們的力量吧!你們中體弱的,用禱告來幫助我吧!———1895年9月17日孟尼利克二世《告人民詔書》材料二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是否要開創一個向強權低頭的可悲范例?……國聯的最基本任務是要保衛和平。國聯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其他選擇的自由。……上帝和歷史將會記住你們的判斷———今天是我們,明天就輪到你們!———摘編自1936年6月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在國聯的演講(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襲擊”的性質,評析這份詔書的意義。(8分)(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此次演講的認識。(6分)NT20名校聯合體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 參考答案1.D【解析】時空定位:古代波斯帝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流士一世對擅自向轄區內阿波羅神廟神職人員征稅的總督的訓誡和搗毀起義的愛奧尼亞人的阿波羅神廟,都是服務于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旨在加強波斯帝國的國家治理,故D項正確。宗教寬容只是維護統治的手段之一,排除A項;標榜君權神授,與史實相符,但與題干主旨不相符合,排除B項;題干信息中,大流士一世限制擅自向阿波羅神廟神職人員征稅的行為,沒有體現增加財政收入,排除C項。2.A【解析】時空定位:中古歐洲。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強調農奴中手工藝人受到莊園制影響,城市工商業者不能“違制”,換句話說,城市居民受到封建體制的影響,傾力于工商業發展,故A項符合題意。B項符合史實,但“莊園”信息只是題干的部分信息,排除B項;自治城市的居民構成與題干主旨不符合,排除C項;題干提及部分手工藝人逃出莊園,沒有論證城鄉人口頻繁流動,排除D項。3.D【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幕府統治末期,商人們經濟實力增強,商品經濟對封建幕府體制的滲透力度增強,商人們的商業行為適應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發展,故D項符合題意。殖產興業是明治維新的內容之一,題干時間為幕府統治末期,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大阪商人的財力較為雄厚,但無法判斷出大阪的國際都市形象是否提升,排除B項;商人們與武士、大名等的經濟聯系,客觀效果會促使封建等級體制瓦解,“致力于”屬于主觀性表述,排除C項。4.B【解析】時空定位:15世紀歐洲。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伊索寓言》相傳為古希臘寓言集,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哲理深刻,短小精悍,傳達了樸素人文主義的價值觀,再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5世紀用民族語言翻譯出版的《伊索寓言》,體現了民族主義和人文主義,有利于歐洲思想解放,順應了歐洲社會轉型,故選B項;近代自然科學興起,以1543年《天體運行論》為標志,排除A項;寓言故事的根源不是天主教會擴張,排除C項;近代民族國家當時并未建立,而且書籍出版不代表著建立民族國家,排除D項。5.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世紀初”“被趕到俄國邊境的普魯士政府”“無法戰勝”“法國農民”,再結合所學知識可推斷拿破侖對外戰爭給普魯士政府帶來危機感,使后者有意要改革農奴制,故選B項。恩格斯此處提及法德矛盾,沒說俄德矛盾激化的歷史緣由,排除A項;1871年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題干時間為19世紀初,排除C項;題干闡釋了普魯士農奴制改革的迫切性,不是沙皇改革農奴制的迫切性,D項與題意不符合。6.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總統任期為七年,總統有較大的權力,又受到限制,推測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中規定總統權責,體現了立法形式探索民主政治,故選C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建立,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排除A項;美國總統任期四年,與題干信息不符合,排除B項;英國君主立憲制,不是總統共和制,排除D項。7.D【解析】時空定位:19世紀初,法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04年,拿破侖政府頒布《法國民法典》,再結合材料信息可知,19世紀初,法國民法起草委員會制定的是《法國民法典》,“并朝著融合的方向努力”“查士丁尼法典實為一個啟示錄”“我們不認為這些精神在另一種精神出現前就必須消失”等信息表明,《法國民法典》的制定傳承了以羅馬法為代表的法律傳統,故D項符合題意。“希望專斷的法官裁判可以受到法律的約束”等信息不等同于羅馬法官擁有司法專斷權力,A項錯誤;B項符合史實,與題干主旨不符合;題干信息說的是羅馬法對《法國民法典》的影響,不等于說是歐洲立法藍本,排除C項。8.B【解析】回顧所學知識,英國憲章運動是1836—1848年英國工人階級爭取實現自身權利的運動,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憲章運動活動家們表達了對資產階級政府頒布的新濟貧法的不滿,呼吁革命,這表明英國無產階級的斗爭意識有所增強,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說的是英國,不代表整個歐美,排除A項;根據時代特征,可知當時歐洲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機尚不成熟,C項錯誤;憲章運動的背景是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此次議會改革并非真正滿足工業無產階級的要求,而且題干中表達了不滿情緒,故“理順了社會秩序”表達有誤,D項與題意不符合。9.A【解析】時空定位:19世紀中期,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了方向,符合“1850年起”的時間信息,也符合“開辟了人類思想的新紀元”“預示了1848年歐洲革命風暴的到來和發展的趨勢”等題干信息,故A項符合題意。1867年《資本論》分析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們的秘密,即剩余價值論,B項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合;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排除C項;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奪權嘗試,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10.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并提取題干有效信息可知,國聯對民族獨立、災荒、衛生防疫等國際性問題較為關注,采取了一些常識性解決問題的措施,故C項符合題意。英法確實將國聯作為維護自己既得利益、操縱國際事務的工具,但是題干信息沒有體現這一點,排除A項;B項符合史實,不符合題干主旨;題干中只有蘇俄是社會主義國家,題干只涉及饑荒援助,不體現意識形態滲透加強,排除D項。11.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并提取題干信息可知,1937年蘇聯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斯大林指出了因經濟成果突出而政治意識弱化的問題,強調了黨性覺悟的重要性,這是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的講話,提出了對聯共(布)黨員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加強黨建,故B項符合題意。這是黨風建設問題,不是社會風尚問題,排除A項;C、D項不符合主旨。12.B【解析】提取漫畫和題干文字信息可知,有贊成公投的,有反對公投的,有贊成歐共體的,有反對歐共體的,還有來自歐共體總部布魯塞爾的聲音,因此判斷,當時英國政府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面臨著多方壓力,一體化態度不夠堅定,這幅漫畫暗示出歐洲一體化進程并非一帆風順,故B項符合題意。漫畫顯示了英國政府面臨的壓力,不是在肯定英國代議制的分權制衡,A項錯誤;漫畫主旨不是英美關系,C項錯誤;漫畫沒有刻畫歐共體成員之間的利益紛爭,D項錯誤。13.D【解析】綜合所學歷史地理知識和題干信息可知,阿斯旺水壩位于埃及,埃及屬于阿拉伯世界,蘇伊士運河是黃金水道,納賽爾的外交努力被視為“‘敲詐的行徑’”,“噩耗”指的是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蘇伊士運河國有化是埃及謀求民族利益的成果,彰顯了濃郁民族主義情懷,故D項符合題意。埃及位于非洲,A項錯誤;1999年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B項與題意不符合;埃及共和國建立于1953年,C項錯誤。14.A【解析】20世紀70年代,英國面臨“滯脹”,1986年,撒切爾夫人改革,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既強調市場機制,又主張國家適度調控,表現在養老金改革方面,就是減少國家負擔比重,引入企業和個人因素,A項符合題意。B項“科學協調”與史實不符;C項與改革主要背景不符;凱恩斯主義主張財政赤字刺激消費,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失靈,D項錯誤。15.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論述的是網絡信息時代對民族文化和個人生活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提及網絡科技,但不是在強調科技革新,不選A項;經濟競爭不是材料主旨,不選C項;題干信息表明社會信息化給文化多樣性帶來影響,材料沒強調文化交流的頻繁程度,不選D項。16.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初期,流傳的“富家得田貧納租,年年舊租結新債”民謠反映出土地兼并和賦役制度的不均,明神宗萬歷八年(1580年)后,“豪猾不得欺隱,里甲免賠累,而小民無虛糧”,這是因為張居正清丈土地有利于查出隱匿田畝,查出豪強把賦役負擔轉嫁于下戶的問題,故B項符合題意。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問題在封建王朝一直存在,A項錯在“解決”;清丈土地,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不是“引發這一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豪強剝削農民,不符合設問邏輯,排除D項。17.(1)兩黨制下的美國實行“政黨分肥”制;腐敗滋生,國家政權淪為維護少數政客利益的掠奪國民的工具。(概括材料,意思相近即可,4分,每點2分,不可完全照抄材料)(2)補救措施: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文官法》(或答《彭德爾頓法》)。(2分)效果:美國建立了文官制度,規范了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容易滋生官僚習氣;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沒有根本上改變資產階級政黨政治的弊端,沒有真正實現為國民服務的民主。(有辯證思維,局限性至少答出一點,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6分)18.【示例】論題:印度洋反映了近現代大國的歷史興衰(2分)闡述: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成功穿越了好望角,駛入了印度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遠航到印度的人。葡萄牙在印度洋地區建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海上霸權。從17世紀中期以來,荷蘭、法國與英國開始在印度洋沿岸地區進行戰略爭奪。17世紀,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7世紀,英國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和《航海條例》,逐漸擴大海上利益。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贏得七年戰爭勝利,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日不落帝國”。1869年通航的蘇伊士運河,為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提供了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線,便利了英國對包括印度洋在內的世界范圍進行傾銷和掠奪。兩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綜合國力加速衰退。隨著英國的撤退和冷戰的發展,美蘇在全球的戰略角逐也蔓延到了印度洋地區。冷戰結束以來,印度洋域內國家參與區域治理的意識不斷提高,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9分)總之,印度洋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是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海洋霸權進行殖民掠奪和力量投射的重要場所。印度洋長期以來被域外強權國家戰略性主導。如今,印度洋區域國家正和中國一道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分)(示例僅供參考,學生若從地中海、英國海洋霸主的興衰史、海洋戰爭、人類海洋開發和利用的歷史等其他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等次 說明圍繞“人類與海洋”話題作答,主題明確,理由充分,史實準確,學科一等(12—9分)語言凝練,立意深刻,邏輯嚴密,說服力強,彰顯學科核心素養圍繞“人類與海洋”話題作答,主題明確,理由較為充分,史實準確,二等(8—5分) 學科語言準確,認識合理,邏輯清晰,說服力較強,較為彰顯學科核心素養圍繞“人類與海洋”話題作答,主題較明確,理由不夠充分,史實不夠準確或未運用史實,學科語言表達不清,認識不夠到位,說服力不足,三等(4—0分)學科核心素養欠佳;沒有圍繞“人類與海洋”主題作答,主題錯誤,不得分19.特點:成立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由私人社團到皇家團體;民主化運作;研究領域多元化;成員構成開放化或國際化;成就突出;影響較大。(6分,答出三點即可)意義:有利于近代科學知識的交流與傳播;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及工業革命的需要;有助于社會思想解放;有利于英國及歐洲社會轉型;為現代科學發展奠基;為其他科學研究團體或機構提供借鑒。(8分,答出四點即可)20.(1)性質: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2分)意義:譴責了侵略者;表達了保家衛國的堅強決心;鼓舞了埃塞俄比亞人民的士氣;最終促使埃塞俄比亞打敗了侵埃意軍,保持了獨立。(6分,答出三點即可)(2)認識:這是一場譴責法西斯、維護民族國家利益的正義演講。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亞。英法等國對法西斯行徑實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勢力的侵略氣焰。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在國聯的演講,表達了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彰顯了弱小民族國家反抗法西斯暴行、維護主權的民族精神,呼吁國際正義力量的幫扶,體現了對國際和平正義的追求,顯示了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集體安全機制的失望。這次演講并沒有遏制法西斯的侵略步伐,此后國際局勢進一步緊張,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英法等自食惡果。20世紀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起來,最終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6分,從背景、性質、主張、影響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