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2.【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的應用;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3.【答案】A【知識點】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4.【答案】D【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5.【答案】B【知識點】焓變和熵變;化學平衡常數6.【答案】D【知識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7.【答案】B【知識點】晶胞的計算8.【答案】B【知識點】苯酚的性質及用途;苯酚的化學性質9.【答案】A【知識點】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10.【答案】B【知識點】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11.【答案】B【知識點】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12.【答案】A【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13.【答案】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14.【答案】C【知識點】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15.【答案】(1)+3價;1s22s22p63s23p63d6或[ Ar]3d6(2)水浴加熱;溫度過高,會使加快H2O2的分解和濃鹽酸的揮發(3)2CoCl2 + 10NH3·H2O +2NH4Cl+ H2O2=2[ Co( NH3)6]Cl3 + 12H2O(4)降低[ Co( NH3 )6]Cl3的溶解度,便于晶體的析出(5)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液,溶液中出現磚紅色沉淀,半分鐘內不消失;【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構造原理;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中和滴定【解析】【解答】(1)[Co(NH3)6]Cl3中NH3為配體,氯的化合價為-1價,則Co的化合價是+3價,Co的原子序數是27,基態Co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Ar]3d74s2,失去3個電子形成該配合物中心離子Co3+,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或[ Ar]3d6;(2)“加熱”應控溫在60℃進行,控溫方式可采取水浴加熱;溫度不宜過高的原因是溫度過高,會使加快H2O2的分解和濃鹽酸的揮發;(3)溶液中CoCl2、NH4Cl和濃氨水混合后與H2O2溶液反應生成[ Co(NH3)6]Cl3的化學方程式是:2CoCl2 + 10NH3·H2O +2NH4Cl+ H2O2=2[ Co( NH3)6]Cl3 + 12H2O;(4)加入濃鹽酸可增大氯離子濃度,作用是降低[ Co( NH3 )6]Cl3的溶解度,便于晶體的析出;(5)①由題可知: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的溶液度,所以在滴加AgNO3時Ag+會與Cl-反應生成AgCl沉淀,當Cl-消耗完時再與結合,所以滴定終點時是Ag+與結合生成磚紅色沉淀,故答案為: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液,溶液中出現磚紅色沉淀,半分鐘內不消失;②由AgCl沉淀的化學式可知:反應時Ag+與Cl-物質的量之比為1:1,滴定時消耗AgNO3的物質的量為cmol/L×V×10-3L=cV×10-3mol,則20mL溶液中Cl-物質的量為cV×10-3mol,100mL溶液中Cl-的質量為:m=n×M=cV×10-3mol×35.5g/mol×=5×35.5cV×10-3g,故質量分數為:。【分析】(1)根據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依據構造原理分析;(2)依據反應條件確定控溫方式;依據反應物和試劑的性質分析;(3)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利用原子守恒分析;(4)依據影響溶解平衡的因素分析;(5)①利用溶液顏色變化分析;②通過關系式法計算。16.【答案】飽和食鹽水;;能;在過量酸的作用下會完全轉化為Fe3+和氧氣,反應后溶液為淺紫色說明生成了;、;將所得固體用KOH溶液充分洗滌,再用KOH溶液將少量固體溶解,得到紫色溶液,向溶液中滴加鹽酸,產生黃綠色氣體,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知識點】氯氣的實驗室制法;中和滴定;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7.【答案】(1)1s22s22p3;大于(2)NH3> AsH3>PH3(3)sp、sp2(4);12;體心;棱心;【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晶胞的計算;含有氫鍵的物質【解析】【解答】(1)N為7號元素,基態N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同一周期隨著原子序數變大,第一電離能變大,N的2p軌道為半充滿穩定狀態,其第一電離能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I1(N)大于I1(O)。(2)分子中N原子的電負性比較強,在氨氣分子間存在氫鍵,導致沸點升高;NH3、PH3、AsH3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NH3> AsH3>PH3。(3)能形成雙鍵的N原子除σ鍵、π鍵,還存在孤電子對,采用sp2雜化;形成叁鍵的2個氮原子為直線型結構,為sp雜化,故N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sp2。(4)①晶胞參數為a nm ,La與N間的最短距離為面對角線的一半,為;由圖可知,與La緊鄰的N個數為12。②在LaWN3晶胞結構的另一種表示中,W處于各頂角位置,則可以將晶胞向外延伸,在新的晶胞中,La處于8個W構成的立方體的體心位置,N處于2個W構成的棱的棱心位置。③設LaWN3的式量為Mr,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NA;晶胞中La原子位于頂點一個晶胞中La原子數目為,W原子位于晶胞內部,一個晶胞中W原子數目為1,N原子位于面心,一個晶胞中N原子數目為,則晶胞質量為;晶胞參數為a nm,則晶胞體積為,所以密度為g·cm-3。【分析】(1)對于處于半滿和全滿結構,其結構比較穩定,電離能會異常的高,如Be,Mg,N,P(2)比較氫化物熔沸點看兩點:1.結構相似,相對分子量越大,范德華力越大,沸點越高;2.是否含有氫鍵(3)結合其結構,形成既有雙鍵也要三鍵,所以雜化方式有 sp、sp2(4) La與N間的最短距離為 晶胞對角線的1/2,利用p=m/v,利用算出一個晶胞質量和晶胞體積,帶入即可18.【答案】(1)樹狀分類法(2)NaHCO3、CaCO3;MgO;CaCO3+2HCl=CaCl2+H2O+CO2↑(3)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nm(分散質粒子直徑不同)【知識點】制取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物質的簡單分類;分散系、膠體與溶液的概念及關系;膠體的性質和應用【解析】【解答】(1)樹狀分類法是一種很形象的分類法,按照層次,一層一層來分,就像一棵大樹,有葉、枝、桿、根,圖示方法就是樹狀圖,故答案為:樹狀分類法;(2)①目前市場上的抗酸藥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藥,如NaHCO3為鹽,②非吸收性抗酸藥,如CaCO3為鹽,MgO為氧化物等,故答案為:NaHCO3、CaCO3;MgO②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碳酸鈣是難溶物,保留化學式,兩者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3)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加熱,得到紅褐色液體為氫氧化鐵膠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膠體和溶液的本質區別是: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直徑的不同,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nm;故答案為: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nm(分散質粒子直徑不同)。【分析】 (1)、依據圖中對分類后物質再進行的分層次分類分析;(2)、陽離子是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陰離子是酸根離子的為鹽;氧化物是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的反應;(3)、依據膠體的制備分析解答。高二期末化學試卷一、單選題1.工業上用(分子結構:)與為原料制備(硫為-2價),發生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B.消耗轉移電子數C.生成,斷開鍵數為D.只是還原產物2.下列依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結論A 向盛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4滴溶液,振蕩后,繼續滴加4滴溶液,觀察到先生成的白色沉淀,后變為黃色沉淀 說明B 將溶液由稀釋到,測溶液增大 稀釋后,的電離程度減小C 將中間裹有鋅皮的鐵釘放入滴有酚酞溶液和溶液的飽和食鹽水瓊脂液中 中間鋅皮表面無明顯變化,鐵釘兩端溶液變紅,說明鐵釘發生了吸氧腐蝕D 用計測量、的,比較溶液大小 的比大,說明水解程度大于A.A B.B C.C D.D3.一定量的鐵粉和銅粉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稀硝酸中,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g,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為g。則和的關系是A. B. C. D.不能確定4.反應可將工業副產物轉化成,實現資源的再利用。研究發現反應的歷程如下:反應①:反應②: 反應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制得,須投入B.恒溫條件下,反應①增大壓強(壓縮體積),達到新平衡后濃度增大C.由反應歷程可知催化劑參與反應,且降低了反應的焓變D.反應②應為:5.在低于100℃時,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在1.0L密閉容器中自發進行反應:Cl2(g) +CO(g) COCl2(g)。反應過程中的有關數據如表:t/min 0 5 10 152 0.6 0.61.8 0.4 0 0.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在高溫下自發進行B.10min內,用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約為0.00233mol/(L s)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變為絕熱容器,平衡時氣體總物質的量小于2.4molD.若保持溫度不變,在第15min向容器中加入三種物質各0.4mol,則平衡逆向移動6.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硫化亞鐵和過量硝酸混合:B.向溶液中通入等物質的量的:C.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溶液變渾濁:2+CO2+H2O→2+D.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和溶液以體積比1:2混合:7.硫和氟形成的某化合物晶胞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晶胞中含有12個F原子B.該晶體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C.距離中心S原子最近的F原子共有6個D.該化合物中,S顯+6價8.下列實驗室中的做法正確的是A.苯酚不慎沾到皮膚上,先用抹布擦拭,再用65℃水沖洗B.若不慎打破水銀溫度計,及時收集散落汞珠,并用硫黃粉末覆蓋,開窗通風C.金屬鎂著火時,可用泡沫滅火器滅火D.用玻璃棒蘸取樣品進行焰色試驗9.下列物質中,屬于電解質且在指定的條件下不導電的是A.液態HCl B.熔融Na2O C.CO2氣體 D.固體Cu10.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將224mL(標況下)NO和NO2的混合氣體溶于20mL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并無氣體逸出,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A.1 mol/L B.0.5mol/L C.0.25mol/L D.0.2mol/L11.M、N、Z、Y、X、T是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態N原子核外電子有5種空間運動狀態,并有1個單電子,這六種元素形成的一種化合物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與Y同周期且第一電離能大于Y的元素僅有1種B.該化合物中含有離子鍵、共價鍵和配位鍵C.六種元素中,X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最強D.M與X、Y形成的化合物中,前者的沸點一定低于后者12.硒化鋅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晶胞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點離子所處空隙類型為四面體空隙B.的配位數為12C.基態Se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D.若換為,則晶胞棱長保持不變13.Q、X、Y、Z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9。Q與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鄰,Y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Q原子內層電子數的2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非金屬性: B.單質的熔點:C.簡單氫化物的沸點: D.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14.某有機物的組成和結構可用如下的結構簡式表示,此有機物共有(不考慮立體異構體)A.12 種 B.24 種 C.36 種 D.40 種二、實驗探究題15.[Co( NH3)6]Cl3(三氯六氨合鈷)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實驗室制備過程如下:①將一定量的氯化銨和濃氨水置于錐形瓶中,混合均勻;②分批加入氯化鈷粉末,邊加邊攪拌,直至溶液呈棕色稀漿;③再向其中滴加30%H2O2,當固體完全溶解后,慢慢加入濃鹽酸加熱10~15min;④在室溫下冷卻,過濾,可得到橙黃色[Co(NH3)6]Cl3晶體。(1)[ Co( NH3)6]Cl3中Co的化合價是 ,該配合物中心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2)“加熱”應控溫在60℃進行,控溫方式可采取 ,溫度不宜過高的原因是 。(3)溶液中CoCl2、NH4Cl和濃氨水混合后與H2O2溶液反應生成[ Co(NH3)6]Cl3的化學方程式是 。(4)加入濃鹽酸的作用是 。(5)沉淀滴定法測定產品中Cl-的質量分數:i.準確稱取mg的產品,配制成100mL溶液,移取20mL于錐形瓶中;.ii.滴加幾滴K2CrO4溶液為指示劑,用c mol· L-1AgNO3溶液滴定至終點;iii.重復滴定三次,消耗AgNO3溶液體積的平均值為VmL,計算晶體中Cl-的質量分數。已知溶解度:AgCl 1.3×10-6mol · L-1,Ag2CrO4(磚紅色)6.5×10-5mol ·L-1①ii中,滴定至終點的現象是 。②制備的晶體中Cl-的質量分數是 (列計算式即可)。16.高鐵酸鉀()是一種高效凈水劑,而聚合硫酸鐵是一種高效絮凝劑。I.某實驗小組制備高鐵酸鉀并探究其性質。已知:高鐵酸鉀是紫色固體,易溶于水,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完全、快速產生,在堿性溶液中較穩定。(1)制備(夾持裝置略)①裝置B中所用試劑為 。②裝置C中得到紫色固體和溶液,裝置C中發生的主要反應為 (寫化學方程式)。(2)探究的性質①將溶液滴入和足量的混合溶液中,振蕩后溶液呈淺紫色,該現象 (填“能”或“否”)證明酸性條件下與氧化性的強弱關系,請說明理由: 。②取裝置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產生黃綠色氣體,得溶液a,經檢驗氣體中含有。為證明是否是氧化了而產生,某同學設計了以下方案: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過量,溶液呈紅色。該方案并不完善,因為溶液變紅的原因可能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③重新設計實驗方案,證明是氧化了而產生:將裝置C中混合物過濾, 。(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鹽酸、KOH溶液、淀粉碘化鉀試紙)。Ⅱ.聚合硫酸鐵[]的組成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①稱取一定質量的聚合硫酸鐵配成100.00mL溶液A;②準確量取20.00mL溶液A,加入鹽酸酸化的溶液至沉淀完全,過濾、洗滌、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體11.65g;③準確量取20.00mL溶液A,加入足量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將濾液和洗液合并,配成250.00mL溶液B;④準確量取25.00mL溶液B,用0.1000的酸性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溶液8.00mL。(3)通過計算確定該聚合硫酸鐵的化學式 (寫出計算過程)。三、綜合題17.氮的相關化合物在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問題:(1)基態N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第一電離能:I1(N) I1(O)(填“大于”或“小于”)。(2)N及其同族的P、As均可形成類似的氫化物,NH3、PH3、AsH3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填化學式)。(3)[N5]+[AsF6]-是一種全氮陽離子形成的高能物質,其結構如圖所示,其中N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4)科學家近期首次合成了具有極性對稱性的氮化物鈣鈦礦材料-LaWN3,其立方晶胞結構如圖所示,晶胞中La、W、N分別處于頂角、體心、面心位置,晶胞參數為a nm。①La與N間的最短距離為 nm,與La緊鄰的N個數為 。②在LaWN3晶胞結構的另一種表示中,W處于各頂角位置,則在新的晶胞中,La處于 位置,N處于 位置。③設LaWN3的式量為Mr,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NA,則該晶體的密度為 g·cm-3(列出計算表達式)。18.物質可根據其組成和性質進行分類:(1)如圖所示的物質分類方法名稱是 。(2)人體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鹽酸),起殺菌、幫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它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當胃酸過多時就會出現“吐酸水”“燒心”“胃部隱隱作痛”等癥狀。目前市場上的抗酸藥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藥,如NaHCO3等;②非吸收性抗酸藥,如CaCO3、MgO等。①將上述所舉抗酸藥填入表對應類別,屬于鹽的有 ,屬于氧化物的有 。②寫出CaCO3與胃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膠體和溶液的本質區別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期末化學答案.docx 高二期末化學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