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C C A C A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B A D D A A B D二、非選擇題(共3大題,共計60分)21.(1)貿易主權(通商主權):目的: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和財富。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2)第一段材料:主要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或西方侵略勢力或洋人),第二段材料:五四運動提出反帝反封建口號,更具有徹底性;義和團運動農民階級領導、五四運動是工人階級領導。(3)沒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或沒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孫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聯合國家宣言》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14年22.(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馬關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愿望: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不足之處: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4)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不同: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23.(1)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2)遵義會議 。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中共七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中國共產黨能夠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出兩點即可)。24.示例:材料:1927年8月南昌,1935年1月遵義,1945年8月重慶。觀點: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推動歷史發展。論述: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長征初期,受“左”傾錯誤領導,紅軍損失慘重。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結束了“左”傾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45年8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結論:中國共產黨總能夠在危急時刻,制定出英明的決策,從而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1843-1853年,廣州港生絲出口量從1430擔增加到3662擔,而上海生絲出口量則從零增加到46655擔。這緣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望廈條約》 D.《天津條約》2.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園新語”,圓明園獸首銅像特別展覽在圓明園博物館舉辦,獸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銅像在時隔163年后重聚圓明園。獸首流失于(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中法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下面是近代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國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階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資政新篇》卻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這一變化( )A.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C.體現了時代發展潮流 D.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5.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不僅創辦近代軍事工業,還主動接觸西方軍事訓練體系,將西方軍事體操引入中國,創辦軍事學堂,開設體操課程。這一舉措( )A.廢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B.完全取代傳統武術訓練C.有利于提高軍隊戰斗力 D.革新了封建軍事制度6.2024年5月18日,“紀念甲午海戰130周年暨山東省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地舉辦,定遠艦、來遠艦等甲午沉艦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據此,該成果展的舉辦地是( )A.威海 B.旅順 C.青島 D.大連7.如下圖《“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C.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8.毛澤東主席五十年代在談到民族工業時說有四個人不應忘記:講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講化學工業,不能忘記范旭東;講交通運輸業,不能忘記盧作孚。這里毛澤東主席是在( )A.肯定民族工業創辦者的歷史貢獻 B.鼓勵發展交通運輸業C.表示對革命先烈們的崇敬和緬懷 D.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9.甲午中日戰爭后,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場愛國救亡運動,他們在全國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等,宣傳變法圖強。這一運動( )A.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B.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C.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D.直接推動了文學革命10.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庚子事變的槍炮沉寂以后……而列強之見及中國所有好戰精神,尚未完全喪失,可于此次‘拳民運動”中見之。”材料中“拳民運動”提出的口號是( )A.“平均地權” B.“實業救國” C.“自強求富” D.“扶清滅洋”11.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確定北京、天津、山海關沿線12處由各國“留兵駐守”。這些規定與使館區駐軍特權結合在一起,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12.胡適認為:“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砍斷大樹”是指( )A.刺激了民族工業發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C.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D.促進了社會生活變化13.五四運動時,在較為寬松的社會氛圍下,產生了“三多”:社團多、主義多、期刊多。這說明( )A.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 B.社會思想比較活躍C.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工人運動蓬勃發展14.新文化運動時陳獨秀指出:“要帝制不再發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穩……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共意在強調( )A.思想解放 B.政治變革 C.文學革命 D.科學進步15.央視推出的原創國漫MV《振山河》的歌詞中有:“一艘紅船揚清波,何時還家國……百年丹心猶未改,昂首振山河”。與“一艘紅船”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B.革命根據地的建立C.工農革命運動發展 D.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6.1926年11月底,湖南農民協會會員達107萬人,到1927年1月,會員增加到200萬人,湖北全省農民協會會員1926年7月有3萬多人,到11月增至20萬人左右。這主要由于( )A.土地革命的開展 B.二次革命的爆發 C.城市工會的影響 D.北伐的勝利進軍17.1931年河南商光邊區革命委員會給農民頒發了土地分配證。這一舉措( )A.有利于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 B.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推動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實施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18.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書中寫道,“(某次)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這次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 C.瓦窯堡會議 D.中共八大19.日軍占領的蘇南地區,在新四軍進入前,交通線上五六十里才有日軍守兵十余人;在新四軍開展游擊戰后不到一年,交通線上每三五里日軍就筑有碉堡,并增加守兵至三四十人。這反映了( )A.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了勝利 B.敵后戰場牽制和抗擊了日軍C.日軍在東北實施了殘酷的殖民統治 D.一二·九運動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20.“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與該詩句相關的軍事行動是( )A.四渡赤水 B.渡過金沙江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占領南京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計60分)21.重大事件見證歷史。(18分)材料一 【侵略之痛】A:“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網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 ” ——1842年《南京條約》(節選) B:九一八事變中日軍占領沈陽城(1)材料一中A材料反映了哪一主權的喪失 (2分)目的是什么 (2分)B材料九一八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何歷史性的意義 (2分)材料二 【抗爭之聲】第一段材料:“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第二段材料:勿忘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2)依據材料二中第一段材料與第二段材料相比,兩者在斗爭目標上有何不同 (2分)前者和后者在領導階級方面又有何不同?(2分)材料三 【探索之路】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必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如何理解“革命尚未成功”這一說法 (2分)如何評價孫中山 (2分)材料四 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文件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勝利紀念日 9月3日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5年5月13日公開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4)依據依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2分)中國人民經過多少年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分)22.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抗爭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屢遭帝國主義鐵蹄的蹂躪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種種救國方案和實現中國富強的理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1)材料一中,“界碑”的含義是什么?(2分)19世紀50年代末面對危機“地主階級為了挽救統治”打出了怎樣的口號?(2分)材料二: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為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材料三: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2)材料二中列強“瓜分中國”是受哪一條約的直接影響?(2分)材料三所涉條約中最能體現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的條款是什么?(2分)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義和團揭帖;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挑鐵路,把線砍,旋再破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一切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慶升平。(3)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天朝田畝制度》體現了農民階級怎樣的愿望?(2分)請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義和團運動在對待外來事物的認識上有何不足之處?(2分)材料五:陳旭麓先生提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則中國之治強計日可待也。”(4)根據材料五指出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的主張與洋務運動相比,兩者在向西方學習的主張上有何不同?(4分)23.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并非世紀起點的標志,卻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經驗,上下求索,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摘編自《百年中國》解說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全新時代的開始”的理解。(4分)材料二 這次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共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長征。——摘編自《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2)材料二中的“這次會議”是指哪次會議?(2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這次會議對于黨、紅軍和中國革命的歷史意義。(4分)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根本標志。……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3)材料三中“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在黨的哪一次代表大會上?(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永葆生機和活力?(4分)24.【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8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把民族利益和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出英明的決策,領導中國人民不斷走向革命勝利和國家富強。時間 地點1927年8月 南昌1927年10月 井岡山1935年1月 遵義1936年12月 西安1945年8月 重慶依據上述材料,圍繞“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選取其中兩個或以上的材料,自擬論題進行簡要論述。(提示:結合表格中的時間和地點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聯系所學知識,圍繞“英明決策”這一核心主題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