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掌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及進程;2.史料實證:借助材料研讀等內容,了解早期工廠的實際情況;3.歷史解釋:了解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到來現代工廠制度誕生的基本史實,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4.唯物史觀: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條件和工業革命的影響,領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5.家國情懷:感受技術革新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屈辱落后原因,發奮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重難點】1.重點: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2.難點:工業革命的背景及影響。學習任務一、紡織技術的革新【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生產部門發明制造機器,促進生產發展的革命性變化被稱為“ ”,開工業文明先河的國家是 。(歷史解釋)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的政治原因是 制建立后政治穩定,經濟原因是 經濟發展迅速,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需求迅速增長,這刺激了新技術的發明。(唯物史觀)3.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這一發明出現的時間是 年,換算成世紀為 世紀 年代。(時空觀念)4.提高了織布速度的發明是 ,它是凱伊于1733年發明的。【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唯物史觀】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因為英國具備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即英國A.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B.是一個工業化國家C.進行黑奴貿易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2.【唯物史觀】有學者指出,沒有美洲這片海外給養地,沒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隸,或許根本就不會有“歐洲奇跡”和“工業化革命”。該學者的主要觀點是A.工業化革命開始于美洲 B.殖民擴張推動了工業化革命C.非洲奴隸反殖民壓迫是正義的 D.非洲和歐洲同時進行工業化革命3.(2024·云南中考·20)如圖是織工哈格里夫斯的發明,它改進后便紡織效率大大提高,廣泛應用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這一發明是A.飛梭 B.珍妮機 C.蒸汽機 D.內燃機4.【唯物史觀】(2025·四川廣安中考·10)“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表明工業革命源于A.原有生產方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B.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C.“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D.殖民擴張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完成學習任務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4—96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直擊中考,重點知識:1.瓦特的突出貢獻是 年 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已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它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 ,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唯物史觀)2.蒸汽機作為動力,只要有煤炭燒水,動力不僅強勁,且源源不斷,這就讓人們擺脫了對自然力、畜力的依賴,使得工廠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手工 ,最終確立了現代 制度,這也是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3.思考探究結合95頁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回答下列問題。(1)現代工廠制度的特點是:有集中的生產場所、生產紀律和管理制度。(史料實證)(2)現在工廠制作的環境如何:環境 ,工作強度 。(史料實證)(3)如何借助材料辯證客觀的評價現代工廠制度:正面:提高了 ,負面: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方便資本家壓榨 階級。(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2024·江蘇鎮江中考·19) “正如紡紗方面的發明導致織布方面的發明一樣……新的棉紡織機引起對動力的需要。”由此產生的發明是6.(2024·江蘇宿遷中考·16)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使他從一個儀器修理廠的徒工,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會員。他是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愛迪生 D.斯蒂芬森7.(2022·廣東深圳中考·19) 瓦特在取得專利的說明書中,把他的蒸汽機說成是大工業普遍適用的發動機,與當時使用其他動力來源的機器相比,他的普遍適用性體現在A.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 B.機器簡單易于制造C.能源清潔更加環保 D.可用能源豐富多樣8.(2024·江蘇蘇州中考·19)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第一個客戶是阿克萊特的紡織廠,用蒸汽機來泵取瀑布的水到漿輪上;第二個客戶是威爾金森的鋼鐵廠,蒸汽機被用來控制風箱以保持熔爐空氣的恒定供給。到1815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由此可見A.珍妮機開啟了工業革命 B.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C.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 D.蒸汽機車開啟了鐵路時代9.【歷史解釋】(2024·江蘇揚州中考·15)1825—1875年間,法國絲織業中心里昂的織機數從3萬臺增加到12萬臺,天然絲的消費量從10萬公斤增加到300萬公斤。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時法國A.開始加入殖民爭霸行列 B.獲得了德國的戰爭賠款C.采取機器和大工廠生產 D.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10.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許多生產領域和行業開始使用機器。一些資本家花錢購買機器、原料、雇傭大批工人在一個巨大的工廠里生產。進入19世紀,傳統的工場被大工廠替代,一種新的制度誕生了。材料中“新的制度”指的是A.現代工廠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C.八小時工作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學習任務三、火車與鐵路【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6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鐵路時代開始的標志是: 年,由 設計的 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鐵路時代到來的影響是: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 和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密切。(歷史解釋)(二)歸納總結:1.根據本課所學,完成工業革命時間表。(時空觀念)時間 事件 影響(意義)17世紀末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 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為工業革命奠定了條件1733年 凱伊發明飛梭 提高了織布速度,擴大了對紡紗的需求,催生了珍妮機的發明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 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785年 改進蒸汽機 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年 史蒂芬森設計的火車試車 時代開始19世紀 現代工廠制度確立 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9世紀中期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這警示我們,落后就會挨打(家國情懷)2.工業革命的影響有:(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 水平,人類進入 時代。(唯物史觀)(2)19世紀中期(1840年前后,與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幾乎同時), 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時空觀念)(3)法國、 國、 國等西方國家學習英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4)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5)負面影響: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1.【唯物史觀】(2025·廣東中考·28)19世紀中葉以后,西歐國家投送人員、物資的能力大幅提升,使距離和地理因素不再是影響國際體系的主要決定性因素。這主要得益于當時A.國際格局的變化 B.城市化進程的開始C.殖民擴張的加劇 D.交通運輸業的發展12.(2023·四川涼山中考·10)2022年底,德昌、西昌、冕寧、喜德、越西、甘洛等地老百姓坐上了動車。回顧歷史,約200年前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其發明者是A.愛迪生 B.凱伊 C.瓦特 D.斯蒂芬森13.(2023·遼寧鞍山中考·21)英國工業革命開工業文明之先河,使人類進入A.石器時代 B.鐵器時代 C.“蒸汽時代” D.“電氣時代”14.【歷史解釋】(2024·江蘇徐州中考·12)進入19世紀,從前習慣于做農活的工人們很快明白季節、日出日落和氣候波動不再決定勞動日程了。相反,鐘表、機器和車間規定創造了新的勞動節奏。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工廠制度的確立 B.計時工具的改進C.環境污染的加劇 D.福利政策的推行15.【歷史解釋】(2025·天津中考·22)下表是 19 世紀中期《歐美主要國家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表格中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國家 總人口(單位:萬人) 農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國 約 1800 48% 52%法國 約3600 75% 25%美國 約2300 87% 13%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16.(2025·四川德陽中考·10)進入19世紀以后,英國城市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口密集,居住擁擠,環境惡劣,犯罪增多,疾病流行,生活貧困。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英國A.壟斷組織的普遍建立 B.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C.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 D.政府治理效能的下降17.【唯物史觀】(2025·江蘇揚州中考·16)工業化使英國的財富迅速增長,但社會忽視了公平分配問題。時人驚呼:“英國可以分為兩個民族——窮人和富人,他們之間擁有一條巨大的鴻溝。”該現象直接反映工業革命A.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B.促進了紡織技術革新C.改善了全體人民生活 D.推動了工廠制度確立18.【歷史解釋】(2025·福建中考·22)據圖5判斷,英國圖5 英國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A.工業革命推進城市化進程 B.擁有世界第一大城市C.城市人口超過農村 D.貧富差距縮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掌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及進程;2.史料實證:借助材料研讀等內容,了解早期工廠的實際情況;3.歷史解釋:了解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到來現代工廠制度誕生的基本史實,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4.唯物史觀: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條件和工業革命的影響,領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5.家國情懷:感受技術革新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屈辱落后原因,發奮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重難點】1.重點: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2.難點:工業革命的背景及影響。學習任務一、紡織技術的革新【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生產部門發明制造機器,促進生產發展的革命性變化被稱為“工業革命”,開工業文明先河的國家是英國。(歷史解釋)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的政治原因是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治穩定,經濟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需求迅速增長,這刺激了新技術的發明。(唯物史觀)3.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這一發明出現的時間是1765年,換算成世紀為18世紀60年代。。(時空觀念)4.提高了織布速度的發明是飛梭,它是凱伊于1733年發明的。【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唯物史觀】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因為英國具備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即英國A.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B.是一個工業化國家C.進行黑奴貿易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故選D項;A項是市場條件,排除A項;B項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排除B項;C項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排除C項。2.【唯物史觀】有學者指出,沒有美洲這片海外給養地,沒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隸,或許根本就不會有“歐洲奇跡”和“工業化革命”。該學者的主要觀點是A.工業化革命開始于美洲 B.殖民擴張推動了工業化革命C.非洲奴隸反殖民壓迫是正義的 D.非洲和歐洲同時進行工業化革命【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沒有美洲這片海外給養地”“沒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隸”“就不會有歐洲奇跡和工業化革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洲殖民地為歐洲開展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美洲與歐洲的這種供養關系是歐洲通過殖民擴張建立的,故選B項;工業革命開始于歐洲,美洲只是為歐洲開展工業革命提供條件,排除A項;材料的主旨在于強調美洲對歐洲的重要性,并沒有涉及非洲奴隸反殖民壓迫是正義的,排除C項;美洲為歐洲提供了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非洲奴隸的辛勤勞作進一步成就了歐洲的工業化,但歐洲工業化革命的發生其條件是多方面的,也沒有涉及非洲和歐洲同時進行工業化革命的相關知識,排除D項。3.(2024·云南中考·20)如圖是織工哈格里夫斯的發明,它改進后便紡織效率大大提高,廣泛應用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這一發明是A.飛梭 B.珍妮機 C.蒸汽機 D.內燃機【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如圖是織工哈格里夫斯的發明”及所學知識,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它的發明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故選B項;飛梭的發明者是凱伊,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人們開始想方設法提高棉紗產量,結果促成了“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排除A項;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機,使機器獲得了持續而穩定的動力,排除C項;內燃機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排除D項。4.【唯物史觀】(2025·四川廣安中考·10)“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表明工業革命源于A.原有生產方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B.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C.“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D.殖民擴張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完成【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強調市場擴大、需求增加導致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從而引發工業革命,這直接表明工業革命源于原有生產方式無法適應市場需求,故選A項;新航路開辟在15、16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題干未提新航路開辟對市場的影響及關系,排除B項;“光榮革命”主要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政治上的變革,未直接涉及到因市場需求引發工業革命,排除C項;殖民擴張如三角貿易幫助歐洲資本積累,支持工業革命,但材料未涉及資本問題,只討論生產與需求矛盾,排除D項。學習任務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4—96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直擊中考,重點知識:1.瓦特的突出貢獻是1785年改進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已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它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唯物史觀)2.蒸汽機作為動力,只要有煤炭燒水,動力不僅強勁,且源源不斷,這就讓人們擺脫了對自然力、畜力的依賴,使得工廠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手工工場,最終確立了現代工廠制度,這也是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3.思考探究結合95頁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回答下列問題。(1)現代工廠制度的特點是:有集中的生產場所、生產紀律和管理制度。(史料實證)(2)現在工廠制作的環境如何:環境惡劣,工作強度大。(史料實證)(3)如何借助材料辯證客觀的評價現代工廠制度:正面:提高了生產效率,負面: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方便資本家壓榨工人階級。(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2024·江蘇鎮江中考·19) “正如紡紗方面的發明導致織布方面的發明一樣……新的棉紡織機引起對動力的需要。”由此產生的發明是【答案】B【解析】據題意可知,新的棉紡織機引起對動力的需要,這意味著需要一種新的動力裝置來滿足紡織機的需求,蒸汽機是一種動力裝置,它的發明正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中對動力的需求,特別是紡織業的需求,故選B項;珍妮機是一種手搖紡紗機,它本身是一種紡織機,不是動力裝置,排除A項;火車是利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它本身不是為了滿足紡織機對動力的需求而發明的,排除C項;汽車是利用內燃機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它與紡織機對動力的需求無關,排除D項。6.(2024·江蘇宿遷中考·16)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使他從一個儀器修理廠的徒工,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會員。他是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愛迪生 D.斯蒂芬森【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瓦特改進蒸汽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動力,推動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故選A項;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提高了紡紗效率,與蒸汽機不符,排除B項;愛迪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發明家,與“蒸汽時代”不符,排除C項;斯蒂芬森發明了火車,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7.(2022·廣東深圳中考·19) 瓦特在取得專利的說明書中,把他的蒸汽機說成是大工業普遍適用的發動機,與當時使用其他動力來源的機器相比,他的普遍適用性體現在A.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 B.機器簡單易于制造C.能源清潔更加環保 D.可用能源豐富多樣【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瓦特改進的蒸汽機以煤炭為能源,擺脫了對于水力的依賴,突破了地理條件的限制,從此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故選A項;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更加精密,相比其他機器并不是“簡單易于制造”,排除B項;蒸汽機以煤炭為能源,燃燒煤炭會產生大量污染,排除C項;蒸汽機使用的能源是煤炭,“可用能源豐富多樣”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8.(2024·江蘇蘇州中考·19)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第一個客戶是阿克萊特的紡織廠,用蒸汽機來泵取瀑布的水到漿輪上;第二個客戶是威爾金森的鋼鐵廠,蒸汽機被用來控制風箱以保持熔爐空氣的恒定供給。到1815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由此可見A.珍妮機開啟了工業革命 B.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C.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 D.蒸汽機車開啟了鐵路時代【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機后,蒸汽機被應用于各個領域,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故選B項;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材料中未涉及這一點,排除A項;材料只是提到“到1815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不能說明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中未涉及火車的發明和鐵路的修建, 排除D項。9.【歷史解釋】(2024·江蘇揚州中考·15)1825—1875年間,法國絲織業中心里昂的織機數從3萬臺增加到12萬臺,天然絲的消費量從10萬公斤增加到300萬公斤。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時法國A.開始加入殖民爭霸行列 B.獲得了德國的戰爭賠款C.采取機器和大工廠生產 D.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825—1875年間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法國絲織業織機數增加明顯,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法國采取機器和大工廠生產,故選C項;法國開始加入殖民爭霸行列是在16世紀,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獲得德國的戰爭賠款是在一戰后,排除B項;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是在二戰后,排除D項。10.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許多生產領域和行業開始使用機器。一些資本家花錢購買機器、原料、雇傭大批工人在一個巨大的工廠里生產。進入19世紀,傳統的工場被大工廠替代,一種新的制度誕生了。材料中“新的制度”指的是A.現代工廠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C.八小時工作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機器使用、資本家投資工廠雇傭工人、傳統工場被替代,這直接體現現代工廠制度的興起,該制度以集中化、機械化生產為特征,如18世紀英國紡織廠實踐,故選A項;社會主義制度倡導生產資料公有和工人集體管理,19世紀中期才發展,材料中資本家私有制和雇傭關系與之矛盾,排除B項;八小時工作制度是19世紀末工人運動成果如1886年芝加哥事件,材料未涉及工作時間改革,排除C項;資本主義制度在工業革命前已存在,材料焦點是生產組織革新,排除D項。學習任務三、火車與鐵路【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96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鐵路時代開始的標志是:1825年,由史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鐵路時代到來的影響是: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密切。(歷史解釋)(二)歸納總結:1.根據本課所學,完成工業革命時間表。(時空觀念)時間 事件 影響(意義)17世紀末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 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為工業革命奠定了條件1733年 凱伊發明飛梭 提高了織布速度,擴大了對紡紗的需求,催生了珍妮機的發明1765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尼機 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785年 瓦特改進蒸汽機 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1825年 史蒂芬森設計的火車試車 鐵路時代開始19世紀 現代工廠制度確立 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9世紀中期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這警示我們,落后就會挨打(家國情懷)2.工業革命的影響有:(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唯物史觀)(2)19世紀中期(1840年前后,與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幾乎同時),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時空觀念)(3)法、美、德等西方國家學習英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4)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5)負面影響: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1.【唯物史觀】(2025·廣東中考·28)19世紀中葉以后,西歐國家投送人員、物資的能力大幅提升,使距離和地理因素不再是影響國際體系的主要決定性因素。這主要得益于當時A.國際格局的變化 B.城市化進程的開始C.殖民擴張的加劇 D.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答案】D【解析】19世紀中葉后,交通運輸業如鐵路和蒸汽船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西歐遠程投送效率,使地理障礙弱化,故選D項;國際格局變化如克里米亞戰爭后調整,屬于政治外交層面,未直接推動運輸革新,排除A項;城市化進程開始與運輸能力提升無直接因果,它主要涉及人口向城市聚集等方面,排除B項;殖民擴張加劇利用了運輸進步進行資源掠奪,但它是結果而非原因,排除C項。12.(2023·四川涼山中考·10)2022年底,德昌、西昌、冕寧、喜德、越西、甘洛等地老百姓坐上了動車。回顧歷史,約200年前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其發明者是A.愛迪生 B.凱伊 C.瓦特 D.斯蒂芬森【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人類進入鐵路時代,故選D項;愛迪生是美國的著名發明家、企業家,沒有發明蒸汽機車,排除A項;1733年,鐘表匠凱伊發明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排除B項;瓦特完成了對蒸汽機的改進,蒸汽機的發明和普遍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排除C項。13.(2023·遼寧鞍山中考·21)英國工業革命開工業文明之先河,使人類進入A.石器時代 B.鐵器時代 C.“蒸汽時代” D.“電氣時代”【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開始,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志,把人類帶進“蒸汽時代”,故選C項;石器是早期人類使用的工具,是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工具,與工業革命不符,排除A項;鐵器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生產工具,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不符,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D項。14.【歷史解釋】(2024·江蘇徐州中考·12)進入19世紀,從前習慣于做農活的工人們很快明白季節、日出日落和氣候波動不再決定勞動日程了。相反,鐘表、機器和車間規定創造了新的勞動節奏。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工廠制度的確立 B.計時工具的改進C.環境污染的加劇 D.福利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根據題目信息“鐘表、機器和車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上半葉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機器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材料反映的時間觀念的變化與工廠制度的建立有關,故選A項;材料強調的是工業革命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而不單是計時工具的改進帶來的變化,排除B項;工業革命導致環境污染加劇,材料中勞動節奏的變化與環境污染無關,排除C項;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二戰后建立起來的,材料內容與福利政策無關,排除D項。15.【歷史解釋】(2025·天津中考·22)下表是 19 世紀中期《歐美主要國家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表格中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國家 總人口 (單位:萬人) 農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國 約 1800 48% 52%法國 約3600 75% 25%美國 約2300 87% 13%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答案】C【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機器大生產使工廠集中于城市,吸引農村人口遷移,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最早,城市人口達52%最高,法美較低因工業革命進展較慢,故選C項;資本主義制度如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在17世紀已確立,早于工業革命,不是城市化的直接原因,排除A項;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擴展主要指俄日改革等,與城市化關聯不大,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于19世紀末,時間不符19世紀中期,排除D項。16.(2025·四川德陽中考·10)進入19世紀以后,英國城市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口密集,居住擁擠,環境惡劣,犯罪增多,疾病流行,生活貧困。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英國A.壟斷組織的普遍建立 B.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C.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 D.政府治理效能的下降【答案】C【解析】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導致19世紀英國工廠興起,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住房擁擠、環境惡劣、疾病流行等問題,如倫敦貧民窟衛生惡化引發霍亂,故選C項;壟斷組織的普遍建立發生在19世紀末期,與19世紀早期城市化問題時間不符,排除A項;19世紀英國以輕工業為主,不是重工業占據主導,排除B項;材料中城市問題是工業革命快速發展帶來,并非政府治理效能下降,排除D項。17.【唯物史觀】(2025·江蘇揚州中考·16)工業化使英國的財富迅速增長,但社會忽視了公平分配問題。時人驚呼:“英國可以分為兩個民族——窮人和富人,他們之間擁有一條巨大的鴻溝。”該現象直接反映工業革命A.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B.促進了紡織技術革新C.改善了全體人民生活 D.推動了工廠制度確立【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強調工業革命后英國財富增長卻忽視公平分配,形成窮人與富人間的巨大鴻溝,這直接體現工業革命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工業革命期間資本家財富劇增而工人生活困苦,如曼徹斯特貧民窟現象,故選A項;紡織技術革新是工業革命的起因之一,如珍妮紡紗機發明,但材料未涉及技術內容,只討論社會分化問題,排除B項;工業革命初期工人生活惡化,如長工時低工資,并非全體受益,材料中窮人處境突出部分群體生活未改善,排除C項;工廠制度確立側重于生產組織形式變革,材料中未提及相關信息,排除D項。18.【歷史解釋】(2025·福建中考·22)據圖5判斷,英國圖5 英國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A.工業革命推進城市化進程 B.擁有世界第一大城市C.城市人口超過農村 D.貧富差距縮小【答案】A【解析】據材料圖表“英國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可知,1801—1900年,英國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人口大幅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工業發展,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進了城市化進程,故選A項;圖表僅呈現了英國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情況,無法得出英國擁有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結論,排除B項;圖表中沒有農村人口數據,不能判斷城市人口是否超過農村,排除C項;圖表僅反映人口數量變化,并未涉及貧富差距相關信息,排除D項。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25—2026 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課題:第 20 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珍妮機、蒸汽機、鐵路和現代工廠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掌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及進程;2.史料實證:借助材料研讀等內容,了解早期工廠的實際情況;3.歷史解釋:了解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到來現代工廠制度誕生的基本史實,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4.唯物史觀: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條件和工業革命的影響,領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5.家國情懷:感受技術革新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屈辱落后原因,發奮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重難點】1.重點: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2.難點:工業革命的背景及影響。學習任務一、紡織技術的革新【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 94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生產部門發明制造機器,促進生產發展的革命性變化被稱為“ ”,開工業文明先河的國家是 。(歷史解釋)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的政治原因是 制建立后政治穩定,經濟原因是經濟發展迅速,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對棉紡織品需求迅速增長,這刺激了新技術的發明。(唯物史觀)3.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這一發明出現的時間是 年,換算成世紀為 世紀 年代。(時空觀念)4.提高了織布速度的發明是 ,它是凱伊于 1733 年發明的。【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唯物史觀】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因為英國具備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即英國A.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B. 是一個工業化國家C. 進行黑奴貿易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2.【唯物史觀】有學者指出,沒有美洲這片海外給養地,沒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隸,或許根本就不會有“歐洲奇跡”和“工業化革命”。該學者的主要觀點是A.工業化革命開始于美洲 B. 殖民擴張推動了工業化革命C. 非洲奴隸反殖民壓迫是正義的 D.非洲和歐洲同時進行工業化革命3.(2024·云南中考·20)如圖是織工哈格里夫斯的發明,它改進后便紡織效率大大提高,廣泛應用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這一發明是A.飛梭 B.珍妮機C. 蒸汽機 D. 內燃機第 1 頁 共 4 頁4.【唯物史觀】(2025·四川廣安中考·10)“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表明工業革命源于A.原有生產方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B. 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條件C. “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D.殖民擴張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完成學習任務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 94—96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直擊中考,重點知識:1.瓦特的突出貢獻是 年 蒸汽機,到 19 世紀 30 年代,蒸汽機已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它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 ,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唯物史觀)2.蒸汽機作為動力,只要有煤炭燒水,動力不僅強勁,且源源不斷,這就讓人們擺脫了對自然力、畜力的依賴,使得工廠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手工 ,最終確立了現代 制度,這也是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3.思考探究結合 95 頁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回答下列問題。(1)現代工廠制度的特點是:有集中的生產場所、生產紀律和管理制度。(史料實證)(2)現在工廠制作的環境如何:環境 ,工作強度 。(史料實證)(3)如何借助材料辯證客觀的評價現代工廠制度:正面:提高了 ,負面: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方便資本家壓榨 階級。(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5.(2024·江蘇鎮江中考·19) “正如紡紗方面的發明導致織布方面的發明一樣……新的棉紡織機引起對動力的需要。”由此產生的發明是6.(2024·江蘇宿遷中考·16)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明,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使他從一個儀器修理廠的徒工,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法國科學院外籍會員。他是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 愛迪生 D. 斯蒂芬森7.(2022·廣東深圳中考·19) 瓦特在取得專利的說明書中,把他的蒸汽機說成是大工業普遍適用的發動機,與當時使用其他動力來源的機器相比,他的普遍適用性體現在A.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 B. 機器簡單易于制造C. 能源清潔更加環保 D.可用能源豐富多樣8.(2024·江蘇蘇州中考·19)1785 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第一個客戶是阿克萊特的紡織廠,用蒸汽機來泵取瀑布的水到漿輪上;第二個客戶是威爾金森的鋼鐵廠,蒸汽機被用來控制風箱以保持熔爐空氣的恒定供給。到 1815 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由此可見A.珍妮機開啟了工業革命 B. 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C. 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 D.蒸汽機車開啟了鐵路時代第 2 頁 共 4 頁9.【歷史解釋】(2024·江蘇揚州中考·15)1825—1875 年間,法國絲織業中心里昂的織機數從 3 萬臺增加到 12 萬臺,天然絲的消費量從 10 萬公斤增加到 300 萬公斤。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時法國A.開始加入殖民爭霸行列 B. 獲得了德國的戰爭賠款C. 采取機器和大工廠生產 D.組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10.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許多生產領域和行業開始使用機器。一些資本家花錢購買機器、原料、雇傭大批工人在一個巨大的工廠里生產。進入 19 世紀,傳統的工場被大工廠替代,一種新的制度誕生了。材料中“新的制度”指的是A.現代工廠制度 B. 社會主義制度C. 八小時工作制度 D.資本主義制度學習任務三、火車與鐵路【閱讀教材,自主預習】閱讀課本 96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問題導向,明確重點】(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鐵路時代開始的標志是: 年,由 設計的 拖著車廂,載著 450 名乘客正式試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鐵路時代到來的影響是:為社會提供了更為便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 和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密切。(歷史解釋)(二)歸納總結:1.根據本課所學,完成工業革命時間表。(時空觀念)時間 事件 影響(意義)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為工業17 世紀末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革命奠定了條件提高了織布速度,擴大了對紡紗的需求,催1733 年 凱伊發明飛梭生了珍妮機的發明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 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是生產領域的一次1785 年 改進蒸汽機 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縱深發展年 史蒂芬森設計的火車試車 時代開始19 世紀 現代工廠制度確立 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840 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這警19 世紀中期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示我們,落后就會挨打(家國情懷)2.工業革命的影響有:(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 水平,人類進入 時代。(唯物史觀)(2)19 世紀中期(1840 年前后,與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幾乎同時), 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時空觀念)(3)法國、 國、 國等西方國家學習英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4)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5)負面影響: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唯物史觀)【小試牛刀,當堂練習】11.【唯物史觀】(2025·廣東中考·28)19 世紀中葉以后,西歐國家投送人員、物資的能力大幅提升,使距離和地理因素不再是影響國際體系的主要決定性因素。這主要得益于當時A.國際格局的變化 B. 城市化進程的開始第 3 頁 共 4 頁C. 殖民擴張的加劇 D.交通運輸業的發展12.(2023·四川涼山中考·10)2022 年底,德昌、西昌、冕寧、喜德、越西、甘洛等地老百姓坐上了動車。回顧歷史,約 200 年前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 450 名乘客正式試車,其發明者是A.愛迪生 B.凱伊 C. 瓦特 D. 斯蒂芬森13.(2023·遼寧鞍山中考·21)英國工業革命開工業文明之先河,使人類進入A.石器時代 B.鐵器時代 C. “蒸汽時代” D. “電氣時代”14.【歷史解釋】(2024·江蘇徐州中考·12)進入 19 世紀,從前習慣于做農活的工人們很快明白季節、日出日落和氣候波動不再決定勞動日程了。相反,鐘表、機器和車間規定創造了新的勞動節奏。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工廠制度的確立 B. 計時工具的改進C. 環境污染的加劇 D.福利政策的推行15.【歷史解釋】(2025·天津中考·22)下表是 19 世紀中期《歐美主要國家城市和農村人口統計表》。表格中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總人口國家 農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單位:萬人)英國 約 1800 48% 52%法國 約 3600 75% 25%美國 約 2300 87% 13%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 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16.(2025·四川德陽中考·10)進入 19 世紀以后,英國城市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口密集,居住擁擠,環境惡劣,犯罪增多,疾病流行,生活貧困。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英國A.壟斷組織的普遍建立 B. 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C. 工業革命的快速推進 D.政府治理效能的下降17.【唯物史觀】(2025·江蘇揚州中考·16)工業化使英國的財富迅速增長,但社會忽視了公平分配問題。時人驚呼:“英國可以分為兩個民族——窮人和富人,他們之間擁有一條巨大的鴻溝。”該現象直接反映工業革命A.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B. 促進了紡織技術革新C. 改善了全體人民生活 D.推動了工廠制度確立18.【歷史解釋】(2025·福建中考·22)據圖 5 判斷,英國圖 5 英國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A.工業革命推進城市化進程 B. 擁有世界第一大城市C. 城市人口超過農村 D.貧富差距縮小第 4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導學案】(4頁打印版).pdf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導學案】(學用無答案).docx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導學案】(教用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