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溫馨提示:1.本試卷分客觀題(單項選擇題)和主觀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大題,20小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2.答客觀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主觀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他筆答題。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10題,每題1分;第11-17題,每題2分,共24分)1. 杭州自古繁華,尤其到隋朝,發展較快,經濟地位日益重要。這主要得益于( )A. 統治者的重視 B. 絲綢之路的開通 C. 大運河的開通 D. 生產工具的革新2. 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大特色,有一部分往往涉及歷史上的典章制度。其中成語“名落孫山”“金榜題名”“連中三元”與下列哪項制度有關(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舉制 D. 三省六部制3.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繁盛的時期,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等。其中“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 )A. 李淵 B. 武則天 C. 楊堅 D. 李世民4. “瓷”與“詞”是中華文明的代表。“瓷”有器型顏色紋飾,“詞”有墨跡情懷精神,二者的輝煌時代均出現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5. 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節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其中“制其錢谷”的措施是設置( )A. 轉運使 B. 錦衣衛 C. 御史臺 D. 節度使6. 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的是( )A. 早晨在家喝玉米粥 B. 中午到市場上買甘薯C. 下午觀看《竇娥冤》 D. 晚上去瓦子聽人說書7. 我國古代某史書《目錄》記載:“其體全仿年表……其標明卷數,使知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該史書最有可能是( )A. 《四庫全書》 B. 《大唐西域記》 C. 《資治通鑒》 D. 《三國演義》8. 《蒙古秘史》記載,12世紀的蒙古草原是這樣的局面:“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在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結束這一局面的是( )A. 鐵木真 B. 阿骨打 C. 阿保機 D. 忽必烈9. 明太祖曾多次批評元朝“主荒臣專,威福下移”,“委任權臣,上下蒙蔽”,認為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的權力過大。材料敘述的是明初全面改革官制的( )A. 特點 B. 原因 C. 影響 D. 目的10. 下表是某歷史興趣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的重要史事。據此判斷他們的研究主題是( )序號 重要史事1 奏折制度的形成2 軍機處的設立3 文字獄的推行A. 民族矛盾的加劇 B. 思想文化的控制 C. 國家疆域的奠定 D. 君主專制的強化11. 唐玄宗即位后,政治上大力整頓吏治,裁汰冗員;經濟上興修水利,改革稅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編修圖籍。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由此可知,“國力的強大”緣于( )A. 統治者合理的政策 B. 和平穩定的環境 C. 社會經濟較快發展 D. 賢臣能將的輔助12. 唐代的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之間游刃有余,她們可以從事餐飲、旅店、客運、織造、歌舞娛樂等行業。這反映了唐朝( )A. 商品經濟發達 B. 社會風氣開放 C. 社會道德淪喪 D. 婦女徹底解放13. 某歷史興趣小組以“小錢幣,大歷史”為主題開展探究學習,并整理了以下圖片。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北宋貨幣 契丹貨幣 西夏貨幣A. 大一統的局面形成 B. 邊界貿易往來頻繁 C. 中原文化影響邊地 D. 經濟重心開始南移14. 下表為宋代岳飛和陸游的兩首詩詞。據此判斷,二者的共同追求是( )詩詞 出處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寫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A. 緩和階級矛盾 B. 矢志收復失地 C. 弘揚傳統文化 D. 深化民族交融15. 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清丈田畝的基礎上,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并,計入田畝,用銀兩收稅,稱為“一條鞭法”。該措施旨在( )A. 增加政府稅收 B. 杜絕土地兼并 C. 整頓官僚隊伍 D. 簡化稅收手續16. 乾隆時期,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兄弟集眾數十萬叛亂,舉兵反對清朝中央政府。清軍經過兩年戰斗,平定了這場叛亂。為更有效管理新疆軍政事務,清朝在此設立了( )A. 西域都護府 B. 駐藏大臣 C. 奴兒干都司 D. 伊犁將軍17. 《姑蘇繁華圖》(局部)是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創作的一幅紙本畫作。畫面描繪了乾隆時蘇州繁華的景象。該畫可以佐證清朝前期( )A. 人口增長迅速 B. 地域商幫出現 C. 商品經濟繁榮 D. 邊疆治理穩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各12分,共36分。18. 某校七年級(1)班以“品掌中方寸,賞華夏古韻”為主題,開展《精品郵票鑒賞與收藏大全》整本書閱讀活動,并制成如下展板。請你參與其中,完成下列要求。組別 類別 郵票一組 ①二組 ②三組 建筑 ③(1)請將①、②、③處補充完整(③處寫出可作為郵票素材的一例史實即可)。(2)請從第一組中任選一枚郵票,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紀念價值。為深化閱讀主旨,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增加一種類別,并寫出一例相應的史實。(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郵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19. 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之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事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的民族政策表現得較為開明……以懷柔、招撫為主,對邊疆民族采取的和親政策次數之多,時間長,是歷代王朝所無法比擬的。上述舉措使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材料二 元朝不僅版圖遼闊,對邊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礎上更為強化。對東南、云南、吐蕃等邊遠地區,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實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袁行霈等《中華文明史》材料三 隨著沙俄等對中國邊疆的覬覦,清統治者極其重視對邊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為核心的邊疆民族統治政策。——馬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1)據材料一,概括唐朝邊疆民族政策的特點。(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任舉兩例說明元朝“因地制宜”邊疆治理方略。(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解決“沙俄對中國邊疆的覬覦”的史實。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國古代中央王朝邊疆治理所蘊含的政治智慧。20. 中外交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據《統編版(2024)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歷史下冊》編制(1)據材料,請分別寫出明清時期“抗倭成功”“收復失地”民族英雄。并指出唐朝至清朝前期我國對外政策的變化。(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史事,以“中外交流與社會發展”為主題,寫一篇小短文。(要求:論題正確,史實準確,論述充分,表述清晰)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溫馨提示:1.本試卷分客觀題(單項選擇題)和主觀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大題,20小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2.答客觀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主觀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他筆答題。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10題,每題1分;第11-17題,每題2分,共24分)【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A【16題答案】【答案】D【17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各12分,共36分。【18題答案】【答案】(1)①科技;②文學;③長城、北京城。(任意一例)(2)①紀念價值僧一行:從事天文歷法研究,通過天文觀測制定了《大衍歷》,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對天文學發展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數學的發展具有價值。沈括:著有《夢溪筆談》一書,綜合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學創見,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還創制了先進的歷法“十二氣歷”,改進了渾儀、漏刻等天文觀測儀器,促進了我國天文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徐光啟:明朝科學家,著有《農政全書》,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等類,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結果,是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②類別思想: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王守仁,知行合一、致良知;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醫學:孫思邈《千金方》;李時珍《本草綱目》。藝術:顏真卿;閻立本;元曲;昆曲;京劇。(3)認識:郵票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是記錄歷史的重要媒介。郵票傳承中華文化有利于再現歷史,增強文化認同。郵票設計應符合史實,具有科學性;立足中華傳統文化,開展主題設計;多渠道發行,拓寬文化傳播路徑。【19題答案】【答案】(1)特點:較為開明;以懷柔、招撫為主;和親次數多;和親時間長。(2)東南地區,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設行省制度管理邊疆,如云南行省,遼陽行省,嶺北行省等。(3)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抗擊侵略;簽署《尼布楚條約》。政治智慧:在繼承中創新;靈活多樣;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設置專門機構加強管轄,維護祖國統一等。【20題答案】【答案】(1)戚繼光、鄭成功。變化:從對外開放到閉關鎖國。(2)【作答示例】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唐朝僧人鑒真于第六次成功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華文化,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明朝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故步自封,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綜上所述,保持積極的開放態度,加強對外友好交流,才能夠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