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調研七年級歷史試題(卷)老師真誠地提醒你:圜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2.答卷前請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3.書寫要認真、工整、規范;卷面干凈、整潔、美觀。郴題號二總分得分解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2分)報得分評卷人選擇題(共12道試題,每題3.5分,計42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特合題意)長1.它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對社會階層流動起到積極作用。“它”是A.行省制B.分封制C.科舉制D.郡縣制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請回答2~3題。軍R2.下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它反映的史料類型是州《步輦圖》(局部)擬A.實物史料B.文獻史料C.口述史料D.圖像史料痛3.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大量隋唐文學寫本,其內容既有描述敦煌的“鄉士作品”,也有描述塞外風情的異域作品。這有助于研究隋唐時期()A.兼容并包的時代特征B.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C.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D.中央集權的發展趨勢4.宋朝在政治制度建設方面有諸多獨特的舉措。下圖反映出宋朝蜜解120-t08大100-80-60-54K40-20-18入武職出身0-文職出身樞密院正職樞密院副職北宋時期樞密院文、武職出身人數對比圖[七年級歷史期未質量調研試題共6頁第1頁]A.推行文化專制政策B.加強對地方稅收的控制C.興修水利.整頓漕運D.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5.“統契丹,建政權,都上京,為太祖。”材料中的“太祖”是A.元昊B.阿保機C.鐵木真D.努爾哈赤6,某班同學在“中華英雄譜”項目式學習中寫下:率軍北伐、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你從中可以感受到A.李白浪漫主義的情懷B.辛棄疾誠摯無私的品格C.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D.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氣概7,經濟重心南移是我國經濟地理格局的巨大變遷。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A.隋朝B.唐朝C.南宋D.元朝8,以下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制作流程。這一流程有助于我們了解第一步:調配硝石、硫磺、木炭等原料,按比例混合第二步:將混合物制成合適形狀,如藥球、藥柱第三步:借助引火裝置,引發爆炸或燃燒效果第四步:觀察成力、燃燒情況等應用表現A.火藥的應用B.醫學理論的成就C.天文學的發展D.雕版印刷術的出現9.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為王,并達成通貢和互市的協議。因這年是隆慶五年,史稱“隆慶和議”。該協議的達成(A.使榷場貿易開始興盛B.結束了明朝與蒙古的敵對狀態C.形成了宋金對峙局面D.對東亞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10.“率眾起義,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于崇禎十七年攻人北京,推翻明王朝。”這句話有助于我們了解(A.安史之亂B.李自成起義C.陳橋兵變D.白蓮教起義11.某同學在歷史學習時搜集了以下三則材料,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姑蘇繁華圖》(局部)】A.商業繁榮發展B.民族關系和睦C.交通網絡完善D.文學成就突出12.以下思想家與主張對應正確的是選項思想家主張A柳宗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B朱熹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C王守仁存天理、滅人欲D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七年級歷史期未質量調研試題共6頁第2頁]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2分)1-5:C D A D B 6-10:C C A B B 11-12:A 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8分)13.(16分)(1)筒車;占城稻;郭守敬;農政全書(每空2分,共8分)(2)表現: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提高;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任答兩點,4分)。原因:清朝前期統治者重視農業;推行墾荒政策;改進種植技術和品種(任答一點,2分)。(3)示例:組織參觀農業博物館,了解古代農具發展;開展“模擬古代農事”實踐活動,體驗耕作過程(2分,合理即可)。14.(18分)(1)特點:交往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領域多(任答一點,2分)。史事:玄奘西行(或鑒真東渡、遣唐使來華,2分)。地區: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2分)。(2)選做題①因素:繼承并發展市舶司制度;政府態度積極;社會經濟發展;造船與航海技術進步(任答兩點,2分)。起點:劉家港(2分)。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2分)。選做題②國家:荷蘭(2分)。原因:小農思想影響;對世界大勢認識不足(2分)。消極影響: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2分)。(3)條約:《尼布楚條約》(2分)。看待:中國古代對外關系既有開放交流,也有閉關保守;開放促進發展,閉關導致落后;應堅持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4分,言之有理即可)。15.(24分)(1)年份:581年(2分)。因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群臣對歷史的反思;唐太宗自身的史學素養(任答兩點,2分)。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減輕人民勞役負擔;重視人才,虛心納諫(任答一點,2分)。(2)機構:安西都護府(或北庭都護府,2分)。朝代:元朝(2分)。意義: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任答兩點,2分)。(3)皇帝:周世宗(柴榮,2分)。相同:背景都是政治腐敗、階級矛盾激化;目的都是挽救統治、緩和矛盾(2分)。不同:王安石變法重財政、輕吏治,障礙多;張居正改革先整吏治,再推其他改革,較順利(2分)。(4)特點:強化皇權,分散地方權力(2分)。變化:從參與軍機到成為全面輔佐皇帝治國理民的中樞機構(2分)。主題:中國古代治理智慧的探索與實踐(2分,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興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pdf 陜西省興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