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5課 古代的非洲和美洲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中古時期歐亞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文明地區的多元面貌。通過了解中古時期非洲和美洲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非洲和美洲文明地區的多元面貌。【課程標準】【課前存疑】班圖人和古代非洲文明是什么關系?古代非洲文明是否包含古埃及文明?非洲自然環境惡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燦爛文明?古代非洲和美洲與外界的交往情況如何?【宏觀梳理】瑪雅印加阿茲特克1243加納、馬里、桑海帝國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津巴布韋123阿茲特克瑪雅印加自然地理環境與非洲非洲本土“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非洲黑人“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教育,正向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從來就是這樣”,“處在野蠻的、未開化的狀態中”。——黑格爾(1770-1831)《歷史哲學》斯塔夫利阿諾斯在《全球通史》里寫到:“撒哈拉沙漠是一道大屏障,地中海相比之下卻是一道道連接的大道。尼羅河上游是巨大的蘇德沼澤地,而未被破壞的平直的海岸線,也使得非洲大陸難以接近”。在此,作者強調A.非洲落后源于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B.地理環境對非洲歷史的影響C.交通成為制約非洲發展的主因D.學術界探究歷史的角度新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的非洲亞洲的非洲一、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文明開拓者——班圖人農作物: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牲畜: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手工業:掌握了冶鐵技術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一、古代非洲文明閱讀教材地圖《古代非洲的國家》與相關段落正文,回答以下問題:1.非洲出現的諸多國家中,哪個國家最早出現?它有哪些明顯的優勢?2.猜猜看阿克蘇姆王國和東非三大國(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這兩類國家的主要宗教和社會形態,說說為什么。3.從政經文三個角度比較西非三大帝國(加納、馬里和桑海)與東非三大國社會狀況的異同。4.根據這些問題,綜合所學,說說看古代非洲文明的發展具有哪些特征?歷史悠久,獨具特色;區域局限性和擴散性;地理環境影響較大;發展進程相對緩慢2.古代非洲的國家一、古代非洲文明馬里國王曼薩穆薩麥加朝圣之路左:馬里國廷巴克圖城的科蘭尼克·桑科雷大學桑海國阿斯基亞·穆罕默德大帝陵墓,他在位時,廷巴克圖學術之名盛極一時2.古代非洲的國家一、古代非洲文明觀點一: 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觀點二: 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根據材料,概括以上兩種觀點,并闡述理由。非洲傳統文明是豐富多彩、斑駁陸離的。對于非洲傳統文明的特點有以下兩種認識:觀點一:非洲文明封閉、與世隔絕撒哈拉沙漠和蘇德沼澤地使得非洲大陸內部各地區聯系較少,而平直的海岸線,使非洲與其他大陸聯系困難,較少受到其他大陸的影響,保持了獨立發展,并持續到近代,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觀上帶來的工業文明的影響晚于美洲,導致非洲的近代化進程慢于美洲。合作探究:觀點二:非洲文明開放、與外界聯系⑴外部聯系:①基督教、伊斯蘭教傳入非洲;②東非國家的環印度洋貿易;③西非國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薩·穆薩帶領商隊前往麥加朝覲。⑵內部聯系:班圖人的遷移。合作探究:曼薩·穆薩麥加朝圣津家里貝爾大清真寺1.美洲文明的開端——印第安人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創造性的勤勞的人民,他們在漫長的歲月中,馴化了多種野生動物,培育出大量的農作物,……當今世界廣泛生產的玉米、馬鈴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煙草、橡膠等幾十種農作物,都來自美洲印第安人創造性的勞動。……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養蜂和馴化野生動物。他們培育出了火雞、鴨、鴿和鵝等家禽。此外還培育出了像愈瘡木那樣可以健身治病的藥草和植物1200多種,豐富了人類醫藥寶庫。——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在農業和貿易發展的基礎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印第安人二、古代美洲文明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區域 文明 時間 國家形態 發展表現中美 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南美 印加文明氏族分級;城市繁榮;金字塔廟宇、表意文字 、復雜歷法、20進位制14-16C中央集權帝國部落聯盟眾多城市國家上層壟斷、部落自治;浮動園地、都城建設;太陽金字塔12-16C國王集權、土地國有、四大政區;人口調查、道路系統;馬丘比丘城遺址2.古代美洲文明代表的基本概況?-15C二、古代美洲文明(1)瑪雅文明瑪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誕生于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是第一個種植玉米的文明。瑪雅文明第一個創造二十進位制。使用獨特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瑪雅預言第一個指出:“地球并非人類所有,人類卻屬于地球所有”。(2)阿茲特克文明特諾奇蒂特蘭太陽歷石太陽金字塔“浮動園地”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面鋪墊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口和財富不斷劇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二、古代美洲文明(3)印加文明1983年,印加文明的馬丘比丘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古城是在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挖掘出來的,兩側都有高約600的懸崖,峭壁下是烏魯班巴河。專家們預測,古城成千上萬的花崗巖石來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但當時的印加人連車輛和畜力都不會使用。石塊之間沒有灰漿,沒有水泥,更沒有任何粘合劑,卻拼得天衣無縫、牢固無比。【探究】從印加文明看古代美洲文明之盛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他們不從事生產勞動,過著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一切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庫斯科為中心,通過各級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全國。除了政權機構外,印加奴隸主還擁有一支20萬人的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印加帝國還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用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曾經輝煌的古代文明:印加》印加人把新近被征服或特別不聽話的民族遷往庫斯科(首都)。為了與廣大統治地區聯系,印加人修建了兩萬英里經過鋪砌的道路、橋梁,這個陸地交通網遠遠勝過當時歐洲的任何道路系統。利用這些道路,攜帶著多色結繩,經過專門訓練的通訊員將種種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資料,帶往駐扎在帝國各處的地方長官。利用多色結繩這些結繩,整個帝國都在掌控之中。——摘編自(美)謝里爾·E·馬丁馬可·瓦塞爾曼《拉丁美洲史》結合材料思考:為何印加帝國被稱為“美洲的羅馬”?歷史發展具有統一性【探究】從印第安文明看古代非美洲文明之衰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認識?缺少與其他大陸文明的交往;文明內部也缺乏彼此間的交流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時,許多珍貴的瑪雅文字寫本被當作“魔鬼的作品”焚毀,祭司遭受擄殺,僅有部分作品傳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據估計,在哥倫布到來后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病菌,因此對它們既沒有免疫力,也沒有遺傳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傷寒爭先恐后地要坐殺手的頭把交椅。 ——[美]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災害西班牙單方面取勝的原因,最終應歸于美洲大陸的與世隔絕。——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知識拓展:古代非洲與美洲文明的比較——經濟對比區域民族培育的農作物牲畜工具類型非洲美洲班圖人印第安人甜高粱、西瓜、棉花牛、綿羊、山羊鐵器馬鈴薯、玉米、蕃茄、花生羊駝石器青銅器印第安人培育出的農作物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貢獻。思考:造成桑海帝國與印加帝國經濟上側重點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嘗試結合兩個國家各自的地理環境特點加以分析。知識拓展:古代非洲與美洲文明的比較——帝國對比思考:造成桑海帝國與印加帝國經濟上側重點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嘗試結合兩個國家各自的地理環境特點加以分析。地理環境存在差異。西非氣候干旱,不宜發展農業。桑海帝國靠近撒哈拉沙漠,黃金資源豐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黃金交易,以對外貿易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美洲印加帝國氣候濕潤,借崇山峻嶺開發梯田,農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二者地理環境不同導致生產方式不同,最終導致兩國選擇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知識拓展:古代非洲與美洲文明的比較——帝國對比東非: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西非:加納、馬里、桑海南部非洲:津巴布韋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創造了獨特的文明,同亞歐文明共同展現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非美文明的時空本課小結D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