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本章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 混淆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1.關于一定條件下的化學平衡H2(g)+I2(g) 2HI(g) Δ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恒溫恒容,充入H2,v(正)增大,平衡右移B.恒溫恒容,充入He,v(正)增大,平衡右移C.加壓(縮小容器容積),v(正)、v(逆)不變,平衡不移動D.升溫,v(正)減小,v(逆)增大,平衡左移2.濕法煙氣脫氮工藝中常用到尿素,其反應原理為NO(g)+NO2(g)+CO(NH2)2(s) 2N2(g)+CO2(g)+2H2O(g) ΔH<0,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4~t5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溫度B.CO2含量最高的時間段是t1~t2C.t2~t3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反應物濃度D.t6時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劑易錯點2 錯誤理解化學平衡移動方向與轉化率的關系3.在一定條件下,取一定量的A和B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aA(g)+bB(s)mM(g)+nN(g) ΔH=Q kJ·mol-1,達到平衡狀態時,M的濃度與溫度和容器容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a>m+nB.達到平衡狀態后,增大B的量將會提高A的轉化率C.E點的平衡常數小于F點的平衡常數D.Q<04.在恒壓、NO和O2的起始濃度一定的條件下,催化反應相同時間,測得不同溫度下NO轉化為NO2的轉化率如圖中實線所示(圖中虛線表示相同條件下NO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2NO(g)+O2(g) 2NO2(g)的ΔH>0B.圖中X點所示條件下,延長反應時間能提高NO轉化率C.圖中Y點所示條件下,增加O2的濃度不能提高NO轉化率D.380 ℃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轉化率為50%,則平衡常數K<2 000思想方法練利用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破解化學平衡及其移動方法概述 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并遵循一定的規律,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變化,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可逆反應不是處于化學平衡狀態,就是在建立平衡狀態的過程中。結合外界條件和可逆反應的特點,根據相關敘述或圖示,利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運用“三段式”法計算相關的物理量。1.如圖所示,用50 mL注射器吸入20 mL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存在平衡:2NO2(g) N2O4(g),此時注射器活塞位于Ⅰ處,將細管端用橡膠塞封閉。然后把活塞拉到Ⅱ處,觀察管內混合氣體顏色的變化。當反復將活塞從Ⅱ處推到Ⅰ處及從Ⅰ處拉到Ⅱ處時,觀察管內混合氣體顏色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活塞從Ⅰ處拉到Ⅱ處時,NO2物質的量增多,管內混合氣體顏色變深B.若將活塞控制在Ⅱ處,將注射器放入熱水中,注射器中混合氣體的顏色變深,則說明ΔH>0C.將活塞從Ⅰ處拉到Ⅱ處時,氣體顏色變淺,證明了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D.將活塞從Ⅱ處推到Ⅰ處時,混合氣體的顏色先瞬間變深,然后又稍微變淺2.可逆反應A(g)+xB(g) 2C(g) 達平衡后,只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濃度、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8 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B.該反應正反應為吸熱反應C.x=1D.30~40 min間使用了催化劑3.CH4/CO2催化重整的反應為①CH4(g)+CO2(g) 2CO(g)+2H2(g) ΔH1其中,積碳是導致催化劑失活的主要原因。產生積碳的反應有:②CH4(g) C(s)+2H2(g) ΔH2=+74.6 kJ·mol-1③2CO(g) C(s)+CO2(g) ΔH3=-172.5 kJ·mol-1科研人員研究壓強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在1 073 K時,將恒定組成的CO2、CH4混合氣體,以恒定流速通過反應器,測得數據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各項不正確的是 ( )A.ΔH1=+247.1 kJ·mol-1B.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強越大,Ra降低越快,其主要原因是反應①平衡逆向移動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大時,可減緩Ra的衰減D.研究表明“通入適量O2有利于重整反應”,因為O2能與C反應并放出熱量4.一定條件下,在0.5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l2(g)+CO(g) COCl2(g),反應過程中的有關數據見表:時間/min n(Cl2)/mol n(CO)/mol n(COCl2)/mol0 1.2 1 02 0.86 0.18 0.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在前2 min內,用CO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0.4 mol·L-1·s-1B.該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30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時c(COCl2)=1.5 mol·L-1,則反應的ΔH<0D.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8 min時再充入1.2 mol Cl2和1.0 mol CO氣體,再次平衡時,COCl2的體積分數小于原平衡COCl2的體積分數5.將CO2轉化為碳基燃料,可有效減少碳排放。CO2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可實現二氧化碳甲烷化。可能發生反應:ⅰ.CO2(g)+4H2(g) CH4(g)+2H2O(g) ΔH1ⅱ.CO2(g)+H2(g) CO(g)+H2O(g) ΔH2=+41.2 kJ·mol-1ⅲ.CO(g)+3H2(g) H2O(g)+CH4(g) ΔH3=-206.1 kJ·mol-1(1)利用不同催化劑,在一定溫度和相同反應時間內,測得產物的生成速率與催化劑的關系如圖1所示,有利于制甲烷的催化劑是 。 圖1圖2(2)不同條件下,按照n(CO2)∶n(H2)=1∶4投料,發生上述反應,CO2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2。升高溫度,反應ⅰ的化學平衡常數 (填“增大”或“減小”);p1、p2、p3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壓強為p1的條件下,溫度高于600 ℃,隨著溫度升高CO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 (3)①在某溫度下,向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7 mol CO2和12 mol H2,初始壓強為19 kPa,反應經10 min達到平衡,此時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17 mol,p(CO)=3 kPa,則v(CH4)= kPa/min,該溫度下反應ⅱ的化學平衡常數K= 。 ②若保持溫度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CH4的物質的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反應ⅰ的平衡將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錯練1.A 2.B 3.C 4.B1.A 恒溫恒容,充入H2,H2濃度增大,v(正)增大,平衡右移,A正確;恒溫恒容,充入He,反應體系中各組分濃度都不變,v(正)、v(逆)不變,平衡不移動,B錯誤;縮小容器容積,反應體系中各組分濃度均增大,v(正)、v(逆)都增大,C錯誤;升溫,v(正)、v(逆)均增大,正反應放熱,所以平衡左移,D錯誤。易錯分析 本題考查影響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注意向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氣體,由于反應體系中各組分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平衡不移動;恒壓條件下通入稀有氣體,容器容積變大,反應體系中各氣體濃度減小,相當于減壓。2.B t4時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t4~t5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溫度,A正確;二氧化碳為生成物,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時間段是t3~t4,B錯誤;t2~t3平衡正向移動,t2時刻v(正)突變,v(逆)不變,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反應物濃度,C正確;t6時刻反應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動,引起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劑,D正確。3.C 由題圖可知,E點對應溫度下,2 L容器中M的濃度約為0.7 mol·L-1,6 L容器中M的濃度約為0.37 mol·L-1,將容器的容積由6 L壓縮至2 L,M的濃度不是3倍關系,因此,平衡逆移,所以a0,F點所處溫度高于E點,所以E點的平衡常數小于F點的平衡常數,C正確、D錯誤。易錯分析 誤認為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而錯選。通過改變外界條件使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不一定增大,如氣體反應物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增大其中一種氣體的濃度,可增大其他氣態反應物的轉化率,而自身的轉化率降低。4.B 從虛線可知,隨溫度升高NO平衡轉化率逐漸降低,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NO與O2生成NO2的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A項錯誤;X點未達到平衡,延長時間反應繼續向右進行,NO轉化率增大,B項正確;Y點為平衡點,增大O2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可以提高NO轉化率,C項錯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因該溫度下NO轉化率為50%,則K=>=2 000,D項錯誤。思想方法練1.D 2.C 3.B 4.C1.D 在該密閉容器中存在:2NO2(g) N2O4(g),當將活塞由Ⅰ處拉到Ⅱ處時,氣體濃度減小,混合氣體顏色變淺,由于氣體濃度減小,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使n(NO2)有所增大,但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移動只能減弱這種改變而不能抵消,所以管內混合氣體的顏色比最初的顏色淺,A錯誤;若將活塞控制在Ⅱ處,將注射器放入熱水中,注射器中混合氣體的顏色變深,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2NO2(g) N2O4(g)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ΔH<0,B錯誤;將活塞從Ⅰ處拉到Ⅱ處時體系壓強減小,C錯誤;將活塞從Ⅱ處推回Ⅰ處過程中由于體積縮小,注射器中混合氣體的顏色先變深,后由于平衡正向移動,顏色又稍微變淺,D正確。方法點津 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平衡移動的結果是“減弱”外界條件的影響,而不是“消除”外界條件的影響,更不是“扭轉”外界條件的影響。例如本題A項,將活塞從Ⅰ處拉到Ⅱ 處時,混合氣體的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物質的量濃度減小,使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NO2)有所增加,但c(NO2)比“改變條件”之前要小一些。2.C 將圖示信息與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影響結合分析。方法點津 ①從化學反應速率的變化趨勢分析外界條件的變化;②從化學反應速率改變后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判斷化學平衡的移動方向。最后結合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對相關問題進行準確判斷。3.B 根據蓋斯定律,得①=②-③,則ΔH1=ΔH2-ΔH3=+247.1 kJ·mol-1,A正確;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強越大,Ra降低越快,說明催化劑活性降低越快,由“積碳是導致催化劑失活的主要原因”可知,壓強越大,積碳越多,其主要原因是反應③的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加壓平衡正向移動,使得積碳增多,B錯誤;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大時,CO2濃度增大,使反應③平衡逆向移動,可減少積碳,減緩Ra的衰減,C正確;通入適量O2,O2能與C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可減少積碳,減緩Ra的衰減,同時反應放熱使得反應①正向移動,有利于重整反應,D正確。4.C 前2 min內Δc(Cl2)= mol·L-1=0.8 mol·L-1,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關系,可知前2 min內Δc(CO)也為0.8 mol·L-1,則用CO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v(CO)==0.4 mol·L-1·min-1,A錯誤;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前6 min內Δn(CO)=0.9 mol,則反應消耗0.9 mol Cl2,即6 min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此時c(Cl2)==0.6 mol·L-1,c(CO)==0.2 mol·L-1,c(COCl2)==1.8 mol·L-1,該溫度下,平衡常數K===15,B錯誤;平衡時c(COCl2)=1.8 mol·L-1,若升高溫度,再平衡時c(COCl2)=1.5 mol·L-1<1.8 mol·L-1,則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的ΔH<0,C正確;保持其他條件不變,8 min時再充入1.2 mol Cl2和1.0 mol CO氣體,與開始時加入氣體的量相同,相當于增大體系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再次平衡時,COCl2的體積分數大于原平衡COCl2的體積分數,D錯誤。5.答案 (1)Pt@h-BN3(2)減小 p3>p2>p1 CO2平衡轉化率為反應ⅰ和反應ⅱ的CO2平衡轉化率之和,ⅰ為放熱反應,ⅱ為吸熱反應,溫度高于600 ℃,CO2平衡轉化率主要取決于反應ⅱ(3)①0.1 1 ②增大 正向解析 (1)由題可知,其合成目標產物是CH4,則CH4生成速率越大,副產物CO生成速率越小的催化劑越好,根據題圖1可判斷 Pt@h-BN3較適宜。(2)根據蓋斯定律ⅰ=ⅱ+ⅲ得CO2(g)+4H2(g) CH4(g)+2H2O(g) ΔH1=+41.2 kJ·mol-1-206.1 kJ·mol-1=-164.9 kJ·mol-1,反應ⅰ正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減小;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反應ⅰ正向移動,CO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所以p1、p2、p3由大到小的順序是p3>p2>p1。CO2平衡轉化率為反應ⅰ和反應ⅱ的CO2平衡轉化率之和,ⅰ為放熱反應,ⅱ為吸熱反應,溫度高于600 ℃,CO2平衡轉化率主要取決于反應ⅱ,所以溫度高于600 ℃,隨著溫度的升高,CO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3)①恒溫恒容時,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平衡時氣體總壓強為=17 kPa,從而推出n(CO)=3 mol,設10 min內,反應ⅰ中消耗的n(CO2)為x mol,反應ⅱ中消耗的n(CO2)為y mol,反應ⅲ中消耗的n(CO)為z mol,列三段式如下:反應ⅰ CO2(g)+4H2(g) CH4(g)+2H2O(g) Δn1 4 1 2 2開始/mol 7 12 0 0變化/mol x 4x x 2x 2x反應ⅱ CO2(g)+H2(g) CO(g)+H2O(g)開始/mol 7 12 0 0變化/mol y y y y反應ⅲ CO(g)+3H2(g) H2O(g)+CH4(g) Δn1 3 1 1 2開始/mol y 12 0 0變化/mol z 3z z z 2z因氣體總量減少2 mol,則2x+2z=2,甲烷的平衡量為(x+z) mol=1 mol;由碳元素守恒,剩余的CO2的物質的量為(7-1-3) mol=3 mol,則有7-x-y=3,x+y=4;n(H2O)=(2x+y+z) mol=[(x+y)+(x+z)] mol=(4+1) mol=5 mol;n(H2)=[12-(4x+y+3z)] mol=[12-3(x+z)+(x+y)] mol=(12-3-4) mol=5 mol。所以v(CH4)==0.1 kPa/min;平衡時容器中n(CO)=3 mol、n(H2)=5 mol、n(CO2)=3 mol、n(H2O)=5 mol,設容器的容積為V L,則該溫度下反應ⅱ的化學平衡常數K= =1。②若保持溫度不變,壓縮容器的體積,反應ⅰ、ⅲ均正向移動,CH4的物質的量增大。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