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 前 必 背第一部分 備考干貨1.放熱反應ΔH<0,反應放熱越多ΔH越小;吸熱反應ΔH>0,所有吸熱反應的ΔH>所有放熱反應的ΔH。2.(1)ΔH=斷鍵吸收的總能量-成鍵放出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2)ΔH=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3.蓋斯定律:化學反應的ΔH只與反應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疊加各反應式時,ΔH要隨反應方程式的變化而變化,ΔH帶符號運算。4.v=或v=。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外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5.催化劑改變反應歷程,改變反應活化能,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6.恒溫恒壓,增加無關反應物,反應速率減慢;恒溫恒容,增加無關反應物,反應速率不變。7.化學平衡狀態標志:正逆相等、變量不變。影響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升溫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移動無影響。8.平衡常數(K)受溫度影響。K越大反應越完全。若Q(濃度商)K,平衡逆向移動。9.能自發進行的反應一定滿足ΔG=ΔH-TΔS<0。10.電離吸熱,升溫促進弱電解質的電離。11.KW=c(H+)·c(OH-),升溫KW增大。中性溶液c(H+)=c(OH-),酸性溶液c(H+)>c(OH-),堿性溶液c(H+)12.鹽類水解促進水的電離;可水解的鹽溶液越稀,鹽類水解程度越大。13.一般,升高溫度促進沉淀溶解,但Ca(OH)2反常。一般認為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1×10-5 mol/L時,該離子沉淀完全。14.原電池中電子移動方向:負極→導線→正極,電流的流動方向與電子移動方向相反;離子移動方向:陽離子→正極,陰離子→負極。燃料電池負極通燃料,正極通O2。15.電解裝置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若活性電極作為陽極,活性電極溶解。16.在電解池中,陰、陽極遵循放電順序。氯堿工業陰極生成H2和NaOH;電鍍時鍍層金屬作陽極;電解精煉銅時,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17.酸性環境中,金屬發生析氫腐蝕;弱酸性或中性環境中,金屬發生吸氧腐蝕。18.常用的電化學保護法:犧牲陽極法(原電池原理),外加電流法(電解原理)。第二部分 答題模板1.測定溶液pH的操作:取一小塊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待試紙變色后,再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滴定管趕氣泡的操作(1)酸式滴定管:右手將滴定管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開活塞使溶液流出,氣泡會隨之排出。(2)堿式滴定管:將膠頭彎曲使尖嘴向上傾斜,用兩指捏住橡膠管,輕輕擠壓玻璃球,使溶液從尖嘴流出,即可趕出氣泡。3.滴定終點判斷當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后,溶液由××色變為××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色。4.沉淀劑是否過量的操作靜置,取適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潔凈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與沉淀劑作用產生沉淀的試劑,若產生沉淀,證明沉淀劑已過量。5.“兩個目的,一個原因”要記清:(1)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實驗中,簡易保溫裝置填充碎紙屑的目的:保溫隔熱,減小熱量散失。(2)工藝流程題中,礦物粉碎的目的: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3)有催化劑的反應中,一定范圍內,溫度過高,反應速率反而減小的原因:溫度過高,導致催化劑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