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八年級歷史試題親愛的同學,請你在答題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以下說明:試題由選擇題、填空題和材料分析題三部分組成,共8頁,選擇題50分,填空題10分,材料分析題40分,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將姓名、考場號、考號、座號填寫在試題和答題卡指定的位置。試題答案全部寫在答題卡上,完全按照答題卡中的“注意事項”答題。考試結束,答題卡和試題一并交回。愿你放松心情,認真審題,縝密思考,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一、選擇題。(每空2分,共50分)1.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被周恩來稱為“劇本”,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 )A.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抵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這標志著( )A.祖國獲得了統一 B.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C.西藏自治區成立 D.西藏進行社會主義改造3.新中國的幾代人,都把自己對一場戰爭的感受,把一個民族的尊嚴,濃縮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濃縮進了《英雄兒女》和《上甘嶺》。下列屬于這場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是( )A.張自忠 B.左權 C.邱少云 D.雷鋒4.“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政權,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上述材料闡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A.意義 B.過程 C.背景 D.實質5.小明在復習歷史知識點中,在筆記上寫有“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上甘嶺戰役”、“土地改革”等關鍵字詞,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得出小明學習的單元是(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B.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6.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序開展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8.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中共八大以后,中國( )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B. 立即掀起了“大躍進”運動的高潮C. 國內主要矛盾無法解決 D. 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7.如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 )A.2005年《反國家分裂法》B. 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草案頒布的油畫9.我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過失誤和曲折。與圖中甲點到乙點變化相關的史實是( )①三大改造 ②“大躍進”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文化大革命”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10.小說《平凡的世界》寫道:孫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個河南手藝人那里買了些老鼠藥,在集市上倒賣了其中的十幾包,每包賺了五分錢,總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說他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和那些擴大了幾尺自留地或犯了點其他“資本主義”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強制“勞教”。該故事情節發生的歷史背景是( )A. 改革開放的開展 B. 一五計劃的實施C.“文化大革命”的進行 D.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1.右圖所示變化主要緣于( )A.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城市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2.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的會議是( )A. 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 B.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C.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3.下圖是小明同學制作的知識卡片,橫線處應填( )改革開放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0年 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3年 全國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 1992年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計劃超額完成C.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 D.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4.同學們要在暑期實地開展“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主題研學活動。他們應去( )A.北京 B.青島 C.上海 D.深圳15.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提出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16.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屬于中國夢內涵的是( )A. 國家富強 B. 社會穩定 C. 人民幸福 D. 民族振興17.青藏鐵路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親切地稱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屬于( )A.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C. 西部大開發的成就 D.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8.圖片史料承載著歷史信息,記錄了歷史進程。下列圖片體現的共同內容是( )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澳門人民歡慶回歸祖國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一國兩制”構想19.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是( )中國人民志愿軍 B.華東軍區海軍 C.火箭軍 D. 北海艦隊20.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創造了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和平解決爭端的范例。這直接推動了(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 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廣泛交往C. 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兩國外交關系的建立21.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代表高喊:“美國人的巨大失敗!”坦桑尼亞代表穿著“毛制服”與非洲兄弟們跳起了桑巴舞。這一歷史畫面的出現是因為( )A.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美簽署《聯合公報》22.右圖是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情況簡圖(累計)。這反映了( )A.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B.中蘇關系走向正常化C.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步加強D.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23.“兩彈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此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有( )①屠呦呦 ②鄧稼先 ③錢學森 ④鄧小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4.他不僅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前沿,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 )A.袁隆平 B.鄧稼先 C.屠呦呦 D.錢學森25.2022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天宮課堂”,給同學們展示科技發展的魅力。這堂課主要得益于( )航天技術與通信技術 B. 核能技術與通信技術C. 生物技術與航天技術 D. 基因技術與核能技術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于 年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年,中國經過長期談判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1957年, 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衛星名稱)毛澤東派遣 為司令員帶領軍隊開赴朝鮮戰場;2015年習近平同臺灣領導人 在新加坡會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 》進行土地改革;1972年,中美兩國簽署《 》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國在改造過程中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 ,實現了和平過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 制度的確立。材料分析題。(每題8分,共40分)3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臨嚴峻的內外形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便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領導中國人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在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從這里(西柏坡)出發到北京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摘編自魏四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材料二:雖然從實際情況來講中國為了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建設。但是,中國獲取的戰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國勢力在中國周邊的擴張,給中國爭取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環境。……對此,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專題評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并說明其中“新”的具體表現。(2分)指出材料二中“這場戰爭”的名稱,(2分)并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取得的戰略利益”。(2分)32.《人民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著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中國“強國夢”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將是我國進行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1953年元旦社論材料二: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1958年6月21日社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由人的膽決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論據材料一,指出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的這次會議上制定的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分)據材料三,概括出經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分)結合所學知識舉兩例說明。(2分)3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二: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為重點、城鄉聯動。全面改革以來,以中共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寧可《中國經濟發展史》材料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堅持與世界融合和保持中國特色相統一,堅持統籌國內發展和參與全球治理相互促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與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外交戰略緊密銜接,科學布局,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材料一中“我們的工作”包括制定并通過了哪一重要文獻?(2分)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城市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么?(2分)“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后,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2分)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為構建開放型新體制而采取了哪些重要舉措?(2分)34.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不斷調整和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現代史上,1978年是一個十分微妙和關鍵的年代……中國的發展主軸已經向經濟成長轉移。——摘編自吳曉波《激蕩三十年》材料二:對外開放格局時間 開放的城市或地區1980年 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1984年 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1985年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等經濟開放區1992年及以后 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材料三: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關于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南方講話闡發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猶如一股強烈的東風,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對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根據材料一回答,哪次會議開啟了“中國的發展主軸已經向經濟成長轉移”?(2分)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2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4分)35.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材料二: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我們應該承認,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周恩來(1955年)材料三:戰后……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沒有這批國家的加入,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吳建民《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重大意義》依據材料一說出,新中國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材料二體現了周恩來在哪次國際會議上提出的什么方針?(4分)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原因。(2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八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空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B B C A A A D D C C B D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B B C D B B C A B A A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6.1997、2001武漢長江大橋、東方紅一號28.彭德懷、馬英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聯合公報》30.公私合營、人民代表大會材料分析題。(每題8分,共40分)31.(1)開國大典(2分)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任意答出一點即得2分)抗美援朝(2分)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分)(1)工業化。(2分)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分)問題:高速度、浮夸風、忽視客觀經濟規律。(答一點得2分)舉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分)增強企業活力(2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分)(1)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分)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4分)(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萬隆會議(2分)求同存異(2分)(3)大批亞非國家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docx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