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檢測高二歷史試題2025.07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荚囉脮r9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指定區城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發現,仰韶時代先民所創造的玉器、陶器和棺槨等一整套禮制系統,經由龍山時代先民的取舍、增益,被夏商周三代王國禮制所完整繼承,并為我國秦漢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這表明中華文明具有A.本土性、連續性B.包容性、多樣性C.擴張性、創新性D.封閉性、和平性2.西周晚期,負責王家日常飲食事務的膳夫也進人了政治權力的中樞,承擔起溝通內外、出納王令的職責。周王甚至派遭他們出使異地,去傳遞王令或完成某些軍政任務。這一現象表明當時A.周王力圖強化王權B.血緣政治趨于解體C.權力下移趨勢明顯D.等級秩序受到沖擊3.兵家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圖1為該學派的部分思想主張。這些主張側面反映出當時◆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于用◆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圖1A.兼并戰爭劇烈頻繁B.人民渴望安定統一C.百家思想交融滲透D.禮法結合成為主流高二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罐APP4.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除了以秦國和山東六國故地的舊有道路為基礎廣治馳道以外,還陸續興修了南起云陽(今陜西淳化縣北)、北抵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的直道,以及聯系西南夷地區的五尺道和溝通嶺南地區的靈渠等一系列的水陸交通路線。秦始皇的上述做法A.擴展了秦朝的統治范圍B.推動了中央集權制度建立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D.加強了各區域間社會聯系5.圖2、圖3為西漢初期東南區劃的調整,這一調整圖2圖3A.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B.順應了經濟格局的演變C.強化了中央政府統治權威D.體現了無為而治的理念6.表1是史籍所載兩漢時期部分人物的言論。這些言論共同折射出當時表1內容人物出處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主父偃《史記》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霍去病《漢書》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梁竦《后漢書》大文夫當雄飛,安能雌伏趙溫《后漢書》A.內憂外患的國家現狀B.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C.貴族沒落的政治事實D.開放包容的社會面貌7.寧夏固原出土的北魏墓葬漆棺畫上,有游牧狩獵的鮮卑族圖像,同時還有儒家的孝行形象以及東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元素。這反映出當時A.政治變革改變民間審美B.民族交融推動多元文化匯聚C.習俗演變促進儒學復興D.國家統一增進中外文化交流高二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罐APP山東省濟寧市 2024-2025 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 45 分,每小題 3 分)1-5:A A A D C6-10:B B D A B11-15:C A D D C二、非選擇題(共 55 分)16.(14 分)士與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崛起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列國爭霸與變法圖強需求,促使各國君主爭相“禮賢下士”,如齊設稷下學宮、四公子養士數千,為士人提供了政治舞臺。商鞅變法打破世卿世祿制,以軍功爵制開辟士人上升通道,推動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思想層面,士階層掀起“百家爭鳴”,儒家倡導“仁政”“民本”,法家主張集權法治,墨家呼吁“尚賢”,不僅塑造時代精神,更為社會制度轉型提供理論支撐。蘇秦、張儀等士人以縱橫之術影響邦交,孟子、韓非等以學說指導治國,凸顯士在政治實踐與思想革新中的雙重作用。綜上,士階層通過參與政治、提出學說,深刻推動了春秋戰國從封建貴族制向中央集權官僚制的轉型,成為社會變革的關鍵動力。17.(15 分)階段性特征及原因西漢初期(前 202-前 141 年):封侯以功臣為主,諸侯王之子和外戚為輔。原因:漢初需封賞功臣鞏固政權,同時通過分封諸侯王之子加強對地方控制,外戚勢力尚未凸顯。漢武帝至元帝時期(前 141-前 33 年):諸侯王之子封侯數量激增,功臣封侯減少,外戚封侯有所增加。原因:推恩令實施,分解諸侯王勢力,以封侯拉攏宗室;中央集權強化,功臣地位下降;皇權加強,外戚漸參與政治。成帝至平帝時期(前 33-6 年):外戚封侯占比上升,功臣封侯銳減。原因:皇權旁落,外戚專權加劇,如王氏外戚集團崛起;宗室與功臣勢力衰落。18.(14 分)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板的研究價值經濟史:反映宋代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發展(“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體現專業化生產);廣告與商標出現(“白兔搗藥圖”“認門前白兔兒為記”),說明商業競爭加劇,營銷意識增強。社會史:“轉賣興販,別有加饒”反映商品流通活躍,存在批發貿易;銅板作為印刷工具,體現宋代印刷術的應用與普及。文化史:商標圖案與廣告文字結合,展現市民文化的興起;“功夫針”名稱體現手工業者對品質的追求,反映社會對技藝的重視。該銅板為研究宋代手工業、商業、廣告史提供了實物證據,具有重要史料價值。19.(12 分)原因鹽稅加重但征收不足(鹽商虛報鹽引,實納僅十之六七);財政體制滯后(白銀流通但固守實物稅,一條鞭法缺乏配套制度);中央過度征調地方“存留銀”(如萬歷三大征攤派)。影響百姓負擔加重,激化社會矛盾;基層財政崩潰,成為明末流民暴動的誘因;削弱明朝統治根基,加速王朝衰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濟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監測歷史試題.pdf 山東省濟寧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