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例,2分)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分)(3)實質:主權問題:(1分)方式:外交談判。(1分)(4)特點: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2分)作用: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國家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推動世界共享發展。(2點4分)(5)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根本原因:經濟發展、國家強盛是中國開展外交的堅實后盾:中國的外交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中國已從外交大國走向外交強國:等等。(1點2分,答出一點即可)八年級歷史(試題卷)1民日授)曾經刊載的文章中指出,“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該文章語段評價的歷史事件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D.土地改革的完成2.下表中的①處應填寫的是①社會主義建設的楷模杰出貢獻的科學家黃繼光、邱少云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鄧稼先A.民族團結的典范B.保家衛國的英雄C.中國革命的功臣D.改革開放的先鋒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條件。由此可知,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農村生產力,鞏固人民政權B.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C.消滅地主階級D.讓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土地4.下圖分別是1953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壹分、貳分、伍分紙質圖片,它們共同體現了A.建國初經濟的困難B.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C.新中國工業的起步D.科技強國戰略的實行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A.國家主席B.中央人民政府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6.照片是歷史的見證。下面的照片反映了當時我國進行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新廠牌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A.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C.全行業公私合營D.“大躍進”運動7.上海水泥廠創辦于20世紀20年代,設備陳舊,工人勞動條件差,工人的積極性不高:20世紀50年代,實行公私合營后,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勞保條件,工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這說明公私合營A.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有益探索B.是新中國工業化的創舉C.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D.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以下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②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③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八年級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