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項;雖然技術創新可能是集中化的原因之一,但表格數據直接反映的是集中程度的變化,而不是技術創新,故排除B項:雖然中小企業就業比重有變化,但不能說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嚴重困難,故排除D項。15.B【解析】殖民時期,非洲被強制劃分為原料供應地(如石油、礦產、農產品),其獨立后仍延續這一模式,未建立完整工業體系,非洲經濟在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和2013年開始(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兩次陷入困境,共同點是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單一資源出口,導致抗風險能力極低。這種經濟脆弱性并非偶然,而是殖民時期遺留的經濟結構存在所導致的,故選B項;全球化確實加劇了市場波動,但根本原因是非洲自身經濟結構存在缺陷,故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非洲國家間的合作問題,且區域一體化(如非盟)并非危機出現的主因,故排除C項;非洲恰恰是過度依賴國際市場,而非自給自足,故排除D項。16.C【解析】龐貝古城是古羅馬城市的考古遺址,包含建筑、壁畫、銘文等,符合“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和“建筑物”的定義,故選C項;巴西亞馬遜雨林屬于自然遺產,但不是“建筑物”和考古結構,故排除A項;安第斯音樂與舞蹈和日本能樂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實體遺存,故排除B、D兩項。17.(1)特征:征收標準公開化、規范化;征收對象有選擇性;執行監管嚴格;管理體系統一;具有明確懲戒機制。(6分,答出三點即可)(2)影響:商稅制度的確立使商業活動規范化,刺激了商品流通;使商稅成為宋代財政的重要來源,有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客觀上推動了市場網絡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商人合法權益,維護了商業秩序;(6分,答出三點即可)征稅范圍廣泛,加重商人負擔;本質上仍服務于專制集權財政需求,未能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經濟的框架;地方官吏可能濫用權力,額外盤剝,激化官商矛盾。(2分,答出一點即可)18.(1)認識:孫中山主張以革命實現現代化,提出“三民主義”,追求民族獨立、民主政治和民生經濟,晚年強調傳統道德、憲政制度和混合經濟,提出較為系統的現代化方案。(2分)尹梓述強調樹立統一“中心勢力”,實現政治整合;(2分)王度主張從科技、思想、生活等方面實現全面現代化,以應對民族危機。(2分)(2)啟示:推行現代化必須立足國情,走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道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要統籌物質和精神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應對復雜國際局勢,推進高質量發展。(6分,答出三點即可)19.(1)特點:時間呈現加速集中趨勢;地域分布階段性轉移特征明顯。(2分)因素:二戰對殖民體系的削弱;殖民地民族意識的覺醒;宗主國內部反殖勢力的發展;美蘇兩國對中間地帶的爭奪;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后民族自決的原則得到普遍認可;國際法的支持。(4分,答出兩點即可)(2)示例選擇國家:德國。論述:【高二歷史·參考答案第3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