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診斷考試化學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春節,《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讓越界影城成為貴陽新的名片。下列做法能體現貴陽這座文明城市的行為是A.商鋪污水任意排放 B.市區盡量開車出行C.菜市場大量使用塑料袋 D.生活垃圾分類回收2.某同學學習了粗鹽提純的實驗操作過程,用到了以下基本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稱取固體 B.溶解固體C.過濾 D.蒸發3.下列勞動實踐,不是直接利用所給物質性質的是選項 勞動實踐 化學知識A 用氮氣防止食品腐爛 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B 用竹炭去除汽車內的異味 竹炭具有吸附性C 用二氧化碳生產碳酸飲料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D 用石墨制造受電弓滑板 石墨的熔點高,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A.A B.B C.C D.D4.2024年7月30日,中國運動員孫穎莎和王楚欽獲得了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冠軍,乒乓球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纖維,是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為原料制成的,對其原料對苯二甲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對苯二甲酸屬于化合物B.對苯二甲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6gC.對苯二甲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D.每個對苯二甲酸分子由8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5.下列實驗現象中,能夠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A.銅在空氣中加熱固體質量增加 B.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總質量不變C.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后質量減輕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質質量增加6.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原理,解決實驗問題,是化學獨特的學科思想。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證明蠟燭中含碳元素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C.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溶解性大小D.除去CO2中的CO氣體7.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5.6g的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固體殘留,t1時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整個過程燒杯中溶液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分析錯誤的是A.m=12.7g B.c點時,溶液中有兩種溶質C.d點固體,加入鹽酸一定沒有氣泡產生 D.a→b點,溶液中溶質的總質量逐漸增大二、填空與簡答8.生活中處處有化學。(1)空氣是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資源,在晨跑時供給呼吸的氣體是 ,能聞到樹木花草的清香是因為 。(2)在食鹽中加入適量的碘酸鉀補充碘元素。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 ,從化學式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 (寫一條即可)。(3)我國海域埋藏著大量的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燃燒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轉化是將化學能轉化為 ,你還知道的新能源有 (寫一種即可)。(4)制造太陽能電池板需要鋁合金片,鋁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屬的 性。鋁制品在空氣中不易被腐蝕的原因是 。9.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鈉是一種銀白色金屬,質軟,密度為,化學性質很活潑。鈉遇水立即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實驗室,通常將鈉保存在煤油中。金屬鈉在工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利用鈉的強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將鈦、鋯等稀有金屬從其氯化物中置換出來。工業上通常采用電解熔融氯化鈉的方式制取單質鈉。閱讀分析,解決問題:(1)在實驗室,將鈉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寫出鈉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工業上制取金屬鈉的原理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4)金屬鎂與鈉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其化學性質卻沒有鈉活潑,請從原子結構分析其原因是 。(5)銅的活潑性不如鈉,但也能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如圖是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中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10.我國是較早冶鐵的國家。《天工開物》中記載了古法煉鐵的過程,圖1是古法煉鐵的工藝流程。請結合圖文信息,分析思考解決問題。(1)利用水碓將塊狀鐵礦石搗成粉末,這樣做的目的是 。(2)高溫爐中為了提高爐溫,使燃料充分燃燒進行的操作是 ,寫出高溫爐內(赤鐵礦)煉鐵的反應原理: 。(3)每年因鐵制品銹蝕,導致大量金屬資源的浪費。為探究其銹蝕原因設計如圖2實驗,簡述還需補充的實驗操作是 。三、科學探究題11.氣體制取及燃燒條件的探究。Ⅰ.氣體制取(1)利用如圖裝置A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此發生裝置還可用與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裝置B檢驗二氧化碳所用的試劑為 (填化學式),C收集二氧化碳并驗滿,此過程體現二氧化碳的性質有 。Ⅱ.探究燃燒條件小組同學利用如圖1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點燃蠟燭后立即塞緊橡皮塞,待蠟燭熄滅后,將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氣瓶中,使鋁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燒。如圖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氣的含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3)導致鋁盒中白磷燃燒的原因是 。(4)結合實驗探究及圖像變化分析合理的是A.時蠟燭燃燒消耗氧氣,含量減少,生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時蠟燭熄滅,說明瓶內氧氣被消耗完C.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是因為白磷燃燒,繼續消耗瓶內的氧氣,氣體總量減少D.之后白磷燃燒沒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含量不變(5)由圖像中曲線②分析可知:不同可燃物在空氣中燃燒除需要氧氣、溫度達到其著火點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四、綜合應用題12.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Ⅰ.古法制鹽:古人用煎鹽法制取食鹽主要步驟有:①制鹵水;②測鹵水濃度;③煎鹵得粗鹽;④用“花水”沖洗粗鹽得精品鹽。制取鹵水的方法有兩種:刮土淋鹵:將結有鹽霜的土,聚集成堆,清水澆注,鹵水從堆底流出;草木灰淋鹵:將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曬至現出白光,再用海水淋之,得鹵水。(1)上述兩種制取鹵水的方法屬于 變化。(2)鹵水入鍋前,以石蓮子或雞蛋投入鹵中,檢驗鹵水濃度,石蓮子或者雞蛋沉入水下的為淡鹵,半飄浮的為半淡鹵,浮立于水面的為成鹵,其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填“淡鹵”“半淡鹵”或“成鹵”)。(3)以成鹵入鍋煎鹽,有白色晶體析出。此過程制鹽的原理是 。(4)經調查發現,“花水”是NaCl的飽和溶液,用“花水”沖洗粗鹽而不用淡水沖洗的原因是 。Ⅱ.工業制鹽:目前工業上常用真空法制備食鹽,通過減壓使熱的海水快速蒸發而獲得食鹽。某同學在實驗室中用溶液a(3%NaCl溶液1000g)模擬真空法制備食鹽的流程(忽略物質的損耗)及氯化鈉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5)溶液a中溶質的質量為 g。溶液a經減壓蒸發后得到溶液b和NaCl固體xg,x的數值為 。溶液b的質量 溶液c的質量(填“<”“=”或“>”)。(6)海水曬鹽是借助日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對比分析真空制鹽,海水曬鹽的優點是 。五、填空與簡答13.金屬材料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夢”的實現。逐夢小組以“探究金屬性質”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初識金屬(1)觀看“打鐵花”表演,了解到用生鐵而不用純鐵的原因是生鐵的熔點比純鐵的 (填“高”或“低”)。請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任務二】:探究金屬(2)將稀鹽酸滴入裝有鐵片的試管中觀察到現象是 ,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任務三】:再探金屬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一定量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過濾,各自得到一份濾渣和濾液。濾液中陽離子變化如圖所示。請你分析回答:(3)圖9中曲線b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時,曲線a表示離子數目不變的原因是 。(5)請分析此實驗過程中的溶液質量變化關系及解釋原因 。【總結歸納】:(6)上述實驗中體現了金屬的化學性質有 。六、計算題14.實驗室取100g某濃度的稀硫酸恰好與6.5g鋅完全反應。試計算該反應能產生氫氣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診斷考試化學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D C C B B C C1.D【詳解】A. 商鋪污水任意排放,會造成水污染, 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 市區盡量開車出行,會加重城市交通擁堵,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 菜市場大量使用塑料袋,會造成白色污染,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 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有利用環境保護,此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2.C【詳解】A、使用天平時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藥品應放在稱量紙上稱量,防止藥品污染托盤,選項錯誤;B、量筒只用于量取液體體積,不能作溶解固體的容器,選項錯誤;C、過濾用玻璃棒引流,液面低于濾紙邊緣,漏斗底部靠在燒杯內壁上,選項正確;D、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熱的蒸發皿,以免燙傷,選項錯誤。故選C。3.C【詳解】A、用氮氣防止食品腐爛,是利用了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發生反應,可作保護氣,不符合題意;B、用竹炭去除汽車內的異味,是因為竹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異味,不符合題意;C、用二氧化碳生產碳酸飲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這一化學性質,而不是二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這一物理性質,符合題意;D、用石墨制造受電弓滑板,是利用了石墨的熔點高且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不符合題意;故選:C。4.B【詳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對苯二甲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A正確;B、對苯二甲酸的相對分子質量=12×8+1×6+16×4=166。B不正確;C、對苯二甲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12×8):(1×6):(16×4)=48:3:32。C正確;D、據對苯二甲酸的化學式可知,每個對苯二甲酸分子由8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D正確。綜上所述:選擇B。5.B【詳解】A. 銅在空氣中加熱固體質量增加,是因為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因為氧氣參加反應,所以反應后氧化銅的質量大于銅的質量,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 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總質量不變,是因為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銅,屬于化學變化,因為反應前后質量相等,能驗證質量守恒定,此選項符合題意; C. 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后質量減輕,是因為該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屬于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D.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質質量增加,是因為鎂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屬于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但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6.C【詳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選項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B、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天平不平衡,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C、圖中實驗,除了溶劑的種類不同外,其它條件均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溶解性強弱,故選項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D、在加熱條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沒有除去一氧化碳,反而把原物質二氧化碳除去了,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故選C。7.C【分析】,鐵和硫酸的質量比是56:98,實際鐵5.6g,硫酸:10g×49%=4.9g,則硫酸完全反應,鐵粉有剩余,鐵與稀硫酸反應時,56份的鐵置換出2份的氫氣,溶液質量增加,在t1時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鐵與硫酸銅反應:56份的鐵置換出 64份的銅,固體質量增加,溶液的質量減小。【詳解】A、,溶液增加的質量為7.6g-4.9g=2.7g,所以m=10g+2.7g=12.7g,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由圖象可知,c點時溶液的質量還在減小,硫酸銅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有硫酸亞鐵和硫酸銅兩種,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由于硫酸銅的量不能確定,可能有剩余的鐵,d點時,燒杯中固體一定是有銅,可能有鐵,加入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該選項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a→b點,溶液質量逐漸增加,溶劑質量不變,故溶質的總質量逐漸增大,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8.(1) 氧氣/O2 分子在不斷運動(2) +5 碘酸鉀由鉀、碘、氧三種元素組成(合理即可)(3) 熱能/內能 太陽能(合理即可)(4) 延展 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詳解】(1)供給呼吸的氣體是氧氣,人呼吸過程需要氧氣參與體內的氧化反應釋放能量;能聞到樹木花草的清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樹木花草中的有氣味分子運動到人的鼻腔,使人聞到香味;(2)在KIO3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 2價,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1)+x+( 2)×3=0,解得x=+5,所以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從化學式KIO3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有:碘酸鉀由鉀、碘、氧三種元素組成(或碘酸鉀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等合理即可)。(3)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燒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轉化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或內能),燃燒時釋放熱量。 常見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氫能等(任寫一種即可)。(4)鋁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金屬可以被壓成薄片;鋁制品在空氣中不易被腐蝕的原因是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9.(1)鈉化學性質活潑,鈉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與煤油反應,可隔絕空氣和水(2)2Na+2H2O=2NaOH+H2↑(3)分解反應(4)鎂與鈉電子層數相同,鎂原子的質子數比鈉原子多一個,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最外層電子更難失去(5) Cu+2AgNO3=Cu(NO3)2+2Ag 銅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銅離子,銀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銀原子,即銅原子和銀離子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詳解】(1)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鈉遇水立即發生劇烈反應,而鈉的密度比煤油大,且鈉不與煤油反應,將鈉保存在煤油中可隔絕空氣和水,防止鈉與空氣中的氧氣、水等物質發生反應。在實驗室,將鈉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鈉化學性質活潑,鈉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與煤油反應,可隔絕空氣和水;(2)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3)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取單質鈉, 同時生成氯氣,該反應是由一種化合物生成兩種單質,符合 “一變多” 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4)鎂與鈉位于同一周期,電子層數相同,鎂原子的質子數比鈉原子多一個,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最外層電子更難失去,所以鎂的化學性質不如鈉活潑;(5)銅絲插入硝酸銀溶液中,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銅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銅離子,銀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銀原子,即銅原子和銀離子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10.(1)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2) 鼓入大量的空氣(3)將潔凈的鐵釘放入充滿干燥空氣的密閉試管中【詳解】(1)將塊狀鐵礦石搗成粉末,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2)高溫爐中為了提高爐溫,可進行的操作是鼓入大量的空氣;在高溫的條件下,氧化鐵與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高溫爐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為了完整探究鐵釘銹蝕條件,還需補充的實驗為:將潔凈的鐵釘放入充滿干燥空氣的密閉試管中。11.(1) 2H2O22H2O+O2↑ 裝置A是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 CaCO3+2HCl=CaCl2+H2O+CO2↑(2) Ca(OH)2 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3)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4)AC(5)氧氣達到各自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濃度【詳解】(1)裝置A是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利用如圖裝置A實驗室制取氧氣,則是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此發生裝置還可用與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裝置A是: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溶液。所以用裝置B檢驗二氧化碳所用的試劑為Ca(OH)2,C收集二氧化碳并驗滿,二氧化碳由短導氣管排出,用燃燒的木條檢驗,體現二氧化碳的性質有: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3)導致鋁盒中白磷燃燒的原因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4)A. 開始點燃蠟燭,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時蠟燭燃燒消耗氧氣,氧氣含量減少,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此選項正確;B. 時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說明蠟燭熄滅,由圖像可知,此時氧氣的含量不為0,說明瓶內氧氣未被消耗完,此選項錯誤;C.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是因為白磷燃燒,繼續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裝置內氣體總質量減少,使得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此選項正確;D. 之后氧氣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變,說明白磷燃燒停止,此選項錯誤。故選AC。(5)由圖像中曲線②分析可知:氧氣并沒有完全耗盡,說明不同可燃物在空氣中燃燒除需要氧氣、溫度達到其著火點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氧氣達到各自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濃度。12.(1)物理(2)成鹵(3)蒸發結晶(4)“花水” 是NaCl的飽和溶液,不會溶解NaCl,但能溶解其他雜質,可減少NaCl的損失(5) 30 10.5 >(6)節約能源,成本低【詳解】(1)刮土淋鹵是將結有鹽霜的土用清水澆注,使鹽溶解在水中形成鹵水,沒有新物質生成;草木灰淋鹵是將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曬等操作得到鹵水,整個過程也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上述兩種制取鹵水的方法屬于物理變化;(2)當一個物體放在液體中時,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它就會沉下去;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它就會浮起來;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它就會懸浮在液體中。石蓮子或者雞蛋沉入水下的為淡鹵,半飄浮的為半淡鹵,浮立于水面的為成鹵,即溫度相同時成鹵的密度最大,成鹵的濃度最大,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成鹵;(3)以成鹵入鍋煎鹽,有白色晶體析出,此過程是通過加熱使水分不斷蒸發,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水分,溶質氯化鈉就會結晶析出,制鹽的原理是蒸發結晶;(4)“花水” 是NaCl的飽和溶液,用 “花水” 沖洗粗鹽,“花水” 不能再溶解NaCl,但可以溶解粗鹽中的其他雜質,從而得到更純凈的食鹽,同時又不會損失NaCl。而用淡水沖洗會溶解部分NaCl,導致食鹽損失。所以用 “花水” 沖洗粗鹽而不用淡水沖洗的原因是 “花水” 是NaCl的飽和溶液,不會溶解NaCl,但能溶解其他雜質,可減少NaCl的損失。(5)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溶液a中溶質的質量為1000g3%=30g;溶液a中溶劑的質量為1000g-30g=970g,溶液a經減壓蒸發后得到溶液b和NaCl固體xg,且蒸發920g水蒸氣,則溶液b屬于飽和溶液,溶液b中溶劑的質量為970g-920g=50g。由已知信息可知9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9g,即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39g氯化鈉固體,故溶液b中溶質的質量為19.5g,則x=30-19.5=10.5;飽和溶液b降溫后得到溶液c,該過程有固體析出,溶液質量減小,溶液b的質量>溶液c的質量;(6)海水曬鹽是借助日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不需要消耗額外的能源來加熱,成本較低。所以海水曬鹽的優點是節約能源,成本低。13.(1) 低 3Fe+2O2Fe3O4(2) 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2HCl=FeCl2+H2↑(3)Fe+Cu(NO3)2=Fe(NO3)2+Cu(4)鐵先與硝酸銀反應,還未與硝酸銅反應(5)整個過程溶液質量一直減小,因為鐵與硝酸銀反應時,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溶液質量減小,鐵與硝酸銅反應時,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溶液質量也減小(6)金屬能與氧氣反應、金屬能與酸反應、金屬能與鹽溶液反應【詳解】(1)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低,所以生鐵的熔點比純鐵的低;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2)將稀鹽酸滴入裝有鐵片的試管中,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3)鐵粉投入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鐵先與硝酸銀反應,當硝酸銀完全反應后,鐵再與硝酸銅反應。曲線b表示鐵與硝酸銅反應,化學方程式為Fe+Cu(NO3)2=Fe(NO3)2+Cu;(4)曲線a表示Cu2+,0 t1時,鐵先與硝酸銀反應,還未與硝酸銅反應,所以Cu2+數目不變;(5)鐵與硝酸銀反應時,Fe+2AgNO3=Fe(NO3)2+2Ag,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固體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小。 鐵與硝酸銅反應時,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固體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小。 整個過程溶液質量一直減小;(6)上述實驗體現了金屬能與氧氣反應(鐵在氧氣中燃燒),金屬能與酸反應(鐵與稀鹽酸反應),金屬能與鹽溶液反應(鐵與硝酸銀、硝酸銅溶液反應)。14.解:該反應能產生氫氣的質量為x答:該反應能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2g。【詳解】計算氫氣質量時,不能用稀硫酸質量100g,因為100g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和水,水沒有參加反應。具體過程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