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15世紀的世界地圖 16世紀的世界地圖新航路開辟使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全面和深刻的改變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什么變化?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1.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2.知道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3.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新航路的開辟全球聯系初步建立世界格局演變推動促進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早期殖民擴張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2.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遷移(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相互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2)表現: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總數達15萬。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與此同時,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獵捕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摘編自摘編自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①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減少②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多種血統美洲成為世界上種族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③大洋洲、非洲、亞洲等地區也都有族群混合現象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遷移材料一 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總數達15萬。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與此同時,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獵捕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摘編自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新航路開辟后人口遷移的表現及由此帶來的結果。表現:1.歐洲人大批移民到美洲;2.非洲黑人被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3.16C—18C,歐美人向北美、南非移民。結果:造成印第安人數量銳減與滅絕;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導致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出現族群混合現象。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1.人口遷移流入:馬、牛、豬、羊、雞、小麥、燕麥、麥、裸麥、橄欖和葡萄流出: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煙草這份流行15世紀初期法國餐廳菜單正確嗎?為什么?雞肉玉米三明治巧克力餡餅奶油南瓜湯土豆泥清煎雞肉餅西紅柿黃瓜沙拉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2.物種交換新舊大陸間物種交換示意圖影響?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2.物種交換1699年某位日耳曼傳教士的記載可謂不無夸大:“印第安人,這么輕易就會死去,只消見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們失魂喪命?!?。……歐洲人帶來的天花、麻疹、流感、斑疹傷寒、白喉、瘧疾、肺結核和黃熱病等傳染病的流行,使北美洲印第安人口在一兩個世紀之內減少了95%。材料二:天花和其他疾病引發了兇猛的瘟疫,嚴重摧毀了本地人口并動搖了他們的社會。在人口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歐洲人顛覆了土著的帝國,建立了采礦業和農業,輸入了非洲奴隸勞動力,并在西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殖民地。——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下)》歐洲人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 3.疾病傳播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商貿示意圖全球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較此前有何不同?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前亞歐之間的貿易情況14世紀前后亞歐之間的商路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三角貿易示意圖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個月,做三次買賣,獲利100%-300%2、大西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材料 西班牙在16世紀初期,1521-1544年間,平均每年從美洲運回黃金2900公斤,白銀30700公斤。到16世紀中葉,美洲的金銀產量劇增。1545-1560年間,平均每年運回黃金5500公斤,白銀24萬多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上近83%的貴金屬產量為西班牙所控制。——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海路貿易主導國貿易路線與貿易商品葡萄牙以澳門為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貿易(中國)生絲、瓷器等→澳門→印度果阿→(歐洲)白銀→中國(中國)生絲→澳門→(日本)白銀→中國(中國)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馬尼拉→(墨西哥)白銀→馬尼拉→中國太平洋貿易中的主導國是?其貿易路線和商品是什么?3、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葡萄牙日本西班牙菲律賓墨西哥白銀白銀白銀白銀特點:逐漸形成一個圍繞著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歐洲中國(生絲、絲綢、瓷器、棉布等)澳 門3、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材料 當16世紀全球化開端之時,明代白銀成為社會流通領域的主幣,并成為國家財政的主體,標志著明代中國白銀經濟或者說白銀時代的形成……其次,白銀貨幣化削弱了明朝的專制主義皇權,引發了財政危機和社會危機,是導致明朝在全球危機中傾覆最重要的內部因素。——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的總體視野》明代五十兩銀錠中國錢幣博物館藏白銀輸入對中國的影響3、太平洋貿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材料 這種新的世界性商品經濟關系的意義何在呢?首先,第一次國際分工已經大規模完成,世界正在成為一個經濟單位,南北美洲和東歐(與西伯利亞一起)提供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各種奢侈商品,而西歐則指揮這些活動,并愈益傾全力于工業生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參與商品世界性流動的各地區分別扮演什么角色?說明什么問題?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西班牙的殖民重點:以美洲為主葡萄牙的殖民重點:非洲和亞洲想一想,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方向與什么密切相關?三、早期殖民擴張1、崛起國家(1)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A.葡萄牙殖民地: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巴西。B.西班牙殖民地:(以美洲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C.教皇子午線:西、葡劃分勢力范圍(2)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相繼擴張;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三、早期殖民擴張材料一:英國殖民者在1703年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或俘獲一個印第安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材料二由于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大量減少,無法為西方殖民者的金銀礦和種植園提供足夠的勞動力。西方殖民者又興起了罪惡的黑奴貿易,運到美洲大陸從事繁重的金銀礦和種植園生產。長達400多年的黑奴貿易,使非洲損失了1億人口,造成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經濟社會倒退。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從分角度思考早期殖民擴張帶來了哪些影響?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1)對非洲、美洲、亞洲①災難: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②建設: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三、早期殖民擴張(2)對歐洲:第一家股份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新航路開辟后大西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新航路開辟后的歐洲市場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商品種類----增多貿易范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英、法、荷商業強國崛起經營方式----創新經濟思想(重商主義)商業革命(2)對歐洲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價格革命:材料一: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600噸注冊白銀和200噸注冊黃金,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紀時,西班牙稱霸歐洲,盛極一世。大量的黃金、白銀進入歐洲,引起貨幣貶值,物價飛漲。——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通史》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黃金和白銀大量流入西歐市場金銀貶值,物價上漲“價格革命”依靠固定貨幣地租為生的封建主收入大大減少實力大大削弱促進封建制度瓦解,推動資本主義發展從事商品生產和銷售的資產階級收入大大提高實力大大增強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2、影響:(1)對非洲、美洲、亞洲①災難: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②建設: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2)對歐洲①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歐洲人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奴隸貿易中獲得財富,促進了西歐原始資本的積累。三、早期殖民擴張(3)對世界(3)對世界①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文明會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②地區性的貿易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③各地商業聯系加強,促進了世界各地物種的交流傳播,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全球史觀三、早期殖民擴張2、影響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