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新課導入群眾游行慶祝新中國的誕生群眾游行慶二戰結束群眾高舉的領袖畫像有何變化?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為了人民而戰(1946年——1949年)課標要求:1. 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2.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3.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時空觀念】梳理解放戰爭從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再到戰略決戰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史實,形成解放戰爭的基本發展線索;【唯物史觀】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運用文獻資料,概括全面內戰爆發和人民解放戰爭進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民主所作的努力;【歷史解釋】結合國統區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和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史實,分析國共兩黨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敗一勝的原因;【家國情懷】體會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努力奮斗的精神,認識“民心向背”是決定政治局勢的關鍵,培養以人民利益為重、造福人民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國民黨共產黨準備內戰發動內戰危機四伏統治結束1945.8爭取和平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粉碎進攻全面進攻重點進攻戰略反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戰略決戰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遼沈戰役北平談判1946.1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解放戰爭的進程(時空坐標)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當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結束時,當時的中國人最希望的是什么呢?年份 事件 年份 事件1840-1842 鴉片戰爭 1913-1918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 北洋時期 軍閥混戰1856-1860 第二次鴉片 戰爭 1926-1928 北伐戰爭19世紀60年代后 邊疆危機 1927-1937 十年內戰1894 甲午中日戰爭 1931-1945 抗日戰爭勝利1900-1901 八國聯軍 侵華戰爭 ……接下來1945年8月15日中國民主同盟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中提出“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致公黨、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等先后成立并發表政治主張。他們共同的愿望是中國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和實現民主政治。——白壽彝《中國通史》炮彈作花瓶,萬事樂太平“和平民主”成為時代最強音《勝利之夜》《炮彈作花瓶》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形勢圖1.兩種命運:中國將往何處去?民心何所歸?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毛澤東先生勛鑒: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閔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 蔣中正 1945年8月20日毛澤東先生勛鑒: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蔣中正 1945年8月23日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 1945年8月14日同學們是如何看待材料中的三份電報?蔣介石是真為國焦慮,還是暗藏玄機?材料 想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蔣介石智囊陶希圣你來:……①最佳:利用談判之機,誘使共產黨交出政權和軍隊②其次:塑造“愛好和平”的形象③最次:獲得準備發動內戰的時間你不來:……宣傳共產黨沒有和平誠意,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2.一種策略:來與不來的陰險狡詐蔣介石洋洋得意,你來?還是不來?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3.一回博弈:去與不去的智慧膽量中共左右犯難,去?還是不去?我不去:……中共就要背上不愿和平,發動內戰的黑鍋。材料 “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愿中國打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所以,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1945年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假如你是中共領導人,你是“去”,還是“不去”?我去:……①首先: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領導人人身安全問題。②其次:解放軍和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如何得到承認。③最主要的是:如何達成和平建國,實現人民民主的協議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民族大義和人民利益面前,為了最大程度爭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一行三人,不顧個人安危,抵達重慶,展開談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張治中、赫爾利、周恩來、王若飛在延安機場合影毛澤東在重慶機場揮手致意柳亞子:毛共乃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4.一場較量:表面和氣與暗藏危機拍照合影、推杯換盞,表面和氣、主客盡歡刀光劍影、殺機四伏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國共代表經過43天談判,雙方于1945年10月10日簽署會談紀要,即著名《雙十協定》。盡管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沒能達成協議,但《雙十協定》仍規定了和平建國、堅決避免內戰、召開政協會議等有利內容。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以及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通過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但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很快否定這些協議。5.一份協定:和平的咫尺天涯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形勢圖1946年6月,國民黨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二、全面內戰的爆發(一)爆發的原因:1.主要矛盾的變化:抗日戰爭勝利后,階級矛盾重新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根本原因:國共兩黨的階級利益的對立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會改變;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軍事:國共雙方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4.世界格局的變化:二戰后,美國扶蔣反共,助長了國民黨的內戰決心。(二)爆發的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三)過程:戰略防御(1946.6-1947.6)1.國民黨全面進攻:(1946.6-10)重點:中原解放區1946年9月16日,毛澤東提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毛澤東選集》(三)戰略防御:(1946.6-1947.6)1.國民黨全面進攻:(1946.6-10)(1)中國共產黨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確定了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的方針;(2)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診斷,增強了中國人民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3)1946年7至10月,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2.國民黨重點進攻:(1947.3-6)重點:陜北、山東解放區①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轉戰陜北。②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青化砭戰役、沙家店等戰役。粉碎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③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全殲整編74師,打退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二、全面內戰的爆發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收復區人民群眾譏稱那些“接收”大員是“五子登科”(即房子、車子、金子、票子、女子)、“三迷成風”(財迷、色迷、官迷)、“三陽開泰(捧西洋、愛東洋、要現洋)。當時,北平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當時報紙關于接受的報道◎國統區100元紙幣可購買的商品(2)無限制發行紙鈔國統區財政崩潰;戰爭開支大①原因:②后果: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1.經濟(1)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國民黨的反動政策與帝國主義的壓迫廣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國民黨的信譽一落千丈2.政治(1)“制憲”國民大會(1946年11月)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①內容:②評價:是蔣介石獨裁的裝飾品,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綱紀掃地,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國民不成其為國民。…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淘汰了。”——蔣介石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不能解決根本矛盾、不能應對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失去民心,喪失統治權。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毛澤東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 誰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美)埃德加·斯諾《旅行于方生之地》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之后,解放區廣大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到1948年秋,在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系。在“參軍保田”的口號下,大批青壯年農民潮水般涌入人民軍隊。各地農民不僅將糧食、被服等送上前線,而且組成運輸隊、擔架隊、破路隊等隨軍組織,擔負戰地勤務。他們還廣泛建立與加強民兵組織,配合解放軍作戰。在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歷時也最長,達56天。前線將士加上隨軍民工達150多萬人,每天需要消耗糧食、馬料350萬斤到500萬斤。據統計,三大戰役共動員支前民工880余萬人次,人民群眾出動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余副,牲畜260余萬頭,糧食4.25億公斤。——摘編自《解放戰爭期間的人民支前運動》解放區農民為何踴躍參軍支前?各解放區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解放區的天:明朗的天中國共產黨:土地改革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重慶談判1945.81945.101946.1政協會議1946.6全面內戰爆發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1946.10粉碎全面進攻1947.6粉碎重點進攻戰略反攻1947.31948.9戰略決戰1949.1北平和談渡江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4關門打狗中間突破“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甕中捉鱉北平和談(1949.4)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①基本方針:②工作重心:③基本政策: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兩個務必”戰略防御→揭穿國民黨假和平陰謀東北華北華東決戰首選在哪?為什么?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有8個民主黨派,各個民主黨派都是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這些黨派組建的宗旨大都為挽救民族危亡,促進社會進步,發展民主科學。1945年,中國民主同盟提出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并召開了全國代表會議。同年,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正式成立。在民主活動受到國民黨政府壓制后,它們逐漸和共產黨結成同盟。在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之時,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先后成立。這些民主黨派在維護和平、反對內戰的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民主黨派的選擇—相信共產黨OR相信國民黨?為什么民主黨派選擇擁護中國共產黨 不同于國民黨拼命壓制、取締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友好合作,得到民主黨派的認同,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我國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奠定基礎。”人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選擇的結果。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選擇的背后——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國民黨: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政權要垮臺,并不由于革命勢力,而由于它自己的崩潰。” ——傅斯年(著名歷史學家)獨裁內戰,喪失民心;經濟崩潰,物價飛漲;軍隊厭戰,士氣低落;貪腐橫行,民不聊生;派系斗爭,內部分裂;國民黨:因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國內: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國際: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共產黨: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重慶談判1945.81945.101946.1政協會議1946.6全面內戰爆發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1946.10粉碎全面進攻1947.6粉碎重點進攻戰略反攻1947.31948.9戰略決戰1949.1北平和談渡江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4戰略防御本課小結中國共產黨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民心支持。突出了人民在這場戰爭中的地位、作用,看到人民選擇的重要性與戰爭結果的必然性。人民解放戰爭感悟:得民心是一個政黨取得執政地位的根本原因1.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A.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統治C.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D.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解析】 考點: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據材料“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可知,抗戰結束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主要是討論和平建國問題,社會各界的哀悼活動說明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故選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為團結全國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線和策略,而此時抗戰已經結束,“擁護”說法錯誤,排除A項;悼念活動包括國民黨要員,不會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統治,排除B項;國民黨要員不會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C項。D鞏固練習2.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 )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解析】 考點: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題干中太行山區的農民所述的“新規矩”體現了在農民家庭中,女性的意見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尊重,這是由于女性也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有了與男子地位趨向平等的物質基礎,故選B項;由“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中需要對方同意的米的開支數量看,男性的決定權還是高于女性,所以據此不能說男尊女卑的觀念消亡,排除A項;按勞分配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才實現的,而題干中“解放區”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排除C項;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并沒有在解放戰爭時期被顛覆,而且單純根據題干材料信息也不能說明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全被顛覆,排除D項。B鞏固練習3.1940年代中后期,中國許多工礦企業盡管賬面上獲得利潤,但難以維持再生產,故“很多工廠把囤積原料作為主業,反以生產作為副業”。這說明,當時( )A.商業的繁榮帶動了工業生產B.抗日戰爭的勝利推動生產恢復C.國統區的經濟秩序遭到破壞D.國民黨軍閥混戰擾亂經濟發展【解析】 考點: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的經濟秩序遭到破壞據材料“盡管賬面上獲得利潤,但難以維持再生產”和“把囤積原料作為主業,反以生產作為副業”表明經濟出現不正常現象,結合所學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戰勝利后,當時官僚資本主義膨脹,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加上國民政府發動內戰,大肆征斂,濫發紙幣得出國統區的經濟秩序遭到破壞,故選C項;材料“把囤積原料作為主業,反以生產作為副業”說明工業生產減緩且材料未反應商業的繁榮,排除A項;據材料“難以維持再生產”說明生產減緩不是恢復,排除B項;材料主要提及194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抗戰勝利后國共內戰,不是國民黨軍閥混戰時期,排除D項。C鞏固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