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任務型教學】第11課 古代日本【導學案】(含答案)2025—2026學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任務型教學】第11課 古代日本【導學案】(含答案)2025—2026學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
課題:第11課 古代日本 課型:新授課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通過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時期,掌握日本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認識到日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變化;
2.史料實證:通過引用相關史料,如文獻記載、圖片等,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從而論證歷史問題;
3.歷史解釋:引導學生對大化改新的內容和意義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歷史事件;
4.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影響,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以及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
5.家國情懷:通過了解大化改新等日本歷史文化,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重難點】
1.重點: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幕府統治的形成和特點。
2.難點:理解大化改新對日本社會的變革作用,分析幕府統治與中央的關系。
學習任務一、6世紀前的日本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2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 世紀,日本基本實現了統一,完成統一的政權是
政權。(時空觀念)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大和國的大王依靠 統治,日本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所以此時日本處于 制社會。(唯物史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1.《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劉秀賜以印綬。此時的日本
A.有一百多個小國 B.基本實現了統一
C.正式改稱日本國 D.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2.【時空觀念】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由四個大島及其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并統一了日本的政權名稱是
A.太平天國政權 B.大和政權 C.通貴政權 D.大順政權
學習任務二、大化改新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3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進行改革,其中 年日本學習唐朝進行的改革,史稱 。這次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 國家,標志著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2.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1)政治上建立以天蝗為中心的 制度,地方設國、郡、禮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和地方的郡縣制度。
(2)經濟上實行搬田收授法,廢私地、私民,國家分土地給公民,統一賦稅。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3.(2025·龍東中考·1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日本曾長期吸收中國文化,它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新經濟政策 C.明治維新 D.羅斯福新政
4.(2025·山東煙臺中考·20)646年,在從中國留學歸國的革新派推動下,日本進行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國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A.依靠貴族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 B.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C.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D.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5.【唯物史觀】大化改新把廣大部民(農民)從氏族貴族的占有下解放出來,作為公民授予“口分田”,負擔一定的租庸調,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悅,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大化改新
A.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B.調整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C.提高了地方管理能力
D.推動日本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6.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例如中國的佛教、儒學變成了適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質和社會狀況的意識形態,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如“科舉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說明日本對外來文化
A.具有盲目性 B.選擇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盤性吸收
7.大化改新后,天皇規定唐裝為朝服,以中國青釉瓦鋪設京都的宮殿;在國家大典場合,天皇御座后的墻面要飾以大型絹帛,上繪儒家古圣先賢。這反映出
A.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B.政府大力提倡“文明開化”
C.武士集團實力得到壯大
D.中國文化直接影響日本改革
8.日本自“大化”開始,至今共使用了248個年號,這些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典籍,如“明治”出自《周易》,“昭和”出自《尚書》等。這反映了
A.社會轉型的實現 B.中國文化的影響
C.明治維新的成效 D.日本文化的消失
學習任務三、幕府統治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3—5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 世紀晚期, 設幕府于鐮倉,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利,日本進入 統治時期。(時空觀念)
2.幕府統治時期,實際上把持國家大權的是 ,天蝗大權旁落,成為禮儀姓擺設。(歷史解釋)
(二)歸納總結:1.完成古代日本發展時間表。(時空觀念)
時間 事件
1—2世紀 日本有100多個小國
5世紀 政權基本統一日本,處于奴隸社會
66年 日本進行 ,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過渡到封建社會
12世紀晚期 鐮倉幕府設立,日本進入 統治時期
2.結合本課所學與第8課西歐莊園的內容,對比日本莊園與西歐莊園。(唯物史觀)
日本莊園 西歐莊園
出現時間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9世紀逐漸流行,11世紀遍布歐洲
出現背景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
典型特征 , 形成 集團 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單位 擁有莊園法庭。
領主身份 貴族、豪門、寺院、 貴族、教會
產生影響 使日本中央喪失對地方的控制, 催生出武士集團統治的幕府 ——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9.【唯物史觀】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強占別人的土地;被別人強占土地的領主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多要訴諸武力。于是,一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這表明,推動武士集團形成的因素是
A.莊園之間的經濟往來 B.天皇權力的高度集中
C.寺院和貴族兼并土地 D.地方豪強的武力沖突
10.【歷史解釋】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建立鐮倉幕府,日本由此進入長達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在幕府統治時期,日本鮮明的政治特點是
A.建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B.天皇與幕府輪流執政
C.建立起莊園制度 D.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11.【時空觀念】“物語”是日本的文學體裁,《平家物語》和《源氏物語》是日本古典文學雙璧,以11—13世紀日本武士集團的生活為主要內容創作完成。這兩本書中不可能出現的內容有
A.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國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將軍握有大權
12.【唯物史觀】中世紀西歐王權軟弱,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一些城市獲得了自治;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阿拉伯帝國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日本從中央集權走向幕府統治。上述內容反映了歐亞大陸
A.東西文化的同源性 B.經濟基礎的一致性
C.區域文明的多元性 D.經濟文化的互動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25—2026 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
課題:第 11 課 古代日本 課型:新授課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通過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時期,掌握日本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認
識到日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變化;
2.史料實證:通過引用相關史料,如文獻記載、圖片等,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
的能力,從而論證歷史問題;
3.歷史解釋:引導學生對大化改新的內容和意義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
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歷史事件;
4.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影響,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以
及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
5.家國情懷:通過了解大化改新等日本歷史文化,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
豪感。
【重難點】
1.重點: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幕府統治的形成和特點。
2.難點:理解大化改新對日本社會的變革作用,分析幕府統治與中央的關系。
學習任務一、6 世紀前的日本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 52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 世紀,日本基本實現了統一,完成統一的政權是
政權。(時空觀念)
2.大和國的大王依靠 統治,日本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所以
此時日本處于 制社會。(唯物史觀)
第 1 頁 共 4 頁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1.《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57 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劉秀
賜以印綬。此時的日本
A. 有一百多個小國 B.基本實現了統一
C.正式改稱日本國 D. 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2.【時空觀念】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由四個大島及其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5 世紀初,
在本州中部興起并統一了日本的政權名稱是
A. 太平天國政權 B. 大和政權 C.通貴政權 D.大順政權
學習任務二、大化改新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 53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6—9 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進行改革,其中 年
日本學習唐朝進行的改革,史稱 。這次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
的 國家,標志著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2.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1)政治上建立以天蝗為中心的 制度,地方
設國、郡、禮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和地方的
郡縣制度。
(2)經濟上實行搬田收授法,廢私地、私民,國家分土地給公民,統一賦稅。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3.(2025·龍東中考·1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日本曾長期吸收中國
文化,它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改革是
A. 大化改新 B. 新經濟政策 C.明治維新 D.羅斯福新政
4.(2025·山東煙臺中考·20)646 年,在從中國留學歸國的革新派推動下,日本進行了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國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A. 依靠貴族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 B.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C.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D. 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5.【唯物史觀】大化改新把廣大部民(農民)從氏族貴族的占有下解放出來,作為公民授
予“口分田”,負擔一定的租庸調,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悅,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大化改新
第 1 頁 共 4 頁
A. 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B.調整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C.提高了地方管理能力 D. 推動日本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6.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例如中國的佛教、儒學變成了適用于日本
民族心理素質和社會狀況的意識形態,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如“科
舉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說明日本對外來文化
A. 具有盲目性 B. 選擇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盤性吸收
7.大化改新后,天皇規定唐裝為朝服,以中國青釉瓦鋪設京都的宮殿;在國家大典場合,
天皇御座后的墻面要飾以大型絹帛,上繪儒家古圣先賢。這反映出
A. 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B.政府大力提倡“文明開化”
C.武士集團實力得到壯大 D. 中國文化直接影響日本改革
8.日本自“大化”開始,至今共使用了 248 個年號,這些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典籍,如“明
治”出自《周易》,“昭和”出自《尚書》等。這反映了
A. 社會轉型的實現 B.中國文化的影響
C.明治維新的成效 D. 日本文化的消失
學習任務三、幕府統治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 53—54 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 世紀晚期, 設幕府于鐮倉,擁有獨立
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利,日本進入 統治時期。(時空觀念)
2.幕府統治時期,實際上把持國家大權的是 ,天蝗大權旁落,成為禮儀姓擺
設。(歷史解釋)
(二)歸納總結:1.完成古代日本發展時間表。(時空觀念)
時間 事件
1—2 世紀 日本有 100 多個小國
5 世紀 政權基本統一日本,處于奴隸社會
66 年 日本進行 ,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過渡到封建社會
12世紀晚期 鐮倉幕府設立,日本進入 統治時期
2.結合本課所學與第 8 課西歐莊園的內容,對比日本莊園與西歐莊園。(唯物史觀)
第 2 頁 共 4 頁
日本莊園 西歐莊園
出現時間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9 世紀逐漸流行,11 世紀遍布歐洲
出現背景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
, 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單位
典型特征
形成 集團 擁有莊園法庭。
領主身份 貴族、豪門、寺院、 貴族、教會
使日本中央喪失對地方的控制,
產生影響 ——
催生出武士集團統治的幕府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9.【唯物史觀】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強占別人的土地;被別人強占土地的領主
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多要訴諸武力。于是,一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這表明,推動
武士集團形成的因素是
A. 莊園之間的經濟往來 B.天皇權力的高度集中
C.寺院和貴族兼并土地 D. 地方豪強的武力沖突
10.【歷史解釋】12 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建立鐮倉幕府,
日本由此進入長達 700 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在幕府統治時期,日本鮮明的政治特點是
A. 建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B.天皇與幕府輪流執政
C.建立起莊園制度 D. 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11.【時空觀念】“物語”是日本的文學體裁,《平家物語》和《源氏物語》是日本古典文
學雙璧,以 11—13 世紀日本武士集團的生活為主要內容創作完成。這兩本書中不可能
出現的內容有
A. 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國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 幕府將軍握有大權
12.【唯物史觀】中世紀西歐王權軟弱,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一些城市獲得了自治;中
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阿拉伯帝國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日
本從中央集權走向幕府統治。上述內容反映了歐亞大陸
A. 東西文化的同源性 B.經濟基礎的一致性
C.區域文明的多元性 D. 經濟文化的互動性
第 3 頁 共 4 頁2025—2026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
課題:第11課 古代日本 課型:新授課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通過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了解古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時期,掌握日本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認識到日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變化;
2.史料實證:通過引用相關史料,如文獻記載、圖片等,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從而論證歷史問題;
3.歷史解釋:引導學生對大化改新的內容和意義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歷史事件;
4.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影響,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以及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
5.家國情懷:通過了解大化改新等日本歷史文化,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重難點】
1.重點: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幕府統治的形成和特點。
2.難點:理解大化改新對日本社會的變革作用,分析幕府統治與中央的關系。
學習任務一、6世紀前的日本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2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5世紀,日本基本實現了統一,完成統一的政權是大和政權。(時空觀念)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大和國的大王依靠貴族統治,日本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所以此時日本處于奴隸制社會。(唯物史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1.《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劉秀賜以印綬。此時的日本
A.有一百多個小國 B.基本實現了統一
C.正式改稱日本國 D.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2世紀時,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7年屬于1世紀,故選A項;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排除B項;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排除C項;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排除D項。
2.【時空觀念】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由四個大島及其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并統一了日本的政權名稱是
A.太平天國政權 B.大和政權 C.通貴政權 D.大順政權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故選B項;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通貴政權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學習任務二、大化改新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3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進行改革,其中646年日本學習唐朝進行的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標志著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2.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1)政治上建立以天蝗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禮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學習的是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和地方的郡縣制度。
(2)經濟上實行搬田收授法,廢私地、私民,國家分土地給公民,統一賦稅。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3.(2025·龍東中考·1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日本曾長期吸收中國文化,它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新經濟政策 C.明治維新 D.羅斯福新政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在646年開始,當時日本天皇決心參照中國唐朝制度進行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經濟上實行班田收授法等,使日本發展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符合仿效唐朝典章制度進行改革,故選A項;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蘇俄實行的政策,與日本及效仿唐朝無關,排除B項;明治維新是日本在1868年向西方學習的改革,并非仿效唐朝,排除C項;羅斯福新政是1933年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實施的政策,和日本及唐朝沒有關系,排除D項。
4.(2025·山東煙臺中考·20)646年,在從中國留學歸國的革新派推動下,日本進行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國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A.依靠貴族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 B.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C.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D.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答案】B
【解析】646年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成功移植中國典章制度,政治上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廢除貴族世襲制,經濟上實行班田制和租庸調制,使日本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B項;大化改新削弱了貴族勢力,此前大和政權已基本統一日本,排除A項;幕府統治始于1192年鐮倉幕府,與646年相差甚遠,排除C項;明治維新使日本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排除D項。
5.【唯物史觀】大化改新把廣大部民(農民)從氏族貴族的占有下解放出來,作為公民授予“口分田”,負擔一定的租庸調,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悅,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大化改新
A.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B.調整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C.提高了地方管理能力 D.推動日本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答案】B
【解析】大化改新解放部民、授予口分田、實行租庸調,改善了農民地位,提高了生產積極性,這體現了調整土地所有制和稅收等生產關系以促進生產力發展,故選B項;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指分封貴族土地,但大化改新實行土地國有和班田收授,并非分封制,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未涉及地方管理能力,排除C項;推動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是改革的長遠影響,但題干直接反映的是生產關系調整對生產的推動作用,排除D項。
6.日本大化改新時提出了“和魂漢才”的口號,例如中國的佛教、儒學變成了適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質和社會狀況的意識形態,而對于那些與日本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如“科舉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說明日本對外來文化
A.具有盲目性 B.選擇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盤性吸收
【答案】B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時學習中國唐朝文化,提出“和魂漢才”口號,吸收佛教、儒學等適應日本民族心理和社會狀況的部分,但未引入科舉制等不適應的制度,體現有選擇地吸收外來文化,故選B項;材料表明日本基于國情判斷吸收內容,并非無差別盲目接受,排除A項;日本引入佛教儒學等,未完全排斥外來影響,故不具排他性,排除C項;日本拒絕科舉制等,證明未全盤照搬中國制度,排除D項。
7.大化改新后,天皇規定唐裝為朝服,以中國青釉瓦鋪設京都的宮殿;在國家大典場合,天皇御座后的墻面要飾以大型絹帛,上繪儒家古圣先賢。這反映出
A.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B.政府大力提倡“文明開化”
C.武士集團實力得到壯大 D.中國文化直接影響日本改革
【答案】D
【解析】大化改新發生在7世紀,日本學習唐朝制度進行改革,材料中天皇規定唐裝為朝服、使用中國青釉瓦鋪設宮殿、裝飾儒家圣賢,直接體現中國文化對日本改革的深刻影響,故選D項;幕府統治始于12世紀鐮倉時代,而大化改新是7世紀的事件,時間不符且材料未涉及軍事政權,排除A項;“文明開化”是19世紀明治維新的政策,提倡西方化,大化改新則是學習中國,兩者時代和內容不同,排除B項;武士集團在平安時代末期(約10世紀后)才壯大,大化改新時尚未形成,材料未提軍事力量,排除C項。
8.日本自“大化”開始,至今共使用了248個年號,這些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典籍,如“明治”出自《周易》,“昭和”出自《尚書》等。這反映了
A.社會轉型的實現 B.中國文化的影響
C.明治維新的成效 D.日本文化的消失
【答案】B
【解析】題干提到日本年號大多出自中國典籍,如《周易》《尚書》等,直接說明日本在文化上受到中國典籍的深遠影響,故選B項;社會轉型指社會結構或制度的根本變革,而年號使用是文化層面的借鑒,未涉及制度轉型,排除A項;明治維新主要是日本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材料說的是年號源自中國典籍,與之無關,排除C項;日本使用出自中國典籍的年號,不意味著日本文化消失,日本仍保留自身文化特色,排除D項。
學習任務三、幕府統治
【閱讀教材,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53—54頁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導學任務。
【問題導向,明確重點】
(一)核心素養,基礎構建:1.12世紀晚期,源賴朝設幕府于鐮倉,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利,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時空觀念)
2.幕府統治時期,實際上把持國家大權的是幕府將軍,天蝗大權旁落,成為禮儀姓擺設。(歷史解釋)
(二)歸納總結:1.完成古代日本發展時間表。(時空觀念)
時間 事件
1—2世紀 日本有100多個小國
5世紀 大和政權基本統一日本,處于奴隸社會
66年 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過渡到封建社會
12世紀晚期 鐮倉幕府設立,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2.結合本課所學與第8課西歐莊園的內容,對比日本莊園與西歐莊園。(唯物史觀)
日本莊園 西歐莊園
出現時間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9世紀逐漸流行,11世紀遍布歐洲
出現背景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
典型特征 不輸不入, 形成武士集團 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單位 擁有莊園法庭。
領主身份 貴族、豪門、寺院、 貴族、教會
產生影響 使日本中央喪失對地方的控制, 催生出武士集團統治的幕府 ——
【小試牛刀,當堂練習】
9.【唯物史觀】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強占別人的土地;被別人強占土地的領主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多要訴諸武力。于是,一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這表明,推動武士集團形成的因素是
A.莊園之間的經濟往來 B.天皇權力的高度集中
C.寺院和貴族兼并土地 D.地方豪強的武力沖突
【答案】D
【解析】根據題目“莊民被武裝起來……武士集團形成”可知,日本封建社會的莊園主為擴大領地,強占他人土地,領主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訴諸武力,導致部分莊民被武裝起來,反映了地方豪強之間武力沖突推動了武士集團的形成,故選D項;莊園之間的經濟往來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并不會推動武士集團形成,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天皇權力集中問題,武士集團形成是天皇權力削弱的表現,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地方豪強的武力沖突推動武士集團形成,與寺院和貴族兼并土地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
10.【歷史解釋】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建立鐮倉幕府,日本由此進入長達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在幕府統治時期,日本鮮明的政治特點是
A.建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B.天皇與幕府輪流執政
C.建立起莊園制度 D.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答案】D
【解析】在幕府統治時期,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后,將軍實際控制軍事和行政權力,天皇僅保留象征性地位,國家大權由幕府將軍掌握,如題干所述源賴朝獲封征夷大將軍開啟幕府時代,故選D項;選項A錯誤,幕府時期天皇權力被架空,中央集權以將軍為核心而非天皇,平安時代后已無天皇集權,排除A項;選項B錯誤,日本歷史中天皇與幕府從未輪流執政,幕府持續掌權達700年,排除B項;莊園制度在幕府統治前已經出現,且不是幕府統治時期鮮明的政治特點,排除C項。
11.【時空觀念】“物語”是日本的文學體裁,《平家物語》和《源氏物語》是日本古典文學雙璧,以11—13世紀日本武士集團的生活為主要內容創作完成。這兩本書中不可能出現的內容有
A.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國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將軍握有大權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武士道精神強調武士忠勇,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12世紀晚期,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兼并盛行,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逐漸形成武士集團,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幕府統治時期,幕府將軍握有大權,天皇大權旁落,僅成為象征,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12.【唯物史觀】中世紀西歐王權軟弱,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一些城市獲得了自治;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阿拉伯帝國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日本從中央集權走向幕府統治。上述內容反映了歐亞大陸
A.東西文化的同源性 B.經濟基礎的一致性
C.區域文明的多元性 D.經濟文化的互動性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可知,在同一時期,西歐、中國、阿拉伯帝國、日本各個區域政治文明各不相同,這體現出區域文明的多元性,故選C項;中國文明和西歐文明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不同淵源,排除A項;自治城市的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而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是自然經濟,這是不同的,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政治領域,而不是經濟,排除D項。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七台河市| 南华县| 宽甸| 淳化县| 抚顺县| 凤山市| 翁源县| 饶河县| 福鼎市| 乳山市| 枞阳县| 新余市| 奉贤区| 德惠市| 台南市| 临湘市| 公主岭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南安市| 银川市| 碌曲县| 什邡市| 兰坪| 北海市| 英吉沙县| 汝阳县| 乌兰察布市| 安仁县| 贵港市| 惠东县| 公安县| 章丘市| 南阳市| 洪洞县| 合水县| 睢宁县| 东兰县| 辽阳市| 富源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