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密 封 線 內 不 得 答 題, 否 則 作 “0” 分 處 理。考號姓名學校班級)2025年上期期末質量監測試卷八年級歷史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17 18 19 20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代號填入下表。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1.1953年9月,毛澤東曾說:“(抗美援朝戰爭)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說明抗美援朝戰爭A.標志著民主革命基本勝利 B.實現中國的真正獨立自主C.是中國人民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 D.是美蘇“冷戰”在亞洲表現2.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歡慶新中國的誕生。材料主要反映開國大典的A.背景 B.意義 C.性質 D.過程3.近年來,我國的人工智能、深空探測、深海探測世界領先,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下線,新能源汽車全球暢銷,北斗導航系統100%國產化……現雖諸多領域已世界“領跑”,但我國工業化卻“起跑”于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 C.三大改造 D.改革開放4.班級“走進勞動模范,追求時代精神”黑板報,折射出的時代精神是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B.不畏強暴、血戰到底C.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D.自力更生、艱苦創業5.1978年5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開始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其影響是A.標志著撥亂反正的完成 B.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開始C.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 D.深化了經濟體制的改革6.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已與超過150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并開展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涉及地區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各大洲。這說明我國A.堅持對外開放政策 B.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7.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理論都A.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的問題 B.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論武器 D.指導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8.“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歷史已經證明,實現這個偉大夢想的主心骨是A.戊戌維新派 B.中國同盟會 C.中國國民黨 D.中國共產黨9.“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石榴火紅多籽,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如今粒粒晶瑩又抱作一團的石榴籽,成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象征。新中國成立后,為這種民族關系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基層民眾自治制度 D.“一國兩制”的構想10.“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鄧小平的這段講話表明香港能夠順利回歸祖國的原因是A.中英雙方的共同努力 B.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C.“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性 D.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11.“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民主平等協商C.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12.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等理念,現代運用這種理念處理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C.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 D.中美建立外交關系13.“由于中國有了洲際導彈,中國就在大國的力量游戲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實際上對兩個超級大國有了免疫力,無論誰進攻中國,就必須估計到中國核導彈打擊給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這表明核導彈的成功研制A.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B.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C.開啟了我國飛天之旅 D.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14.下圖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火車票的發展趨勢,這一變化反映出我國A.市場經濟體制正式確立 B.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C.基礎設施建設世界第一 D.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15.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精準扶貧”理念等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成為國際共識,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援建眾多醫院診所和學校。這說明A.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B.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C.聯合國是當今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D.生態與人口問題深深困擾人類社會16.從土地改革到農業合作化,從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村振興戰略,黨和政府不斷調整農業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A.提高糧食產量 B.解決溫飽問題 C.縮小城鄉差距 D.增進農民福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7小題14分,第18小題12分,第19小題12分,第20小題14分,共52分)17.(1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說出“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標志事件?該事件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分)材料二 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所產生的積極影響。(4分)材料三 1950—1954 4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變化表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3)觀察上表,我國土地所有者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導致這一改變的原因是什么?(4分)(4)結合上述材料歸納它們的作用。(2分)18.(12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走過了曲折又輝煌的偉大復興之路。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月24日上午,習近平聽取了遼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習近平指出,遼寧工業體系比較完備,要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摘編自人民網《習近平同志新春致詞》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時期,廣大內地和邊疆地區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改善了工業的地理布局。在交通運輸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通了火車……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勇于從困難中奮起的能力。——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 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摘編自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材料一中“遼寧工業體系比較完備”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2分)根據材料二,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列舉一位此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4分)(3)材料三中“光輝的起點”是黨的哪一次重大會議?此次會議作出了什么偉大決策?(4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如何做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分)19.(12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材料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摘編自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歷史教材材料三 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 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摘編自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材料一所示制度是我國在哪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時確立的我國的哪項根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4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新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我國的第一個自治區。(4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回歸的原因及歷史意義。(4分)20.(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徹底結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開了對外關系的新篇章: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摘編自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材料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新形勢下對外工作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自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深化以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為目標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確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展現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和意志,創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實踐。——摘編自人民網《大國外交》(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寫出“這些原則”的名稱。(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突破。(請舉兩例)(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的今天,形成怎樣的外交布局?改革開放以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國際會議,試舉一例。(4分)(4)綜合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如何更好發揮國際影響力的認識。(4分)(八年級歷史 第2頁(共6頁))2025年上期期末質量監測參考答案八年級歷史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D C A D D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B D B D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52分)17.(14分)(1)標志:開國大典;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等。 (4分)(2)事件:抗美援朝戰爭;積極影響: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獲得了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4分)(3)變化:廣大貧農、中農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土地,富農和地主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度下降。原因: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分)(4)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等。 (2分)18.(12分)(1)政策:“一五”計劃。 (2分)(2)成就:內地和邊疆新建現代工業,改善了工業布局;交通運輸業得到發展,除西藏外,各省市通了火車。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答出一位即可) (4分)(3)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改革開放。 (4分)(4)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等(答出一點即可)(2分)19.(12分)(1)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分)(2)前提:國家統一領導。第一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4分)(3)原因:改革開放使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中英雙方的共同努力等等。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4分)20.(14分)(1)名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分)(2)列舉:第26屆聯大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4分)(3)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舉例:亞太經合組織、聯合國等。(4分)(4)認識: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基礎上,加強同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致力于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守護者;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分)注:主觀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皆可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上期末八年級歷史 6開版.docx 2025上期末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