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物質的轉化新知探究(一)——酸、堿、鹽的性質導學設計 1.以鹽酸為例,寫出鹽酸與Zn、CuO、Cu(OH)2、Ca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以NaOH為例,寫出堿(NaOH)與CO2、硫酸、MgCl2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以BaCl2為例,寫出鹽(BaCl2)與Na2SO4、Ag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系統融通知能]1.酸、堿、鹽的化學通性(1)酸的化學通性 (2)堿的化學通性(3)鹽的化學通性 2.氧化物的化學通性(1)酸性氧化物的化學通性 (2)堿性氧化物的化學通性 [題點多維訓練]1.魔術“水”變紅(如圖),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則加入的“水”是( )A.H2O B.HNO3溶液C.NaOH溶液 D.NaCl溶液2.(2024·深圳高級中學月考)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類推正確的是( )A.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有氣體產生,則與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一定是金屬B.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C.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D.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3.X、Y、Z、W各代表一種物質,若它們之間能發生反應X+Y,Z+W,則X和Y發生的不可能是( )A.酸與堿的反應B.堿性氧化物和酸的反應C.鹽和鹽的反應D.酸性氧化物和水的反應4.已知:物質X與Ca(OH)2在水溶液中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X肯定不可能是酸B.X和Y都是鹽C.X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化合物D.Y可以是CaCl2或Ca(NO3)25.某同學要在如圖所示五連環中填入物質,使相連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你認為“五連環”中有空缺的一環應填入的物質是( )A.稀硫酸 B.氧氣C.二氧化碳 D.氯化鈉溶液新知探究(二)——物質的轉化導學設計 1.完成下列物質的轉化,寫出化學方程式。(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制取MgCl2的可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3.工業生產中物質制備需考慮反應進行的可能性、原料的來源、成本 高低和設備要求等因素,以選取適當的方法。工業制NaOH一般不用Na2O與H2O反應的原因有哪些?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系統融通知能]1.兩種直線型轉化關系金屬單質堿性氧化物堿鹽非金屬單質酸性氧化物酸鹽2.常見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3.四種無機基本反應類型的模型反應分解反應 A―→B+C+…化合反應 A+B+…―→C置換反應 A+BC―→AC+B復分解反應 AB+CD―→AD+CB[題點多維訓練]題點(一) 物質的轉化及反應類型1.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CCO2H2CO3 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 )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D.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2.(2024·濟寧一中階段練習)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X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大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3.(2024·南昌高一期末)已知在太陽光作用下,植物體內的葉綠素能將水、CO2轉化為葡萄糖。如圖為海水吸收CO2并進行碳循環的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碳循環是無機物之間的循環B.該碳循環中涉及1種氧化物C.該碳循環中涉及3種鹽D.該碳循環中涉及反應Na2CO3+CaCl2===2NaCl+CaCO3↓題點(二) 物質轉化的應用4.一同學設計了兩種由CuO→Cu的實驗方案:方案一:ZnH2Cu;方案二:CuOCuSO4Cu。大家認為方案二優于方案一,理由是:①節約能源;②Cu產率高;③產品純凈;④操作安全。其中,評價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5.某學生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實驗方案,其流程如圖所示:(1)寫出第③步轉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石灰石為原料,請設計制備CaCO3的另一方案,并寫出流程圖。(3)上述轉化中涉及哪些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4·寧波鎮海中學階段練習)如圖表示的是物質A~H相互間的關系(“→”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A、G都是常見單質,氣體C常用于滅火,D是純堿,E是熟石灰,F是一種藍色溶液,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H可能是________。(2)寫出標號①②③④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題熱點——化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無情境不命題,情境更有利于考學生的閱讀理解力。高考常取材于一些文獻、典籍,在考所學知識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樹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化學與中華文明燒制陶器 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高溫燒制時金屬及其化合物發生不同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不同顏色的物質冶煉青銅 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放入煉爐,點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棄去煉渣得初銅。初銅經提煉得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造紙 《天工開物》記載,竹紙制造分為六個步驟: ①斬竹漂塘;②煮徨足火;③舂臼;④蕩料入簾;⑤覆簾壓紙;⑥透火焙干制黑火藥 主要成分:硝酸鉀、木炭和硫黃。 反應原理:2KNO3+S+3CK2S+N2↑+3CO2↑釀酒 先用米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稱為糖化;再用酵母菌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發酵后的混合料經過蒸餾,得到白酒和酒糟2.化學與傳統文化涉及“物質”的判斷 根據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的性質,判斷是哪種物質。例如,“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入腦,非有病不可嗅。”“鼻沖水”指的是氨水涉及“變化”的判斷 從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例如,“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解;“熬膽礬(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題點多維訓練]1.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語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刻舟求劍 B.滴水成冰C.鉆木取火 D.掩耳盜鈴2.(2024·開封高一期中)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對下列古文或詩詞的解讀錯誤的是( )A.“白云深處有人家”其中“白云”是一種氣溶膠B.“曾青得鐵則為銅”過程發生了復分解反應C.“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涉及丁達爾效應D.“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表達了對于世界體系的分類概念3.(2024·普寧高一開學考試)化學與生活、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置換反應B.“霾塵積聚難見路人”,霧霾所形成的氣溶膠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石灰石煅燒成石灰發生分解反應D.“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中的“銅奔馬”主要是純銅制品4.我國古代科技十分發達,表中對古文獻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古文獻 解釋A 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可以用鐵來冶煉銅B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燒酒)的制造過程中采用了蒸餾的方法來分離和提純C 初,人不知蓋泥法,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離提純采用了黃泥來吸附紅糖中的色素D 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成丹砂 加熱時HgS熔融成液態,冷卻時重新結晶為HgS晶體第3課時 物質的轉化[導學設計]1.提示:Zn+2HCl===ZnCl2+H2↑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2.提示:2NaOH+CO2===Na2C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Cl2===Mg(OH)2↓+2NaCl3.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題點多維訓練]1.選C 堿(NaOH)溶液能使酚酞變紅,C正確。2.選D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3.選D 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堿性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鹽和鹽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新鹽,均符合反應特征;酸性氧化物和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酸,不符合反應特征。4.選C Cu與Ca(OH)2不能反應,C錯誤。5.選C 由圖可知,“空缺”的一環的物質必須既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能與C反應。A錯,稀硫酸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SO4和H2O,但不能與C反應。B錯,O2能與C反應生成CO2或CO,但O2與NaOH溶液不反應。C對,CO2與NaOH溶液和C均可發生反應:2NaOH+CO2===Na2CO3+H2O,CO2+C2CO。D錯,NaCl溶液與NaOH溶液、C均不發生反應。新知探究(二)[導學設計]1.提示:(1)①2Ca+O2===2CaO ②CaO+H2O===Ca(OH)2③Ca(OH)2+H2SO4===CaSO4+2H2O或Ca(OH)2+SO3===CaSO4+H2O(2)①C+O2CO2 ②CO2+H2O===H2CO3 ③H2CO3+Ca(OH)2===CaCO3↓+2H2O或H2CO3+CaO===CaCO3+H2O2.提示:Mg+Cl2MgCl2(化合反應)Mg+2HCl===MgCl2+H2↑(置換反應)Mg(OH)2+2HCl===MgCl2+2H2O(復分解反應)MgCO3+2HCl===MgCl2+CO2↑+H2O(復分解反應)MgO+2HCl===MgCl2+H2O(復分解反應)3.提示:Na2O的來源少、成本高,當前工業上主要采用電解飽和食鹽水,過去曾采用Na2CO3與Ca(OH)2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題點多維訓練]1.選C C和CuO反應生成Cu和CO2,屬于置換反應;CO2和H2O反應生成H2CO3,屬于化合反應;H2CO3和Ca(OH)2反應生成CaCO3和H2O,屬于復分解反應;CaCO3在高溫條件下生成CaO和CO2,屬于分解反應。2.選D 由于CO2、CaCO3之間能相互轉化,CO2與Ca(OH)2能反應,X可以為CO2,它不屬于有機化合物,A錯誤。Ca(OH)2能與CO2反應生成CaCO3,CO2不屬于鹽,B錯誤。若Ca(OH)2溶液是飽和溶液,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溫度不變,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錯誤。由圖中物質之間的反應可知,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D正確。3.選D 葡萄糖是有機物,A項錯誤;CO2和H2O均為氧化物,B項錯誤;該循環中涉及Na2CO3、NaHCO3、CaCl2和CaCO3 4種鹽,C項錯誤;結合圖示可知循環中涉及反應Na2CO3+CaCl2===2NaCl+CaCO3↓,D項正確。4.選B 方案一中Zn+H2SO4===ZnSO4+H2↑,H2+CuOCu+H2O,反應需加熱,①對;H2還原CuO時需先通H2排出空氣,否則易爆炸,反應結束后還需通入H2至生成的Cu冷卻,否則Cu又易被氧化,②④對。5.(1)Ca(OH)2+Na2CO3===CaCO3↓+2NaOH(2)(3)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6.解析:根據C常用來滅火,可知C為二氧化碳,A為氧氣或碳單質,B為一氧化碳;D是純堿,F為硫酸銅;G是常見單質,能夠與硫酸銅反應,則G是比銅活潑的金屬,如鐵等;H能夠與碳酸鈉反應,也能與活潑金屬反應,則H可能為酸,如稀硫酸或鹽酸。因此反應①為2C+O22CO;反應②為2NaOH+CO2===Na2CO3+H2O;反應③為Na2CO3+Ca(OH)2===CaCO3↓+2NaOH;反應④為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CO2 HCl(或H2SO4等)(2)①2C+O22CO②2NaOH+CO2===Na2CO3+H2O③Na2CO3+Ca(OH)2===CaCO3↓+2NaOH④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命題熱點1.選C A、B、D三項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C項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2.選B 云是一種氣溶膠,故A正確;“曾青得鐵則為銅”過程發生了反應:Fe+CuSO4===FeSO4+Cu,該反應為置換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故B錯誤;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霧屬于膠體分散系,故C正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方”表示宇宙,“物”表示物種,表達了對于世界體系的分類概念,故D正確。3.選D “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指的是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屬于置換反應,故A正確;霧霾所形成的氣溶膠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碳酸鈣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C正確;“銅奔馬”主要由銅、鋅組成的青銅制品,屬于銅合金,故D錯誤。4.選D 丹砂即硫化汞,加熱分解而得到汞,汞與硫黃化合又生成硫化汞。(共89張PPT)第3課時 物質的轉化目錄新知探究(一)——酸、堿、鹽的性質新知探究(二)——物質的轉化命題熱點——化學與中華傳統文化課時跟蹤檢測酸、堿、鹽的性質新知探究(一)導學設計 1.以鹽酸為例,寫出鹽酸與Zn、CuO、Cu(OH)2、Ca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提示:Zn+2HCl===ZnCl2+H2↑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2.以NaOH為例,寫出堿(NaOH)與CO2、硫酸、MgCl2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提示:2NaOH+CO2===Na2C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Cl2===Mg(OH)2↓+2NaCl3.以BaCl2為例,寫出鹽(BaCl2)與Na2SO4、Ag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系統融通知能]1.酸、堿、鹽的化學通性(1)酸的化學通性(2)堿的化學通性(3)鹽的化學通性2.氧化物的化學通性(1)酸性氧化物的化學通性(2)堿性氧化物的化學通性[題點多維訓練]1.魔術“水”變紅(如圖),杯子中事先涂有酚酞溶液,然后加入“水”,則加入的“水”是( )A.H2O B.HNO3溶液C.NaOH溶液 D.NaCl溶液解析:堿(NaOH)溶液能使酚酞變紅,C正確。√2.(2024·深圳高級中學月考)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類推正確的是( )A.某些金屬與酸反應有氣體產生,則與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一定是金屬B.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C.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D.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解析: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3.X、Y、Z、W各代表一種物質,若它們之間能發生反應X+Y,Z+W,則X和Y發生的不可能是( )A.酸與堿的反應B.堿性氧化物和酸的反應C.鹽和鹽的反應D.酸性氧化物和水的反應解析: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堿性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鹽和鹽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新鹽,均符合反應特征;酸性氧化物和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酸,不符合反應特征。4.已知:物質X與Ca(OH)2在水溶液中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X肯定不可能是酸B.X和Y都是鹽C.X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化合物D.Y可以是CaCl2或Ca(NO3)2解析:Cu與Ca(OH)2不能反應,C錯誤。√5.某同學要在如圖所示五連環中填入物質,使相連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你認為“五連環”中有空缺的一環應填入的物質是( )A.稀硫酸 B.氧氣C.二氧化碳 D.氯化鈉溶液√物質的轉化新知探究(二)導學設計 1.完成下列物質的轉化,寫出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a+O2===2CaOCaO+H2O===Ca(OH)2Ca(OH)2+H2SO4===CaSO4+2H2O或Ca(OH)2+SO3===CaSO4+H2O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H2O===H2CO3H2CO3+Ca(OH)2===CaCO3↓+2H2O或H2CO3+CaO===CaCO3+H2O2.寫出制取MgCl2的可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Mg+2HCl===MgCl2+H2↑(置換反應)Mg(OH)2+2HCl===MgCl2+2H2O(復分解反應)MgCO3+2HCl===MgCl2+CO2↑+H2O(復分解反應)MgO+2HCl===MgCl2+H2O(復分解反應)3.工業生產中物質制備需考慮反應進行的可能性、原料的來源、成本高低和設備要求等因素,以選取適當的方法。工業制NaOH一般不用Na2O與H2O反應的原因有哪些?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提示:Na2O的來源少、成本高,當前工業上主要采用電解飽和食鹽水,過去曾采用Na2CO3與Ca(OH)2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系統融通知能]1.兩種直線型轉化關系2.常見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3.四種無機基本反應類型的模型反應分解反應 A―→B+C+…化合反應 A+B+…―→C置換反應 A+BC―→AC+B復分解反應 AB+CD―→AD+CB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D.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解析:C和CuO反應生成Cu和CO2,屬于置換反應;CO2和H2O反應生成H2CO3,屬于化合反應;H2CO3和Ca(OH)2反應生成CaCO3和H2O,屬于復分解反應;CaCO3在高溫條件下生成CaO和CO2,屬于分解反應。2.(2024·濟寧一中階段練習)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X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大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解析:由于CO2、CaCO3之間能相互轉化,CO2與Ca(OH)2能反應,X可以為CO2,它不屬于有機化合物,A錯誤。Ca(OH)2能與CO2反應生成CaCO3,CO2不屬于鹽,B錯誤。若Ca(OH)2溶液是飽和溶液,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溫度不變,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錯誤。由圖中物質之間的反應可知,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D正確。3.(2024·南昌高一期末)已知在太陽光作用下,植物體內的葉綠素能將水、CO2轉化為葡萄糖。如圖為海水吸收CO2并進行碳循環的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碳循環是無機物之間的循環B.該碳循環中涉及1種氧化物C.該碳循環中涉及3種鹽D.該碳循環中涉及反應Na2CO3+CaCl2===2NaCl+CaCO3↓√解析:葡萄糖是有機物,A項錯誤;CO2和H2O均為氧化物,B項錯誤;該循環中涉及Na2CO3、NaHCO3、CaCl2和CaCO3 4種鹽,C項錯誤;結合圖示可知循環中涉及反應Na2CO3+CaCl2===2NaCl+CaCO3↓,D項正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5.某學生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實驗方案,其流程如圖所示:(1)寫出第③步轉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Na2CO3===CaCO3↓+2NaOH(2)以石灰石為原料,請設計制備CaCO3的另一方案,并寫出流程圖。(3)上述轉化中涉及哪些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6.(2024·寧波鎮海中學階段練習)如圖表示的是物質A~H相互間的關系(“→”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A、G都是常見單質,氣體C常用于滅火,D是純堿,E是熟石灰,F是一種藍色溶液,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H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CO2HCl(或H2SO4等)(2)寫出標號①②③④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Fe+CuSO4===Cu+FeSO4(答案合理即可)化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命題熱點無情境不命題,情境更有利于考學生的閱讀理解力。高考常取材于一些文獻、典籍,在考所學知識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樹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化學與中華文明燒制陶器 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高溫燒制時金屬及其化合物發生不同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不同顏色的物質冶煉青銅 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放入煉爐,點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棄去煉渣得初銅。初銅經提煉得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續表釀酒 先用米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稱為糖化;再用酵母菌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發酵后的混合料經過蒸餾,得到白酒和酒糟續表2.化學與傳統文化涉及 “物質” 的判斷 根據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的性質,判斷是哪種物質。例如,“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入腦,非有病不可嗅。”“鼻沖水”指的是氨水涉及 “變化” 的判斷 從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例如,“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解;“熬膽礬(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續表[題點多維訓練]1.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語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刻舟求劍 B.滴水成冰C.鉆木取火 D.掩耳盜鈴解析:A、B、D三項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C項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2.(2024·開封高一期中)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對下列古文或詩詞的解讀錯誤的是( )A.“白云深處有人家”其中“白云”是一種氣溶膠B.“曾青得鐵則為銅”過程發生了復分解反應C.“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涉及丁達爾效應D.“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表達了對于世界體系的分類概念√解析:云是一種氣溶膠,故A正確;“曾青得鐵則為銅”過程發生了反應:Fe+CuSO4===FeSO4+Cu,該反應為置換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故B錯誤;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霧屬于膠體分散系,故C正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方”表示宇宙,“物”表示物種,表達了對于世界體系的分類概念,故D正確。√3.(2024·普寧高一開學考試)化學與生活、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置換反應B.“霾塵積聚難見路人”,霧霾所形成的氣溶膠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石灰石煅燒成石灰發生分解反應D.“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中的“銅奔馬”主要是純銅制品解析:“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指的是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屬于置換反應,故A正確;霧霾所形成的氣溶膠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碳酸鈣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C正確;“銅奔馬”主要由銅、鋅組成的青銅制品,屬于銅合金,故D錯誤。4.我國古代科技十分發達,表中對古文獻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古文獻 解釋A 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可以用鐵來冶煉銅B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燒酒)的制造過程中采用了蒸餾的方法來分離和提純C 初,人不知蓋泥法,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離提純采用了黃泥來吸附紅糖中的色素D 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成丹砂 加熱時HgS熔融成液態,冷卻時重新結晶為HgS晶體續表解析:丹砂即硫化汞,加熱分解而得到汞,汞與硫黃化合又生成硫化汞。√課時跟蹤檢測(選擇題第1~11小題,每小題3分,第15小題5分,本檢測滿分80分)141234567891011131512√1.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H2SO4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B.能與燒堿反應生成水C.能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氣體D.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16141234567891011131512解析: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的可以是鹽,如Na2SO4,D符合題意。16124567891011121314153√2.化學變化多姿多彩,美麗如花。圖中甲、乙、丙、X分別是Fe2O3、C、CO、鹽酸中的一種,甲、乙、丙均能與X發生化學反應,則X是( )A.C B.Fe2O3C.CO D.鹽酸1612456789101112131415316124567891011121314153√3.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所反映的物質變化主要與化學變化相關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A、C、D三項沒有新物質生成,B項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16124567891011121314153√4.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CaO→Ca(OH)2→CaSO4B.Fe→Fe2O3→FeCl3C.C→CO→CaCO3D.Cu→CuO→CuSO4解析:CO不能一步反應生成CaCO3。16124567891011121314153√5.(2024·衡水月考)甲、乙、丙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各組物質按照甲、乙、丙的順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KOH與CO2反應可生成K2CO3,K2CO3和HNO3反應生成KNO3,但KNO3不能一步反應生成K2CO3。16124567891011121314153√6.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B.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水C.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堿均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堿均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Ba(OH)2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其他堿不一定能與Na2SO4反應;堿均可以與酸性氧化物CO2反應生成鹽和水。16124567891012111314153√7.與化學相關的知識常見于我國傳統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以芒硝(Na2SO4·10H2O)于風日中消盡水氣”得到的是Na2SO4B.某古劍“以劑鋼為刃,鐵為莖干……”,“劑鋼”指的是鐵的合金C.《夢溪筆談》載:“高奴縣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述“脂水”屬于石油D.《肘后備急方》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屬蒸餾16124567891012111314153解析:蒸餾需要加熱,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中沒有加熱的操作,故不屬于蒸餾。16124567891011121314153√8.三種物質間只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如箭頭所指方向的轉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組合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根據題圖可知均可實現一步轉化反應。16124567891011121314153√9.KOH是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于漂洗的洗滌劑。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161245678910111213141531612456789101112131415310.如圖是物質的分類及部分轉化關系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轉化b一定是化學變化B.轉化a一定是化學變化C.轉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D.轉化c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結合圖示可做如下梳理:轉化a是混合物轉化為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學變化,B項錯誤;轉化b是由化合物轉化成單質的反應,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A、C項正確;轉化c是從混合物中分離出單質,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D項正確。16124567891011121314153√11.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A.甲為NaOH,乙為NaCl,丙為NaNO3B.甲為CuO,乙為CuCl2,丙為Cu(OH)2C.甲為Na2CO3,乙為CO2,丙為CaCO3D.甲為H2SO4,乙為BaSO4,丙為Na2SO4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NaOH屬于堿,NaCl和NaNO3屬于鹽,NaOH與對應的酸發生反應可使堿轉化為鹽,要使鹽轉化為另一種鹽,需滿足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即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生成水,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NaNO3,可以實現NaCl到NaNO3的轉化,但是NaNO3不能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氯化鈉,故A錯誤;CuCl2可通過與堿反應轉化為Cu(OH)2,而CuO不能一步轉化成Cu(OH)2,故B錯誤;16124567891011121314153Na2CO3與稀鹽酸反應可生成CO2,Na2CO3或CO2與氫氧化鈣反應可生成CaCO3,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CO2,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圖示的轉化,故C正確;Na2SO4可與BaCl2反應生成BaSO4,但BaSO4不能一步轉化為Na2SO4,故D錯誤。1612124567891011131415312.(6分)從Cu、BaCl2、KClO3、AgNO3、Na2O、H2O等物質中選出適當的物質,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1)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復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O+H2O===2NaOHCu+2AgNO3===2Ag+Cu(NO3)2BaCl2+2AgNO3===2AgCl↓+Ba(NO3)21612456789101112131415313.(12分)(2024·梅州一中階段練習)在生產、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下面是幾個實例,請寫出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完成填空。(1)將生石灰與水反應,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胃舒平中含有氫氧化鋁,可用來治療胃酸(主要成分為鹽酸)過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O===Ca(OH)2Al(OH)3+3HCl===AlCl3+3H2O16124567891011121314153(3)我國古代曾采用“濕法煉銅”,并將其反應原理表述為“曾青(天然硫酸銅)得鐵則化為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銨(NH4HCO3)是一種常用化肥,在較高溫度下,它會發生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故應保存于陰涼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uSO4===Cu+FeSO416131245678910111214153(5)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使東部地區家庭逐步用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代替煤氣作為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屬于分解反應的是____,屬于置換反應的是____,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_____。(填序號)(1)(4)(3)(2)1610124567891112131415314.(10分)A、B、C、D、E五種物質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種物質里含有相同的一種金屬元素,并且A、B、C、D都可與物質M反應生成E,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都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轉化。實驗室通常用堿B的澄清溶液檢驗CO2。回答下列問題:16124567891011121314153(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2)M屬于______(填“酸”“堿”“鹽”“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3)寫出正鹽C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Ca(OH)2CaCO3CaCl2或Ca(NO3)2酸CaCO3+CO2+H2O===Ca(HCO3)216124567891011121314153(4)寫出堿B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實驗室通常用堿B的澄清溶液檢驗CO2,即B為氫氧化鈣,則A為氧化鈣;D為酸式鹽,說明D為碳酸氫鈣,C為碳酸鈣;氧化鈣、碳酸鈣、碳酸氫鈣都可以和鹽酸或硝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鈣或硝酸鈣等,故E為氯化鈣或硝酸鈣等。Ca(OH)2+2CO2===Ca(HCO3)216124567891011121314153高階思維訓練(選做題)15.(2024·鄭州高一期末)構建知識網絡,理清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是化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中連線兩端的物質可以相互反應。下列選項中,符合該圖要求的是( )16124567891011121314153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D.①MgCO3 ②SO2 ③Na2CO3√16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①NaHCO3、②CO2都能發生相應反應,③BaCl2和Ca(OH)2、BaCl2和CuCl2若能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但兩組互相交換成分都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所以都不能反應,A不符合題意;①Na2CO3、③K2CO3都能發生相應反應,②Fe不能和Ca(OH)2反應,B不符合題意;①Fe2O3只能和HCl反應,不能和Ca(OH)2反應,②CO不能和Ca(OH)2反應,③Ba(NO3)2和Ca(OH)2、CuCl2都不能反應,C不符合題意;①MgCO3、②SO2、③Na2CO3都能發生相應反應,D符合題意。1612456789101112131415316.(14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這些不同類別的物質之間反應時可以生成鹽,某同學構建了如圖所示的知識網絡圖。(1)請任寫一種符合圖中組合⑥關系的化學方程式(要求組合⑥不能與圖中已有組合重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uSO4===FeSO4+Cu(答案合理即可)1612456789101112131415316(2)用面粉制作饅頭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設其化學式為HR,R表示有機酸根成分。若在蒸饅頭前加入小蘇打,則蒸好的饅頭有很多小孔,吃起來松軟可口且無酸味。請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所對應的是圖中的哪種組合?_______。(從①~⑩中選序號填入)HR+NaHCO3===CO2↑+H2O+NaR①12456789101112131415316(3)Fe3O4可看作由Fe2O3和FeO組成。請寫出Fe3O4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3O4+8HCl===2FeCl3+FeCl2+4H2O(或FeO·Fe2O3+8HCl===FeCl2+2FeCl3+4H2O)課時跟蹤檢測(三) 物質的轉化1.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H2SO4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B.能與燒堿反應生成水C.能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氣體D.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2.化學變化多姿多彩,美麗如花。圖中甲、乙、丙、X分別是Fe2O3、C、CO、鹽酸中的一種,甲、乙、丙均能與X發生化學反應,則X是( )A.C B.Fe2O3C.CO D.鹽酸3.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所反映的物質變化主要與化學變化相關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4.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CaO→Ca(OH)2→CaSO4B.Fe→Fe2O3→FeCl3C.C→CO→CaCO3D.Cu→CuO→CuSO45.(2024·衡水月考)甲、乙、丙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各組物質按照甲、乙、丙的順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6.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B.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水C.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7.與化學相關的知識常見于我國傳統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以芒硝(Na2SO4·10H2O)于風日中消盡水氣”得到的是Na2SO4B.某古劍“以劑鋼為刃,鐵為莖干……”,“劑鋼”指的是鐵的合金C.《夢溪筆談》載:“高奴縣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述“脂水”屬于石油D.《肘后備急方》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屬蒸餾8.三種物質間只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如箭頭所指方向的轉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組合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9.KOH是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于漂洗的洗滌劑。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貝殼(CaCO3)生石灰(CaO)水KOH上述流程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10.如圖是物質的分類及部分轉化關系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轉化b一定是化學變化B.轉化a一定是化學變化C.轉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D.轉化c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11.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A.甲為NaOH,乙為NaCl,丙為NaNO3B.甲為CuO,乙為CuCl2,丙為Cu(OH)2C.甲為Na2CO3,乙為CO2,丙為CaCO3D.甲為H2SO4,乙為BaSO4,丙為Na2SO412.(6分)從Cu、BaCl2、KClO3、AgNO3、Na2O、H2O等物質中選出適當的物質,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1)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復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2分)(2024·梅州一中階段練習)在生產、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下面是幾個實例,請寫出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完成填空。(1)將生石灰與水反應,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胃舒平中含有氫氧化鋁,可用來治療胃酸(主要成分為鹽酸)過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國古代曾采用“濕法煉銅”,并將其反應原理表述為“曾青(天然硫酸銅)得鐵則化為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銨(NH4HCO3)是一種常用化肥,在較高溫度下,它會發生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故應保存于陰涼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使東部地區家庭逐步用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代替煤氣作為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__,屬于分解反應的是________,屬于置換反應的是_______,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14.(10分)A、B、C、D、E五種物質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種物質里含有相同的一種金屬元素,并且A、B、C、D都可與物質M反應生成E,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都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轉化。實驗室通常用堿B的澄清溶液檢驗CO2。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2)M屬于____________(填“酸”“堿”“鹽”“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3)寫出正鹽C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堿B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階思維訓練(選做題)15.(2024·鄭州高一期末)構建知識網絡,理清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是化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中連線兩端的物質可以相互反應。下列選項中,符合該圖要求的是( )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D.①MgCO3 ②SO2 ③Na2CO316.(14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這些不同類別的物質之間反應時可以生成鹽,某同學構建了如圖所示的知識網絡圖。(1)請任寫一種符合圖中組合⑥關系的化學方程式(要求組合⑥不能與圖中已有組合重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面粉制作饅頭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設其化學式為HR,R表示有機酸根成分。若在蒸饅頭前加入小蘇打,則蒸好的饅頭有很多小孔,吃起來松軟可口且無酸味。請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所對應的是圖中的哪種組合?________。(從①~⑩中選序號填入)(3)Fe3O4可看作由Fe2O3和FeO組成。請寫出Fe3O4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跟蹤檢測(三)1.選D 能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的可以是鹽,如Na2SO4,D符合題意。2.選B Fe2O3與C、CO、鹽酸均能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分別為3C+2Fe2O3高溫,4Fe+3CO2↑、3CO+Fe2O3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故X為Fe2O3。3.選B A、C、D三項沒有新物質生成,B項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4.選C CO不能一步反應生成CaCO3。5.選C KOH與CO2反應可生成K2CO3,K2CO3和HNO3反應生成KNO3,但KNO3不能一步反應生成K2CO3。6.選C 堿均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堿均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Ba(OH)2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其他堿不一定能與Na2SO4反應;堿均可以與酸性氧化物CO2反應生成鹽和水。7.選D 蒸餾需要加熱,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中沒有加熱的操作,故不屬于蒸餾。8.選D 根據題圖可知均可實現一步轉化反應。9.選C 該過程中發生的反應依次是CaCO3CaO+CO2↑(分解反應);CaO+H2O===Ca(OH)2(化合反應);Ca(OH)2+K2CO3===CaCO3↓+2KOH(復分解反應)。10.選B 結合圖示可做如下梳理:轉化a是混合物轉化為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學變化,B項錯誤;轉化b是由化合物轉化成單質的反應,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A、C項正確;轉化c是從混合物中分離出單質,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D項正確。11.選C NaOH屬于堿,NaCl和NaNO3屬于鹽,NaOH與對應的酸發生反應可使堿轉化為鹽,要使鹽轉化為另一種鹽,需滿足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即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生成水,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NaNO3,可以實現NaCl到NaNO3的轉化,但是NaNO3不能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氯化鈉,故A錯誤;CuCl2可通過與堿反應轉化為Cu(OH)2,而CuO不能一步轉化成Cu(OH)2,故B錯誤;Na2CO3與稀鹽酸反應可生成CO2,Na2CO3或CO2與氫氧化鈣反應可生成CaCO3,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CO2,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圖示的轉化,故C正確;Na2SO4可與BaCl2反應生成BaSO4,但BaSO4不能一步轉化為Na2SO4,故D錯誤。12.(1)2KClO32KCl+3O2↑(2)Na2O+H2O===2NaOH(3)Cu+2AgNO3===2Ag+Cu(NO3)2(4)BaCl2+2AgNO3===2AgCl↓+Ba(NO3)213.(1)CaO+H2O===Ca(OH)2(2)Al(OH)3+3HCl===AlCl3+3H2O(3)Fe+CuSO4===Cu+FeSO4(4)NH4HCO3NH3↑+CO2↑+H2O(5)CH4+2O2CO2+2H2O (1) (4) (3) (2)14.解析:實驗室通常用堿B的澄清溶液檢驗CO2,即B為氫氧化鈣,則A為氧化鈣;D為酸式鹽,說明D為碳酸氫鈣,C為碳酸鈣;氧化鈣、碳酸鈣、碳酸氫鈣都可以和鹽酸或硝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鈣或硝酸鈣等,故E為氯化鈣或硝酸鈣等。答案:(1)CaO Ca(OH)2 CaCO3 CaCl2或Ca(NO3)2 (2)酸(3)CaCO3+CO2+H2O,Ca(HCO3)2(4)Ca(OH)2+2CO2,Ca(HCO3)215.選D ①NaHCO3、②CO2都能發生相應反應,③BaCl2和Ca(OH)2、BaCl2和CuCl2若能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但兩組互相交換成分都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所以都不能反應,A不符合題意;①Na2CO3、③K2CO3都能發生相應反應,②Fe不能和Ca(OH)2反應,B不符合題意;①Fe2O3只能和HCl反應,不能和Ca(OH)2反應,②CO不能和Ca(OH)2反應,③Ba(NO3)2和Ca(OH)2、CuCl2都不能反應,C不符合題意;①MgCO3、②SO2、③Na2CO3都能發生相應反應,D符合題意。16.(1)Fe+CuSO4===FeSO4+Cu(答案合理即可)(2)HR+NaHCO3===CO2↑+H2O+NaR ①(3)Fe3O4+8HCl===2FeCl3+FeCl2+4H2O(或FeO·Fe2O3+8HCl===FeCl2+2FeCl3+4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第3課時 物質的轉化.docx 第一節 第3課時 物質的轉化.pptx 課時跟蹤檢測(三) 物質的轉化.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