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山東濟南焦家遺址中,考古人員發掘出多座屬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莽。其中部分墓葬的墓擴規模較大,使用木質棺槨,有一棺一槨,也有一棺重槨:墓主人都是男性,隨葬品有玉鉞、石鉞,以及精美的陶器和鐲、環等其他玉器。這反映了()A,石器時代的結束B,生產關系的變化C,部落聯盟的瓦解D,禮樂制度的完善2.桊統一后,六國文字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從各類出土的文字資料可見,在秦朝覆滅前后,六國故地的人紛紛在各種場合恢復使用本國文字。這反映了()A,各地文化交流日益加強B,統治階層內部矛盾激化C,秦朝統治基礎薄弱D.新興士人階層崛起3.下表為與隋煬帝相關的四則材料及其解讀。其中解讀合理的是()選項材料解讀〔唐)李淵:(場帝)巡幸無度,窮兵極武,喜怒否定運河溝通南北的A不恒,親離眾叛。御河導洛,肆軸艫而達江作用(唐)羅隱:當時天子是閑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感嘆揚州因運河荒廢8柳色縱饒妝故國,水聲何忍到揚州而繁華不再(宋)張泊:場帝開吠以奉巡游,雖數埋廢,而通說明隋朝滅亡的歷史Q流不絕,終為回家之用者,其天意乎必然性(宋)范仲淹:告煬帝盤游淮向,違遠關中,唐祖強調唐政權更選的D據之,隋室遂傾地理因素4.宋朝天圣年間(1023一1032),雄州地方官難以處置民婦張氏的田產繼承問題,“當奏聽裁”,原因是張氏只有出嫁女兒和共同居住的外甥,且田產價值很高,部分當沒官。皇帝認為這些田產都是百姓“朝夕自營者,毋利其沒入”,故“悉令均給之”。這一裁決體現了()A,宗法觀念的深遠影響B,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1C,程朱理學的倫理規范D,財政改革的顯著成效5.山西《平陽府曲沃縣均田記》碑刻記錄了某一時期土地清丈的實施過程:知縣公布清丈條例:個人申報,鄉里復核,形成魚鱗圖冊:確定稅糧額度:攢造黃冊。當時土地清丈()A.造成了戶籍管理的混亂B.加劇了土地兼并的程度C.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D.加強了對地方官的考核6.“自唐專以文字取科名,有所為詞章之學者,其汨沒人才益甚。直至本潮,更求工于小楷試帖,束縛為已極矣。官到卿貳,不免于文字之考,何由得經濟之才。不思變計,中國斷無振興之機。”與上述觀點一致的是()A,“若不因時變通,何以見實學而拔真才”B,“師夷之長技以制夷”C,“變法自強,宜仿泰西設議院”D.“習兵戰不如習商戰”7.如圖為1934年1月《紅星畫報》上的一幅漫畫,其所示變化(》上次全敦大食明的班平I第一全茶大食時的軍A.為紅軍的戰略轉移進行了準備B.反映了“左”傾錯誤得到糾正C.加速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D.推動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發展8.某知名老字號綢布店長期經營穩定,年年盈余。1948年,該店陷入“虛盈實虧”的境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