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深圳高級中學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甲骨文記載商王常“振旅”(整頓軍隊)后田獵,捕獲獵物“麋四百五十一”。又有“王比祉(zh)成(yuè)伐巴方”的占卜記錄達20次。這反映商代()A.經濟生產以狩獵為主B.軍事決策程序嚴謹C.地域管轄的范圍廣闊D.農耕技術高度發達2.墨子提出“兼愛則仁矣,義矣”,主張“尚賢”取代世襲尊卑;莊子認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這反映戰國思想界()A.徹底否定宗法倫理體系B.普遍追求杜會平等的理想C.對傳統價值觀的改造創新D.形成統一的政治改革共識3.端午節習俗既有“投米祭屈原”、“龍舟競渡”的集體活動,也有“采艾懸門以攘毒氣”、“系五彩絲以避瘟疫”的居家儀式,更有“斗百草”、“歸寧(回娘家)”等民俗娛樂。這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B.崇德尚賢的思想理念C.多元融合的基本特點D.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4.兩漢到魏晉時期,皇位的“禪讓”事件反復上演,主要如下表。初始元年十二月(9年)王葬在未央宮前殿接受劉嬰禪位,改國號為“新”延康元年十月(220年)漢獻帝退位,曹丕登壇受禪稱帝,立國號為“魏”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魏帝曹奐禪讓帝位于晉王,司馬炎即皇帝位,更國號為“晉”元熙二年六月(420年)劉裕接受晉恭帝司馬德文的禪讓,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對上述“禪讓”事件有下列一些主要認識,正確的是()①這是原始民主傳統的繼承與發展②成為特權階層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③這種方式保障了政治的和平穩定④淪為以天命德運說掩蓋權利爭奪的工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匈奴王太子金日磾(J1 n midI)官至車騎將軍,與猛光共同輔佐漢昭帝,成為西漢首位進入中央決策層的少數民族官員;鮮卑首領慕容鹿(w)被西晉封為散騎常侍,并獲封遼東郡公,其子幕容觥(huang).在東晉繼續接受冊封。材料表明中原王朝()A.對邊疆實行一體化管理B,國家治理具有一定的開放性C.主導并加速了民族交融D。民族政策呈因俗而治的特點6,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建立的過程中,往往不會一步到位,建立以皇帝為首的朝廷,而是多選擇暫時先以“天王”之稱號令百官。如后趙的石勒、石虎稱“大趙天王”,前秦苻堅稱“大秦天王”,北燕、后涼、夏、后案、后燕也都有此稱謂。這一現象反應了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A,通過稱號的過渡性,漸進構建政治合法性與文化調和B.效仿周代諸侯分封制,強化地方權力分散的統治模式C,因軍事擴張需求,刻意淡化文治以維持部落尚武傳統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