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授課課件(共2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授課課件(共25張PPT)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情景導入
這兩張圖畫反映了抗戰勝利后人們什么樣的心情和愿望? 高興、喜悅、幸福、期望和平等。
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日戰爭終于取得了勝利了,人們以為期盼已久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就要到來了。但是,和平如期而至了嗎?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國共兩黨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小結(時空坐標)
國民黨
共產黨
準備內戰
發動內戰
危機四伏
統治結束
1945.8
爭取和平
重慶談判
政協會議
粉碎進攻
全面進攻
重點進攻
戰略反攻
劉鄧大軍
挺進大別山
戰略決戰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渡江戰役
遼沈戰役
北平
談判
1946.1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人民的愿望
人民的戰爭
人民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成立聯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
共產黨要把抗日戰爭的勝利變為人民的勝利,變為民主革命的勝利。
國民黨要把抗日戰爭的勝利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勝利。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
抗戰勝利后,中國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形勢示意圖
兩種命運:中國將往何處去?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毛澤東先生勛鑒:
未養電誦悉……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蔣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三份電報接踵而至;從行文看,言辭客氣,態度誠懇;蔣介石是真為國焦慮,還是暗藏玄機?
毛澤東先生勛鑒:
來電誦悉,期待正殷……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
蔣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蔣真實意圖,實質仍是“內戰”與“獨裁”的方針。
由此體現出蔣介石的陰險與狡詐。
同學們如何看待
三份電報?
想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 ——蔣介石智囊陶希圣
斗智斗勇的和談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剿匪手冊》屬于____手史料,
可以用來說明______________。
一手史料
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真內戰
蔣介石給閻錫山電
【新華社太行五日電】十月八日下午六時,有國民黨運輸機一架,因迷失方向,落于焦作附近,我在機上查獲《剿匪手冊》兩冊,及軍委會給閻錫山的三二五一號代電一封,封上寫有“閻司令長官密啟”,并刊有軍委會關防,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二組登記及杜錫釣手章,代電原文稱,“吉縣第二戰區閻長官勛鑒:茲附發剿匪手冊兩冊,請查收。中正申篠(即九月十七日)。”(原載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1946年1月,中共參加重慶政協會議
“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愿中國打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所以,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
——1945年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
博弈,去與不去的智慧與膽量
不去: 中共就要背不愿和平,發動內戰的黑鍋。
去: ①中共領導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②爭取和平民主,爭取民心,揭露美蔣陰謀。
假如你是中共領導人,你是“去”,還是“不去”?
柳亞子盛贊“毛公乃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為了最大程度爭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乘轉機抵達重慶,展開談判。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煮豆燃箕相煎急
1946.6
全面
內戰
爆發
1946.1
政協
會議
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1945.8
重慶
談判
1945.10
國共代表經過43天談判,雙方于1945年10月10日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規定了和平建國、堅決避免內戰、召開政協會議等內容。
一份協定,和平的近在眼前
和平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斗智斗勇的和談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正在斡旋國共沖突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國民黨政府攻占張家口的報紙后稱
“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去。”
1、國民黨全面進攻
①標志:
②形勢:
1946年6月,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全面內戰爆發
國軍在數量、裝備、資源和外援上遠超中共
③中共:
確立了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的方針
④結果:
粉碎了國軍的全面進攻
共產黨方面 國民黨方面
兵力 127萬人 430萬人
地區面積 228.58萬平方公里 731.17萬平方公里
城市 446座(中小城市) 1545座(大中城市)
人口 13606.7萬人 33893.3萬人
2、國民黨重點進攻
①標志:
②中共:
1947年3月,國軍發動對陜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③結果:
A.彭德懷領西北野戰軍獲青化砭、沙家店勝利
B.陳毅、粟裕領華東野戰軍取得孟良崮勝利
毛澤東、周恩來等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澤東
二、全面內戰的爆發
①共產黨、國民黨、美國
②共產黨:東北大部、華北大部、華東部分
國民黨:余下
美國:秦皇島、北京、天津、青島、上海
③中共中央:延安
國民黨中央:重慶(陪都)、南京(還huan都)
④國民黨占優勢:面積、人口、兵力、外援
1.地圖中可以看到哪些政治軍事勢力?各自占據(進駐)了哪些區域?找到中共中央及國民黨中央所在地?誰占據優勢?
2.你認為誰該為內戰的爆發負責,閱讀地圖,從中找到支撐你觀點的證據?(結合教材p147-148了解重慶談判與政協會議)
①國民黨:侵占解放區、從大后方調兵、進攻中原解放區
②美國:幫助國民黨控制重要港口及城市、運送軍隊
③中共:參加重慶談判及政協會議、遵守協定撤出部分解放區
1946年1月,中共參加重慶政協會議
閱讀地圖及教材,你認為能否印證易勞逸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即使在1956年出版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中,他(蔣介石)也仍然把在大陸的失敗說成主要是道德的和心理的因素。他從來沒有考慮過用政治組織可以喚起民眾的意志,使他們和政府協調一致;可以促動社會和經濟的改革,為民眾帶來福利。而所有這一切,都有可能使他在同共產黨的斗爭中,得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易勞逸《毀滅的種子》
老實說,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象我們今天這這樣頹唐腐敗;也沒有象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
——1948年1月,蔣介石
能。國統區經濟崩潰,通貨膨脹,民不聊生,政治上堅持內戰和獨裁,違背人民意愿,階級矛盾激化,失去民眾支持。
1947,二二八起義
1946年12月,北平學生舉行抗議美軍暴行示威游行,全國各大城市聲援
1947年,五二0血案
1947年,上海學生掀起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1946年7月,
李聞慘案
1945年11月,成立陪都各界反內戰聯合會
你看到了什么
國民黨的統治
(1)經濟困局
①濫發紙幣、惡性通貨膨脹
②民族工業陷入絕境:
材料:凡是蔣介石國民政府所到達的地方,情況毫無例外,都由四行二局壟斷了金融的一切方面。而四行二局本就是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壟斷金融的中心機構……
——張萌《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膨脹史”》
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國民黨的統治
(2)政治敗局
①第二條戰線:
1946年,國統區人民掀起愛國民主運動,與解放區戰爭相互配合、共同反蔣。
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國民黨的統治
(2)政治敗局
①第二條戰線:
1946年,國統區人民掀起愛國民主運動,與解放區戰爭相互配合、共同反蔣。
②國民大會
a.時間:1946.11-1946.12月
e.本質:國民黨獨裁統治和內戰
c.會議組成:國民黨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國民黨的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和若干“社會賢達”
b.地點:南京。
d.結果: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原因:
①由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不適應新的形勢;
②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解放農村生產力;
③為調動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支援解放戰爭。
2.內容:
①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②土地改革總路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意義:
①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②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廢除封建半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約及債約,一律繳銷。”
——《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共中央1947年10月10日)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二)解放戰爭的戰略反攻(1947.6-1948.秋)
1.背景:
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
2.標志: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行中原突圍. 其原因:
①這里國民黨兵力空虛
②戰略地位重要,威脅國民黨的統治中心武漢、南京。
3.意義:
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戰略進攻的序幕。
毛澤東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問題思考:戰略反攻為什么選在中原地區?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三)戰略決戰(1948年9月---1949年1月)
1.概況: 自主學習
戰役名稱 參戰部隊 殲敵人數 結果
遼沈戰役 1948.9-11 東北 野戰軍 歷時52天殲敵47萬 東北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取得優勢
淮海戰役 48.11-49.1 中原、華北野戰軍 歷時66天殲敵55萬 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解放
平津戰役 48.11-49.1 東北、華北野戰軍 歷時64天殲滅和改編52萬 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2.意義:
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四)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
1.召開:
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
2.內容:
①基本方針: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
②基本政策:革命勝利后黨的基本政策;
③工作重心: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④黨的建設:毛澤東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
3.意義:
為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徹底勝利以及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的準備。
知識拓展: 西柏坡精神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
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五)北平和談(1949年4月)
材料一 把共產黨阻止在長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說:劃江而治,搞一個國共兩黨“南北朝”…美國人的一廂情愿,構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動的精神支柱。
——《解放戰爭全記錄》
材料二 但是今日時局為和為戰,人民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對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達成。須知這個問題的決定在于共黨,國家能否轉危為安,人民能否轉禍為福,乃在于共黨一轉念之間。……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
——蔣介石《新年文告》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1949年元旦講話)
1949年1月14日中共《關于時局的聲明》
只要南京當局同意懲辦戰犯 、廢除偽憲法 、改編反動 軍隊 、沒收官僚資本等八項條件 ,中共可以與南京進行和平談判。
1.背景:
(1)國民黨方面:
①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軍事力量已全線崩潰。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總統愿意和談。
②蔣介石以此作為緩兵之計爭取時間練兵,希望和共產黨劃江而治
(2)共產黨方面:
為盡快結束戰爭,減輕人民的痛苦
2.和談:
以周恩來和張治中為首國共代表團。
3.結果: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六)渡江戰役(1949.4.21-4.23)
1.過程: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分三路發起渡江戰役,迅速突破長江防線。
2.結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反動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七)勝利的意義:
1.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2.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天意”還是“民意”?
解放戰爭后期,蔣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觀抽簽,抽到的是“下下簽”,他嘆息敗局已定。不久,毛澤東也恰巧來到白云觀,為助興也抽了一簽,抽到的是“上上簽”,道士大為贊嘆。此事后來蔣介石知道了,說:“天意。”毛澤東卻說:“民意。”
合作探究: 從國共兩黨不同角度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原因。
(1)共產黨方面:
能夠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具體表現:
①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為解放戰爭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軍事方針,團結民主黨派進行土地改革,在戰爭的不同階段提出了一系列軍事方針等,有力地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②解放軍廣大官兵的英勇作戰;
③各解放區人民人力、物力給予前線以空前規模的支援;
④國統區的掀起了廣泛的人民民主運動,形成了反蔣斗爭的第二條戰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國民黨方面:
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民眾的支持。
本課小結
課后探究
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在現時,為著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在將來,為著團結全國人民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政策,只要我們一致努力,我們的任務是必能完成的。
——毛澤東致七大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
中共七大會場
思考: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順應民心建立新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泰安市| 达州市| 固原市| 茂名市| 贵溪市| 高密市| 理塘县| 蓝山县| 六安市| 翼城县| 德保县| 固镇县| 屯门区| 泾川县| 漠河县| 清丰县| 洛扎县| 抚松县| 图们市| 大荔县| 黄龙县| 佛教| 新干县| 慈溪市| 正蓝旗| 怀来县| 策勒县| 绥芬河市| 南华县| 宁都县| 襄汾县| 大化| 连平县| 汶上县| 余庆县| 平安县| 洛浦县| 西吉县| 台北市|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