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三原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綜合素質調研測試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總計45分)1.C2.D3.B4.A5.C6.D7.A8.C9.B10.C11.D12.A13.C14.B15.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總計55分)16.(17分)(1)唐本草:(2分)詩仙:(2分)司馬光:(2分)京戲(京劇)。(2分)(2)特點:整體發展放緩:部分成就突出;總結性著作較多;引入西方科技成果;逐漸落后于西方。(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變化: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為標準,不得隨意發揮:答卷文體形式必須采用“八股文”(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以及文意,都有嚴格規定,一篇文章須分為八個部分,其中后面的四個部分各有兩股對仗文字)。(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3)做法:不斷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自覺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雨陶:好好學習,利用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機會,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大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等。(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17.(18分)(1)表現:商業活動突破空間限制(坊市制度崩遺):商業活動突破時間限制;草市進一步發展:集市貿易發展;出現定期集市(形成地區、全國、國際性的定期商品交易會):開始使用紙幣。(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4分)歷史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3分)(2)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推動了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了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動了中外貿易發展: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政策:閉關政策(2分)(3)原因:高產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大量開墾荒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大力推行墾荒政策);政府賦稅政策的調整(“永不加賦”和“攤丁人畝”的實行)。(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影響:人口大量流向邊疆地區,開荒墾田,發展生產,極大促進了邊疆的社會繁榮:導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自然環境破壞和生態惡化;帶來了較大的社會壓力。(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18.(20分)(1)表現:視各民族為一家,重視民族平等:很少使用武力,主要采取安撫和和親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設“羈驟”府州,給予少數民族地區一定的自治權。(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歷史貢獻: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3分)(2)特點:開設在邊境地區;北宋主要出售農產品:遼主要出售的是牲畜和手工業品:交易時受到官府的嚴密監督;榷場場址多次遷移:貿易額客觀。(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盟約:“澶淵之盟”。(2分)(3)舉措:清軍留守臺灣:清廷在臺灣設立府、縣機構:輕賦薄稅。(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4分)地區:西藏地區。(2分)(4)認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治者重視對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的管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完整;中國古代的邊疆管理和民族政策結合地區歷史文化傳統,因地制宜,不新創新國家治理方式:中國古代的邊疆管理和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團結,適應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的需要:維護國家主權也是邊疆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等。(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點即可得3分)三原縣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A-答案-1(共1頁)0試卷類型:A三原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未綜合素質調研測試08088七年級歷史試題088注意事項:8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6頁,總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3.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班級和考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名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總計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揚州)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材料贊頌的我國古代偉大工程是A.明長城B.紫禁城C.隋大運河D.敦煌莫高窟級2.以下列舉了武則天統治時期的一些舉措。據此可知,她在“建言十二事”中,把“勸農桑,薄賦徭”列為第一條,并詔令全國施行;把“田疇(田地)屋辟,家有余糧”作為升獎地方官員的主要標準之一;當政期間,興修許多水利工程,最大的工程流經許多地區,可灌溉農田9萬多畝。號A.提高官員選拔標準B.強化地方監察C.注重文教廣納才俊D.重視農業生產3.安史之亂后,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富。”由此可知,安史之亂致使唐朝A.直接滅亡B.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場C.出現內重外輕的局面D.社會遭受了空前的浩劫4.依靠可信史料是了解和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下列史料中,研究“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可信度最高的是001.20A.唐墓壁畫客使圖B.玄奘西行求法C.《馬可·波羅行紀》D.小說《西游記》裝(郵票)oo(譯本)三原縣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A-1-(共6頁)掃描全能王創建型:A5.下列改革中,通過實行“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募役法”等措施,來增加政府收人,意圖實現富國強兵的是tA.商鞅變法B.范仲淹改革C.王安石變法D.張居正改革6.元朝規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來自中央的詔旨,行省官員不能更改賦稅征收制度,不得調動軍隊。這體現出行省制度A.極大地增強了地方的獨立性B.對后世影響力非常大試時C.根除了地方割據的軍事基礎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7.下圖數據直接反映出兩宋時期生名、200■兩宋市舶司收入(萬緡)150注:市舶司設在廣州、100泉州、明州等地50977年1053年1076年1140年1159年19A.海外貿易發達B.文化交流頻繁C.經濟重心南移D.造船技術先進是8.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傳統的科學技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以下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孫思邈編著《千金方》B郭守敬編成《授時歷》C.畢異發明活字印刷術D.王禎發明活字轉輪排字盤二9.明太祖經十余年我馬征戰,建立起統一的明王朝后,推行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下列屬于他采16取的措施有①廢除丞相制度②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又③打響萬歷年間的抗日援朝戰爭④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3④D.②③④10.下列是一副歌頌戚繼光的對聯。聯中“武威貫東南”是指他度最武威貫東南,海晏河清,賴將軍手提三尺;義舉鑄春秋,蘭薰柱馥,感赤子心儀十分。A.在郾城收復失地B.打敗了荷蘭殖民者C.在閩浙粵抗擊倭寇D.與俺答汗訂立和議1.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樂,疏于朝政。皇室內部又勾心斗角,紛爭不已,大臣們結黨營私,爭權奪利。據此可知,明朝逐步走向覆亡的重要原因是》A.思想固化B.財政危機C.農民起義D.政治腐敗三原縣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A-2-(共6頁)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題 七歷.pdf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題 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三原專用.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