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2026屆高考一輪復習第四單元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3節 氮及其化合物高考考情分析本講知識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內容之一。試題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為載體,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實驗、計算等密切結合。以NH3的制備為基礎的含氮化合物的制備及性質探究是高考實驗命題的熱點之一,主要涉及NH3、氮氧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等,解答此類問題的實驗基礎是掌握教材中有關NH3的制備及性質實驗。“實踐探索”包括認知操作和行動操作兩個方面,是完成認知學習和實踐的關鍵環節。含氮化合物的制備及性質探究涉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現》中“實踐探索”涉及的研究探索、操作運用、語言表達等學科素養,體現“分析與推測”、“探究與創新”等化學學科關鍵能力。高頻考點與題型分布選擇題: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角度考查氮的固定、氮氧化物的回收利用非選擇題:結合工藝流程、實驗、化學反應原理考查氨氣、銨鹽、硝酸、亞硝酸等物質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要關注守恒法在化學計算中的應用。基礎知識梳理01基礎知識梳理一、氮及其氧化物1.氮元素的存在與氮的固定基礎知識梳理氮氣的用途: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護氣;保存農副產品;液氮可作冷凍劑。基礎知識梳理3.NO與NO2性質 NO NO2色、態、味 無色、無味氣體 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溶解性 難溶于水 易溶于水毒性 有毒,大氣污染物之一 有毒,大氣污染物之一與水反應 不反應 3NO2+H2O====2HNO3+NO與氧氣反應 2NO+O2=2NO2 不反應與水、氧氣反應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實驗室制取原理及收集方法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基礎知識梳理二、氨和銨鹽1.氨的結構和物理性質基礎知識梳理2.氨的化學性質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知識梳理三、硝酸的性質1.物理性質:硝酸是無色揮發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2.化學性質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知識梳理四、含氮化合物的轉化1.典型含氮元素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基礎知識梳理基礎知識梳理2.氮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及轉化關系基礎知識梳理五、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1.常見的環境問題及對應的污染物環境問題 污染物酸雨 SO2及NOx光化學煙霧 NOx及碳氫化合物臭氧層空洞 氟氯烴及NOx水體富營養化 含氮、磷的化合物廢舊電池污染 廢舊電池中的汞、鎘、鉛等重金屬離子溫室效應 主要是CO2,但CO2不是大氣污染物白色污染 塑料等有機物基礎知識梳理2.綠色化學的核心和特征(1)綠色化學的核心。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污染。又稱為“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2)綠色化學的四個特征:①采用無毒、無害、可再生的物質作原料;②在無毒、無害的條件(包括催化劑、溶劑)下進行;③產品應該是環境友好的;④具有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即反應具有高選擇性、極少副產物,甚至實現“零排放”。(3)原子經濟性:原子經濟性可用原子利用率來衡量,其定義可表示為原子利用率=期望產物的總質量/生成物的總質量×100%基礎知識梳理3.環境污染的類型及防治類型 防治措施大氣污染 ①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②對工業尾氣進行處理③立法管理水污染 ①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排布②立法管理土壤污染 ①對垃圾進行回收和分類處理,綜合利用②控制各種污水排放重難點解析02重難點解析重難點解析氮氧化物的污染污染 類型 光化學煙霧:NOx在紫外線作用下,與碳氫化合物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一種有毒的煙霧酸雨:NOx排入大氣后,與水反應生成HNO3和HNO2,隨雨、雪降到地面破壞臭氧層:NO、NO2可使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導致地面紫外線輻射量增加處理 方法 ①堿液吸收法:NO2、NO的混合氣體能被足量的燒堿溶液完全吸收的條件是n(NO2)≥n(NO),一般適用于工業尾氣中NOx的處理。2NO2+2NaOH= 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②催化轉化:在催化劑條件下,NOx可與氨反應轉化為無毒氣體(N2)和H2O或與CO反應轉化為無毒氣體(N2和CO2)。一般適用于汽車尾氣的處理重難點解析氨的實驗室制法重難點解析實驗室制取氨的其他三種簡易方法重難點解析氨氣實驗室制法的注意事項(1) 實驗室用固體銨鹽與堿共熱制NH3 時,不能使用NH4HCO3、NH4NO3 及NaOH固體,因為NH4HCO3受熱分解產生CO2,使制得的NH3不純;NH4NO3受熱時易發生爆炸;NaOH容易吸水結塊,不利于NH3的產生和逸出,且加熱條件下NaOH容易腐蝕玻璃。(2)干燥氨氣時不能選用酸性干燥劑,如濃硫酸、P2O5 等,也不能選用無水CaCl2,因為它們均能與NH3 發生反應,通常選用堿石灰。(3)吸收氨氣(或 HCl)時要注意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氣(或 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裝置為:重難點解析重難點解析噴泉實驗的拓展應用1.形成噴泉的原理形成噴泉最根本的原因是容器內外存在較大的壓強差。在這種壓強差的作用下,液體迅速流動,通過帶有尖嘴的導管噴出來,形成噴泉。2.常見噴泉的類型①容器內氣體極易溶于水(或容器內氣體易與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迅速降低引發的噴泉(容器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圖1中打開止水夾,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氨氣極易溶于水,燒瓶內壓強迅速減小,即產生噴泉。圖2中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導管內的空氣,與水接觸,即產生噴泉。重難點解析②容器內的液體由于受熱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的氣體,使容器內的壓強增大引發的噴泉(容器內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圖3的錐形瓶中盛放“碳酸氫銨與稀鹽酸”或“過氧化鈉與水”等均能形成噴泉。城市噴泉裝置的原理與圖3所示裝置相同,屬于正壓噴泉。重難點解析3.常見的能形成噴泉的氣體和吸收劑氣體 HCl NH3 CO2、Cl2、 SO2、H2S NO2 NO、O2 (體積比為4∶3) NO2、O2(體積比為4∶1)吸收劑 水、堿 溶液 水、酸 溶液 堿溶液 水、堿 溶液 水、堿 溶液 水、堿溶液重難點解析4.常見的裝置裝置Ⅰ: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使少量水進入燒瓶,導致大量的NH3溶解。燒瓶內形成負壓而產生噴泉。裝置Ⅱ:擠壓氣球,即可使少量的酚酞溶液沿導管進入燒瓶,導致大量的NH3溶解,燒瓶內形成負壓而產生紅色噴泉。重難點解析裝置Ⅲ: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捂熱燒瓶,氨氣受熱膨脹,使氨氣通過導管與水接觸,即產生噴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燒瓶,使水進入燒瓶,燒瓶內氨氣溶于水)。裝置Ⅳ:在錐形瓶中加入能產生氣體的物質,使錐形瓶內氣體的壓強明顯增大,將液體壓入燒瓶而產生噴泉。裝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溫度升高的物質,使錐形瓶內酒精因升溫而揮發,錐形瓶內氣體壓強增大而產生噴泉。裝置Ⅵ:向燒瓶中通入H2S(或SO2),然后通入SO2(或H2S),有淡黃色粉末狀物質生成,燒瓶內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噴到燒瓶內。裝置Ⅶ:向燒瓶中通入HCl,使HCl進入燒瓶中與NH3反應,導致燒瓶中壓強減小,NaOH溶液噴到燒瓶內。重難點解析技巧歸納03技巧歸納金屬與HNO3反應計算的思維流程技巧歸納硝酸與金屬反應的計算技巧重點題型突破04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重難題型突破Thanks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