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豐臺區 2024-2025 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練習歷史試卷參考答案第一部分 選擇題(50 分,每小題 2.5 分)1-5:B C A B D 6-10:C D C B A 11-15:D A C A B 16-20:B A D C B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50 分)21.(12 分)(1)①轉移權力:漢武帝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加強皇權(2 分);②分散權力: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2 分);③新型中介機構:明朝設立內閣,作為皇帝的顧問機構(2 分)。(2)①路級機構分權制衡,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②府州設通判,牽制知州,防止專權;③縣以下鄉里自治,節省行政成本;④強化監察,利于整頓吏治(每點 2 分,答出三點即可)。22.(11 分)(1)①倡導愛國精神;②開民智,改良社會;③反對侵略與腐敗;④普及教育,統一語言;⑤擴張民權(5 分)。(2)①民族危機加深,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②西學東漸,啟蒙思想傳播;③清末新政推動社會變革;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6 分)。23.(13 分)主題:萬隆精神——亞非團結的里程碑背景:二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殖民體系瓦解;美蘇冷戰加劇,亞非國家尋求獨立發展道路(3 分)。內容:通過《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提出“萬隆十項原則”,倡導和平共處、平等互利、反對干涉內政(4 分)。影響:形成“萬隆精神”,推動亞非合作;為不結盟運動奠定基礎;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發展(4 分)。總結:亞非會議是亞非國家團結協作的典范,彰顯了發展中國家追求獨立與和平的共同愿望(2 分)。24.(14 分)1871 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在勃蘭登堡門慶祝,象征德國統一和軍國主義擴張(3 分)。1945 年: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勃蘭登堡門受損,標志納粹德國覆滅和二戰歐洲戰場結束(3分)。1961 年:柏林墻筑起,勃蘭登堡門被封鎖,成為冷戰分裂的象征(3 分)。1989 年:柏林墻倒塌,門重新開放,象征德國統一和冷戰結束(3 分)。總體認識:勃蘭登堡門見證了德國從統一、戰爭、分裂到再統一的歷程,折射出歐洲乃至世界格局的變遷(2 分)。豐臺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練習高一歷史2025.07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答題卡上的學校、班級、姓名、教育D號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教有D號、姓名,在答題卡的“條形考碼粘貼區”貼好條形碼。生2.本次練習所有答題均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以正確填涂方式將各小題對應選項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除干凈后再選涂其它選項。非須選擇題必須使用標準黑色字跡簽字筆書寫,要求字體工整、字跡清楚。知3.請嚴格按照答題卡上題號在相應答題區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練習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本練習卷滿分共100分,作答時長90分鐘。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題,每題2.5分,共5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下圖為出土于距今約八、九千年前的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迄今世界已知最早的可吹奏樂器。經專家測定,笛子由鶴類的尺骨制成,已具備七聲、八聲音階,發音準確,音質較好,今天仍可吹奏旋律。據此可知中國A.古代的音樂理論體系已然完善B.遠古先民具備較高的制笛技藝C.中原地區已經制定了禮樂制度D.賈湖遺址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2.《史記》記載,秦始皇南巡到湘山祠,遇大風幾乎不能渡江,得知湘山祠祭祀的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后大怒,派三千刑徒砍光湘山樹木,將山涂紅。岳麓書院所藏素簡則記載,秦始皇登湘山時,覺得樹木秀美,下令禁止砍伐,還將湘山劃為皇家禁苑。當今歷史學者對以上記載中的沖突之處看法不一。據此判斷,下列表述最為合理的是A,岳麓秦簡作為出土文獻,其記載真實可靠B.傳世文獻只有被考古發現證實后才能使用C.同一史實可能存在不同記載,需要辨析和考證D.史料記載矛盾,說明歷史事實無法被準確認知3.唐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楊炎奏請推行兩稅法,其奏疏中稱:“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該政策實施后,《新唐書·食貨志》記載:“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由此可知,兩稅法A.根據家庭資產多寡征稅,增加政府財政收入B.摒棄舊制,以人丁數量作為唯一的征稅標準C.分為夏、秋兩季征收,消除了貧困家庭負擔D.廢除了實物稅,全部采用貨幣稅的形式征收高一歷史第1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京市豐臺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練習歷史試卷.pdf 北京市豐臺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練習歷史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