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學設計一、課標分析:通過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教材分析:本課位于統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三課。從單元主題上看,本單元主要介紹了中國境內遠古人類活動和文明的起源。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境內原始先民的足跡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00萬年前。距今一萬年前,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逐漸形成了“南粟北稻”的經濟格局。農耕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在農業起源的基礎上,原始社會不斷發展,逐漸向文明社會邁進。本課位于本單元最后一課,承接農耕文明的起源,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第一子目“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介紹了早期國家的形成過程及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第二子目“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借助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長江和黃河流域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同時,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江、西遼河流域都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主體。第三子目“遠古的傳說”則介紹了與早期國家形成相關的神話傳說,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學情分析本課是學生正式接觸初中歷史的第三課。從知識上看,學生經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對原始社會的知識有所接觸,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能力上看,學生初步接觸了學習歷史的方法,但材料分析與信息提取的能力都較為欠缺,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給予引導;從情感思維上看,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仍舊偏向于感性化,對于本節課涉及的理論知識,需要教師通過情境、舉例等幫助其理解。教學目標通過解讀遠古傳說及良渚古城遺址與陶寺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產生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理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唯物史觀;理解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在史實學習的基礎上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考古傳說在歷史學習中的意義與局限性,培養史料互證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產生的過程教學難點: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新授課【教師提問】: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是什么?【預設回答】:私有制、 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教師提問】:結合課本找出:國家產生的標志是什么?【預設回答】:城市、階級與王的出現。【教師提問】:請你梳理從國家起源到文明起源的邏輯關系。【教師過渡】:那我們可以通過哪些證據來了解和驗證中華文明的起源過程呢?【預設回答】:可以通過考古發現。【教師提問】:中國境內早期文明的代表性遺址有哪些呢?【預設回答】:良渚古城遺址與陶寺古城遺址。【教師過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通過考古發現來思考,為什么說良渚古城遺址和陶寺古城遺址已經進入了文明階段。【學生活動】:補全良渚古城的基本信息【教師講授】:結合考古發現我們可以得出,良渚已經進入了國家形態。【教師過渡】:接下來我們一起前往墓葬區去尋找更多的線索。【學生活動】:結合考古發現驗證為什么說良渚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學生活動】:補全陶寺的基本信息,結合考古發現驗證為什么說陶寺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出示材料】: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 江、西遼河流域都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教師提問】:這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怎樣的特點呢?【預設回答】:多元性。【出示材料】:【教師提問】:全國各地的考古發現在某些方面又具有共性,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預設回答】: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多元一體的文明發展格局。【教師講授】:講述炎黃戰蚩尤的故事。【教師提問】:你覺得涿鹿之戰的故事可信嗎?【預設回答】:部分可信。【教師提問】:你覺得考古及神話傳說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預設回答】:①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是當時人類活動的直接遺留,通過對考古發現的綜合研究,特別是利用多學科的方法,可以從古代遺跡遺物中提取出反映人類生產、生活的歷史信息。②遠古傳說是人們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經過人為加工和代代相傳而形成的歷史信息,其中包含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品質,體現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提問】:堯舜禹是通過什么制度成為首領?該制度的標準是什么?【預設回答】:通過禪讓制,標準是賢德。【教師補充】:陶寺可能是堯的都城。【教師提問】: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的事跡體現什么精神?【預設回答】:方法是疏導,體現了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創新等精神。課后作業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 每年清明時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平日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如果你來當黃帝陵的導游,請從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等方面,撰寫 一篇導游詞,向游客介紹黃帝的事跡。(共19張PPT)中華文明的起源第三課思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是什么?結合課本找出:國家產生的標志是什么?城市的產生階級的出現掌握權力的王出現請你梳理從國家起源到文明起源的邏輯關系國家的產生農業產生定居人口顯著增長并向區域中心集中修建高聳的城墻、寬闊的城壕及水利設施出現剩余產品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早期城市階級分化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出現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的王部落戰爭戰敗國國家的產生農業產生定居人口顯著增長并向區域中心集中修建高聳的城墻、寬闊的城壕及水利設施出現剩余產品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早期城市階級分化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出現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的王部落戰爭戰敗國的俘虜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私有制、 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良渚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形態宏觀把握時間距今5300-4300年地點浙江余杭古城構成宮殿區、內城、外城城市特點規模:規模大,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功能區:明確分工,有城市規劃等級:體現了明顯的等級社會特征①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②出現階級分化,統治者具有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良渚古城良渚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形態墓葬中有隨葬品私有制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域。貴族墓葬隨葬有數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城外普通墓地隨葬品十分稀少階級分化象征祭祀權力的玉琮、玉璧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王權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階級分化生產力發展——私有制池中寺出土的兩噸碳化稻及農具國家的產生結論一: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 已經出現早期國家解讀文物考古發現推論(社會特征)農業20萬千克碳化稻谷高等級建筑內城中部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墓葬普通墓葬、貴族墓葬,墓葬品數量不一玉器玉琮、玉璧、玉鉞結論:良渚進入了文明社會生產力發展階級分化階級分化王權私有制國家的產生宏觀把握良渚古城陶寺古城時間距今5300-4300年距今約4300-4000地點浙江余杭山西襄汾古城構成宮殿區、內城、外城宮殿區、居民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墓葬區、城墻城市建設規模:規模大,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功能區:有城市規劃,分工明確等級:體現了明顯的等級規模大、分工明確,有城市規劃、體現等級國家的產生宏觀把握良渚古城陶寺古城時間距今5300-4300年距今約4300-4000地點浙江余杭山西襄汾社會特征①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②出現階級分化,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國家的產生解讀文物考古發現社會特征手工業品生產力發展王權銅齒輪形器、朱書符號陶壺、玉獸面、玉鉞、石磬、彩繪龍紋陶盤墓葬階級私有制墓葬的地點與陪葬品數量不同觀象臺王權發現了有可能是觀象臺的遺跡陶寺古城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 江、西遼河流域都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紅山遺址石峁(mǎo)遺址陶寺遺址三星堆遺址牛河梁遺址凌家灘遺址良渚遺址石家河遺址體現了怎樣的文明發展格局?分布廣泛,各具特色→體現【多元】國家的產生陶寺、石家河殷墟獸面形物(圖)對比紅山、凌家灘玉龍,彩繪龍紋陶盤陶寺遺址、大汶口文化的玉鉞對比各地的代表性文化都出現在了陶寺,說明了什么問題?石峁(mǎo)遺址三星堆遺址石家河遺址良渚遺址陶寺遺址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多元一體的文明發展格局具有共同點,相互交融→體現【一體】思考:你覺得涿鹿之戰的故事可信嗎?炎帝部落(阪泉之戰)黃帝部落炎黃聯盟(涿鹿之戰)蚩尤部落黃帝被推舉為聯盟首領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階級分化的加劇思考:你覺得考古及神話傳說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①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是當時人類活動的直接遺留,通過對考古發現的綜合研究,特別是利用多學科的方法,可以從古代遺跡遺物中提取出反映人類生產、生活的歷史信息。②遠古傳說是人們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經過人為加工和代代相傳而形成的歷史信息,其中包含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品質,體現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思考:你覺得涿鹿之戰的故事可信嗎?炎帝部落(阪泉之戰)黃帝部落炎黃聯盟(涿鹿之戰)蚩尤部落黃帝被推舉為聯盟首領思考: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華夏族多民族交往、交流而成。堯舜禹時代堯舜禹是通過什么制度成為首領?該制度的標準是什么?禪讓制賢德堯舜禹時代陶寺出土的朱書符號陶壺陶寺可能是堯的都城堯舜禹時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的事跡體現什么精神?相傳,當時洪水滔天,禹的父親鯀(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過了許多年都沒有成功,后被處死。禹接替父親治水,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引洪水入海。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忠。禹竭盡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過其門而不入”,后來人們以此形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疏導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創新吃苦耐勞等課后作業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每年清明時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平日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如果你來當黃帝陵的導游,請從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等方面,撰寫 一篇導游詞,向游客介紹黃帝的事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教學設計】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教學課件】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