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4課《中國共產黨誕生》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通過影視、書籍、新聞等途徑了解了較多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仍存在碎片化知識較多、概念理解難、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欠缺等情況。針對這樣的學情,需要教師在補充感性材料和歷史細節的同時,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從情感上和學生一起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教材分析本課是將《中國共產黨誕生》單獨成課,有利于完整呈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過程,不僅基于課標,同時凸顯教材編寫的時代性。從歷史地位來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徹底改變了中國革命的面貌。通過回顧我們來時的路,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識讀《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情況,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2、唯物史觀:了解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史實,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明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3、史料實證:閱讀相關史料,了解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及全國工人運動高漲局面的出現等基本史實。4、家國情懷: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為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所作出的努力,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核心,是一個偉大的政黨。感悟民族精神,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學重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學難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教學方法:教法:講授——問答法、直觀展示法、創設情境法、史料教學法學法:探究學習法、史料閱讀分析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有這樣一個政黨……”不管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師生共同朗讀,引起學生對這樣一個政黨的好奇,激發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興趣,引入課題。學習新課:星火初燃--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思考交流:民國建立之后,有識之士卻依然“迷茫”和“焦慮”,這是為什么呢?分析引導:當時的中國,帝制復辟,軍閥混戰,列強肆虐。此時的中國仍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引導學生認識到“救中國之困境”就是他們的初心。懷著這樣的初心,他們踏上了尋路之旅,尋救國之路!歷史回眸:時間軸勾勒出近代奮斗歷程,回顧歷史,近代各階級為救亡圖存前仆后繼,卻始終未能拯救中國,叩問民族復興,究竟路在何方?厘清線索,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作出鋪墊。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思想基礎)2、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階級基礎)圖表展示:1894-1920年,中國工人數量變化圖,體會:人民群眾力量強大,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真正主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創設情境:先進的知識分子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通過學生表演還原工人夜校上課情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得到中國工人階級的廣泛響應,突破學生認知難點。3、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音頻對話:陳獨秀和李大釗一南一北、相約建黨的對話縈繞在耳邊,他們對于革命的熱血和激情,對于未來的憧憬和期待,對于初心的堅守和實踐,無疑會在學生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地圖呈現: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分布情況,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總結歸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多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東方破曉--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共一大時間:1921年7月23日地點:上海到浙江嘉興南湖(從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開最后一天的會議)標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代表人物: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代表全國50多個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出席了會議。主要內容:確定黨的名稱,黨的奮斗目標,黨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機構。中共二大對比分析:中共“二大”是“一大”的繼續,在思想上進一步完成了建黨任務,對比分析“一大”“二大”綱領。(中共一大)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中共二大)最終目標:建設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思考為什么要調整黨的綱領,感悟實事求是的精神,滲透核心素養之唯物史觀。總結歸納: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初心起航--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初心起航:簡述全國工人運動高漲的情況。領導機構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公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2、成就在黨的組織和推動下,從1922年初到1923年初,全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共舉行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3、高潮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吳佩孚制造“二七慘案”,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失敗感悟: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中,中國共產黨得到什么認識?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畫卷呈現:從建黨到建國28年3個月的宏偉畫卷,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建黨意義,突破本課難點。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2、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新的領導力量: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踐證明:他們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材料研讀:談談你對偉大的建黨精神的理解?我們應該如何踐行?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精神傳承--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銘記先烈:我們還應該銘記那些犧牲在革命路上的先烈們,學生通過朗誦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片段,永志不忘無數先烈們為之奮斗犧牲的偉大理想。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我們是偉大時代的見證者。百年前,那批懷揣救國之初心的熱血赤子,通過28年的不懈奮斗,領導中國人民從苦難中重生。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二十幾年之后,我們又將迎來第二個一百年,培養學生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的責任感、使命感。本課小結板書設計中國共產黨誕生星火初燃--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東方破曉--中國共產黨誕生初心起航--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精神傳承--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