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興起天主教神學占統治地位神權至上表 現主 張禁欲苦行來世幸福促 進創造財富現世享樂意大利文藝復興主 張現實追求矛盾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1.背景一、文藝復興1.背景(1)經濟基礎: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2)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擁有豐富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3)中堅力量:一大批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思考點:文藝復興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嗎?2.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一場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運動。一、文藝復興3.核心 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實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一、文藝復興4.過程(1)興起:意大利人物 代表作 思想內容文 學 三 杰 但丁 《神曲》薄伽丘 《十日談》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歌集》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人物 代表作 思想美術 三 杰 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米開朗琪羅 《大衛》達 芬奇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描繪現實生活,展現人的內心世界一、文藝復興4.過程(1)興起:意大利一、文藝復興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想!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4.過程(2)擴展代表: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一、文藝復興5.影響文藝復興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實世界。“富人想要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新約.馬太福音》19章現世的幸福滿足了,來世的幸福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嗎?教皇因行稱義教徒神職人員上帝間接對話得救德意志德國:“教皇的奶牛”1517年,通過行賄當上大主教的亞爾伯特為了償還行賄欠下的巨款,自愿充當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銷“贖罪券”。他宣揚道,只要支付金錢,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親屬的罪孽,死者的靈魂就能升入天堂。二、宗教改革:16世紀1.背景(1)思想: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2)經濟:天主教會的腐敗和專橫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3)政治:教會對德意志的壓榨,引起社會各階層反對;(4)導火線: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2.德意志宗教改革(1)序幕:推銷贖罪券的教士們鼓吹,教皇的贖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懲罰,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謬誤……顯然,當錢幣在錢柜中叮當作響,增加的只是貪婪和利己之心。——馬丁路德 《九十五條論綱》(2)主張:①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因信稱義教皇因行稱義教徒神職人員上帝間接對話得救馬丁·路德因信稱義教徒直接對話得救上帝矛頭直指天主教會實質:否定教皇的權威(2)主張:①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因信稱義矛頭直指天主教會實質:否定教皇的權威教隨國定世俗權力高于教權人人平等(3)結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3.宗教改革的深入擴展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使人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4.意義:(1)性質:宗教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運動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否定神學思想找到現世中的自我——文化運動上流社會知識階層宗教改革否定教權找到靈魂得救的自由基層社會大眾群體——社會運動4.意義(1)性質:宗教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運動因信稱義矛頭直指天主教會實質:否定教皇的權威教隨國定世俗權力高于教權人人平等(2)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3)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4)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加爾文宗與“尼德蘭革命”一、文藝復興三、科學革命領域 國別 人物 著作 成就 影響天文學 波蘭 哥白尼 《天體運行論》 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意大利 伽利略 / 證明日心說 “近代科學之父”物理學 英國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他方面 閱讀課文,完成表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巨大進步。近代科學的興起,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讓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影響: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確立了重視實驗的科學方法;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1.核心:理性主義所謂“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人教版高中歷史舊教材什么人在思考?思考出了什么?資產階級思考如何擺脫封建專制和教會神權控制,構建怎樣的未來理想社會模式四、啟蒙運動2.代表人物及主張起源:英國 17C高潮:法國 18C擴展:德國 18C后期霍布斯:君主專制下的社會契約論洛克:分權學說(立法權歸議會,行政、對外權歸君主)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開明專制;君主立憲;天賦人權孟德斯鳩: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盧梭:社會契約論和人民革命說;民主共和;人類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康德:人非工具、理性批判(啟蒙思想的集大成者)17C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為先進法國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激化社會矛盾英法的刺激;迫切需要改變落后的社會面貌構建未來理想王國四、啟蒙運動構建未來理想王國國家來源主權歸屬政體形式政權組織個人權利天賦人權即人生而自由平等社會契約即國家、政府的權力來源于和人民訂立的契約,如果統治者違背契約,人民有權推翻政府人民主權又稱主權在民。國家的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每個公民都享有參與國家管理的平等權利。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是否保留君主制;國家元首由世襲或選舉產生三權分立分權制約,防止專制復辟,保障民主制度民主保障法律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障人權強調權力的來源強調權力的歸屬四、啟蒙運動3.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專制和教權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4.對人文主義的發展:將人文主義上升到理性主義斗爭矛頭從主要指向宗教神學到封建專制資本主義發展較為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強大起來構建起資產階級未來的理想王國本質上仍然是資產階級專政四、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1789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思考】啟蒙運動帶來了哪些影響?《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杰斐遜曾說:“每個人都有兩個祖國,他自己的國家和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斷頭臺前恍然大悟:“原來是伏爾泰、盧梭亡了法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甲午戰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維新運動: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四、啟蒙運動5.影響(1)思想解放(2)政治革命(3)民族獨立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資產階級統治。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四、啟蒙運動【歷史解釋】科學理性時代的到來發展歷程解決問題人的四次解放文藝復興(14-17世紀)宗教改革 (16世紀)科學革命(16-17世紀)啟蒙運動(17-18世紀)人應該過怎樣的世俗生活人應該過怎樣的心靈生活人應該過怎樣的幸福生活人應該過怎樣的政治生活提倡人性,反對神行,把人從神權束縛中解放出來強調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把人從教權控制中解放出來把人從自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構建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把人從王權束縛中解放出來在現世生活中重塑精神價值在宗教生活中重塑權力格局在思想解放中促進科學發展在政治生活中重塑理性王國四、啟蒙運動【總結提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比較課堂小結思想變革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