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等2地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等2地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 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高一化學試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豆漿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的散射
B. 某飲料屬于純天然食品,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C. 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D. 氧化鐵是一種紅棕色粉末,常用作油漆或涂料紅色顏料
2. 下列實驗事故的處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實驗事故 處理方法
A 被水蒸氣輕微燙傷 先用冷水處理,再涂上燙傷藥膏
B 金屬鈉失火 用水澆滅
C 稀釋濃硫酸時,少量酸濺到皮膚上 先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的溶液
D 溫度計中水銀灑落地面 用硫粉處理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關于乙醇的反應中,不涉及電子轉移的是
A.乙醇與乙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B.乙醇使酸性溶液變綠
C.乙醇使酸性溶液褪色 D.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產生氣體
4.( )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A.羥基的電子式為
B.正丁烷的球棍模型
C.阿司匹林的分子式:
D.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
5.( )已知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標況下,中含有的分子數為
B.標況下,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碳原子為
C.標況下,和在光照條件下充分反應后的分子數為
D.密閉容器中,和催化反應后分子總數為
6.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0g NO所含電子數為30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H2O所含分子數目為 NA
C.1mol SO2與足量的O2反應,產生的SO3數目為 NA
D.1mol鐵與足量的稀硝酸反應,轉移電子數為3NA
7.對下列有關裝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Ⅰ中鎂為原電池的負極
B.裝置Ⅱ在工作時正負極質量均增加
C.裝置Ⅲ能構成原電池
D.裝置Ⅳ工作時,鋅筒作負極,發生還原反應,鋅筒會變薄
8.在四個不同的容器中,不同條件下進行的合成氨反應N2+3H22NH3,其中生成氨氣速率最快的是
A.v(N2)=0.4 mol·L-1·min-1 B.v(NH3)=1.0 mol·L-1·min-1
C.v(H2)=1.2 mol·L-1·min-1 D.v(N2)=0.01 mol·L-1·s-1
9.煤和石油不僅可作為化石燃料,而且還可生產許多化工產品,下列關于煤和石油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油通過裂化可提高汽油產量和質量
B.工業上獲得大量乙烯可通過石油的裂解
C.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餾得到的汽油仍是混合物
D.煤的氣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餾都屬于物理變化
10.根據原電池原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X為Fe,Y為Cu,Z為酒精,則該裝置能夠實現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
B.若X為Mg,Y為Al,Z為KOH溶液,負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C.若X為Zn,Y為Cu,Z為硫酸銅,每轉移0.2mol電子,正極質量增加12.8g
D.若X為Zn,Y為Cu,Z為稀硫酸,則Cu電極上有氣泡產生
11.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 SO2 的性質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已知反應過程中裝置 A 中反應液處于沸騰狀態并有白霧生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液處于沸騰狀態”的主要原因是銅與濃硫酸發生的是放熱反應
B.裝置B中盛放飽和NaHSO3溶液可除去揮發出的 H2SO4
C.若配制鋇鹽溶液時所用的蒸餾水沒有除去溶解氧,pH 傳感器會顯示 pH 值升高
D.實驗過程排放的“尾氣”中有害氣體只有SO2
12.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溶液與溶液之間反應,進行如下實驗:
(ii)觀察到溶液變紅;(iii)靜置后,觀察到下層溶液呈紫紅色,說明有生成;(iv)中所加試劑均為少量,觀察到溶液變紅且比(ii)變化后溶液紅色深。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為溶液
B. 僅靠(iv)就能說明實驗(i)后的溶液中含有
C. 上述實驗不能驗證該溫度下與的反應為可逆反應
D. (iv)中的紅色比(v)中的淺
13. 下圖為某化工廠生產鈦()的流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鈦酸亞鐵中元素為價
B. X為
C. 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②中理論上和的質量比為
D. ③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物質的量之比為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以非晶態(Ⅲ)基硫化物為催化劑,能有效催化(析氧反應)和(尿素氧化反應),從而降低電解水制氫過程中的能耗,其反應機理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半徑大小:
B. 分四步進行,其中沒有非極性鍵的形成與斷裂
C. 的總反應為
D. 不存在氫鍵
二、非選擇題(含4個小題,共58分)
15.(15分) 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過程如下圖所示。
(1)過程①中白色固體迅速變黑,體現了濃硫酸的___________性。
(2)過程②中黑色固體迅速膨脹,形成多孔海綿狀固體。黑色固體與濃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驗證過程②中生成的產物,設計并完成如下實驗。
①C中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產物中有___________。
②下列試劑中可以替代D中的溴水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溶液 b.飽和溶液 c.酸性溶液
③能說明產物中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
16.請回答下列問題:
Ⅰ.在2L密閉容器內,t℃時發生反應:N2(g)+3H2(g)2NH3(g),在體系中,n(N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N2的物質 的量(mol) 0.20 0.10 0.08 0.06 0.06 0.06
(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N2的轉化率為 。
(2)用H2表示從0~2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 。
(3)t℃時,在4個均為2L密閉容器中不同投料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根據在相同時間內測定的結果,判斷該反應進行最慢的為_______。
A.v(NH3)=0.05 mol·L-1·min-1
B.v(H2)=0.03 mol·L-1·min-1
C.v(N2)=0.02 mol·L-1·min-1
D.v(H2)=0.00l mol·L-1·s-1
Ⅱ.一種新型催化劑用于NO和CO的反應: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可提高該反應速率,為了驗證溫度、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條件已經填在下表中。
實驗 編號 t(℃) NO初始濃 度(mol/L) CO初始濃 度(mol/L) 催化劑的比 表面積(m2/g)
Ⅰ 280 1.2×10﹣3 5.80×10﹣3 82
Ⅱ 280 1.2×10﹣3 b 124
Ⅲ 350 a 5.80×10﹣3 82
(4)請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a 。
(5)能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規律的是實驗 (填實驗序號)。
(6)實驗Ⅰ和實驗Ⅱ中,NO的物質的量濃度c(NO)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其中表示實驗Ⅱ的是曲線 (填“甲”或“乙”)。
(7)在容積固定的絕熱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CO2CO2+N2,能說明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
A.容器內混合氣體溫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
C.2v逆(NO)=v正(N2)
D.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17.(14分)某化學實驗小組利用檸檬探究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鐵與檸檬液反應的能量曲線如圖Ⅰ所示,則該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為探究鐵與檸檬液反應的能量變化,設計圖Ⅱ所示裝置,將鐵粉加入小試管內,然后注入足量的檸檬液,觀察U形導管中液面A (填“上升”或“下降”)。
(2)以相同大小的金屬片為電極設計水果電池,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 電極材料 電極間距離/cm 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 電流/μA 實驗裝置
① Fe、Cu 2 偏向Cu a
② Al、Cu 2 偏向Cu b
③ Fe、Al 2 c
④ Fe、Cu 1 偏向Cu d
①該裝置將 轉化為電能;
②實驗③中電流表指針偏向 (填“Fe”或“Al”)極,電子經過導線流入 (填“Fe”或“Al”)極,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隨著反應的進行,檸檬液的pH不斷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實驗①和④探究 對電流影響,實驗中a<d,得出實驗結論是 ;
④探究電極材料對電流影響,則a (填“>”或“<”)b。
18.(14分) 檸檬酸亞鐵()是一種補血劑。某研究小組利用硫酸廠的硫鐵礦燒渣(主要成分為、,還含有少量)制備檸檬酸亞鐵,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已知:①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
②檸檬酸()為三元酸。
回答下列問題:
(1)“酸浸”前,需將廢渣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
(2)檸檬酸亞鐵()是一種___________鹽(填“正”、“酸式”或“堿式”)。
(3)“酸浸”中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4)從經濟環保的角度,“氧化”過程中可代替的物質為___________。
(5)加濃氨水調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寫出“沉鐵”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該反應溫度需控制在,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已知硫鐵礦燒渣的含鐵量為。該研究小組用硫鐵礦燒渣制得檸檬酸亞鐵,則產率為___________。
答案;
1—5 BBABC 6—10 DBDDD 11—14 BADC
15.【答案】(1)脫水 (2)
(3) ①. ②. c ③. E中品紅溶液不褪色,同時F中溶液變渾濁
【解析】
【分析】A裝置是發生裝置,B裝置檢驗水蒸氣,C裝置檢驗二氧化硫,D裝置除去二氧化硫,E裝置驗證二氧化硫是否除盡,F裝置檢驗二氧化碳,據此解答。
小問1詳解】
過程①中白色固體迅速變黑,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小問2詳解】
過程②中黑色固體迅速膨脹,形成多孔海綿狀固體,其中黑色固體是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小問3詳解】
①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則C中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產物中有。
②a.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不能代替溴水,a不選;
b.飽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同時又產生二氧化碳,不能代替溴水,b不選;
c.酸性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不反應,可以代替溴水,c選;
答案選c。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說明產物中有的實驗現象是E中品紅溶液不褪色,同時F中溶液變渾濁。
16(15分)【答案】(1)70%
(2)0.09mol/(L·min)
(3)B
(4)1.2×10 3
(5)Ⅰ和Ⅲ
(6)乙
(7)AB
【詳解】(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消耗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0mol-0.06mol=0.14mol,則N2的轉化率為×100%=70%,故答案為:70%;
(2)0~2 min內消耗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0mol-0.08mol=0.12mol,根據方程式可知消耗氫氣是0.36mol,濃度是0.18mol/L,則用H2表示從0~2 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故答案為:;
(3)如果都用氫氣表示其反應速率,則根據反應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A~D分別是(mol·L-1·min-1):0.075、0.03、0.06、0.06,所以該反應進行最慢的為B,故答案為B;
(4)根據控制變量法原則,實驗Ⅰ和Ⅲ只有溫度不同,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溫度要不同,其他條件相同;故答案為:1.2×10 3 ;
(5)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有實驗Ⅰ和Ⅲ的溫度不同,其他條件要相同;故答案為:Ⅰ和Ⅲ;
(6)催化積的比表面積大,反應速率快,達平衡的時間短;故答案為:乙;
(7)A.任何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則當溫度不變,反應達到平衡,A符合題意;
B.反應前后氣體系數和不等,壓強是變量,則當壓強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B符合題意;
C.當v正(NO)=2v逆(N2),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C不符合題意;
D.,反應前后均為氣體,則質量恒定,容積恒定,則密度始終恒定,密度不能作為判斷平衡的條件,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B。
17【答案】(1)放熱 下降
(2)化學能 Fe Fe 增大 電極間距離 其他條件相同時,電極間距離越近則電流越大 <
【詳解】(1)圖Ⅰ中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該反應放熱,錐形瓶內溫度升高,氣體膨脹,所以U形導管中液面A下降。
(2)①該裝置為原電池,因此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②實驗③中,檸檬為酸性條件,鋁比鐵更活潑,因此鋁為負極,鐵為正極,因此電流表偏向Fe,電子經過導線流入Fe極,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因此隨著反應的進行,氫離子被不斷消耗,檸檬液的pH不斷增大,故答案為:Fe;Fe;;增大;
③實驗①和④中電極材料相同,但電極間距離不同,導致電流數值不同,而實驗中a<d,得出實驗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電極間距離越近則電流越大;
④探究電極材料對電流影響,選擇的是實驗①和②,而鋁比鐵更活潑,鋁更易失電子,形成的電流更大,則a<b。
18【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提高酸浸率
(2)酸式 (3)
(4)或空氣
(5)使轉化為沉淀
(6) ①. ②. 溫度過高會造成碳酸氫銨分解從而降低產率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漳州市| 上思县| 福海县| 内乡县| 勐海县| 新干县| 当阳市| 石屏县| 新余市| 云安县| 平阳县| 沾益县| 博湖县| 崇明县| 夏邑县| 丹凤县| 瑞丽市| 和政县| 灵寿县| 定边县| 安泽县| 武平县| 台前县| 莲花县| 清徐县| 夹江县| 万年县| 临沧市| 阿拉善右旗| 盐源县| 海安县| 越西县| 南宫市| 禹州市| 涪陵区| 淮阳县| 公安县| 东山县| 洪泽县|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