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綜合提能強訓(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本檢測滿分60分)鈉及其化合物融通練1234567891011√1.《本草述鉤元》中“石堿”條目下寫道:“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以原水淋汁,……久則凝淀如石,……浣衣發面,……亦去垢發面。”這里的“石堿”是指( )A.KOH B.KAl(SO4)2C.KHCO3 D.K2CO31234567891011解析:“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說明“石堿”為蒿蓼燒成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說明“石堿”易溶于水;“浣衣發面,……亦去垢發面”,說明“石堿”能去油污、作發酵劑;且植物燒成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為碳酸鹽,故“石堿”為K2CO3。√12456789101132.將一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表面迅速變暗→“出汗”→變成白色固體(粉末),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表面迅速變暗是因為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B.“出汗”是因為生成的氫氧化鈉吸收空氣中的CO2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變成碳酸鈉粉末D.該過程的所有變化均為化學變化1245678910113解析:鈉露置在空氣中迅速變暗,是因為Na與O2反應生成了Na2O;Na2O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在表面潮解形成NaOH溶液而“出汗”;NaOH溶液又吸收空氣中的CO2,生成Na2CO3·10H2O,Na2CO3·10H2O逐漸風化脫水,最后變成Na2CO3粉末;該過程中NaOH的潮解不屬于化學變化。√12456789101133.按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打開右端活塞,將一小塊金屬鈉加入煤油中,反應前片刻,鈉的位置應在a處B.開始反應后,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鈉在b處液面以下的水中反應C.反應一段時間后,左端液面上升,進入長頸漏斗,a處有無色氣體產生D.若用苯或酒精來代替煤油,可觀察到相同的實驗現象1245678910113解析:A項,ρ(Na)>ρ(煤油),錯誤;B項,反應后Na在b處液面以上浮動,錯誤;D項,酒精與Na反應,錯誤。√12456789101131245678910113解析:電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離子方程式應該為2Na2O2+2H2O===4Na++4OH-+O2↑,A錯誤;124567891011312456789101135.(2024·南昌高一質檢)過氧化鈉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取少量純凈過氧化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X也可以用于制取H2、NH3等氣體的發生裝置B.②中所盛試劑為飽和NaHCO3溶液C.③的作用是吸收尾氣D.實驗時先點燃酒精燈,再打開儀器①的開關√1245678910113解析:裝置Y的作用是干燥O2,②中所盛試劑可以是濃硫酸,B錯誤;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蒸氣和CO2進入裝置Z中,C錯誤;實驗時應先打開儀器①的開關,待把裝置內的空氣排出后,再點燃酒精燈,D錯誤。√12456789101136.(2024·重慶高一檢測)如表中,對陳述Ⅰ、Ⅱ的正確性及兩者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判斷都正確的是( )選項 Ⅰ Ⅱ 判斷A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只變紅 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 Ⅰ對;Ⅱ對;有關系B Na2O2可作潛水艇的 供氧劑 Na2O2能和CO2、H2O反應生成O2 Ⅰ對;Ⅱ對;有關系1245678910113C 金屬鈉在空氣中很容易變質 金屬鈉具有強 還原性 Ⅰ錯;Ⅱ對;有關系D 小蘇打常用作發酵粉 NaHCO3可與鹽酸反應 Ⅰ對;Ⅱ錯;無關系續表1245678910113解析:過氧化鈉具有漂白性,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故A錯誤;過氧化鈉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都生成氧氣,常用作供氧劑,故B正確;鈉具有強的還原性,空氣中易變質,故C錯誤;碳酸氫鈉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鈉和水,故D錯誤。√12456789101137.根據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及現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固體X為Na2O2、B為O2B.反應③、④屬于復分解反應C.反應①、②均在常溫下進行D.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Cu(OH)2===CuCl2+2H2O1245678910113解析:由題意可知,固體X為Na2O2、B為O2,故A正確;反應③是2NaOH+CuSO4===Cu(OH)2↓+Na2SO4,反應④是2HCl+Cu(OH)2===CuCl2+2H2O,均屬于復分解反應,故B、D正確; 反應①是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常溫下即可,而反應②是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過氧化鈉,故C錯誤。12456789101138.過碳酸鈉(2Na2CO3·3H2O2),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可用作漂白劑和氧化劑,能有效殺滅禽流感病毒。合理組合下列裝置能用于測定過碳酸鈉中碳酸鈉的含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1245678910113A.連接順序為Ⅲ→Ⅰ→ⅡB.裝置b和e中盛放的試劑相同C.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H2O和CO2進入裝置c中D.若裝置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只用裝置Ⅰ即可驗證過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生成CO2(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1245678910113解析:稀硫酸與過碳酸鈉反應生成CO2,由于空氣中含有CO2,所以需要除去空氣中的CO2,又因為還需要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所以連接順序是Ⅲ→Ⅰ→Ⅱ,A項正確;裝置b和e中盛放的試劑分別是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B項錯誤;氫氧化鈣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因此若裝置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只用裝置Ⅰ即可驗證過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生成CO2,D項正確。12456789101139.(10分)利用侯氏制堿法的原理制備的純堿中含有少量NaCl等雜質,下列裝置可用來測定純堿中的Na2CO3的質量分數。實驗步驟如下:①如圖所示,組裝好實驗儀器,并檢查其氣密性;②準確稱取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D的質量(設為m1 g);1245678910113③準確稱取一定量的純堿(設為n g),并將其放進廣口瓶B內;④從分液漏斗中緩緩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從前端緩緩地鼓入空氣,至B反應器中不再產生氣體為止;⑤準確稱取干燥管D的總質量(設為m2 g)。(1)裝置A、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空氣中的水和CO2,并將B中產生的氣體盡可能地排出;吸收CO2中的H2O(g)1245678910113(2)根據此實驗,計算出純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__(用m1、m2、n表示)。如果缺少裝置E,則實驗所得純堿樣品的純度會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偏高124567891011310.(12分)早前金屬鈉是由電解熔融碳酸鈉制得的。直到1921年實現了電解熔融氯化鈉制鈉,其反應原理是2NaCl(熔融) 2Na+Cl2↑。回答下列有關單質鈉的問題。(1)下列保存金屬鈉的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A.放在棕色瓶中 B.放在細沙中C.放在水中 D.放在煤油中解析:鈉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O2、H2O等反應,應密封保存,鈉的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D符合題意。D1245678910113(2)鈉長時間放在空氣中,最后產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A.Na2O B.Na2O2C.NaOH D.Na2CO3解析:鈉的性質活潑,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Na2O,Na2O可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與空氣中的水和CO2反應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風化脫水生成Na2CO3,D符合題意。D1012456789113(3)將小塊鈉放在水平放置的試管中部,用酒精燈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如圖Ⅰ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生成物的顏色為_______,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將該試管冷卻后直立,滴加幾滴水(如圖Ⅱ所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黃色2Na2O2+2H2O===4NaOH+O2↑1012456789113呼吸面具中通常也會用到該生成物,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O2+2CO2===2Na2CO3+O2和2Na2O2+2H2O===4NaOH+O2↑10124567891131012456789113呼吸面具利用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別與過氧化鈉反應,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呼出的水蒸氣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124567891011311.(14分)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取CO2氣體的過程中,不慎用到了濃鹽酸,導致制得的CO2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他們設計了如下除去氯化氫氣體并探究CO2與過氧化鈉(Na2O2)反應的實驗。查閱資料得知:NaOH+NH4Cl===NH3↑+H2O+NaCl。1245678910113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CO2和HCl的混合氣體,經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CO2中混有的HCl被吸收,硬質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是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多余的CO2用NaOH吸收,最后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氣體。(1)CO2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則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氯化氫;吸收CO2中混有的HCl1245678910113(2)為確定反應后裝置B硬質玻璃管中固體的成分,小組同學取適量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餾水溶解形成溶液M,無氣泡產生,則該固體中不含__________,該小組同學繼續進行探究。[提出問題]反應后硬質玻璃管中固體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Na2O21245678910113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驗證]小組同學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濾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則證明猜想三成立。二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前有碳元素,反應后也應有碳元素BaCl21245678910113[交流反思]小組中有同學認為,將上述濾液中滴加的酚酞溶液換成硝酸銅溶液,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你認為該同學的觀點_____(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銨(NH4Cl)濃溶液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過氧化鈉(Na2O2)固體,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_____和______。正確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如果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O2NH31245678910113解析:B中發生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若固體中反應后含有過氧化鈉,其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加入足量的蒸餾水無氣泡產生,說明不含Na2O2;做出猜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前有碳元素,反應后也應有碳元素,故猜想二錯誤;1245678910113實驗驗證:猜想三中含有Na2CO3,因此加入BaCl2或Ba(NO3)2或CaCl2或C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Na2CO3;酚酞遇堿變紅,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含有NaOH;交流反思: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如果有藍色沉淀生成,發生的反應是Cu(NO3)2+2NaOH===Cu(OH)2↓+2NaNO3,說明反應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該同學的觀點正確;1245678910113拓展延伸: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2Na2O2+2H2O===4NaOH+O2↑,在溶液中NaOH和NH4Cl反應生成NH3:NaOH+NH4Cl===NH3↑+H2O+NaCl,所以產生的氣體成分為O2和NH3。綜合提能強訓(一) 鈉及其化合物融通練(選擇題每小題3分,本檢測滿分60分)1.《本草述鉤元》中“石堿”條目下寫道:“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以原水淋汁,……久則凝淀如石,……浣衣發面,……亦去垢發面。”這里的“石堿”是指( )A.KOH B.KAl(SO4)2C.KHCO3 D.K2CO32.將一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表面迅速變暗→“出汗”→變成白色固體(粉末),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表面迅速變暗是因為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B.“出汗”是因為生成的氫氧化鈉吸收空氣中的CO2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變成碳酸鈉粉末D.該過程的所有變化均為化學變化3.按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打開右端活塞,將一小塊金屬鈉加入煤油中,反應前片刻,鈉的位置應在a處B.開始反應后,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鈉在b處液面以下的水中反應C.反應一段時間后,左端液面上升,進入長頸漏斗,a處有無色氣體產生D.若用苯或酒精來代替煤油,可觀察到相同的實驗現象4.(2024·漢中高一質檢)為檢驗某久置過氧化鈉樣品的成分,學習小組依次進行了有關實驗。實驗中涉及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將過氧化鈉樣品完全溶于水,產生氣泡:Na2O2+H2O===2Na++2OH-+O2↑B.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CO+Ba2+===BaCO3↓C.向沉淀中滴加稀醋酸,產生氣體:BaCO3+2H+===Ba2++CO2↑+H2OD.將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出現渾濁現象:CO2+2OH-===CO+H2O5.(2024·南昌高一質檢)過氧化鈉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取少量純凈過氧化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X也可以用于制取H2、NH3等氣體的發生裝置B.②中所盛試劑為飽和NaHCO3溶液C.③的作用是吸收尾氣D.實驗時先點燃酒精燈,再打開儀器①的開關6.(2024·重慶高一檢測)如表中,對陳述Ⅰ、Ⅱ的正確性及兩者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判斷都正確的是( )選項 Ⅰ Ⅱ 判斷A 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只變紅 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 Ⅰ對;Ⅱ對;有關系B Na2O2可作潛水艇的供氧劑 Na2O2能和CO2、H2O反應生成O2 Ⅰ對;Ⅱ對;有關系C 金屬鈉在空氣中很容易變質 金屬鈉具有強還原性 Ⅰ錯;Ⅱ對;有關系D 小蘇打常用作發酵粉 NaHCO3可與鹽酸反應 Ⅰ對;Ⅱ錯;無關系7.根據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及現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固體X為Na2O2、B為O2B.反應③、④屬于復分解反應C.反應①、②均在常溫下進行D.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Cu(OH)2===CuCl2+2H2O8.過碳酸鈉(2Na2CO3·3H2O2),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可用作漂白劑和氧化劑,能有效殺滅禽流感病毒。合理組合下列裝置能用于測定過碳酸鈉中碳酸鈉的含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連接順序為Ⅲ→Ⅰ→ⅡB.裝置b和e中盛放的試劑相同C.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H2O和CO2進入裝置c中D.若裝置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只用裝置Ⅰ即可驗證過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生成CO2(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9.(10分)利用侯氏制堿法的原理制備的純堿中含有少量NaCl等雜質,下列裝置可用來測定純堿中的Na2CO3的質量分數。實驗步驟如下:①如圖所示,組裝好實驗儀器,并檢查其氣密性;②準確稱取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D的質量(設為m1 g);③準確稱取一定量的純堿(設為n g),并將其放進廣口瓶B內;④從分液漏斗中緩緩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從前端緩緩地鼓入空氣,至B反應器中不再產生氣體為止;⑤準確稱取干燥管D的總質量(設為m2 g)。(1)裝置A、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此實驗,計算出純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1、m2、n表示)。如果缺少裝置E,則實驗所得純堿樣品的純度會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10.(12分)早前金屬鈉是由電解熔融碳酸鈉制得的。直到1921年實現了電解熔融氯化鈉制鈉,其反應原理是2NaCl(熔融)電解,2Na+Cl2↑。回答下列有關單質鈉的問題。(1)下列保存金屬鈉的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A.放在棕色瓶中 B.放在細沙中C.放在水中 D.放在煤油中(2)鈉長時間放在空氣中,最后產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A.Na2O B.Na2O2C.NaOH D.Na2CO3(3)將小塊鈉放在水平放置的試管中部,用酒精燈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如圖Ⅰ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生成物的顏色為__________,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該試管冷卻后直立,滴加幾滴水(如圖Ⅱ所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面具中通常也會用到該生成物,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取CO2氣體的過程中,不慎用到了濃鹽酸,導致制得的CO2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他們設計了如下除去氯化氫氣體并探究CO2與過氧化鈉(Na2O2)反應的實驗。查閱資料得知:NaOH+NH4Cl===NH3↑+H2O+NaCl。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確定反應后裝置B硬質玻璃管中固體的成分,小組同學取適量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餾水溶解形成溶液M,無氣泡產生,則該固體中不含__________,該小組同學繼續進行探究。[提出問題]反應后硬質玻璃管中固體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驗證]小組同學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向濾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則證明猜想三成立。[交流反思]小組中有同學認為,將上述濾液中滴加的酚酞溶液換成硝酸銅溶液,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你認為該同學的觀點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銨(NH4Cl)濃溶液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過氧化鈉(Na2O2)固體,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和__________。綜合提能強訓(一)1.選D “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說明“石堿”為蒿蓼燒成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說明“石堿”易溶于水;“浣衣發面,……亦去垢發面”,說明“石堿”能去油污、作發酵劑;且植物燒成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為碳酸鹽,故“石堿”為K2CO3。2.選C 鈉露置在空氣中迅速變暗,是因為Na與O2反應生成了Na2O;Na2O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在表面潮解形成NaOH溶液而“出汗”;NaOH溶液又吸收空氣中的CO2,生成Na2CO3·10H2O,Na2CO3·10H2O逐漸風化脫水,最后變成Na2CO3粉末;該過程中NaOH的潮解不屬于化學變化。3.選C A項,ρ(Na)>ρ(煤油),錯誤;B項,反應后Na在b處液面以上浮動,錯誤;D項,酒精與Na反應,錯誤。4.選B 電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離子方程式應該為2Na2O2+2H2O===4Na++4OH-+O2↑,A錯誤;過氧化鈉久置會產生Na2CO3,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Na2CO3與BaCl2在溶液中反應產生BaCO3白色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Ba2+===BaCO3↓,B正確;醋酸是弱酸,應該寫化學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該為BaCO3+2CH3COOH===Ba2++2CH3COO-+H2O+CO2↑,C錯誤;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應產生CaCO3沉淀,碳酸鈣不溶于水,在離子方程式里不能拆成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該為Ca2++2OH-+CO2===CaCO3↓+H2O,D錯誤。5.選A 裝置Y的作用是干燥O2,②中所盛試劑可以是濃硫酸,B錯誤;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蒸氣和CO2進入裝置Z中,C錯誤;實驗時應先打開儀器①的開關,待把裝置內的空氣排出后,再點燃酒精燈,D錯誤。6.選B 過氧化鈉具有漂白性,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故A錯誤;過氧化鈉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都生成氧氣,常用作供氧劑,故B正確;鈉具有強的還原性,空氣中易變質,故C錯誤;碳酸氫鈉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鈉和水,故D錯誤。7.選C 由題意可知,固體X為Na2O2、B為O2,故A正確;反應③是2NaOH+CuSO4===Cu(OH)2↓+Na2SO4,反應④是2HCl+Cu(OH)2===CuCl2+2H2O,均屬于復分解反應,故B、D正確; 反應①是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常溫下即可,而反應②是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過氧化鈉,故C錯誤。8.選B 稀硫酸與過碳酸鈉反應生成CO2,由于空氣中含有CO2,所以需要除去空氣中的CO2,又因為還需要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所以連接順序是Ⅲ→Ⅰ→Ⅱ,A項正確;裝置b和e中盛放的試劑分別是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B項錯誤;氫氧化鈣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因此若裝置b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只用裝置Ⅰ即可驗證過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生成CO2,D項正確。9.解析:(2)根據此實驗,干燥管D增加的是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2-m1)g,通過差量法可知,純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100%;如果缺少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會被干燥管D吸收,則實驗所得純堿樣品的純度會偏高。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水和CO2,并將B中產生的氣體盡可能地排出;吸收CO2中的H2O(g) (2)×100% 偏高10.解析:(1)鈉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O2、H2O等反應,應密封保存,鈉的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D符合題意。(2)鈉的性質活潑,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Na2O,Na2O可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與空氣中的水和CO2反應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風化脫水生成Na2CO3,D符合題意。(3)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淡黃色過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2Na+O2Na2O2;將該試管冷卻后直立,滴加幾滴水,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呼吸面具利用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別與過氧化鈉反應,呼出的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呼出的水蒸氣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答案:(1)D (2)D(3)淡黃色 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和2Na2O2+2H2O===4NaOH+O2↑11.解析:CO2和HCl的混合氣體,經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CO2中混有的HCl被吸收,硬質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是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多余的CO2用NaOH吸收,最后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氣體。(1)CO2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則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氯化氫;(2)B中發生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若固體中反應后含有過氧化鈉,其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加入足量的蒸餾水無氣泡產生,說明不含Na2O2;做出猜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前有碳元素,反應后也應有碳元素,故猜想二錯誤;實驗驗證:猜想三中含有Na2CO3,因此加入BaCl2或Ba(NO3)2或CaCl2或C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Na2CO3;酚酞遇堿變紅,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含有NaOH;交流反思: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如果有藍色沉淀生成,發生的反應是Cu(NO3)2+2NaOH===Cu(OH)2↓+2NaNO3,說明反應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該同學的觀點正確;拓展延伸: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2Na2O2+2H2O===4NaOH+O2↑,在溶液中NaOH和NH4Cl反應生成NH3:NaOH+NH4Cl===NH3↑+H2O+NaCl,所以產生的氣體成分為O2和NH3。答案:(1)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2)Na2O2 二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前有碳元素,反應后也應有碳元素 BaCl2 正確 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如果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 O2 NH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綜合提能強訓(一)鈉及其化合物融通練.pptx 綜合提能強訓(一) 鈉及其化合物融通練.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