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綜合提能強訓(二)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練(課件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綜合提能強訓(二)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練(課件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資源簡介

(共34張PPT)
(選擇題每小題3分,本檢測滿分60分)
綜合提能強訓(二)
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我們要善于利用學過的知識,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如果發生了氯氣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當的是(  )
A.只要在室內放一盆水
B.向地勢低的地方撤離
C.觀察風向,順風撤離
D.用濕毛巾或蘸有石堿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氯氣與水可發生化學反應,但反應慢且反應不充分,故A錯誤;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所以Cl2聚集在地勢低的地方,故應向地勢高的地方、逆風撤離,故B、C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2.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點在pH試紙上,觀察到的現象是(  )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根據新制氯水的成分:含有氯氣和次氯酸以及鹽酸等,具有漂白性和酸性,中間的一部分被次氯酸漂白成白色,而旁邊一部分沒有和次氯酸發生反應,所以仍然有指示劑的效用,氯水的酸性使pH試紙顯紅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3.如圖裝置用來檢驗氯水的部分性質(濃硫酸作干燥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水蒸氣
B.該實驗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
C.裝置C中發生反應為Cl2+2NaOH===NaCl+NaClO+H2O
D.裝置B的現象是干燥布條褪色,濕潤布條不褪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氯氣沒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裝置B中干燥布條不褪色,濕潤布條褪色。
1
2
4
5
6
7
8
9
10
3
4.(2024·揚州中學月考)實驗室制備NaClO消毒液,有關實驗裝置和原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甲裝置制備Cl2
B.用乙裝置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丙裝置吸收Cl2
D.用丁裝置蒸發濃縮NaClO消毒液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蒸發濃縮消毒液需在蒸發皿中進行,D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5.(2024·重慶高一檢測)水處理包括水的凈化、殺菌消毒、蒸餾等。其中常見的殺菌消毒劑包括氯氣、臭氧、漂白粉等。游泳場館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對游泳池進行消毒和凈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臭氧、活性炭處理水的原理相同
B.漂白粉長期露置在空氣中會失效
C.氯氣作殺菌消毒劑是因為干燥氯氣有漂白性
D.氯氣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用氯氣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所有的化學試劑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臭氧具有強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處理水時,前者是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后者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原理不同,故A錯誤;漂白粉和空氣中的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HClO,HClO見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長期露置在空氣中會失效,故B正確;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氯氣作殺菌消毒劑實際上是利用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HClO殺菌消毒,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故C錯誤;用氯氣消毒的水中含有氯氣、HClO、HCl等,能和這三種物質反應的試劑不能用氯氣消毒的水配制,如硝酸銀溶液的配制等,故D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6.下列關于氯水性質探究實驗中現象、作用粒子及結論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
選項 操作 現象 作用粒子 結論
A 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 出現白色 固體 Cl- Cl2與水反應產生
Cl-
B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 先變紅后 褪色 H+、HClO H+與指示劑作用
速度快
1
2
4
5
6
7
8
9
10
3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溶液 產生無色氣泡 H+ 氯水呈酸性
D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紅色褪去 HClO 褪色是HClO的
漂白性所致
續表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氯水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所以氯水中含有氯離子,證明Cl2與水反應產生Cl-,故A正確;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HClO,HCl顯強酸性,使石蕊變紅,HClO具有強氧化性,使其褪色,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說明H+與指示劑作用速度快,故B正確;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氯水中加入碳酸氫鈉溶液產生氣體,反應的是鹽酸而不是次氯酸,氯水呈酸性,故C正確;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原因,故D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7.下列關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氯氣的性質很活潑,它與氫氣混合光照后會發生爆炸 ②實驗室制氯氣時,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多余氯氣用氫氧化鈣溶液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將先變紅后褪色 ④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 ⑤除去Cl2中的HCl,可使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
A.① B.③④⑥ C.②⑤ D.①⑤⑥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②實驗室制氯氣時,為了防止污染環境,多余氯氣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氫氧化鈣溶解度較小,吸收效率差,所以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吸收多余氯氣,故錯誤;③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稀鹽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會變紅,不會褪色,故錯誤;④氯化氫和氯氣都能與硝酸銀溶液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檢驗氯化氫氣體中是否混有氯氣,應將氣體通入淀粉碘化鉀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變藍色,故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⑤氯化氫和氯氣都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的方法是使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溶液,故錯誤;⑥新制氯水中含有鹽酸和次氯酸,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鹽酸和次氯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的緣故,也可能是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使有機色質漂白褪色,則紅色褪去不能說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應向褪色的溶液中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若溶液不變紅色,說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故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3
8.(10分)新制氯水的成分多樣,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檢驗新制氯水的成分來確定氯氣與水是否反應。該小組設計下列實驗及表格,請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及表格,并分析氯氣與水是否反應。
實驗目的 操作或試劑 現象及結論
①檢驗Cl2 觀察溶液顏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檢驗H+ CaCO3固體 (2)__________________
③檢驗Cl- AgNO3溶液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呈淺黃綠色,含Cl2
產生氣泡,含H+
產生白色沉淀,含Cl-
1
2
4
5
6
7
8
9
10
3
④檢驗HClO 將稀鹽酸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干燥的氯氣中放入干燥的紅紙條 (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將新制氯水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 (6)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續表
紅紙條不褪色,
鹽酸無漂白性
紅紙條不褪色,
Cl2無漂白性
紅紙條褪色,
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
漂白性的物質
1
2
4
5
6
7
8
9
10
3
(7)氯氣與水________(填“反應”或“不反應”);若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觀察新制氯水的顏色,若呈淺黃綠色,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Cl2。
(2)向CaCO3固體中滴加新制氯水,若產生氣泡,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H+。
反應
Cl2+H2O===HCl+HClO
1
2
4
5
6
7
8
9
10
3
(3)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
(4)將稀鹽酸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若不褪色,則說明稀鹽酸沒有漂白性。
(5)若干燥氯氣中的紅紙條沒有褪色,則說明氯氣沒有漂白性。
1
2
4
5
6
7
8
9
10
3
(6)若滴有新制氯水的紅紙條褪色,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7)綜合以上實驗及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含HCl及具有漂白性的物質,氯氣與水能發生反應,結合原子守恒可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
1
2
4
5
6
7
8
9
10
3
9.(13分)(2024·渭南市臨渭區質檢)一氧化二氯(Cl2O)是國際公認的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其部分性質如下: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常溫下,Cl2O是棕黃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熔點:-120.6 ℃;沸點:2.0 ℃ Cl2O熱穩定性差,常溫下即可分解:易溶于水,同時反應生成次氯酸
1
2
4
5
6
7
8
9
10
3
現用如圖所示裝置設計實驗制備少量Cl2O。
(1)儀器組裝完成,加試劑前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該實驗有氣體制取并參與反應,加試劑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1
2
4
5
6
7
8
9
10
3
(2)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
解析: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分液漏斗;
(3)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1
2
4
5
6
7
8
9
10
3
(4)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氯化氫極易溶于水,能被飽和食鹽水吸收,氯氣難溶于飽和食鹽水,則裝置B中盛有飽和食鹽水,作用為除去Cl2中的雜質HCl氣體;Cl2O易溶于水,同時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裝置F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氣進入裝置E,導致Cl2O反應;
除去Cl2中的雜質HCl氣體
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氣進入裝置E
1
2
4
5
6
7
8
9
10
3
(5)E裝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l2O的沸點低、易液化且熱穩定性差,常溫下即可分解;E裝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1
2
4
5
6
7
8
9
10
3
10.(16分)氯水是實驗室常需臨時配制的一種試劑。圖甲所示的是實驗室配制氯水時的一種常用裝置,圖乙是某化學實驗小組自行設計的一種配制氯水的裝置(圖中的鼓氣球是一種具有氣體單向閥,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氣的儀器)(已知常溫下KMnO4固體與濃鹽酸反應產生氯氣)。
1
2
4
5
6
7
8
9
10
3
(1)氯水中含有七種粒子,其中的分子為___________________;需臨時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解析:在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因為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氧氣和鹽酸,所以需要臨時配制,化學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Cl2、H2O、HClO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1
2
4
5
6
7
8
9
10
3
(2)圖甲所示裝置中,燒杯內的液體是___________,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燒杯中的液體是為了吸收氯氣的,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
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1
2
4
5
6
7
8
9
10
3
(3)用圖乙所示裝置配制氯水時,操作步驟如下:
①關閉活塞2,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開活塞1,將少量濃鹽酸注入大試管內。
②關閉活塞1,蓋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濃鹽酸和大試管內的高錳酸鉀粉末反應產生氯氣。
1
2
4
5
6
7
8
9
10
3
③輕輕搖動瓶A,使氯氣不斷溶入水中。
用圖乙裝置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飽和氯水。除了在搖動過程中增大了氣體和水的接觸面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濃鹽酸應分數次加入試管內。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濃鹽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氯氣在瓶內產生
較大壓強,增大了氯氣的溶解度
瓶內產生過多的氯氣,瓶內壓強過大會使
瓶A的橡膠塞彈開
1
2
4
5
6
7
8
9
10
3
解析:增大壓強可以增大氯氣的溶解度;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濃鹽酸會使得產生氯氣的量多,出現很大的壓強,會使瓶A的橡膠塞彈開。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裝置即可從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取用氯水時可以打開活塞2,關閉活塞1,通過鼓氣球向瓶A內鼓入空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氯水就會通過導管流出。
打開活塞2,關閉活塞1,用鼓氣球向瓶A中鼓入空氣綜合提能強訓(二) 氯及其化合物融通練
(選擇題每小題3分,本檢測滿分60分)
1.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我們要善于利用學過的知識,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如果發生了氯氣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當的是(  )
A.只要在室內放一盆水
B.向地勢低的地方撤離
C.觀察風向,順風撤離
D.用濕毛巾或蘸有石堿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離
2.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點在pH試紙上,觀察到的現象是(  )
3.如圖裝置用來檢驗氯水的部分性質(濃硫酸作干燥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水蒸氣
B.該實驗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
C.裝置C中發生反應為Cl2+2NaOH===NaCl+NaClO+H2O
D.裝置B的現象是干燥布條褪色,濕潤布條不褪色
4.(2024·揚州中學月考)實驗室制備NaClO消毒液,有關實驗裝置和原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甲裝置制備Cl2
B.用乙裝置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丙裝置吸收Cl2
D.用丁裝置蒸發濃縮NaClO消毒液
5.(2024·重慶高一檢測)水處理包括水的凈化、殺菌消毒、蒸餾等。其中常見的殺菌消毒劑包括氯氣、臭氧、漂白粉等。游泳場館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對游泳池進行消毒和凈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臭氧、活性炭處理水的原理相同
B.漂白粉長期露置在空氣中會失效
C.氯氣作殺菌消毒劑是因為干燥氯氣有漂白性
D.氯氣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用氯氣消毒的水可以用于配制所有的化學試劑
6.下列關于氯水性質探究實驗中現象、作用粒子及結論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
選項 操作 現象 作用粒子 結論
A 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 出現白色固體 Cl- Cl2與水反應產生Cl-
B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 先變紅后褪色 H+、HClO H+與指示劑作用速度快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溶液 產生無色氣泡 H+ 氯水呈酸性
D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紅色褪去 HClO 褪色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7.下列關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氯氣的性質很活潑,它與氫氣混合光照后會發生爆炸 ②實驗室制氯氣時,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多余氯氣用氫氧化鈣溶液吸收 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將先變紅后褪色 ④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 ⑤除去Cl2中的HCl,可使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
A.① B.③④⑥
C.②⑤ D.①⑤⑥
8.(10分)新制氯水的成分多樣,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檢驗新制氯水的成分來確定氯氣與水是否反應。該小組設計下列實驗及表格,請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及表格,并分析氯氣與水是否反應。
實驗目的 操作或試劑 現象及結論
①檢驗Cl2 觀察溶液顏色 (1)________
②檢驗H+ CaCO3固體 (2)________
③檢驗Cl- AgNO3溶液 (3)________
④檢驗HClO 將稀鹽酸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 (4)________
在干燥的氯氣中放入干燥的紅紙條 (5)________
將新制氯水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 (6)________
(7)氯氣與水________(填“反應”或“不反應”);若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3分)(2024·渭南市臨渭區質檢)一氧化二氯(Cl2O)是國際公認的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其部分性質如下: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常溫下,Cl2O是棕黃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熔點:-120.6 ℃;沸點:2.0 ℃ Cl2O熱穩定性差,常溫下即可分解:易溶于水,同時反應生成次氯酸
實驗室制備原理:2Na2CO3+H2O+2Cl22NaCl+2NaHCO3+Cl2O。
現用如圖所示裝置設計實驗制備少量Cl2O。
(1)儀器組裝完成,加試劑前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
(3)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裝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6分)氯水是實驗室常需臨時配制的一種試劑。圖甲所示的是實驗室配制氯水時的一種常用裝置,圖乙是某化學實驗小組自行設計的一種配制氯水的裝置(圖中的鼓氣球是一種具有氣體單向閥,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氣的儀器)(已知常溫下KMnO4固體與濃鹽酸反應產生氯氣)。
(1)氯水中含有七種粒子,其中的分子為______;需臨時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圖甲所示裝置中,燒杯內的液體是________,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圖乙所示裝置配制氯水時,操作步驟如下:
①關閉活塞2,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開活塞1,將少量濃鹽酸注入大試管內。
②關閉活塞1,蓋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濃鹽酸和大試管內的高錳酸鉀粉末反應產生氯氣。
③輕輕搖動瓶A,使氯氣不斷溶入水中。
用圖乙裝置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飽和氯水。除了在搖動過程中增大了氣體和水的接觸面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濃鹽酸應分數次加入試管內。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濃鹽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裝置即可從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提能強訓(二)
1.選D 氯氣與水可發生化學反應,但反應慢且反應不充分,故A錯誤;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所以Cl2聚集在地勢低的地方,故應向地勢高的地方、逆風撤離,故B、C錯誤。
2.選B 根據新制氯水的成分:含有氯氣和次氯酸以及鹽酸等,具有漂白性和酸性,中間的一部分被次氯酸漂白成白色,而旁邊一部分沒有和次氯酸發生反應,所以仍然有指示劑的效用,氯水的酸性使pH試紙顯紅色。
3.選D 氯氣沒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裝置B中干燥布條不褪色,濕潤布條褪色。
4.選D 蒸發濃縮消毒液需在蒸發皿中進行,D錯誤。
5.選B 臭氧具有強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處理水時,前者是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后者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原理不同,故A錯誤;漂白粉和空氣中的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HClO,HClO見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長期露置在空氣中會失效,故B正確;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氯氣作殺菌消毒劑實際上是利用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HClO殺菌消毒,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故C錯誤;用氯氣消毒的水中含有氯氣、HClO、HCl等,能和這三種物質反應的試劑不能用氯氣消毒的水配制,如硝酸銀溶液的配制等,故D錯誤。
6.選D 氯水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所以氯水中含有氯離子,證明Cl2與水反應產生Cl-,故A正確;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HClO,HCl顯強酸性,使石蕊變紅,HClO具有強氧化性,使其褪色,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說明H+與指示劑作用速度快,故B正確;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氯水中加入碳酸氫鈉溶液產生氣體,反應的是鹽酸而不是次氯酸,氯水呈酸性,故C正確;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原因,故D錯誤。
7.選A ②實驗室制氯氣時,為了防止污染環境,多余氯氣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氫氧化鈣溶解度較小,吸收效率差,所以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吸收多余氯氣,故錯誤;③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稀鹽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會變紅,不會褪色,故錯誤;④氯化氫和氯氣都能與硝酸銀溶液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檢驗氯化氫氣體中是否混有氯氣,應將氣體通入淀粉碘化鉀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變藍色,故錯誤;⑤氯化氫和氯氣都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的方法是使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溶液,故錯誤;⑥新制氯水中含有鹽酸和次氯酸,在含有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鹽酸和次氯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的緣故,也可能是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使有機色質漂白褪色,則紅色褪去不能說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應向褪色的溶液中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若溶液不變紅色,說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故錯誤。
8.解析:(1)觀察新制氯水的顏色,若呈淺黃綠色,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Cl2。(2)向CaCO3固體中滴加新制氯水,若產生氣泡,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H+。(3)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4)將稀鹽酸滴到干燥的紅紙條上,若不褪色,則說明稀鹽酸沒有漂白性。(5)若干燥氯氣中的紅紙條沒有褪色,則說明氯氣沒有漂白性。(6)若滴有新制氯水的紅紙條褪色,則說明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質。(7)綜合以上實驗及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含HCl及具有漂白性的物質,氯氣與水能發生反應,結合原子守恒可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
答案:(1)溶液呈淺黃綠色,含Cl2 (2)產生氣泡,含H+ (3)產生白色沉淀,含Cl- (4)紅紙條不褪色,鹽酸無漂白性 (5)紅紙條不褪色,Cl2無漂白性 (6)紅紙條褪色,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7)反應 Cl2+H2O===HCl+HClO
9.解析:(1)該實驗有氣體制取并參與反應,加試劑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分液漏斗;(3)裝置A為制取氯氣,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4)氯化氫極易溶于水,能被飽和食鹽水吸收,氯氣難溶于飽和食鹽水,則裝置B中盛有飽和食鹽水,作用為除去Cl2中的雜質HCl氣體;Cl2O易溶于水,同時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裝置F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氣進入裝置E,導致Cl2O反應;(5)Cl2O的沸點低、易液化且熱穩定性差,常溫下即可分解;E裝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答案:(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分液漏斗
(3)MnO2+4HCl(濃)MnCl2+Cl2↑+2H2O
(4)除去Cl2中的雜質HCl氣體 干燥、防止水或水蒸氣進入裝置E (5)使Cl2O冷凝收集且防止Cl2O分解
10.解析:(1)在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因為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氧氣和鹽酸,所以需要臨時配制,化學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2)燒杯中的液體是為了吸收氯氣的,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3)增大壓強可以增大氯氣的溶解度;一次性加入太多的濃鹽酸會使得產生氯氣的量多,出現很大的壓強,會使瓶A的橡膠塞彈開。(4)取用氯水時可以打開活塞2,關閉活塞1,通過鼓氣球向瓶A內鼓入空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氯水就會通過導管流出。
答案:(1)Cl2、H2O、HClO 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2)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氣在瓶內產生較大壓強,增大了氯氣的溶解度 瓶內產生過多的氯氣,瓶內壓強過大會使瓶A的橡膠塞彈開 (4)打開活塞2,關閉活塞1,用鼓氣球向瓶A中鼓入空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扶风县| 顺昌县| 永寿县| 峡江县| 崇阳县| 织金县| 德令哈市| 海淀区| 尚志市| 德惠市| 宜良县| 修武县| 堆龙德庆县| 西安市| 奈曼旗| 桓台县| 桃源县| 旬阳县| 紫阳县| 荣昌县| 定西市| 敦煌市| 北流市| 桂阳县| 通州市| 遵化市| 揭东县| 江永县| 凤城市| 疏勒县| 汉寿县| 伊金霍洛旗| 喀什市| 五大连池市| 德昌县| 中江县| 莒南县| 金寨县| 平陆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