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臨潭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試卷七年級 歷史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60.0分)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河姆渡人歷史學家認為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下列遺址能夠證明這一論點的是( )A. 元謀人遺址 B. 北京人遺址 C. 半坡遺址 D. 河姆渡遺址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A. 炎帝、黃帝戰勝了蚩尤 B. 海外華人散居世界各地C. 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種 D. 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商朝的(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銅立人像 D. 大盂鼎商朝又叫殷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最后一個國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濫殺無辜,最終在一場大戰中商軍陣前倒戈,致使商朝滅亡,這場大戰是( )A. 阪泉大戰 B. 長平之戰 C. 涿鹿之戰 D. 牧野之戰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諸侯爭霸 B. 百家爭鳴C. 商鞅變法 D.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重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最終成就霸業,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 )A. 晉文公 B. 齊桓公 C. 楚莊王 D. 宋襄公在中華傳統美德里,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學說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韓非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的是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提出該觀點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老子“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績是( )A. 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 “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 開創王位世襲制 D. 實行分封制賈誼的《過秦論》中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動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 )A. 陳勝、項羽 B. 吳廣、項羽 C. 陳勝、吳廣 D. 項羽、劉邦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存在一定因果關系。下列各項沒有因果關系的是A. 秦末暴政——大澤鄉起義 B. 漢初休養生息——文景之治C. 楚漢之爭——西漢建立 D. 光武中興——黃巾起義秦統一六國后,建立起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修筑萬里長城。漢通過休養生息、解決王國問題、獨尊儒術和北擊匈奴,出現了“大一統”。從上述內容可以概括出秦漢時期的階段特征為()A.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B. 社會變革C.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初步發展 D. 國家的產生和發展東漢和西漢的相同之處有①都定都洛陽 ②都大規模出擊匈奴③都派使臣出使西域 ④都出現過盛世局面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下面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幾個共同點,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都發生在三國時期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結果都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曹操都有參與A. B. C. D.有同學在學習歷史時搜集到“定都洛陽”“司馬炎”“八王之亂”等信息,據此判斷他學習的朝代是( )A. 西晉 B. 東晉 C. 前秦 D. 北魏 下列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階段特征的歸納描述 ,正確的是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B.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 統一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曾經統一過北方的少數民族是( )A. 匈奴、羯 B. 氐、鮮卑 C. 匈奴、羌 D. 鮮卑、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民族創造了璀璨的科技與文化。取得這些杰出成就的原因不包括()A. 南方經濟發展 B. 人民勤勞智慧 C. 民族大交融 D. 國家大一統魏晉南北朝時期,促使科學文化異彩紛呈的原因包括()①經濟恢復和發展 ②胡漢民族的交融③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統一局面的形成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列舉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一)我國遠古先民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在我國長江流域最早種植了__________;(2)在我國黃河流域最早種植了_________和________(二)文字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1)相傳在黃帝時,______________創造了文字;(2)商朝時,我國出現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____________;(3)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把____________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三)請把下列思想家所代表的字母填入相應的括號中 A B C D(1)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 )(2)主張“兼愛”、“非攻”,選賢任能,提倡節儉( )(3)提出“仁者愛人”,主張以德治國( )(4)主張實行“仁政”,認為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0分)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請簡要回答:(1)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在政治上采取的兩個重大措施是什么?(2)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措施又是什么?(3)漢武帝派誰開通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陸上起點在哪里?23.古代的北方,少數民族眾多,政權林立,割據現象嚴重,戰亂頻繁。結合所學,完成下列問題。(1) 列舉東漢末年為曹操統一北方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的兩場戰役。(2) 說出十六國時期,先后統一黃河流域的兩個少數民族政權。(3) 列舉東晉十六國時期發生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一例。(4) 戰亂、統一、改革促進了民族大交融,請舉出我國北方出現民族大交融的一個典型歷史事件。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其三)》材料二“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從其計。——《史記》(1)材料一中“秦王”指誰?他創立了什么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誰?“從其計”中“其”指的是誰?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還采取了什么措施?(3)“秦王”和“上”經常被人相提并論,請你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他們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參考答案1. A 2. D 3. D 4. A 5. D 6. D 7. B8. A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 B15. C 16. A 17. B 18. B 19. D 20. A21. (一)(1)水稻;(2)粟、黍、(二)(1)倉頡;(2)甲骨文;(3)小篆、(三)(1)A、(2)B、(3)D、(4)C22. (1)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推恩”建議;建立刺史制度。(2)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立為正統思想。(3)漢武帝派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西安)。23. (1)官渡之戰、赤壁之戰。(2)前秦、北魏。(3)淝水之戰。(4)北魏孝文帝改革。24. (1)秦始皇嬴政。中央集權制度。(2)漢武帝。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3)秦始皇建立并鞏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