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9.成吉思汗率軍進攻西夏時,在六盤山去世。他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借道宋境進攻金朝。1234年,金朝經多次挫敗,元氣大傷,根本無法抵抗蒙軍,亡于宋蒙聯軍之下。蒙古滅金A.使北宋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B.為蒙古統一全國奠定基礎C.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D.完成了對蒙古草原的統一30.《永樂大典》中記載:“(元代)凡在屬國,皆置驛傳,星羅棋布,脈絡貫通。”這有利于元朝A.加強與邊疆地區的聯系B.溝通五大水系C.手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D.減輕財政負擔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隋唐時期,社會繁榮,國家強盛,在治國方面出現了幾位鼎鼎有名的皇帝。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隋文帝志向遠大,統一南北,結束了中國長時間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勤于政事,在其統治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國家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唐]吳兢《貞觀政要》材料三唐太宗道:“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四他即位以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使得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他寵幸楊貴妃,從此荒廢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提拔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擔任宰相。這些人把持大權,營私舞弊,排斥賢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敗。社會上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也日益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最終釀成安史之亂。(1)根據材料一,簡述隋文帝的治國措施及歷史貢獻。(4分)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第6頁(共8頁)(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關于治國理政的想法。(4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貞觀時期為實現“民衣食有余”,唐朝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2分)(4)材料四中的“他”是誰?“他”的不同做法給后人治國提供了哪些經驗教訓?(4分)32.中國古代社會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演變之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隋唐時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并且使之更為完善,接下來100年間的和平與繁榮使唐朝國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進展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展。—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材料二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趙普回答:“此非他故,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資治通鑒》材料三(他)進入中原,建立元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以中書省分駐地方以便直接處理政務。這是秦漢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在我國行政區劃和地方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了對這些地區的統治。—《中國政治制度史》(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分別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4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宋初統治者主要想解決前朝留下來的什么問題?并列舉兩項宋太祖為了削奪地方權力的措施。(6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元朝創立了什么制度?如何理解該制度“在我國行政區劃和地方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4分)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第7頁(共8頁)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B C A B D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D D B C A D C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B D D C A C B 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31、32 小題各 14 分,第 33 小題 12 分,共 40 分。31.(1)措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如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2 分。概括或舉例答到某個方面亦可)歷史貢獻:隋文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2 分)(2)想法:務本;以人為本;用人要各盡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備。(4分。要求兩點)(3)措施:去奢省費,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同時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分)(4)唐玄宗(2 分)經驗教訓:治國理政應以民為本,任人唯賢,重視吏治,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不應任人唯親,寵信奸臣,排斥賢能,荒廢朝政等。(2 分。要求一點)32.(1)“突破性進展”:制度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文化上,唐詩繁榮。(4 分。兩點)(2)藩鎮割據問題;(2分)措施:設置通判;設轉運使。(4 分。兩點)(3)行省制度;(2分)理解:是秦漢以來郡縣制度的一大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制度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2 分。要求一點,意思相似即可)33.(1)方式:改革;和親;文化交流。(2 分。要求兩點)(2)【示例】觀點:民族交融推動社會進步。(2 分)論述: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實行改革,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元朝時,各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6分)結論: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國家、民族的進步。(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pdf版).pdf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