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圖所示為隋唐時期最大的國家糧倉——含嘉倉的糧窖遺址。經考古發掘,其遺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考古重點發掘的160號糧窖,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粒。該遺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A.經濟發展的狀況 B.科學技術的創新
C.商業發展的水平 D.政治制度的變革
2.《煬帝陵》一詩中寫道:“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主要表達了( )
A.稱贊隋朝統一的偉業 B.嘆息暴政亡國的下場
C.主張發展農業的想法 D.分析陳朝滅亡的原因
3.唐朝中央政權的主要機構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君主專政年代,國家權力是通過皇帝頒發詔令執行的。大體來說,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轄六部,負責貫徹各項詔敕和政策。據材料可知( )
A.分化相權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三省各部門間互相牽制,制約皇權
C.三省長官直接由科舉考試選拔 D.皇權始終至高無上,不受任何制約
4.唐都長安城中有東、西兩市,是主要的商業區,這里商鋪林立;城內所建100多個坊是居民區,居住人口達百萬。當時,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云集長安。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商業貿易突破了時空限制 B.長安成為國際性的大都會
C.安史之亂造成的影響有限 D.大規模民族交融開始出現
5.公元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正式滅亡。公元907年是( )
A.公元9世紀初期 B.公元9世紀后期
C.公元10世紀初期 D.公元10世紀后期
6.唐朝女性可以讀書識字,更可以登堂入室,女性政治家數量達到整個封建社會的巔峰。在體育領域,唐朝女性擁有廣泛的興趣,并具有參賽資格,如馬球、蹴鞠、騎射等。這體現了唐朝( )
A.開放的社會風氣 B.發達的選官制度 C.開明的民族政策 D.繁榮的社會經濟
7.唐朝經濟繁榮,留下了一些珍貴的藝術品。下面三件藏品能夠折射出唐朝( )
邢窯白釉瓷罐 越窯青胎瓷帶托茶盤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A.手工業技術高超 B.農業生產水平提升
C.文學藝術較繁榮 D.社會生活非常奢侈
8.五代十國時期是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 年戰爭征伐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但這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為北宋 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材料從整體上體現出該階段的特點是( )
A.動蕩不安 B.民族政權更替頻繁
C.武將專權 D.分裂中孕育著統一
9.趙翼《廿二史札記》有言:“五代諸鎮節度使,未有不用勛臣武將者……五代之亂,朝廷威令不行,藩帥劫財之風,甚于盜賊,強奪枉殺,無人復理。”材料所述亂象源于( )
A.皇帝昏庸導致權力真空 B.宦官專權擾亂朝綱
C.武將專權破壞國家秩序 D.嚴刑苛法激化矛盾
10.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由此可見( )
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軍事實力影響了民族關系
C.貞觀年間民族交融得到發展 D.唐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11.唐朝與各民族交往中,和唐玄宗有關的是( )
①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②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③封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 ④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圖是1971年出土的唐代章懷太子墓中的壁畫《客使圖》(部分),左側三人是唐代主管外事的鴻臚寺官員,下側三人為外來使節。作為歷史資料,該壁畫是研究唐代( )
A.疆域版圖的一手史料 B.社會風氣的文獻史料
C.君主專制的圖片史料 D.對外關系的實物史料
13.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中有一份蓋有唐代官印的交河郡物價表,記載了米面行、鐺釜行、帛練行等各種行鋪所售商品,商品按品質分為上、次、下三等,依等標價。《唐六典·兩京諸市署》記載:“京都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以三賈均市。(原注:精為上賈,次為中賈,粗為下賈。)”這兩條史料互證,可知唐代吐魯番( )
A.行鋪林立商品多樣 B.推行了郡縣制的管理體制
C.商品價格同于內地 D.實施中央制定的市場制度
14.下列唐朝時期官員統計表(部分)信息,可以用來說明唐朝( )
姓名 出身 官職
契苾何力 鐵勒部族可汗 鎮軍大將軍
高仙芝 高句麗人 河西節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鮮卑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彥 大食人 翰林學士
A.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漸趨穩定 B.民族政策呈現因俗而治的特點
C.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初步顯現 D.統治政策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
15.下圖為兩枚古錢幣,分別是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這反映了( )
A.唐朝商業貿易發展繁榮 B.日本革新措施影響深遠
C.中日兩國交流非常頻繁 D.日本受到中國文化影響
16.據史料記載,孫思邈編著的《千金方》突破了漢朝名醫張仲景學說的理論框架。他認為,診斷不必完全根據《黃帝內經》,用藥也不必完全根據《神農本草經》,只需吸取其中合理成分即可。這體現了孫思邈治學方面注重( )
A.旁征博引大量史料 B.借鑒前代經驗
C.繼承和創新相結合 D.擴展研究體系
17.白居易曾說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歌《長恨歌》、《琵琶行》等寓意豐富,傳頌千年。這說明白居易的詩歌( )
A.真實再現歷史 B.內容通俗易懂
C.富有浪漫色彩 D.直面社會現實
18.現存于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唐代的雕版印刷《金剛經》,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見唐朝( )
A.雕版印刷術開始出現 B.各項技術領先世界
C.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 D.佛教思想最受歡迎
19.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有關唐朝情況的學習提綱,其主題應是( )
詩歌:《李白詩集》 書法:《顏氏家廟碑》 繪畫:《送子天王圖》 雕塑:敦煌莫高窟
A.多彩的文學藝術 B.高超的工藝水平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民族交往與交融
20.宋朝在府、州設置通判,多以京中高官出任,與知府、知州共同管理地方。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由通判的聯署方能生效。由此可知,通判的設立( )
A.分散和削弱相權 B.強化了中央集權
C.增強了知州權力 D.節約了財政開支
21.南宋有位詩人曾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照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寫作該詩的主要目的是
A.詠寫了西湖秀色與人的關系 B.諷刺了南宋統治者的醉生夢死
C.諷刺金朝統治者的醉生夢死 D.贊美南宋都城杭州的繁榮景象
22.“一座中都城(位于今張家口張北縣),半部元朝史。”元中都是元朝的陪都,興建于1307年。中都建成后,以往王朝的北方疆界變成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由此可見,元中都的興建( )
A.加強了游牧與農耕兩種文明的交融 B.有助于邊患問題的解決
C.有利于草原絲綢之路的興起與發展 D.推動了國家統一的進程
23.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而設立的機構是( )
A.澎湖巡檢司 B.駐藏辦事大臣
C.安西都護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24.歷史事實是客觀記載的歷史,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基本看法、判斷和評價。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B.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60年,他繼承了汗位
C.元朝是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D.1271 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25.下圖反映的是元朝統一全國的進程,圖中①、②分別代表的政權是( )
A.金、北宋 B.金、南宋 C.遼、北宋 D.遼、南宋
二、非選擇題
26.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遺產?說明其影響。
【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
材料二
《步輦圖》
(2)和上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憶昔》
材料四 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
——凍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時期社會現象?材料四的數據印證了材料三中哪一句詩所描述的情況?
(4)材料四中,639~751年間唐朝的戶數數據呈現出怎樣的趨勢?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
27.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為適應疆域空前遼闊的特點,元朝創立了一種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它具有雙重性,長期代表中央分馭地方,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
——張豈之《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邁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部署。
(1)材料中的“這種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結合所學簡要說明其在唐宋時期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2)以下表述是根據材料一得出的,與材料相符合的請寫“正確”;違背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寫“錯誤”;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寫“未涉及”。
A.該制度擴大了官吏的選拔范圍,促進了階層流動。( )
B.該制度一直被沿用至今。( )
C.該制度是隋朝創立的。( )
(3)材料二中“新體制”指的是什么制度?依據材料二,歸納這一制度的特點。
(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你對創新的認識?
28.中學歷史課程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史料實證】
材料一:聯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
——宋太祖
(1)材料一敘述的是宋太祖采取哪一政策的原因?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政策對北宋的政治統治產生的積極影響。
【唯物史觀】
材料二:遼宋為兄弟之國,(兩國)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2)材料二的內容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有人說,這一協定對于北宋是“屈辱”的,你如何評價?
【歷史解釋】
材料三:當時割據勢力最大的要數成德、魏博、平盧三鎮。成德鎮自762年李寶臣開始割據以來,占有恒、定、易等7州,擁兵5萬;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自763年開始割據,占有魏、博、衛等7州,擁兵5萬……這些藩鎮相互勾結,不執行朝廷法令。
(3)材料三反映的是唐朝時期哪一政治局面?是哪一次歷史事件導致這一局面的出現?
【家國情懷】
材料四:
A: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有人問他:“什么時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飛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B:文天祥兵敗被俘后,寧死不屈,寫下《正氣歌》,忽必烈親自勸降,他嚴詞拒絕。刑場上,他面南而拜,從容就義。
(4)請任選A、B一則材料,談談這位英雄身上體現出的高尚品質。
參考答案
1.【答案】A
【詳解】據材料“經考古發掘,其遺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考古重點發掘的160號糧窖,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粒”可知,糧倉規模、儲量是農業經濟繁榮的直接證據,可研究隋朝糧食生產、儲備制度及整體經濟實力,因此含嘉倉遺址最直接的研究價值在于揭示隋朝農業生產力、糧食儲備能力及國家經濟管理水平,A項正確;雖糧窖建造需一定技術(如防潮、防鼠),但題干未提及具體科技細節,非核心研究點,排除B項;糧倉屬國家儲備,與民間商業活動關聯較弱,題干未涉及市場、貨幣等商業元素,排除C項;糧倉是國家治理工具,但題干未體現政治體制變化(如租庸調制改革),重點仍在經濟層面,排除D項。故選A項。
2.【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只換雷塘數畝田”指的是隋煬帝因統治殘暴,引發農民起義,被部將殺死于江都,導致隋朝滅亡,最后落得了個被葬在雷塘的下場,B項正確;隋文帝時期完成統一,材料反映的是隋煬帝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是對隋朝滅亡的評價,沒有反映主張發展農業的想法,排除C項;材料分析的是隋朝滅亡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3.【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轄六部,負責貫徹各項詔敕和政策”可知,三省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三省六部制的設立將相權一分為三,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A項正確;B項“制約皇權”與題干“在君主專政年代”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官員的選撥來源,排除C項;題干材料強調的是分化權力以強化皇權,“皇權始終至高無上不受任何制約”與史實和材料內容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城內所建100多個坊是居民區,居住人口達百萬。當時,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云集長安”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安城內云集了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這表明長安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們,B項正確;唐朝時期的商業活動仍然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唐都長安的繁榮景象,而安史之亂發生在唐朝中后期,排除C項;民族交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唐朝之前就已經存在,排除D項。故選B項。
5.【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世紀的算法通常在公元的百位數上加一,公元907年,屬于公元10世紀,一個世紀的前20年我們稱之為這個世紀的初期,907年就是公元10世紀初期,C項正確;公元9世紀始于公元800年,排除AB項;公元10世紀后期通常指的是公元10世紀的后三十年,排除D項。故選C項。
6.【答案】A
【詳解】由題干“唐朝女性可以讀書識字,更可以登堂入室,女性政治家數量達到整個封建社會的巔峰。在體育領域,唐朝女性擁有廣泛的興趣,并具有參賽資格,如馬球、蹴鞠、騎射等”可知,唐朝女性在政治、文化、體育等領域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自由度,這主要體現了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沒有涉及選官制度,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唐朝社會風氣開放,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但沒有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項;唐朝社會經濟繁榮,但沒有涉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A項。
7.【答案】A
【詳解】據題干“邢窯白瓷瓷罐、越窯青瓷秘色瓷托盞、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和所學知識可知,邢窯是唐代著名的瓷窯,以燒制白瓷聞名,其白瓷制作工藝精湛,體現了當時制瓷業高超的技術水平。越窯是唐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場,秘色瓷更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制作工藝復雜、精美,反映了唐代瓷器燒制的高水平。唐三彩是唐代一種低溫鉛釉的彩釉陶器,造型豐富多樣,色彩絢麗,制作工藝獨特,代表了唐代陶瓷手工業的杰出成就。因此,三件藏品能夠折射出唐朝手工業技術高超,A項正確;三件藏品均為手工業制品,并不能直接體現農業生產水平,排除B項;三件藏品主要是手工業制品,側重于反映手工業技術,而非文學藝術方面,排除C項;然這些藏品精美,但不能直接從它們得出唐朝社會生活非常奢侈的結論,這些藏品更多體現的是手工業技術,排除D項。故選A項。
8.【答案】D
【詳解】據題干“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但這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可知材料指出五代十國一方面是分裂動蕩的時代,但另一方面也在走向統一安定,為此后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因此整體上體現出該階段的特點是在分裂中孕育著統一,D項正確;“動蕩不安”只對應材料的局部意思,不是整體,排除A項;民族政權更替頻繁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與材料五代十國不符,且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蘊含統一因素,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是強調五代十國時期在分類中孕育著統一,沒有體現武將專權,武將專權雖是五代現象,但非題干強調的重點,排除C項。故選D項。
9.【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五代諸鎮節度使,未有不用勛臣武將者……五代之亂,朝廷威令不行,藩帥劫財之風,甚于盜賊,強奪枉殺,無人復理。”可知,五代時期諸節度使不聽朝廷號令,貪財之風勝于盜賊,殺人作惡毫無人性,五代時期引發動亂的主要原因是武將專權,藩鎮割據勢力的威脅,C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五代時期引發動亂的主要原因是藩鎮割據勢力的威脅,材料中未涉及皇帝昏庸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五代時期引發動亂的主要原因是藩鎮割據勢力的威脅,“宦官專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五代時期引發動亂的主要原因是藩鎮割據勢力的威脅,嚴刑苛法不是五代之亂的主要原因,且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意思是說: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朕),卻對他們一視同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A項正確;題干中體現了唐太宗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無法體現軍事實力影響了民族關系,排除B項;貞觀年間民族交融得到發展正確,但是與唐太宗實行開明民族政策言論不符,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對西域統治的具體信息,僅體現了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無法體現唐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11.【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時期,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統一回紇各部,唐玄宗封其為懷仁可汗,②符合題意;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從此粟末靺鞨政權以“渤海”為號,③符合題意;唐玄宗時,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為云南王,④符合題意。因此,②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貞觀年間,唐太宗發兵擊敗東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唐高宗時期,滅西突厥,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
12.【答案】D
【詳解】據題干“左側三人是唐代主管外事的鴻臚寺官員,下側三人為外來使節”和所學知識可知,壁畫中出現了唐代主管外事的鴻臚寺官員與外來使節,充分說明當時唐朝與周邊乃至更遠地區往來頻繁,因而這幅壁畫能夠直觀反映唐代的對外交流情況,是研究唐代對外關系的重要實物史料,D項正確;疆域版圖的一手史料包括史書、地圖等,與題干壁畫鴻臚寺官員接見外使無關,排除A項;唐朝社會風氣開放包容,女性地位提高,社會娛樂豐富,與鴻臚寺接待外使無關,排除B項;鴻臚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活動的機關,僅從鴻臚寺接待外使體現不出君主專制,排除C項。故選D項。
13.【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中有一份蓋有唐代官印的交河郡物價表,記載了米面行、鐺釜行、帛練行等各種行鋪所售商品,商品按品質分為上、次、下三等,依等標價。《唐六典·兩京諸市署》記載:“京都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以三賈均市。”可知,唐代時期的吐魯番有蓋唐代官印的文書記載的市場制度與京都諸市令相類似的制度,體現了唐代吐魯番實施中央制定的市場制度,D項正確;材料列舉了吐魯番米面行、鐺釜行、帛練行等實行中央制定的市場制度,無法體現行鋪林立商品多樣,排除A項;唐朝對新疆地區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和安息都護府進行管轄,而不是推行了郡縣制的管理體制,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唐代吐魯番也實行三等標價制度,而不是商品價格同于內地,排除C項。故選D項。
14.【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唐朝時期官員統計表(部分)”可知,圖示官員大多出身于少數民族,此外還有外國人,他們在唐朝時期受到朝廷的重用,擔任重要的職務,說明統治政策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D項正確;圖示官員出身體現的是統治政策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與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漸趨穩定無關,排除A項;李彥是大食人,并非我國境內少數民族,因此民族政策呈現因俗而治的特點說法錯誤,排除B項;唐朝時期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初步顯現主要與在邊鎮地區設立的節度使相關,與圖示官員的出身無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15.【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 “和同開珎”的形制(圓形方孔、錢文書法)明顯模仿唐朝“開元通寶”,甚至“開珎”一詞與“開元”發音相近,直接反映日本在貨幣文化上對中國的學習。日本“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處于日本奈良時代,此時日本正推行“大化改新”(646 年開始),學習唐朝制度文化,D項正確;題干重點在于兩枚錢幣的對比,而非單方面強調唐朝商業,排除A項;題干僅展示錢幣形制的模仿,未涉及日本革新措施的“影響深遠”(如政治、經濟制度改革),排除B項;僅憑兩枚錢幣(尤其是日本單方面模仿唐朝錢幣)無法充分證明“交流非常頻繁”,排除C項。故選D項。
16.【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孫思邈 “吸取其中合理成分”,這體現了對前代醫學成果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的繼承;“突破了漢朝名醫張仲景學說的理論框架”“診斷不必完全根據《黃帝內經》,用藥也不必完全根據《神農本草經》”,則體現了他不墨守成規,有自己的創新,所以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相結合,C項正確;題干中孫思邈主要是對《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經典采取吸取合理成分的態度,并非大量引用各種史料,排除A項;借鑒前代經驗只體現了孫思邈吸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經典中合理成分這一方面,忽略了他 “突破了漢朝名醫張仲景學說的理論框架”,不完全依賴經典的創新的一面,表述不全面,排除B項;題干中主要圍繞孫思邈對醫學經典的態度以及在診斷和用藥方面的觀點,并沒有提及他擴展研究體系,排除D項。故選C項。
17.【答案】D
【詳解】據材料“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可知,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主張文學創作要關注社會現實、反映時代問題。《長恨歌》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既描繪了“在天愿作比翼鳥”的浪漫愛情,也暗含對統治者荒政誤國的批判,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暗諷唐玄宗沉迷美色;《琵琶行》通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反映中唐社會底層藝人的辛酸與不公,如“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直擊社會現實,兩詩均通過具體事件和人物,揭露社會矛盾、反映民生疾苦,體現對現實的深刻關切,D項正確;詩歌雖有歷史元素,但重在藝術加工,非嚴格史實記錄,排除A項;白居易詩歌語言平實,但題干強調的是“寓意豐富”“為時”“為事”,與語言風格關聯較弱,排除B項;《長恨歌》確有浪漫想象,但白居易整體創作以現實主義為核心,排除C項。故選D項。
18.【答案】C
【詳解】據題干“現存于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唐代的雕版印刷《金剛經》,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我國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等。目前已經發現若干件唐朝前期的雕版印刷品,說明雕版印刷術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經出現。《金剛經》經文刻印清晰、圖文并茂,表明在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術已成熟應用于實際生產,且技術達到較高水平,C項正確;《金剛經》是現存最早實物,說明此時技術已非初創階段,排除A項;題干僅涉及印刷術,未提及其他技術,無法推出全面領先的結論,排除B項;《金剛經》的刊印反映佛教在唐代的傳播,但“最受歡迎”需結合社會多維度證據(如文獻記載、其他宗教對比),單憑一部佛經無法直接證明,排除D項。故選C項。
19.【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詩歌:《李白詩集》、書法:《顏氏家廟碑》、繪畫:《送子天王圖》、雕塑:敦煌莫高窟”可知,這些內容體現出唐朝在詩歌、書法、繪畫、雕塑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李白詩集》屬于文學作品,《顏氏家廟碑》屬于書法,《送子天王圖》屬于繪畫,所以三幅圖片主要涉及的是文學和藝術,反映是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A項正確;青瓷和白瓷反映了高超工藝水平,與材料中的詩歌、書法無關,排除B項;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排除C項;唐朝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往反映了民族交往與交融,例如文成公主入藏等事件,排除D項。故選A項。
20.【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宋朝在府、州設置通判......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由通判的聯署方能生效”可知,通判的設立,牽制了知府、知州,從而削弱了地方權力,強化了中央集權,B項正確;通判是地方官,與削弱中央的相權無關,排除A項;通判的設立,削弱了知州的權力,排除C項;通判的設立,與節約財政開支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21.【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北宋定都東京,也就是汴州,北宋滅亡后,南宋建立,都城在是臨安,也就是杭州,而南宋統治者無意恢復中原,只知道在杭州醉生夢死,此詩就諷刺了這一點,B項正確;詠寫了西湖秀色與人的關系、贊美南宋都城杭州的繁榮景象均是次要方面,排除AD兩項;作者主張抗金,排除C項。故選B項。
22.【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元中都的興建使得“以往王朝的北方疆界變成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這表明元中都的建立便于管理北方地區,促進了北方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融,A項正確;題干未提及邊患問題。且元朝邊患問題不嚴重,元朝完成統一,疆域面積大,排除B項;絲綢之路的興起是西漢時期,與材料時間元朝不符,排除C項;元朝此時已完成統一,建陪都與統一進程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
23.【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而設立的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A項正確;駐藏辦事大臣是清代中央政府派駐西藏的最高行政長官,與題干信息“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而設立的機構”沒有聯系,排除B項;安西都護府是指唐朝管轄西域(今新疆等地)地區的最高軍政機構之一,與題干信息“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而設立的機構”沒有聯系,排除C項;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與題干信息“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而設立的機構”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
24.【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歷史事實是客觀記載的歷史,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基本看法、判斷和評價。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是對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的基本看法、判斷和評價,屬于歷史觀點,A項正確;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60年,他繼承了汗位是客觀記載的歷史,是歷史事實,排除B項;元朝是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客觀記載的歷史,是歷史事實,排除C項;1271 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是客觀記載的歷史,是歷史事實,排除D項。故選A項。
25.【答案】B
【詳解】據題干“元朝統一全國的進程”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1227年西夏被蒙古政權所滅,1234年蒙古政權滅掉了金朝,因此①代表“金”,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朝滅掉了南宋,因此②代表“南宋”,B項正確;北宋于1127年被金所滅,與1234年、1276年時間不符,排除A項;遼于1125年被金所滅,北宋滅亡時間也不符,排除C項;遼滅亡時間早于1234年,排除D項。故選B項。
26.【答案】(1)歷史遺產:隋朝大運河。
影響: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2)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3)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
詩句:小邑猶藏萬家室。
(4)趨勢:增長的趨勢。
主要原因: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繁盛局面(或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有效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詳解】(1)歷史遺產:根據材料一圖示關鍵詞“永濟渠、通濟渠、洛陽”等關鍵詞并結合所學大運河的知識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運河。
影響:結合所學大運河的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2)事件:根據材料二“《步輦圖》”并結合所學唐朝和吐蕃的關系可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
(3)時期:根據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并結合所學唐玄宗統治時期的盛世局面,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社會景象。
詩句:根據材料四數據變化可知,唐太宗到唐玄宗開元時期戶數增長迅速,這與材料三中“小邑猶藏萬家室”的富裕景象相關。
(4)趨勢:根據材料四“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54年有918萬戶”可知,通過數據的變化,反映出唐朝戶數呈現出增長的趨勢。
主要原因:結合蘇所學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可知,主要原因是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繁盛局面(或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有效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1)制度:科舉制。發展演變:唐太宗統治時期,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在位時期,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考試的地位;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2)正確;未涉及;未涉及
(3)制度:行省制度。特點:具有雙重性;權力大,但不獨斷專行。
(4)認識:創新能推動社會進步;創新有利于鞏固統治,促進經濟發展等。
【詳解】(1)制度:根據材料一“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結合所學知識,使得平民能夠成為官員的是科舉制,科舉制度是隋煬帝時期創立的,通過考試選官,使得平民能夠成為國家官員,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發展演變:結合所學知識,科舉制度在唐宋時期不斷發展,具體內容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在位時期,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考試的地位;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2)判斷:A:根據材料一“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可以得出這使得平民成為國家官員,也就擴大了官吏的選拔范圍,促進了階層流動,所以說法正確;B:材料中沒有涉及科舉制度今天仍然在使用,所以“該制度一直被沿用至今”未涉及;C:材料中沒有體現科舉制的創立時間,所以“該制度是隋朝創立的”未涉及。
(3)制度:根據材料二“為適應疆域空前遼闊的特點,元朝創立了一種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結合所學知識,元朝建立后,在地方行政上創立了行省制度,行省是中書省臨時派出處理地方事務的機構,后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體現出材料“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特征。特點:根據材料二“它具有雙重性”可以得出具有雙重性;根據材料二“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可以出權力大,但不獨斷專行。
(4)認識:根據材料可以得出,隋朝開創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擴大了統治基礎,體現出創新能推動社會進步;而元朝創立的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體現出創新有利于鞏固統治,促進經濟發展等。
28.【答案】(1)重文輕武政策。積極影響:促進了文教事業的發展;防止了軍人政變;鞏固了北宋政權;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等。(答出兩項,符合題意即可)
(2)澶淵之盟。這在當時對于北宋是屈辱的,但換來了宋遼之間長久的和平,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更是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言之有理即可)
(3)藩鎮割據局面;安史之亂。
(4)選A:岳飛的事跡體現了他不計個人名利,不怕犧牲,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選B:文天祥的事跡體現了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崇高的民族氣節。(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詳解】(1)依據材料“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可知是北宋重文輕武政策;依據材料“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和所學知識可知,促進文教事業的發展,防止軍人政變、鞏固北宋政權,有利于社會安定等方面回答。
(2)依據材料“遼宋為兄弟之國,(兩國)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可知,是檀淵之盟,遼與宋議和,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給遼歲幣,這在當時對于北宋是屈辱的,但換得了宋遼之間長久的和平,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更是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
(3)根據材料“當時割據勢力最大的要數成德、魏博、平盧三鎮”,可知反映的是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局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這一局面。
(4)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不管選擇哪位英雄,說出其身上的高尚品質即可。如選A: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有人問他:“什么時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飛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可以看出,岳飛不計個人名利,不怕犧牲,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選B:天祥兵敗被俘后,寧死不屈,寫下《正氣歌》,忽必烈親自勸降,他嚴詞拒絕。刑場上,他面南而拜,從容就義,可以看出文天祥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崇高的民族氣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杨浦区| 天峨县| 新建县| 怀集县| 安阳市| 乌什县| 德阳市| 霍城县| 安塞县| 玉田县| 衢州市| 霍林郭勒市| 永和县| 宜春市| 新民市| 买车| 康平县| 新绛县| 敦煌市| 宜都市| 康平县| 会泽县| 法库县| 大渡口区| 安义县| 奉节县| 临城县| 曲阳县| 盘锦市| 铁岭市| 浦东新区| 淮北市| 宜兴市| 通河县| 吉木萨尔县| 喀喇| 大田县| 大理市| 永清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