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綱要下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課程標準: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理解其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14至16世紀,歐洲處于“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布克哈特新航路開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即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它是世界思想文化的瑰寶,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西方人文精神最初來自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對人的價值的闡述,他們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中世紀時,天主教統治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神本主義取代了人文精神。主線:人文主義精神的復興和發展整體概況人文主義精神的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的湮滅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5-15世紀中古時期14-17世紀文藝復興16-17世紀宗教改革17-18世紀啟蒙運動人文主義精神的成熟基督教神學束縛,教會主宰一切批判禁欲苦行的神學世界觀、提倡個性解放和現世享樂反王權、反教權,全面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思想體系批判教會神權統治,提倡因信稱義,宣揚民族國家名稱 時間 國家 原因 核心主張 代表 影響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自主學習:基礎知識整理1.文藝復興實質就是一場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復興運動。( )提示 文藝復興不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簡單復興,而是借其名宣傳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2.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重視人的自由意志,強調個人的價值和尊嚴。( )3.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封建的教會與宗教觀念,并不是反對基督教。( )4.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改變了自中世紀以來人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5.理性強調凡事要以人自己的思維去判斷,而不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一)概念文藝復興發生于14——17世紀的歐洲,是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運動。它發源于意大利,擴展到英、法、德等西歐國家。思考:為什么會爆發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是西歐(意大利)?一、文藝復興材料2:意大利是古羅馬文化的中心和繼承者,較多地保留了古羅馬文化;它那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過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臘文化。——孔祥民《世界中古史》文化根源: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和東方汲取的文化養料材料1:中世紀的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于歐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現。…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此時意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全球通史》思考:文藝復興得以從意大利地區興起的原因有哪些?(一)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中堅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政治基礎:新興貴族、資產階級的扶持社會背景:基督教神權統治,提倡禁欲主義思想基礎:西歐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追求自由、肯定人的價值)一、文藝復興材料3:文藝復興運動還將種種新事物傳播到了北歐。促成這一傳播的一個因素是加快了圖書的發行和思想的交流的印刷機。——《全球通史》技術條件:印刷術、造紙術傳入歐洲。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傳播,使人們對舊有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產生反思與懷疑;材料4:1348年,黑死病傳遍歐洲,給整個歐洲毀滅性打擊。佛羅倫薩如地獄一般,無計可施的市民只能舉行盛大游行,向上帝懺悔,結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無路可走的人們開始酗酒玩樂、日夜狂歡,用縱情享樂忘記身邊的痛苦。——《全球通史》彼得·布魯蓋爾于1562年繪制的油畫《死亡的勝利》以“天災亡靈軍團”的隱喻,紀錄了這次黑死病瘟疫。(一)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②階級原因: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發展需要的思想文化③文化因素: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和發展;豐厚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并從東方汲取大量文化養料;④人才因素: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新興貴族、資產階級扶持;⑤思想狀況:天主教的神權統治,教會神學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⑥直接原因:黑死病流行,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社會心理)一、文藝復興(二)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成果時間 領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14世紀 文學三杰15世紀 美術三杰16世紀 文學、藝術、科學思考:請結合教材補全文藝復興的成就表,并賞析部分作品的重要思想。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莎士比亞《十日談》《神曲》《歌集》《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大衛》、《創世紀》《西斯廷圣母》、《雅典學院》《哈姆雷特》、《李爾王》一、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巨人初期14C—15C中后期“文學三杰”人自我但丁對地獄中的教皇尼古拉三世說:因為你的貪婪使世界陷于悲慘,把好人蹂躪,把惡人提升。你們這些貪得無厭的人,竟然拿上帝的物品去倒換金銀 …教皇尼古拉三世是如此的貪婪成性,死后雙腳將被火燒,從腳跟慢慢燒到腳尖。——《神曲·地獄篇》——[意]但丁《神曲》我不想變成上帝……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意]比特拉克《歌集》享樂……只有開懷吃喝,自找快活,盡量滿足自己的欲望,縱情玩笑,才是對付疫病的靈丹妙方。——【意】薄伽丘《十日談》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追求現世的幸福宣揚人性的自由,歌頌自然的人性。材料:(第四天故事一)一位父親將兒子從小帶至深山中隱修,以杜絕人欲橫流的塵世生活的誘惑。兒子到了18歲,隨父親下山到佛羅倫薩,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麗的少女。頭一次見到女性的兒子問父親這是些什么東西,虔誠的父親告訴他這些是名叫“綠鵝”的“禍水”。豈料一路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兒子卻說:人性無所不在,無從回避“爸爸,讓我帶一只回去吧!”父親這才明白……《十日談》反映出文藝復興早期人文主義精神有什么特點?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一、文藝復興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提倡人性的高尚與尊嚴)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一、文藝復興美術作品欣賞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蒙娜麗莎》( 高77厘米,寬53厘米,現藏于巴黎的盧浮宮)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畫中人物坐姿優雅, 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使人物內心豐富的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這種臻于完美的生動肖像作品,實為人文主義關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體現。近代科學、藝術研究范式的先行者——達·芬奇觀察事實數學一、文藝復興請你就此談談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對宗教持什么態度?一方面認識并揭露了教會的腐朽、罪惡,反對教會神學思想對人性的束縛。另一方面仍信仰天主教,對教會勢力抱和解態度。熱衷于通過宗教題材的繪畫來展現人性的美,表達一種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追求。一、文藝復興(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內涵思考:請對比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分析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鼓勵冒險進取。以神為中心禁欲主義、蒙昧迷信安于現狀、等待來世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實質):即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追求現世的幸福,確立以人為本的世界觀。一、文藝復興材料三 文藝復興后出現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發現行星運動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遠鏡觀察天體等。(四)文藝復興的影響——沖破中世紀追尋人與現世材料二:“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人文主義)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綱要下17頁、45頁文藝復興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代。正如恩格斯所說:“在人文主義的偉大思想光輝和永恒藝術魅力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失了。”材料一 文藝復興運動后經傳播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著名的城市如羅馬,佛羅倫薩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1、經濟: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3、思想:把西歐從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2、政治:推動了人民的發封建斗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滅亡和資本主義的興起4、科學文化:推動了世俗教育的發展,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一、文藝復興材料五:在16世紀初,當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已經達到高峰的時候,道德墮落跟隨個性的高度發展成為了一種流行。這種精神常常表現出肆無忌憚的利己主義。材料四: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對人的經驗的價值中心地位——即人的尊嚴——的堅持,…然而,作為歷史力量,它有明顯的軟弱性…它只以受過教育的階級為對象,這是人數有限的城市或貴族精英。——[英]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局限性:1.過分推崇個人主義,導致了個人主義的膨脹, 不利于社會穩定。2.把資產階級特性看作是全人類普遍任性,掩蓋了資產階級與人民的對立。(四)文藝復興的影響——沖破中世紀追尋人與現世一、文藝復興文藝復興與中國吾每入花院,輒于拉飛爾畫為流連焉…此如右軍之字,太白之詩,東坡之詞,清水照芙蓉,非人力也。——鐘叔河.走向世界叢書【M】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第X卷:133上海市哲學學會等11家單位于1988年聯合發起了“文藝復興與人的‘現代化’討論會”...這種認為文藝復興催生現代個體、并進而觸發現代化的思路,成為當時文藝復興研究的主要傾向。——高薪.他者的想象—意大利文藝復興百年中國接受史【J】.文藝理論研究,2017(1):204一、文藝復興二、宗教改革1.背景: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2.過程: 1517年,德意志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繼德意志之后,西歐其他一些國家也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影響最大。3.影響: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基督教1054東正教(拜占庭帝國、沙皇俄國)天主教16世紀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英國國教)天主教瑞士 加爾文教英國 國教新教: 路德派,加爾文派(瑞士)和英國的國教。二、宗教改革人文主義教皇權威新教質疑教會神學思想找到現世生活中的自我文藝復興新文化運動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絕對權威找到宗教生活中的自我社會政治運動上流社會知識階層基層社會大眾群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師;發揮個人在宗教信仰上的主體性,否定教會的特殊作用;手按圣經,心向上帝……人文主義擴展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思維拓展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16—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既然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上帝創世說自然也靠不住既然蘋果落地不是上帝的安排王權專制自然也是靠不住的三、科學革命思考: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歷史背景物質基礎:思想基礎:制度基礎:外在因素: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提供了物質基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保護、獎勵發明制度(專利制度);改革教育制度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傳入開闊了西歐人的視野,為近代科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三、科學革命思考:科學家們的思維有何特點?研究方式?科學革命有什么影響?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學習聚焦】近代科學的興起,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科學思維突破神學世界觀(一)含義:1.“啟蒙”一詞,法文原意為光明、智慧。2.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斗爭矛頭指向專制王權和教會特權。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二)背景:1.根本原因: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阻礙資本主義發展。2.科學因素: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啟蒙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3.思想基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材料一 天國的上帝和人間的皇帝是栓在人類脖子上的兩道繩索,不解開其中的一道,就解不開另一道。——狄德羅材料二 18世紀牛頓的學說通過伏爾泰傳播到了法國,從而使法國人首次感受到牛頓思維的優勢。——《牛頓引力理論給法國帶來的沖擊》材料三 可以說,“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的邏輯延伸,或說是它們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續篇”。……所以“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以來思想的不斷深化、不斷讓理性脫離神學羈絆、積累的必然結果。——吳于廑《世界史·近代編》四、啟蒙運動(三)進程:1.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霍布斯、洛克等);2.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3.18世紀后期,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英國的亞當.斯密,德國的康德)。(四)精神內核:理性主義1.含義:強調人要獨立思考理性判斷。2.表現:(1)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2)相信進步,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3)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材料 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從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權和壓迫,必將為永恒的真理,為永恒的正義,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擠。——恩格斯《反杜林論》問題思考:啟蒙運動為何發源于英國,法國成為運動的中心?提示:(1)英國:①英國資本主義較為發達;②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2)法國:①法國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社會矛盾尖銳;②法國啟蒙思想家,人才輩出;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四、啟蒙運動(五)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梳理教材,補充下表:階段 國家 人物 主要思想 影響興起 17世紀 英國 霍布斯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權神授洛克 為英國君主立憲奠定理論基礎鼎盛 18世紀 法國 伏爾泰孟德 斯鳩盧梭擴展 19世紀 英國 亞當 斯密德國 康德建立契約國家駁斥君權神授和王位世襲批判專制、教會,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分權制衡,君主立憲制人民主權,社會契約,直接民主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的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原則最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武器“現代經濟學之父”集大成者四、啟蒙運動材料一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德]恩格斯《反杜林論》材料二 這時候,西歐和整個世界對民主和科學的認識提高了,理論變為行動、改良變為革命。社會結構開始改革,階級關系、政治權力和政府組織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啟蒙時期長達一個世紀,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各個方面。美國的獨立和建國是英法啟蒙運動的擴大實踐。——摘編自周有光《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材料三 路易十六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材料六《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六條:人民得享有各項之自由。(五)性質:是資產階級掀起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六)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2.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3.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4.局限:①是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②理性在使人明智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冷漠;③過分否定權威容易產生社會性危機。四、啟蒙運動1.以下關于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神內核——人文主義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反對神學世界觀,要求自由平等 B.肯定人的價值,強調發展個性C.提倡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 D.強調科學精神,反對宗教信仰2.1521年,德國維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木板畫。其中一幅畫的左側是基督跪在地上為門徒洗腳;右側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腳讓跪在地上的信徒親吻。這幅畫意在( )A.抨擊羅馬教廷 B.推銷贖罪券C.反對宗教改革 D.倡導宗教寬容課堂練習BA3.某位科學家闡明的基本定律成為力學的基礎。他用萬有引力解釋了潮汐現象,他的理論還導致了后來一系列天文學的新發現。該科學家是( )A.哥白尼 B.伏爾泰C.牛頓 D.愛因斯坦4.17—18世紀,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傳播到全世界,結果全世界都改變了思想方法。這一“新的思維方式”指的是( )A.因信稱義 B.君權神授C.理性主義 D.“日心說”課堂練習CC5.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近代歐洲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以下對二者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B.反對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C.反對宗教神權,強調三權分立D.反對封建制度,倡導主權在民課堂練習B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領域里的革命……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這種思想領域里的革命,至少在兩方面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一是推動了社會革命……再是進一步推動了實驗科學的發展,使技術發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學體系的基礎之上。——陳樂民、周弘著《歐洲文明的進程》(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要寫出“歐洲近代思想革命”大事記。要求:包括時間、事件名稱及影響。【答案】(1)“歐洲近代思想革命”大事記:14—17世紀,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為近代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6世紀,宗教改革打破了羅馬教會的精神束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7—18世紀,啟蒙運動提倡理性,反對君主專制,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課堂練習材料二 (16—17世紀)科學革命中幾次重大科學理論的突破與傳播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概念和對世界的認識,在物理科學中,不論是在科學界還是普通人當中,牛頓所描述的宇宙觀都逐步占據了支配地位……同時,人們因科學革命引發的理性思考習慣反復思忖著:如果人們無法依靠感性知識和啟示(亦即上帝的命令)來獲得真理,那么怎樣才能獲得真理 科學革命提供了答案:理性及其產物——數學,能揭示關于自然界和人性的真理……科學革命帶來的科學精神使人們更加習慣于以理性思維為主導,重視知識與科學……——節選自諶章明《試論英國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英國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牛頓的主要成就。依據材料二,說明科學革命對啟蒙運動的影響。【答案】(2)成就: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影響: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的發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科學革命中的理性成為啟蒙運動的核心。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