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課件(共33張PPT+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課件(共33張PPT+視頻)

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知識回顧 兩次鴉片戰爭
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起止時間 1840——1842 1856——1860
侵華國家 英國 英、法(俄、美合伙打劫)
訂立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條約》;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通商口岸 五處 十處
喪失主權 領土主權、關稅主權、領事裁判權、最會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權利 喪失更多領土主權;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鴉片貿易合法化等
主要危害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 3 課 太平天國運動
學習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史實;
2)掌握《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及評價;
3)分析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階級局限性
2.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洪秀全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史料的分析、解讀,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農民階級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1.太平天國運動興衰過程 2.《天朝田畝制度》
教學難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及失敗的原因。
知識點1 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原因: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深;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2.過程:洪秀全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金田起義(1851年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永安建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
3.定都天京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4.北伐西征: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北伐全軍覆滅,西征取得巨大勝利,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知識點2 天京陷落
1、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天京事變: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在軍事征戰和制 度建設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1856年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3.鞏固措施: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且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旅》,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但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4.軍事防御: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敗,安慶陷落,李秀成率太平軍攻克杭州,進逼上海,遭到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抵抗和反撲。
5.天京陷落: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太平軍與敵軍激戰40多天,最終未能解除威脅.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
6.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堅持斗爭14年,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7.失敗原因:①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②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③無法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④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啟示:太平天國運動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反映出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復雜性,更說明了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艱巨性,也顯示出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
洪秀全塑像
一 、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將農民起義推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國起義是怎樣爆發的?它為什么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太平天國頒布了哪些綱領性文件?這些綱領性文件有哪些內容?太平天國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1、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農民家庭出身,做過鄉村教師。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他在廣州從傳救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冊子《勸世良言》。在該書的啟示下,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勸說同學馮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來,洪秀全由于反對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鄉村救師的位置,遂外出傳教,發展反清力量。
2、金田起義
①鴉片戰爭后階級矛盾尖銳: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大風暴即將來臨。
②洪秀全積極開展反清宣傳: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并和同學馮云山一起發展會眾兩千多人,其中包括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骨干。
原因:
起義: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3.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
金田起義不久,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
東王:楊秀清
受東王節制
西王:肖朝貴
南王:馮云山
北王:韋昌輝
翼王:石達開
天王:洪秀全
答:清軍喪失斗志,太平軍勇猛無敵;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
金田起義時,廣西巡撫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寫道:
“二月初一日出省,帶兵一百名,如駐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驛,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荊山而來,如虎兕(sì)出柙(xiá),先鋒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時縣官一人,一縣皆空,而紛紛向西逃者渡江船無歇時。問縣(官)劉作肅有何準備?答云‘只有一繩’,則大哭。我何等福氣……”
P14材料研讀
這段話說明了什么
二、定都天京
1、太平軍勝利進軍
時間
路線
成果
1851—1853
金田——南京
①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
②起義軍發展到50萬人
③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
2、太平天國頒布革命綱領
背景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原南京)
名稱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書影
內容
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
①帶有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
②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答:①制度具有空想性:絕對平均主義,根本無法實現;
②制度的落后性:違背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絕對的平均主義是無法實現的空想。
《天朝田畝制度》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的設想,由于這一設想是建立在小生產的基礎上的,因此不可能實現。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 …… 幾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
——《天朝田畝制度》
P15材料研讀
《天朝田畝制度》不能實現的原因是什么
3、太平天國的北伐與西征
北伐
西征
1)時間:1853——1856年
2)目的: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
3)概況:
北伐:軍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
西征:取得重大勝利。
4)意義:經過3年多的征戰,太平天國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東部和江蘇部分地區,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二、天京陷落
1856年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
1、天京事變
1)1856年
概況
太平軍損失慘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影響
2)原因: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
2、鞏固措施
①提拔青年將領: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從香港來到天京的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
②洪仁玕提出改革方案:1859年,洪仁玕寫成
《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
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贊賞。但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陳玉成、李秀成等協同作戰,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軍事上的不利局面。
《資政新篇》書影
3、軍事防御與天京陷落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太平天國:主要是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華爾率領的“洋槍隊”。
原因:
過程:
①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敗,安慶陷落。后來,陳玉成被俘就義。李秀成率太平軍攻克杭州,進逼上海,遭到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抵抗和反撲。
②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李秀成從浙江、上海回師救援。太平軍與敵軍激戰40多天,最終未能解除湘軍對天京的威脅。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軍轟塌城墻,沖入城內。守城將士與敵人展開巷戰,大部分戰死,其余突圍。天京的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
標志: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靠鎮壓太平天國發跡,不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獲封武侯,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1853年回鄉期間,他鑒于清朝軍隊腐朽不堪,遂以當地團練為基礎,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關系,編練了一支帶有極強私人性質的武裝——湘軍,因此成為近代軍閥的鼻祖。1854年,湘軍練成水陸兩軍,開赴湖南、湖北戰場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遇到了自金田起義以來最兇悍的敵人。
人物掃描
曾國藩像
主觀: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4、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性質: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意義:
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敗因:
啟示:
農民階級不能完成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任務。
小結1:太平天國運動
金田起義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北伐、西征
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天京陷落
起義失敗
1851
1853
1859
1864
1856
小結2: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②思考原因:
清政府軟弱無能,官軍沒有戰斗力,民眾紛紛參加太平軍,所以太平軍起義后能很快橫掃江南,進展順利。
P18課后活動
在《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中,找出桂林、長沙、武昌、安慶的位置,思考太平軍為什么進展這么順利。
①桂林、長沙、武昌、安慶的位置;
曾國藩與趙烈文預感清朝的危亡
太平天國失敗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憂心忡忡地對其幕僚趙烈文說:聽北京來的人說,都門的形勢很不好,經常有明火執仗的搶劫案發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窮財盡,恐怕要出事。趙烈文回答說:現在國家統一已經很久了,以后勢必會漸漸出現分裂。不過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權威,社會風氣也沒有大的變化;如果中央政府不先爛掉,就不會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據我估計,將來的結果必然是中央政府先垮臺,然后出現各自為政、分裂割據的局面。這種情況的到來,大概不會超過50年。歷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隨著武昌起義的槍炮聲,清朝統治在各省獨立的聲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知識拓展
1.下圖所示起義的發動者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發動這次武裝起義的背景不包括( )
A.鴉片戰爭失敗加深了清政府統治危機
B.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
C.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組織
D
2. 株洲某初中正在舉行歷史知識搶答賽,某題的提示信息為:“金田起義”“《天朝田畝制度》”“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此題的答案應是( )
A.義和團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李自成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B
3. 漫畫形象地解釋了近代一部歷史文獻的核心內容。這部文獻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國土地法大綱》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A
4.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清政府發現八旗軍隊缺乏戰斗力,真正能夠對抗太平軍的唯有湘軍、淮軍等漢族地主武裝,這個趨勢到洋務運動時期更加明顯。由此可知( )
A.漢族官僚集團地位逐漸上升
B.八旗軍隊被地主武裝取代
C.太平天國運動改變階級結構
D.洋務運動帶來了國富兵強
A
5.“它堅持斗爭14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最終以失敗告終。”材料描繪的是( )
A.虎門銷煙
B.火燒圓明園
C.太平天國起義
D.義和團運動
C
6.學者章開沅認為:“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的“起義”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南昌起義
B
7. 1853年,太平天國為了鞏固政權,建立一個理想的地上“天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頒布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變法通議》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华亭县| 博爱县| 望都县| 宜川县| 台南市| 东兰县| 盐边县| 汕尾市| 呼玛县| 海晏县| 临朐县| 阿拉善左旗| 长丰县| 太白县| 无锡市| 宾川县| 澎湖县| 同江市| 桐庐县| 孟州市| 西平县| 邓州市| 黎川县| 资中县| 远安县| 翼城县| 金阳县| 蒙自县| 黄梅县| 平顶山市| 荔浦县| 五大连池市| 武功县| 高淳县| 周至县| 松溪县| 松溪县| 十堰市| 安吉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