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額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巴比倫不但設立了專門負責商業貿易的官僚,同時還在一些河道上設立了檢查站,只允許攜帶“國王泥板”的船只通過。長途貿易商隊也常常和各國使團一同出訪外國,并因此形成了約定俗成在沿途進行保護的協議。由此可知古巴比倫A.實行朝貢貿易B.主張商業立國 C.重視商業監管 D.強化契約意識2.波斯帝國的貴族百姓都是國王的仆從,國王通過遍布帝國境內的道路、通訊系統,加強對地方控制。同時其境內亞美尼亞村莊和希臘人城市的歷史表明,公民權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選擇等內部的事務,都由村莊或者城市自主決定。這表明波斯帝國A.大力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 B.建立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C.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相結合 D.繼承了希臘城邦的政治遺產3.774年,查理大帝率軍前往羅馬,解救羅馬教廷免遭倫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幫助萊奧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內部的幫派斗爭,擺脫了意大利世俗貴族的控制。這從側面反映了A.歐洲的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增強 B.教權在與王權的斗爭中占據上風C.羅馬教廷是維護君權的重要力量 D.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的利益一致4.阿茲特克人到達墨西哥谷地時是一個部落,后來發展成為一個城邦,城邦內部分為四個區,每個區又由若干個氏族組成。每個氏族選出一位負責將氏族和整個部落聯系起來的人,組成部落最高會議,行使司法和領導職能。據此可知當時阿茲特克人的城邦組織A.具有直接民主特色 B.具有部落軍事同盟性質C.具有原始民主特征 D.表現出明顯的階級分化5.下圖是16世紀馬尼拉大帆船的版畫。畫中5艘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過小船接上岸,岸上碼頭的工人準備卸貨。對該版畫表述錯誤的是A.能夠證明西班牙是航海貿易強國 B.可用于研究海上航路擴展的態勢C.能夠反映墨西哥人民斗爭的史實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貿易6.下表內容是19世紀英國三次議會改革。由此可知當時英國1832年改革 重新分配議員名額并修改選民資格,中產階級大體獲得選舉權1867年改革 大大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工人階級大多得到了選舉權1884-1885年改革 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A.以和平方式實現普選權B.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C.政治制度逐漸走向成熟D.議會權力不斷得到加強7.17-18世紀,北美的抹香鯨油為歐美城市的燈塔、路燈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漸成為優質工業潤滑油。19世紀末期,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據此推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技術革新改變市場需求 B.社會就業結構發生變化C.民眾生態保護意識淡薄 D.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8.德國早期啟蒙思想家對法國的崇拜是因為他們渴望向法國學習,以改變德國貧窮落后的局面,后期浪漫主義通過對理性主義的絕對普遍性的批判,強調了世界各民族還存在著特殊性,為維護民族尊嚴,他們主張反抗法國入侵。據此可知,德國啟蒙運動A.表達了對理性的反思 B.推動了民族意識發展C.順應了社會轉型需要 D.沖擊了專制王權統治9.“他是一個階級的引領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領者,也是另一種新型社會的預言者。他的學說,拋棄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縝密和嚴謹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這段話高度評價了A.歐文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B.孫中山及其三民主義C.馬克思及其社會主義理論 D.毛澤東及其革命道路10.1913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中說:“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11.日本以對德宣戰為名占領中國山東以后,1917年北洋政府向德國、奧匈帝國兩國宣戰,加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協約國集團,并派遣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出征歐洲前線。北洋政府此舉意在A.廢除西方列強的在華特權 B.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C.轉嫁日趨嚴重的統治危機 D.為協約國的取勝作出貢獻12.下表為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由表可推知這一時期的民族民主運動地區 國家 主要事件亞洲 中國 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印度 甘地領導國大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與英國殖民者做斗爭非洲 埃及 在華夫脫黨領導下英國被迫讓步,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埃塞俄比 亞 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一起,擊敗了意大利侵略軍拉丁美 洲 尼加拉瓜 桑地諾領導游擊隊反對美國扶植的獨裁政權,迫使美軍撤出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A.具體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出多樣性 B.都采用武裝斗爭的暴力方式進行C.都是由本國資產階級領導的斗爭 D.導致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崩潰13.1942年8月,在與斯大林的會談中,丘吉爾把法西斯在歐洲的統治比喻為鱷魚,主張應該首先打擊它“柔軟的下腹部”,強調在英國傳統勢力范圍的北非、包括巴爾干在內的地中海地區展開軍事行動的重要性,而第二戰場的開辟只能推遲。這折射出A.蘇聯面臨著德軍強大的壓力 B.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還未建立C.英國繼續推行大陸均勢政策 D.丘吉爾找到了德國的薄弱點14.如圖所示漫畫中所示的局面正式開始形成的標志是A.德國首都被分區占領 B.馬歇爾計劃的出臺C.《華沙條約》的簽訂 D.杜魯門主義的提出15.17世紀初,英國頒布了濟貧法。二戰后,英國率先構建了包括家庭津貼、養老、疾病、失業、傷殘和死亡等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了全民覆蓋。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臺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包括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的改革。她的這一改革A.適應了新經濟發展的形勢 B.妨礙了英國走出“滯脹局面”C.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有利于英國社會各階層團結16.資本主義全球治理體系適應的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物質內容”,服務于西方大資本的全球增值戰略。進入21世紀,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歷史性終結,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決定性開啟,重構全球化秩序、共享全球化利益成為各民族國家的普遍期待。這反映出A.全球化危機加劇國際局勢動蕩 B.全球化的市場秩序遭到嚴重破壞C.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D.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完全喪失作用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帝國建立后,地中海東部、南部和西部海岸,紅海和波斯灣的整個海岸以及阿拉伯海的北部沿海地區,全部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12世紀末13世紀初,中國的羅盤傳到阿拉伯,從此阿拉伯人的航海更得到迅速的發展。可以說,在中古時代,橫跨印度洋的海上貿易主要由阿拉伯人掌握。他們成為歐、亞、非中古貿易的主要中介商,在推進世界經濟交流,文化發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先進的亞洲的許多發明創造,如有名的中國火藥、羅盤、印刷術,印度的數字,可能都是由阿拉伯人通過海上傳向世界各地的。-摘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上冊材料二隨著哥倫布遠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這些遠離歐洲人的水域到 16世紀成了歐洲人從事殖民和貿易活動的舞臺。中國和歐洲是新的世界貿易的兩個終端,由這個時代兩條最主要的商業航線連接著。繞好望角而來的葡萄牙人在16世紀初到達中國,西方國家與中國貿易多經好望角跨越印度洋從西而來。經南美跨越太平洋而來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開通了太平洋絲綢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來往于墨西哥與菲律賓馬尼拉之間。西班牙從美洲掠奪到大銀,用來交換中國豐富的商品,絲綢、瓷器、茶葉等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方。太平洋絲綢之路的貿易利潤驚人,但卻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自由貿易的世界大潮的沖擊下,以壟斷為特色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地位急劇下降。-摘編自張順洪等《明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歸納中古時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貿易中的地位?分析這一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商業活動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了什么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班牙控制太平洋絲調之路的有利條件。(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格局的演變。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1762年,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八位皇帝。即位時,俄國經濟千瘡百孔,為了解決高達1700萬盧布的外債,葉卡捷琳娜宣布工商自由,推行“經濟自由主義”政策,鼓勵向外國出口農副產品。她牢牢將國家軍隊控制在手中,剝奪貴族參議院的立法權,將其改為監督機構和最高法院,同時又頒布《俄國貴族權力、自由和特權詔書》,以維護自己“開明專制”的形象。對邊疆地區采取強硬態度,先后取消了烏克蘭蓋特曼和扎波羅熱地區的自治權。登基之前,葉卡捷琳娜就常和伏爾泰和孟德斯鳩等人通信,并對伏爾泰的思想頗多贊賞。即位后,當聽聞狄德羅因財政危機不得不出售藏書時,她立刻買下藏書,建立圖書館并聘請狄德羅擔任館長,此舉贏得了歐洲啟蒙學者的廣泛贊譽,認為她是哲學家之友,大批文人學者開始前往俄國任職。同時,她在各大中城市廣開學校,到她逝世時,俄國已經有549所各類學校,學生6.2萬人。-摘編自祈莫昕《皇帝秘史(世界卷)》等【問題】(1)根據材料,概括葉卡捷琳娜執政期間的主要活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葉卡捷琳娜的執政策略。三、開放性試題(本大題共2小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在21世紀初期,一個長期爭執不休的話題激化了:哪一種極的分布類型-單極、兩極或多極-最能夠防止大規模戰爭?......一種解釋堅持認為,當一個霸權國家獲得足夠的權力來威懾其他國家的擴張野心時,和平將降臨。......相反,第二種思想流派認為,兩極體系是最穩定的。......第三種思想流派認為,在多極體系中,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最少。-(美)查爾斯·W·凱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問題】材料中有3種流派的觀點,挑選出最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觀點,并予以論證。(要求:立場明確,論從史出,史實充分,邏輯嚴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時間 作品 人物形象1599-1602年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一個渴望理想人生、對未來和人類充滿信心的青年,他對生活的美好幻想因父親的暴斃而破滅......在實施復仇計劃時,他想改造崩潰的現實社會,又因優柔寡斷的性格喪失良機,最終落得一敗涂地的下場19世紀30年代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 葛朗臺將全部感情強烈地傾注在金錢上,只知斂財,不知享受生活和天倫之樂。他不顧妻子和女兒的健康,妻子生病舍不得請醫生看病禁閉女兒,每天只給面包和涼水。他的一生可悲可笑,是一個被金錢異化的吝嗇鬼1929年 海明威《永別了,武器》 美國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是抱有幻想與愛國精神的熱血青年,出于對國家的信任,他志愿參加了一戰。但是當他深入戰場后,他看到的是死亡與困苦,眼前的戰爭是非正義的,這讓亨利陷入迷惘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石家莊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答案1.C2 .C3 .C4 .C5 .C6 .C7 .A8 .B9 .C10A11 .B12 .A13 .A14 .D15 .C16 .C17.(1)地位:中古時代的阿拉伯人壟斷了印度洋貿易。原因:阿拉伯帝國疆域遼闊、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中國指南針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航海技術提高。作用: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西歐文化發展。(2)有利條件:率先開辟到美洲的新航路;墨西哥和菲律賓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獲得了大量白銀;先進的造船航海技術;政府支持。(3)演變:地區性貿易發展為世界性貿易;歐洲開始主導貿易格局;阿拉伯人喪失傳統的貿易優勢。18.(1)活動:鼓勵工商發展,鼓勵出口;實行開明專制;完善國家管理制度;引入啟蒙思想;大力發展教育。(2)評價:順應了歷史潮流;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維護了統治的穩定和邊疆局勢;推動了俄國政治、經濟、教育的近代化;促進了啟蒙思想在俄國的傳播。19.觀點:認同第三種思想流派的觀點,在多極體系中,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最小。論證:多方力量相互制衡,形成動態的平衡,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當今世界一超多強,世界朝多極化趨勢發展,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想建立一家獨霸的單極世界力不從心。歐洲和日本在國際政治中的份量大大增加。歐盟建立,加快了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俄羅斯現有的實力地位,決定它仍然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容低估。中國、俄羅斯、歐盟、第三世界國家等“極”在一些國際問題上對美國的霸權行徑進行了有效的牽制,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力量,當今世界的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所以說,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于世界的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符合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20.示例:論題:文學創作受時代的影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闡述:14~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歐洲出現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廣泛傳播,文學創作深受影響,哈姆雷特的經歷反映出個人性格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樹立了典型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19世紀上半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進一步開展,資產階級迅速崛起,引發了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尤其是對財富的追逐。社會矛盾的日趨尖銳促使人們對社會現實進行冷靜、深刻的審視與批判。葛朗臺這一吝嗇鬼的形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拜金逐利和私欲橫流的社會現實,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國家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了各國沖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的殘酷摧毀了人們的信仰,使人們陷入痛苦與迷惘之中。海明威通過塑造亨利這一角色來引起人們對戰爭的反思,表達了海明威對戰爭的譴責與抗爭。總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因此,時代影響了文學作品的創作,文學作品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時代風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