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元市2025年春季普通高中一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本試卷共分兩卷,第I卷為選擇題,第II卷為非選擇題。4.第I卷的答案用2B鉛筆填涂到答題卡上,第II卷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規定位置。5.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在答題卷中正確填涂。)1.“當希臘人拿下了美索不達米亞后,巴比倫的天文學和數學全部被希臘人理解清楚了。”“在解二次方程的時候,希臘人采用了巴比倫的方法,用平方系數來乘,而不是采用除的方法。”這從側面反映出A.西亞數學發展水平高于古希臘 B.東方文化滋養了古希臘文明C.古希臘批判性接受了西亞文化 D.古代巴比倫科學具有原生性2.公元前6世紀,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駐軍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大流士一世推行的改革A.構建了完善的官僚體系 B.擴展了帝國疆域范圍C.適應了不同地區的風俗 D.有利于穩固帝國統治3.中古時期,法國北部瓦朗西安城的市民和約中規定:凡搶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騎士在內),不管該物品是否為動產······均需按照前述規定進行賠償·····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鎮的集市上受到當地司法機關騷擾·····則騷擾者被視為違犯和約,與在瓦朗西安城違犯和約一樣。該合約的規定反映了A.封君封臣制度等級嚴格 B.法治觀念得到普遍認同C.城市注重保護市民利益 D.交易活動保護契約行為4.8世紀中期,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數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也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據此可知A.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B.奧斯曼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傳統貿易商路C.全球航路的開辟推動三角貿易在世界的盛行D.工業革命的開展促使英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5.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下列史實可以佐證該觀點的是A.奧斯曼帝國的建立 B.新航路的開辟C.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 D.蒙古的西征6.1511年,尼德蘭人伊拉斯謨的《愚人頌》出版并暢銷,他宣稱:“我們就是傻子,我們在教廷里頭就成了傻子。而我們這些傻子,這些愚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才是最值得歌頌的。”據此可知,伊拉斯謨的主張A.傳播了革命理念 B.宣揚了理性主義精神C.倡導了信仰自由 D.蘊含了一定平等意識7. 表1 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部分亞洲貨物價值占比進口貨物 占總貨物的價值比(%)1664-1670年 1731-1740年胡椒 20.1 4.3茶葉 0.02 9.26咖啡 0.63 5.35棉紡織品 62.59 65.35據表1可推知A.殖民擴張推動消費結構變化 B.工業革命促進東西方貿易增長C.世界開始建立起全球性聯系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8.《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記載:“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個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該序言還指出巴黎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材料旨在表達巴黎公社A.失敗的根本原因 B.新型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C.革命的首創精神 D.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9.1850年后,英國資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類貿易、墨西哥的銀礦生產以及拉美大多數國家的鐵路和港口。1870年,英國在拉丁美洲各國的投資金額達到8500萬英鎊,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資國和債權國。這反映了拉丁美洲A.移植了英國的現代化模式 B.獨立進程受到阻礙C.依附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形成軍事獨裁統治10.“全世界盎格魯一撒克遜民族必須加強團結,斯拉夫人必須在以俄國為首的泛斯拉夫主義旗幟下聯合起來,德國人必須學會“大日耳曼主義思維”。”一戰戰前的這些思潮體現了A.巴爾干地區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B.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C.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矛盾的尖銳化 D.極端民族主義的盛行11.1932年,英國“濟貧法委員會”成員特里斯·韋伯訪問蘇聯,稱贊“蘇維埃共產主義”是“一個新的文明”。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蘇聯的創新完全可以點點滴滴地借用到西方經濟制度中去。對此現象解釋合理的是A.經濟危機促使各國達成了合作共識 B.意識形態分歧未影響英蘇關系C.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令世界矚目 D.蘇聯發展模式受到西方的肯定12.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發行了幾部贊揚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態度與行動的電影。但40年代末,這些電影又成為批判對象,甚至劇本撰寫人及主演被納入黑名單或遭遇審查。影響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B.意識形態的沖突加劇A.兩極格局正式形成D.美國對外政策的轉變C.雅爾塔體系已崩潰13.下圖是近代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主流經濟理論影響力演變曲線圖,據此判斷正確的是B.N理論主張自由放任A.M理論是經濟危機的根源 B.N理論主張自由放任C.羅斯福新政實踐了N理論 D.M理論加重經濟滯脹14.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人的工資條項目中,工資收入越低的人,其他津貼就會越高;工資收入越高的人,其他津貼不但會減少,而且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還會增加。此種現象A.利于社會秩序穩定 B.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C.破壞社會公平公正 D.擴大福利改革的結果15. 表2 1951-1980年蘇聯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10.25% 6.45% 4.95%對表2中信息解讀合理的是A.蘇聯經濟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B.新經濟政策實施帶來1951-1960年高速增長C.蘇聯國民經濟實現了協調發展D.戈爾巴喬夫改革造成1971-1980年增速放緩16.2025年4月23日,習近平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的致辭《共迎時代挑戰、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中發出號召:“讓我們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切實履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盡所能,團結協作,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上述材料體現了A.發達國家引領世界發展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C.全球治理中的同等責任 D.合理的國際秩序已經構建第II卷 非選擇題(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25分)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中葉,蒸汽機的改良解決了動力難題,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等機器不斷涌現,工廠制取代手工工場,煤成為主要能源。1851年倫敦世博會,英國展示的10萬余件展品中,蒸汽機、火車頭、汽輪船等工業產品震驚世界,英國借此確立“世界工廠”地位。-摘編自《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官方圖錄與報告》材料二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內燃機的發明引發第二次工業革命。化學工業誕生,石油、電力成為新能源;汽車、飛機改變交通格局;電話、無線電通訊實現遠距離信息傳遞。歐美主要國家的重工業產值超過輕工業,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壟斷組織形成。-摘編自《德國工業普查報告》材料三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以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興起。互聯網構建起信息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重塑生產生活方式,新能源技術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科技創新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協同加速、全球化合作深入的新特征。-摘編自《經濟與社會生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經濟結構和世界市場的影響。(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技術突破和生產組織形式上的不同。(9分)(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簡析科技創新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8分)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0年代以來世界重大歷史事件(部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上述時間軸中任選三個相關聯的歷史事件,從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并予以闡述。(要求:明確列出所選擇的歷史事件,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9.(15分)文明擴展與文明交流是人類文明演進中兩種密切相關卻本質不同的互動模式。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希臘人經商范圍東及中亞,北抵今南俄草原,南達北非,西到大西洋,規模相當驚人。希臘參與商業活動的人,包括上至貴族、下至平民乃至奴隸等各種人,而不僅僅是外邦人或奴隸。希羅多德說,在希臘的每一個城邦內部都有一個市場,人們在那里從事商業買賣活動。一些城邦為了便于貿易的發展,在市場上,有專門的官員檢查產品的質量是否合格、價格是否合理、度量衡是否準確等。-摘編自晏紹祥《古典作家筆下的古代希臘商業》材料二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從居魯士立國開始,通過對外擴張,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在帝國東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羅,獲得了東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國西部,征服呂底亞,與希臘人有了接觸,他們的工匠吸收了呂底亞的藝術特色,商人學會了鑄造錢幣。公元前4世紀晚期,伴隨著亞歷山大的征服、帝國的建立與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老諸文明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摘編自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材料三希臘和東方的埃及、巴比倫等國頻繁的貿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臘移民接觸到比自身更為先進的東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鑒,并將它們傳回希臘,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進入古典時代之后,旅行者或學者有選擇地把東方先進的文化帶回希臘本土,進而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促進。-摘編自李金鳳《論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希臘商業發展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并簡析古代世界文明交流與擴展對人類文明演進的影響。(9分)廣元市2025年春季普通高中一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歷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在答題卷中正確填涂。)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C A B D A D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C B C A A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答案】(25分)(1)(8分)對英國經濟結構的影響: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比重下降;工廠制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英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1點2分,任答2點4分)對世界市場的影響:工業革命推動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促使世界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為獲取原料和市場,英國加緊殖民擴張,把亞非拉更多國家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1點2分,任答2點4分)(2)(9分)技術突破方面(6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發明多源于工匠經驗,主要在輕工業領域。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科學理論的突破推動了技術創新,且主要集中在重工業和新興產業,如電力、內燃機、化學工業等。生產組織形式方面(3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工廠制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壟斷組織出現并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3)(8分)積極作用(4分):科技創新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如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信息交流更便捷,醫療、教育等領域不斷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消極作用(4分):科技發展帶來一些問題,如新能源開發過程中可能造成新的環境破壞,網絡技術導致信息泄露、網絡犯罪等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帶來就業結構失衡等社會問題。18.【答案】(12分)示例:事件:印度獨立、新中國成立、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分)觀點: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走向瓦解(2分)闡述:二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沉重打擊了老牌殖民國家勢力,民族民主運動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廣泛開展,戰后的雅爾塔體系與聯合國也在原則上承認了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力。1940年代,印度脫離英國獨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勝利,兩國開始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50年代以來,埃及從英國殖民者手中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主權,有力維護了埃及的國家獨立與主權完整。在整個20世紀下半葉,亞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紛紛擺脫了殖民統治,并且進行了一系列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瓦解。獨立后的新興民族國家成為了國際舞臺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公正平等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8分)總之,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曾經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紛紛擺脫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成為了國際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曾經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走向瓦解。(1分)(示例僅作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9.【答案】(15分)(1)特點:經商范圍廣、規模大;參與商業活動的階層眾多;商業交易有固定場所;城邦重視對商業貿易的管理。(任答3點6分)(2)途徑:經貿往來;人口遷徙;軍事征服;國家統一;學者游歷;(任答1點2分,答3點5分)影響:鞏固和擴大了文明區域,推動帝國的興起;加強各區域文明之間的聯系,推動經濟、文化與技術交流;文明擴展往往伴隨著征服戰爭,造成對人類物質、文化財產的破壞。(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