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平市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須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答在本試卷上一律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管仲在管理齊國過程中,確定了“民食”為重之策,認為“凡食之道:大充,形傷而不藏;大攝(饑餓),骨枯而血冱(瘀結)”。這說明管仲A.注重飲食禮儀的規范B.關注齊國民眾的生活水平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D.倡導中和之美的治國理念2.漢代私家講學之風復興,教授儒經、黃老、刑名等,所授弟子眾多,所出名儒亦多,《后漢書·儒林列傳》所錄42人中,有39人出自私學或興辦私學。這反映漢代私學A.動搖了官學的主導地位B.提高了社會的文化水平C.創新了教育的實施路徑D.影響了學子的仕進之路3.魏晉時期,蓮花紋被賦予“輪回轉世,佛度眾生”的內涵:至隋唐,又演變為象征“富貴吉祥,圓滿完備”的寶相花紋,并成為中國傳統特色紋樣之一。由此可知A.中印交流日益頻繁B.中華文化兼收創新C.三教思想趨同顯見D.國人審美意趣嬗變4.五代時期,國子監耗時22年,雕版刻印《論語》《爾雅》等儒家經書12部,作為官定統一標本,“廣頒天下”。此后,國子監刻書成為政府刻書的主體。這體現了A.教材編印的國家事權B.圖書出版的程序規范C.雕版技術的官方地位D.活字印刷的推進基礎圖1為清代外銷歐洲的一套廣彩瓷器。里面含:中式茶杯、西式帶把茶杯、酒杯、咖啡杯、大茶壺、酒壺、托盤、攪拌碗和放砂糖等調味品的器皿若千。圖1圖1可說明當時A.瓷器成為中華文明的新象征B.中國手工業品仍具優勢C.市場需求推動瓷器生產革新D.閉關鎖國政策已然解除高二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6.黃龍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面正式國旗,最初作為清朝水師官船標識,后擴展到外交、文化等領域。上海《申報》多次刊文呼吁“懸龍旗以彰國威”,海外華僑也懸掛黃龍旗以維權。這客觀上有利于A.建構國家意識B.抵御列強入侵C.保證民眾忠誠D.創建民主政治7.據統計,從1895年到1898年,中國出版的中文報刊有120種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如《時務報》《國聞報》等。這些報刊數量相當于甲午戰爭前40多年總量的三倍。這一時期國人發展報刊業旨在A.抨擊專制,宣揚共和B.營造氛圍,助推革命C.啟迪民智,突破傳統D.實業救國,挽回利權8.屈原在傳統社會中被塑造為“忠君”典范;新文化運動時,其形象被解構為“人”,突出其詩人與文學家身份:抗戰以來,又被重構為“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形象的改變A.源于知識分子新舊觀念并存B.表明思想解放的逐漸深化C.意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基因D.契合救亡圖存的時代訴求9.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家號召下,400余萬人去往祖國大西南、中部和大西北等地區,建設了一千多個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國家此舉是為了A.傳播科學理念B.應對嚴峻的國際形勢C.進行產業孵化D.促進各地區均衡發展10.2008年,中國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從杭州起步,到2015年,全國己經有215個市、縣開展了這一項目建設,公共自行車的數量也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總和。這反映出A.公共自行車成為主要出行工具B.先進生產力推動交通現代化C.普惠價值觀決定城市發展方向D.低碳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11.雅典衛城腳下的風之塔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八角形建筑,被看作一座傳世至今的“建筑式科學儀器”,它集風向標、日晷和水鐘于一體,確保全天候準確計時。風之塔的設計反映了古希臘A.強調建筑外觀的藝術性B.掌握包羅萬象的天文知識C.重視科學技術的應用性D.擁有完整精準的授時體系高二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