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化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D【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眾多原子或原子團主要以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相對分子質量在一萬以上的化合物。由千百個原子彼此以共價鍵結合形成相對分子質量特別大、具有重復結構單元的化合物。蛋白質、纖維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油、脂肪、氨基酸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③⑤正確。HH2.C【解析】乙烷的分子式為C,H,則結構式為HC一C一H,A正確;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球棍模型HHQ為Q,B正確;羥基的結構簡式為一OH,則電子式應為·O:H,C錯誤;醋酸的結構簡式為CH COOH,則分子式為C2HO2,D正確。3.B【解析】二氧化硅具有導光性,可用于生產光導纖維,光導纖維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制成的,A不正確:高純硅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電子工業中應用廣泛,B正確:陶瓷、玻璃都屬于硅酸鹽產品,二氧化硅不屬于硅酸鹽,C不正確;硅是構成礦物和巖石的主要元素,礦物和巖石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鹽的形式存在,D不正確。4D【解析】H2和D2都是氫氣分子,只能說是同一種物質,討論同位素時應使用抽象的核素符號,而不能是具體的分子、離子等符號討論,A錯誤;由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兩個H被兩個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則選項中兩個結構表示一種物質,B錯誤;正丁烷與異丁烷的碳原子數均是4,應互為同分異構體,C錯誤:選項中兩個結構均是主鏈含有4個碳原子,第二個碳原子上有一個甲基支鏈的烷烴結構,都表示的是2一甲基丁烷,D正確。5D【解析】鈉常用電解法制備,A錯誤;鐵常采用熱還原法制備,B錯誤;鋁常用電解法制備,C錯誤;汞常采用熱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備,D正確。6.C【解析】Cu與濃硫酸必須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才能制取二氧化硫,故用裝置甲不能制取SO2,A錯誤:SO2為酸性氧化物,不能用堿性干燥劑進行干燥,應用濃硫酸進行干燥,故不能用裝置乙干燥S02,B錯誤:SO2的密度大于空氣,可以用導管“長進短出”排空氣法進行收集,故可用裝置丙收集SO2,C正確:由于盛放品紅溶液,所以用裝置丁只能驗證SO2的漂白性,而檢驗還原性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D錯誤。7.D【解析】Z為負極,電子由Zn電極通過導線流向銅片,A錯誤;原電池中,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Cu+應向銅電極移動,B錯誤;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應為Zn一2eˉ一Z2+,C錯誤:銅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則發生還原反應,D正確。8.B【解析】物質A是固體,不能用物質A的濃度變化表示反應速率,A錯誤:同一化學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比,分別用物質B、C、D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值為3:2:1,B正確;反應速率是指化學答案第1頁(共5頁)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化學試卷A.H2和D2互為同位素BrBr注意事項:B.H一C一H和H一C一Br互為同分異構體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動,用Br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字母。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C.正丁烷和異丁烷是同系物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CHCH3—CH—CH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D.CH,-CH-CH2CH和CH,CH。是同一種物質5.下列金屬中,通常用加熱分解法治煉的是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一1C-12N一140一16Cu一64A.鈉B.鐵C.鋁D.汞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6.實驗室制取SO2并探究其性質,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要求。澈疏駿1.下列物質中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①氨基酸②植物油③蛋白質④脂肪⑤纖維素干紅溶液A.②⑤B.③④C.①④D.③⑤丙2.下列有關物質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確的是A.用裝置甲制取SO:B.用裝置乙干燥SOC.用裝置丙收集SOD.用裝置丁驗證SO,的還原性HHQA.乙烷的結構式為H一C一C一HB.乙烯的球棍模型為7如圖為某鋅一銅原電池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HHC.羥基的電子式為:O:HD.酷酸的分子式為C2H,O 3.下列有關硅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硫溶液A.光導纖維是以硅單質為主要原料制成的A.電子由銅片通過導線流向鋅片B.硅在電子工業中是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B.溶液中的Cu2+向鋅電極移動C.陶瓷、玻璃、二氧化硅都屬于硅酸鹽產品C.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Zn十2e—Zn2D.硅是構成礦物和巖石的主要元素,主要以硅單質形式存在D.銅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則發生還原反應第1頁(共8頁)第2頁(共8頁)8.已知反應4A(s)+3B(g)二2C(g)+D(g),經過2min,物質B的濃度減少0.6mol/L。12.實驗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反應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的對此反應速率的表示正確的是敘述,錯誤的是A.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4mol(L·min)B.分別用物質B、C、D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值為3:2:1C.在2min末,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3mol(L·min》b起NaCO3D.在這2min內,用物質D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2mol(L·min》溶液9.下列有關酸雨及其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反應中,乙酸分子脫去羥基,乙醇分子脫去羥基中的氫原子ApH小于7的降雨通常稱為酸雨B.實驗中加人過量乙醇,可使乙酸的轉化率達到100%B.酸雨的形成與空氣中CO2的含量增多有直接關系C.長導氣管的作用為導出并冷凝混合蒸氣C,大量含硫化石燃料燃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飽和Na2CO,溶液的作用為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D,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破壞導致了酸雨形成13.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10.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CH,十Br,→CH,CHBr選項實驗操作及現象結論B.銅片和稀硝酸反應:3Cu+8H++2NO2一2NOA+3Cu2++4H2O向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B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用氫氟酸刻蝕玻璃:SiO-+4F-+6H+—SiF,個+3H2O鹽酸,仍有沉淀SOD.向Ca(C1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2HC1OB用玻璃棒蘸取濃氨水點到紅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藍色氨水屬于強堿14.為從粗食鹽水中除去Ca+、Mg2+、SO離子,以制得精鹽水,某同學設計如下方案:向新制的Cu(OH)。懸濁液中加人葡萄糖溶液,加熱,生成磚紅葡萄糖具有還原性色沉淀過鴻過淺淀粉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熱發生水解反應一段時間后,取樣悶D淀粉已完全水解冷卻,加足量NaOH溶液中和,并滴加碘水,發現溶液未變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11.如圖所示,將濃硫酸滴至下列物質上,無明顯現象的是A.A中主要有Mg(OH)2和BaSO4,也可能有一些Ca(OH)。年排甜片B.②中加入過量NaCO,溶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除去Mg2+、Ca+加鞏純賊C.D中只有CO、C1-、Na+這3種離子A.蔗糖B.鋁片C.膽礬D.純堿D.③中發生的反應只有2H++CO一H2O+CO2↑第3頁(共8頁)第4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04-2025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化學答案.pdf 2004-2025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