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一歷史期中質量檢測試題時間:60分鐘 分數: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班復習課上要求學生對秦、隋兩朝的治亂興衰進行比較,探究兩朝的相似之處。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都是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長安定都C.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 D.都實行科舉制2.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B.隋煬帝創立進士科C.武則天統治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基礎D.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3.河南南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就有女子蹴鞠形象,當時的女子蹴鞠多屬于娛樂性表演,直至唐代,女子蹴鞠具有競技性且蔚然成風。唐代女子蹴鞠蔚然成風的主要原因是( )A.統治者重視蹴鞠運動 B.經濟繁榮促進體育發展C.社會風氣的包容開放 D.儒家思想受到巨大沖擊肉行酒肆 常平倉 放生地刁家印刷李家印刷 市署 肉肆賃驢人鐵行筆行錦繡彩帛行 平準署 雜戲琵琶名手賣胡琴者4.唐長安是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的代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城遺產則是其價值的重要見證,通過對下圖都城遺產的真實性、關聯性分析,該遺產的價值是( )唐長安東市平面圖唐朝重視興修水利工程 B.唐朝紡織業品種繁多C.唐朝商業繁榮發展 D.唐朝農業井然有序5.下圖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印證了唐朝時期( )A.中外交流廣泛B.中印貿易頻繁C.中日友好往來D.中非文化互鑒6.思維導圖是有效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唐朝衰亡”的思維導圖中空白處分別應填( )安史之亂 黃巢起義 B.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C.黃巢起義 安史之亂 D.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7.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與下圖中①對應的歷史時期是( )A.漢朝 B.五代十國 C.元朝 D.明朝8.樞密使是北宋掌管中央軍政大權的官職,武將擔任樞密使的人數,從太祖時的60%降至神宗時的7%,以后也沒有超過8%,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這表明宋太祖( )A.強化地方權力B.完善科舉制度C.推行重文輕武D.分化宰相事權9.目錄是單元教學內容的統領。下圖目錄所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第3課 盛唐氣象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0.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岳飛抗金的一手史料是( )A.電影《滿江紅》B.元末編撰《宋史》C.岳飛代表詞作《滿江紅》D.評書《岳飛傳》11.在閱讀史書活動課上,董老師發現第二小組在討論1142年“岳飛見殺,正士盡逐,國家元氣傷盡,再難恢復”,第二小組討論的“國家”是( )A.北宋 B.遼 C.西夏 D.南宋12.“長天飛沙壯士血在狂號,原野飛花壯士懷抱冷傲,一代天驕千秋知我名號……”這是電視劇《成吉思汗》的主題歌。主題歌唱出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是( )A.統一蒙古 B.設立行省 C.建立元朝 D.統一全國13.某同學選用如下圖片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是( )A.宋代中外教育交流 B.宋代商貿的繁榮C.宋代國家的統一 D.宋代民族交融14.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如圖能正確反映中國古代史上政權并立局面的示意圖是( )A.B.C. D.15.進口的泰國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中國人的歡迎。其實,宋朝就曾引進了外國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占城稻引進于( )A.泰國 B.越南 C.朝鮮 D.印度16.根據下表中的史實,可知哪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時期 史實西漢 歸屬會稽郡,稱夷洲三國時期 孫權派萬人船隊到達夷洲隋朝 隋煬帝派人三赴流求;《隋書》中有對流求的專門記載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A.新疆 B.南海 C.臺灣 D.西藏17.宋代商業方面大發展,被史學家稱為中國的“商業革命”,主要是因為( )A.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B.江南的青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用具C.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D.長安成為當時繁華的國際性大都會18.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寫道:“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的王朝。”下列法項不屬于宋朝“發展、創新”的是( )A.火藥開始用于軍事B.指南針的發明C.詞的興盛 D.活字印刷術發明19.下列圖片所示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念奴嬌·赤壁懷古》 李清照像 《竇娥冤》插圖 《資治通鑒》書影A.頻繁的對外貿易B.發達的宋代經濟C.和睦的民族關系D.繁榮的宋元文化20.宋元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與時代特征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政權分裂與民族融合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0分)【重大工程】材料一 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鑿的。它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勢,貫通了不同水系之間的水路交通,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摘編自《中國歷史六年級下冊》(1)據材料和所學,回答大運河的中心、誰在位期間開通、開通大運河的作用。(4分)【制度創新】材料二 中國古代有“學而優則仕”,“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這些社會現象,這些社會現象反映的是我國古代某一制度所帶來的變化,它改變了無數底層學子的命運。(2)材料二中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哪一制度所帶來的變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作用。(3分)材料三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續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六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政治的特點。(1分)【民族交往】材料四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會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 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入蕃。弄贊率其兵次(到達)柏海,親迎于河源。——《舊唐書》(4)根據材料四,指出唐朝民族交往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指出其影響。(2分)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 兩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南宋政府……,獎勵州縣宮興修陂塘提堰等水利灌溉工程,當時的州縣官大抵(都)兼“提舉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職務?!宀潯吨袊肪V要》(1)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最終完成時間是?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材料二 北宋商業繁榮,全國10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增加到46處,成都,建康,杭州都是著名的商業大都市。大城市的繁華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還出現了夜市,到五更之后早市又開張營業。交子代替鐵錢在市場上流通,以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隋唐遼宋金卷)》(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3分)材料三 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還先后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3)宋代設置的“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名稱是什么?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在什么地方?(2分)材料四 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袊目萍及l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罴s瑟《中國科學技術史》(4)結合所學,列舉2例說明“中國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2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1)唐太宗把人君和百姓分別比喻成什么?體現唐太宗怎樣的治國理念?該思想產生的主要原因 為此他采取了哪些指施?(舉一例)唐太宗的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是 (5分)材料二 駱賓王寫的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的說:“這么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摘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六年級下冊(2)材料二說明武則天是怎樣的統治者?在科舉制方面她創新性舉措是什么。(2分)材料三 唐玄宗非常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罷免。有一年,他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有45個縣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職。——摘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六年級下(3)材料三體現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哪項措施?這一時期唐朝迎來怎樣的治世局面?(2分)(4)以上這三位帝王的治國經驗可以為我們今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哪些借鑒?(1分)24.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民生問題等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前景。閱讀材料,完成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所有這些國家中,以唐朝文明程度最高,松贊干布決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回紇,“居無恒所,隨水草流移,善騎射。”唐玄宗還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冊封。這一時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和平友好局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統治者除和親,還采取了哪些方式處理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2例)體現了唐朝奉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稱為?(4分)材料二:唐代中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國力強盛。唐文化融合城外文化,深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城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史》(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和“大唐文化傳播四方”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材料三:《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 (3)材料三圖中政權①的建立者是誰?建立政權②的是哪個民族?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宋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什么?(3分)材料四:……宋朝時,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面對北方好戰民族的侵襲、圍困,從廣州、泉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在宋代中國人逐漸開始成為海外貿易中的主角。——楊希義《中華人文自然百科歷史卷》(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歸納分析宋代海上貿易發達的原因。(1分)初一歷史期中質量檢測試題參考答案一 、選擇題 (每題1.5,共30分)1-5 C C C C A6-10 A B C C C11-15 D A B D B16-20 C C A D C二 、材料題(每題10分,共40分)(10分)(1)洛陽(1分)、隋煬帝(1分)、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鞏固了對全國的統治(鞏固了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分)(2)制度:科舉制度;科舉制。(1分)作用: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推動教育的發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2分)(3)特點:重文輕武(文人治國);提高文臣地位;提升文官地位;文臣掌握軍政大權。(1分)(4)歷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1分)影響: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之間友好關系。(1分)22.(10分)(1)變化:經濟重心南移。(1分)南宋(1分)原因:北方戰亂,南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勞動力、技術;北人南遷;南宋政府重視興修水利等;南方的自然條件更為優越;南宋統治者采取措施,重視經濟發展等。(1分)(2)表現:大城市數量增加;出現了商業大都市;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出現了早市、夜市(出現夜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紙幣)。(3分)(3)市舶司(1分);四川地區(1分)(4)北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宋代制成了指南針;宋代制成了羅盤;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工具。(2分)23.(10分)(1)舟和水(1分);認識到人民群眾(百姓)的巨大力量(1分);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1分);減省刑法或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農業(1分);貞觀之治(1分)(2)愛惜人才(1分);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1分)(3)整頓吏治,裁減冗員。(1分)鼎盛或開元盛世。(1分)(4)愛護百姓(人民;以民為本);必須重視人才;加強官員的任用考核等。(1分)24.(10分)(1)設立機構、戰爭、冊封等(2分);開明(1分);天可汗(1分)。(2)玄奘西行、鑒真東渡。(2分)(3)趙匡胤;女真族;多民族政權并立。(3分)(4)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為海外貿易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宋朝造船業、航海技術發達,尤其是指南針的應用為海外貿易的興盛提供了條件;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并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時期由于多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阻,轉而發展海外貿易。(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蜊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 歷史試題.docx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蜊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