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素養調研(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開卷)、選擇題(共20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是()B.589年(滅陳統一)一個A.581年(隋朝建立)C.618年(唐朝建立)D.626年(玄武門之變)2.右圖(唐代長安城平面圖)中標注的“東市”“西市”主要功能是()A.居住區明。B.商業區法C.手工業區D.政治中心3.以下哪個選項全面反映了隋唐時期科技與文化的成就?A.蔡倫改進造紙術、李白杜甫的詩歌、顧愷之的繪畫B.活字印刷術發明、李清照的詞、閻立本的《步輦圖》度明長安威平血田C.李春建造趙州橋、唐詩盛行、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D.火藥開始用于軍事、柳永的詞、顏真卿的書法4.以下關于科舉制的描述,正確的是()①隋文帝始設進士利②武則天首創殿試③宋朝增加科舉錄取名額④元朝推行“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右圖(曲轅犁示意圖)反映的唐朝農業進步是()當A.耕作效率提高B.水利工程發展C.新作物引進D.土地制度變革6,根據下表(唐宋時期南北方糧食產量對比),可推斷的結是()A.北方戰亂導致農業衰退朝代北方占比南方占比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唐初70%30%C.南方成為政治中心南宋35%65%D.海外貿易取代農業7.元朝為管理西慧地區設立的機構是()A.澎湖巡檢司B.宣政院C.行中書省D.北庭都護府8.北宋為防止武將專權采取的政策是()A.重文輕式B.三省六部制C.郡縣制D.推恩令9.唐太宗說:“破土興工,花費很多,當年漢文帝將起露臺,因惜十家之產而作罷。我功及漢文帝,更不可浪費民力。”唐大宗的話與下列哪項舉措最符臺()A,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B.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C.任用賢才,虛心納諫D“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欲望10.唐朝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大宗C.武則天D.唐玄宗1山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資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寫了標題,請你根據卡片內容,幫他表一個標題(標題:內容:他是唐朝高僧,受邈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鄉明。但他矢志不渝,第6次東渡終于成功。他在日本傳授偏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十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A.鑒真東渡B.C.遣唐使來華B.玄奘西行D.鄭和下西洋12.以下關于科舉制的敘述,錯誤的是()A.隋煬帝時正式確立B.唐朝時期分科考試更加完善C.選拔標準完全依據門第出身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13.安史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節度使權力過大B.農民起義C.外族入侵D.宦官專權14.唐朝滅亡后,“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炭”。該材料描繪的是(A.安史之亂B.黃巢起義C.五代十國的更迭D.藩鎮割據15.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了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日:“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說明宋朝的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止唐未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A.重武輕文B.重衣抑商C.獎勵耕戰D.重文輕武I6.岳飛抗金的故事廣為流傳,他所屬的朝代是()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7.以下哪個選項準確描述了元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A.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其孫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后滅南宋完成統一B.忽必烈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元朝,隨后揮師南下滅金和西夏,完成全國統一C窩闊臺建立元朝,之后相繼滅亡遼、北宋、西夏和南宋,實現大一統D.鐵木真建立元朝,先滅西夏,再滅金,最后火亡南宋完成統18.以下屬于忽必烈推行的措施是()①重農政策②行省制度③“四等人制”①開通大運河A.①②③B.①2④C.①③④D.②3419.“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的時代背景應該是(,)A.宋遼對抗B.南宋與金對峙C.宋夏和議D.北宋與金對峙七年級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5 B B C B A610 B B A D B.1115 A C A C D.1620 B A A B B.二、材料題21.(1)工程名稱: 隋朝大運河。歷史地位: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人工運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4分)(2) 贊同: 隋煬帝為開鑿大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導致民怨沸騰,加速了隋朝的滅亡。反對: 大運河促進了唐朝及后世的經濟繁榮,其長遠利益遠超隋朝的短暫弊病。(需結合利弊分析,言之成理即可)(6分)(3)作用: 大運河成為唐朝南北物資運輸的主要通道,推動了商業發展和城市繁榮(如長安、洛陽),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4分)22.(1) 張騫: 聯絡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打通漢朝與西域的交往通道。玄奘: 西行天竺(印度)求取佛經,促進佛教文化傳播。(4分)(2)特點: ①開放包容,海陸并重;②以宗教、文化、商貿交流為主;③官方與民間交往并存;④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答出3點即可,6分)(3)文化成果: 佛教藝術(如石窟雕塑)、西域樂器(如琵琶、胡琴)、葡萄與苜蓿等農作物、胡服與胡舞。(任答2項,6分)23.(1)創新之處: 行省制度,將全國劃分為多個行省,中央直接管轄地方,加強中央集權。(3分)(2)相同點: ①都通過制度削弱地方權力;②均重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同點: 北宋通過分化事權(如文臣任知州、設通判)削弱地方,元朝則通過行省制度直接管理。(8分)(3)影響: 行省制度為明清沿用,奠定了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4分)24. (15分)(1)民族政策: ①推行“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漢人、南人);②設宣政院管理西藏;③重用色目人協助統治;④保留漢制以籠絡漢人。(4分)(2)表現: ①疆域空前遼闊,首次將西藏、臺灣納入版圖;②行省制度促進邊疆開發;③民族交融加強(如回族形成);④驛站系統便利全國交通。(6分)(3)啟示: ①有效治理需因地制宜;②民族政策應促進融合而非分化;③制度創新是維護統一的關鍵;④文化包容有利于國家穩定。(答出3點即可,5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歷史試題(pdf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